舞蹈教案 舞蹈的教案优秀14篇

时间:2023-08-21 17:03:02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山草香整理了14篇舞蹈的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舞蹈教案。

幼儿舞蹈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明白舞曲的名称,初步感知舞曲优美、柔和的旋律。

2、会用优美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资料,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小朋友,我们今日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教师弹奏乐曲)。

2、刚才的曲子叫《瑶族舞曲》,好听吗?我们再听一遍录音,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听完乐曲,让幼儿说一说(叔叔阿姨在跳舞……)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

3、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音乐。

二、组织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1、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2、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

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

3、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4、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能够事先准备好的,也能够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资料,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的生活多完美。

三、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终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经过不断欣赏,让幼儿明白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四、欣赏、学习铃鼓舞,体验舞曲的优美、柔和。

1、欣赏教师的表演。(教师自编)

2、幼儿徒手模仿教师的动作,用身体和手臂表现乐曲的柔美。

3、幼儿持铃鼓随音乐练习,进一步体验乐曲的优美、柔和。

舞蹈教学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习火车舞,能跟着音乐协调地做小跑步动作。

2、迁移文学、美术活动中角色出厂的顺序并通过观察、模仿初步掌握"火车舞"的邀请方法。

3、知道通过邀请,火车会越来越长,人会越来越多,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共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由美术作品导入,引起幼儿对"火车舞"兴趣。

二、引导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节奏,启发幼儿探索开火车和火车跑的动作。

三、鼓励幼儿集体听音乐学双手环绕及小跑步动作。

四、引导幼儿学跳邀请舞"火车舞"。

1、教师扮火车头,邀请一名幼儿跳火车舞。

2、引导幼儿按节奏,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3、根据图片顺序,教师带幼儿跳邀请物"火车舞",重点帮助幼儿掌握邀请和变更火车头的方法。

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火车舞",体验与同伴合作舞蹈的快乐。

六、带幼儿听乐曲《旅行列车波尔卡》玩开火车游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舞蹈教案 篇三

目标:

1、欣赏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感受舞蹈中的美。

2、学习用佛手指进行动作表现,尝试多人组合进行表演。

3、体验欣赏、表演、合作带来的快乐。

准备:

影碟机、碟片《千手观音》,金指甲,黑板,粉笔

过程: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师: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一个漂亮的舞蹈,你们想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知道这个舞蹈叫什么名字?你在哪儿看到过这个舞蹈?它是由一群什么人表演的吗?为什么叫《千手观音》?

2、教师讲述“千手观音”的来历。

师:这儿有个故事,说的就是《千手观音》的来历。

传说《千手观音》:从前有一位国王,他有三个女儿。有一天,国王得了一种怪病,必须用女儿的一手一眼才能治好。三公主妙善知道后,毅然献出了自己的一手一眼为父亲治病。果然,国王的病好了。如来佛祖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动,赏赐了她千手千眼。从此,妙善公主便成了千手千眼观音了。

3、再次欣赏舞蹈《千手观音》,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作。

师:请你们仔细欣赏舞蹈动作,看看你喜欢哪个动作?(师记录动作图谱)你觉得这个动作像什么?请你学一学。她做得好看吗?我们一块儿来学一学。

师:这个动作的名字叫“千手佛”,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我们怎样把这两个动作组合起来。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我们来听音乐,跟音乐拍手。请你告诉我这个音乐是什么样节奏?我们用这个节奏来做动作。(轻声提示“蹲蹲蹲变”)

4、幼儿分组,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群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现在,我也为你们准备了金指甲,

请你也去你的好朋友一块儿来编一个小朋友的《千手观音》。

5、幼儿尝试多人组合表演《千手观音》。

师:谁来为我们表演《千手观音》?你觉得哪个动作最好看?(师记录动作图谱)请你来学一学。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记录图谱)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小朋友表演地真好,让我们把这些好看的动作编进我们的舞蹈中去。听音乐,我们大家来一起表演。

舞蹈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合拍地跳舞,体会团体舞中找朋友及跳舞动作的交替规律。

2、迁移已有经验,替换舞步,学习创编两人跳舞的对称动作。

3、体验与同伴一齐跳舞的愉快心境。

活动准备:

《欢乐舞》音乐、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体验A段舞步规律。(4A)

T:“宝贝们,伸出你的小手,抬抬你的小脚,让我们听听音乐、跳跳舞吧!”(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

1、教师喊节奏,幼儿按规律跳A段舞蹈。

2、幼儿在口令结束后能找点站立。

T:此刻请你们每人找个点站好,小手拍起来。

(音乐停)4、感受双圆队形,分清里圈和外圈。

(1)T:“看看,我们此刻变成什么形状了?”

(2)T:“你是站在外面的圆上还是里面的圆上?外面的圆叫外圈,里面的圆叫里圈。”

3、讨论如何移点。

(1)T:“宝贝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们里外两个圆圈都转动起来呢?”

探索出每名幼儿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转动起来。

T:“对呀,只要每个小朋友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就会转动起来。我们一齐试一试。”

(2)教师示范一次移点的方法。

T:“看教师是怎样边跳边让圆圈转动的?”

(3)幼儿原地练习。

T:“请你们在原地练习一下。”

二、感受《欢乐舞》音乐旋律,按规律跳A段舞蹈。

1、幼儿跟着音乐一个人跳A段舞蹈。

T:“我看你们都跳得很开心,让我们一齐跳段欢乐舞,好吗?注意:往前跳四步,到你前面一个点站好。”(2A)

2、两两结伴跳舞

T:“我发现你们每次都是和同一个朋友跳舞,你们想不想和别的好朋友一齐跳啊?那我们能够怎样办呢?

T:“恩,外圈的小朋友往前跳一个点,里圈的小朋友不要动,在原地跳,这样就能够和别的小朋友跳舞。我们试一试。”(4A)

三、B段舞蹈“蝴蝶找花”

1、幼儿欣赏B段音乐,自由说说自我的情感体验和动作体现。

T:“我们累了,让我们在点上坐下,休息一会。听,你觉得这段音乐怎样样?”(2B)

T:“这是蝴蝶和小花在做拍手游戏呢,他们会怎样做游戏?”

2、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归纳、提升出B段舞蹈“蝴蝶找花”

T:“让我们变成美丽的蝴蝶和花,一齐做拍手游戏吧。”

“外圈的小朋友做蝴蝶,里圈的小朋友做花。”(4B)

四、讨论如何交换舞伴。

1、T:“小蝴蝶们,前面还有许多漂亮的花儿呢,你们想找其他的花儿做朋友吗?那小蝴蝶往前飞,小花要不要动?”

讨论出蝴蝶往前飞一个点,花儿原地不动点头等待新朋友。

2、听完整音乐,练习交换朋友。(4AB)

五、学习创编动作。

“蝴蝶和小花除了做拍手游戏,还会做什么游戏?”让我们一齐来试一试。(4A)

舞蹈的教案 篇五

一、教学内容:

1、新授基本步法组合

2、复习藏族体态与动律

3、复习慢板弦子

二、教学目的:

1、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学习藏族舞蹈基本步法等各种组合,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

2、通过藏族舞蹈训练,使身体上体处于自然放松体态,训练膝盖,脚踝的屈张和力量,身体的协调,重心控制,对快板节奏的敏感度。

3、慢板中弦子的训练,体会呼吸调控上体左右,体会脚步的厚重感。

三、难点和突破点

1、基本步法中“七下退踏步”身体协调,脚步踏准节奏。

2、弦子训练注意节奏,速度前顶后拖,体现沉重感。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基本素质训练

2、朝天登训练组合

3、呼吸提沉训练组合

三、复习藏族基本体态动律

1、颤膝、踏地组合(注意点:身体松弛,膝盖放松,脚掌全脚踏地,重心下沉)

2、刚打组合(注意点:左脚上同时地面右脚掌踏地,脚跟不离地,左脚全脚再踏地,左右脚交替踏)

3、后腿步(注意点:踏三下,第四拍颤膝)

四、新授:基本步法组合

一)新授:第一基本步

1、教师示范:第一基本步

找出重点:看看根我们上几节课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找出一样的:身体体态,颤膝、钢打;不一样:手臂姿态,上体姿态

3、学生自己训练学习分几组

4、集体训练

5、跟着节奏音乐练习,找出优秀的学生示范,找出它的优点,不足,交流

6、学生自己找毛病

7、教师检查,分析讲解示范练习

8、跟音乐练习

9、复习后退步,连上第一基本步练习

10、集体练习,注意身体姿态放松

二)、新授:七下退踏步

1、教师示范:这是什么?

2、学生找出根以前学习的“钢打”相同的地方

3、教师讲解:把“钢打”的步伐改变一下,运用前后组合成的一段步伐

4、重点:一、二两步是往后退,第三步是往前走,第四步颤膝。

5、注意七下退踏步的身体协调

6、集体练习,找出“小老师”结对子

7、分小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8、教师讲解节奏力度,速度

9、集体分组表演交流

三)、步法组合

1、复习弦子,体会脚步沉重感

2、教师示范讲解

3、颤膝+踏地+后退步+七下退踏步+后退步+弦子

4、学生练习,注意节奏速度,脚步声音的轻响

5、整体练习、学生分组练习

6、交流,个别,集体,分组

7、总结古典舞教学教案。

舞蹈教案 篇六

设计意图:

在科学活动课,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个软软的鱿鱼,对鱿鱼三角形的身体造型和长长的触须很感兴趣。针对中班幼儿爱绘画的兴趣点,让幼儿自己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感兴趣的实物,肯定能激发小朋友的创作热情。根据中班幼儿的绘画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和半圆形来表现鱿鱼的外形特征,丰富幼儿作画的技能。

活动目标:

1、大胆的运用三角形、半圆形表现鱿鱼的外形特征,尝试用不同线条、图案、颜色装饰画面。

2、在活动情境中感受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范画、作画工作、剪贴鱿鱼、真鱿鱼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只真鱿鱼,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呀?(鱿鱼)它长得怎么样?身上有什么?

2、师小结:鱿鱼的身体是三角形的,下面有很多短不一的好多条触须,眼睛黑黑的,鼓鼓的。

二、出示范画,激发幼儿绘画热情。

1、出示范画,幼儿欣赏。

2、师:图上有什么?你觉得它漂亮吗?哪里很漂亮?

3、小鱿鱼为什么打扮得很漂亮吗?(幼儿猜测活动情境)

4、给范画取名。

三、引导幼儿了解绘画的步骤,老师范画。

1、这么漂亮的小鱿鱼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幼儿互相讨论)

2、请个别幼儿讲述鱿鱼绘画的方法,老师范画。

3、请个别幼儿讲述小鱿鱼打扮时用了什么图形、线条、颜色?(老师装饰鱿鱼与背景)

四、幼儿作画,老师个别指导。

五、欣赏评价

1、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八张,幼儿欣赏。

2、你觉得美吗?为什么?(幼儿评价)

幼儿舞蹈教案 篇七

《尝葡萄》

【活动目标】

1、学习舞蹈《尝葡萄》,掌握基本舞步:侧点步。(重难点)

2、引导幼儿看图谱,学习舞蹈队形的变化。

3、启发幼儿创编舞蹈动作及队形。

【活动准备】音乐《尝葡萄》,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

——你们知道哪些民族?

二、学习维吾尔族舞蹈《尝葡萄》。

1、欣赏维族音乐,体验舞蹈的快乐。

2、学习基本舞步:侧点步。

3、引导幼儿看图谱,学习舞蹈队形的变化。

4、在掌握队形的基础上,学跳舞蹈《尝葡萄》。

三、在熟练掌握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创编舞蹈动作及队形。

1、可改变动作的顺序。

2、根据自身的经验改变舞蹈动作。

3、改变队形。

四、结束部分:

——随音乐跳舞蹈《尝葡萄》。

舞蹈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蒙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2、提高幼儿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熟悉蒙族音乐特点,学习律动,掌握提腕、压腕动作,能跟音乐完整的完成动作。

活动准备:蒙古族舞蹈录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和幼儿一起表演邀请舞《找朋友》,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展开

1、请幼儿欣赏一段音乐

2、讨论: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告诉幼儿这是一段少数民族的音乐,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蒙古族)

4、教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蒙族人民是怎样跳舞的?

5、组织幼儿一起观看蒙古族舞蹈录像

6、教师:你都看到了哪些动作?(让幼儿来学一学)

7、教师重点教授提腕和压腕

提醒幼儿提腕和压腕时,手腕要用劲,手指不要用劲,不要扣手指

8、幼儿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9、教师表演律动《挤奶》,幼儿欣赏

10、请幼儿来跟教师一起来表演一边

11、教师数着节拍来教授律动的动作

12、听音乐表演律动

13、教师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

14、听音乐再来表演

15、分组来表演

三、结束

看录像,请幼儿模仿录像上的动作一起来表演。

【关于舞蹈教案模板集合9篇】

舞蹈的教案 篇九

教学目的

通过中国民间民族舞蹈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个掌握四至六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基本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的运用。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提示

中国民间舞蹈教材是一藏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民间舞为基本教材。傣族、朝鲜族民间舞为选用教材。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民族分布特点,师资擅长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加强或丰富一些有利于学生舞蹈素质提高的地方性、乡土性民间舞蹈教材。

教学内容

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承传,这种历史的沿袭流传至今的舞蹈形式称之为民间舞蹈。他和人民的劳动生活,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既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住入新的成分。他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艺术形式上又可分为自娱性民间舞、表演性民间舞两大类。

在中国56个民族漫长的形成发展融合的过程中,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

创造的,既有中国特征又有本民族特色的各种民间舞蹈,总称为中国民间舞蹈。

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此类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有限的教学时数,我们本着代表性、实用性和训练性原则选择了以下内容:

—、简介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又是古代华夏族和许多古代民族同化、融化而成的主体民族,直至秦汉时,始有此族称。汉族民间舞蹈和汉族形成一样,在广泛吸收其他民族乐舞文化之优长中,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没,形成纷繁的舞蹈体系个地域性的风格特点。如北方的舞蹈古朴、刚劲、场面壮观。南方的舞蹈以纤巧秀丽见长,而且载歌载舞。最有代表性的“秧歌”本源于插秧劳作,产生于我国中原一带,流传地域广阔形成不同风格特点的秧歌,如:东北秧歌、陕北秧歌、胶州秧歌、鼓子秧歌、河北地秧歌等。秧歌舞中一般是舞蹈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进行舞蹈。在表现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为变换队行的大型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扇子和手帕是秧歌舞普遍常用的道具。秧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当今人们健身娱乐的,普及性极广的民间舞蹈,秧歌舞蹈中的丰富技巧动作又是舞蹈创造中常用的舞蹈词汇。

本部分选编了东北秧歌、陕北秧歌个云南花灯为基本选材。

二、东北秧歌

(—)简介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东北秧歌源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因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因而东北秧歌的那股泼辣劲儿、稳劲儿、美劲儿正是东北大平原粗犷质朴的的人民精神素质、性格心理和生活情趣的艺术概括和美的表现。

东北秧歌有三种类型表现形式:

1、高跷秧歌

2、二人转

3、地秧歌。秧歌表演常用的道具是手帕和扇子,也有用手玉子、花棍,还有提花灯,东北秧歌是通过走相、稳相、鼓相和各种手巾花的表演变化体现舞蹈风格和动作特点。

东北秧歌的音乐很有特点。唢呐和小钹对秧歌舞蹈特色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唢呐吹的委婉亢长,小钹(板儿)紧促,必然赋予动作急出稳落、有动有静,有张有弛的韵律,为其舞蹈的美劲儿、泼辣劲儿增添色彩。旋律上出现上下对句或相同对句(称为句句双),使舞蹈动作也常出现相互对答状。音乐演奏中的即兴加花(如装饰音、滑音)给舞蹈表现俏皮、幽默、华丽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体态动律练习

东北秧歌基本体态多是保持上身略前倾,膝部稍屈。动作时要求脚型略勾,脚腕有控制力,膝部良住劲儿。秧歌的基本动律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动作上:

1、带良劲儿的“步”;

2、带动腰鼓的“扭”;

3、手腕的“花”。

(1)双压脚跟:不同脚位,不同节奏的提压脚跟。如:正步、大八字步、小踏步、弓箭步等。动作时双膝关节要良住劲儿,提踵要快,落要慢稳。

(2)双腿屈伸:软硬两种特点的双膝屈伸活动。硬屈伸应脆而富有弹性,软屈伸应柔而富有韧性。两种屈伸中的挺膝应良而富有俏丽特点。

3、上体动律:

(1)左、右横摆身:身体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摆动。

(2)左右前后拧身:由左右肩带动上半身直线前后拧身转体90度或180度。

(3)前后扭身:以腰为轴为发力点,带动双肩和上半身前后交替画圆。

(三)手巾花

手巾花有两种,1、正方形(边厂为一尺二寸)2、八角形(中心圆直径四寸,镶有亮片。手巾有三种握法:A全把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的一边,似握拳,用于做各种手巾花。B、单指贴巾:拿法基本同上,只是食指伸直贴在手巾边上,用于片花,挽花或扔巾等。C、握巾角:用手握住巾角或中心处,多用于碎绕花)。

手巾花有四种做法:1、挽花(里挽花、外挽花);2、片花(里片花、外片花);3绕碎花(里碎花、外碎花);4、小王花;

里挽花—单指贴巾手胸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前。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360度,掌心向下。后半拍,压腕挑指。挽花速度要快,压腕要慢,不能架肘。

外挽花—单指贴巾于胸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前。前半拍,翻腕或掌心向下,手指带动手腕由外经下向里挽成掌心向后,后半拍,手掌经上向前甩出,或掌心向山。挽花肘时手的动作旋转360度,甩手指时要有力。

里外花—全把握巾于胸前,掌心向上,以腕为轴,手掌向里平移,同时小臂抬起,然后从小臂下掏出或指尖向旁,接着继续向上转腕360度,或掌心上。动作要连贯。

外片花—单指贴巾于胸前,做法同上,方向相反。

碎绕花—握巾角于胸前,以手腕带动由外向里连续绕手巾,称里碎绕花。由里向外连续绕手巾,称为外碎绕花。绕花时,手臂要松弛,但不能随之摇动。绕巾越碎越好,一般一拍绕两次。

小王花—做法同舞蹈基本训练中双手连接动作小王花。拿手巾动作时,要求两手腕始终不分开。如右手里片花,左手外片花,手巾花要圆,肘部随动但不能架起。

常用手巾花:

单臂花:全把握巾,单手做里挽花。交替花:全把握巾,双手交替做单臂花。双臂花:全把握巾,双手同时做里挽花。

盖分花:全把握巾,双手同时向旁撩起至双扬掌位里挽花,双手同时盖至胸前架起,掌心向前,向左拧身,然后双手外挽花向上分掌,同时向右拧身。

十字花:全把握巾,双手交叉于胸前里挽花,向右摆身,然后双手经下弧线于体两侧里挽花,身体还原。

展翅花:全把握巾于体两侧45度角位置,预备拍双手抬至扁担位里挽花,左拧身对八点,正拍双手压腕于展翅位,手臂要伸直,落下双臂有向里夹的感觉。后半拍仍做预备拍动作。

扁担花:全把握巾,双手同时在扁担位做里挽花。

※在手巾花的四种做法和常用手巾花介绍学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舞蹈形象的表现创造出许多具有个性,富有形象的丰富多彩的手巾花。

(四)基本舞步

1、前踢步:预备拍双膝微屈,动作时脚迅速前踢,同时主力腿关节和胯部略有控制的上提。正拍时,动力脚稳落双膝弯屈。出脚落脚同时半拍,但节奏和内在用力不同,出脚用力,过程快,落脚收力,过程慢,脚下的步子,上身的扭摆和手巾花的配合充分体现东北秧歌的艮俏风特点。

2、后步踢:膝关节屈伸小腿后踢。主力腿的交换稳而有力,动力腿的后踢动作快而小。整体形成灵活洒脱、俊俏泼辣的特点。

3、走场步:是一种流行步法,多配合交替花。动作时。身体重心略前倾,膝关节微屈的一步一顿和脚腕稍有控制的后勾。走场步不同于圆场步,不受步子大小约束。这种步态中变换各种路线,体现出洒脱、流动的美感。

4、秧歌垫步:右脚为例,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向前迈一步,脚跟先落地,后半拍左脚掌在右脚跟后垫一步。第二拍前半拍右脚又向前迈一步,后半拍,左脚离地,准备向前迈步,起步的脚左右交替进行。

5、墩步:双腿挺膝,身体直立,两脚全脚掌交替碎步,半拍或一拍一步,前后移动,身体有如木偶的梗劲。

6、踢毽步:第一拍前半拍原地双腿蹦跳一次,后半拍,左脚提膝,小腿内翻,左脚内抬成踢毽动作。同时右腿小跳起。第二排前半拍原地双腿蹦跳步一次,后半拍,右掖腿踢毽状,同时左脚小跳起。踢毽步的组合

可以灵活。

(五)组合训练

1、组合音乐

2、组合基本动作:不同脚位压脚跟、摆身、拧身。

3、组合动作顺序:

第一遍音乐:

双手一子叉腰(四指卷起,拇指伸直向后,拳心向下于腰间),正步脚位,每两拍双脚压脚跟一次。音乐重拍双脚跟落地,此动作重复做一遍音乐。

第二遍音乐:

动作同上,只是加上身的横摆联系

第三遍音乐:

1—4:上右脚成左小踏步,右手叉腰,左手托掌指尖向外于托掌位。左脚每两拍压脚跟一次,同时上身作扭身一次,此动作重复做四次,眼看2或8点。

5—8:动作同1—4一样,左右相反。

第四遍音乐:

1—4:脚成大八字脚位,双手掌托于双托位,指尖向外掌心向上,双脚每两拍压脚跟一次,身体做横摆身。

5—8:舞姿不变,做前后拧身,同时压脚跟。第五遍音乐:

1—4:左弓箭步,双山膀立腕。双脚两拍压脚跟一次,身体做前后拧身四次。

5—8:右弓箭步,动作同1—4一样。

组合练习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加强或加入一些身体动律练习内容。舞蹈音乐也可变化。

幼儿舞蹈教案 篇十

预设目标:

1、进一步巩固垫步、踏点步,学习进退步及托帽手的舞蹈动作。

2、幼儿学习听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并学习与他人合作创编舞蹈,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

3、在舞蹈过程中,体验舞蹈的乐趣及欢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的四段歌词。

2、幼儿已掌握垫步、踏点步等新疆舞步,学会新疆舞的一些基本手位。

3、新疆舞蹈视频一段、录音机、音乐磁带、动作图示、自制新疆小花帽、新疆服装一套。

活动过程:

一、观赏新疆舞蹈视频,回忆新疆舞的特点。

1、观赏视频。

师:今日教师要请小朋友欣赏一段舞蹈,请小朋友仔细看,观察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2、回忆新疆舞的特点。

师:你们明白这个民族的人最擅长什么?在表演的时候通常都有哪些常用的动作呢?

师小结:新疆维吾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故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乐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他们的舞蹈十分优美,动作也很漂亮,新疆的舞蹈主要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手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构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新疆舞的风格。

二、复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

我们在中班的。时候学习了一些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和步伐,都有哪些?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吧。复习基本步伐:垫步踏点步,手部动作:翻腕、柔腕、移颈,带领幼儿跟音乐练习。

三、创编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

1.聆听乐曲引导幼儿再次感受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欢快、趣味的情调。

师:前几天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趣味的新疆歌曲,叫什么名字啊?

让我们再来一齐听一听!

2.幼儿创编舞蹈动作。

(1)创编掀盖头的动作。

师:这首歌曲里讲了一个美丽的新疆姑娘;此刻,教师就来扮演这个美丽的新疆姑娘,看!我带来了一块红盖头,我也盖在头上,此刻你们能看清楚我的脸吗?(教师能够将红盖头掀起、放下让幼儿比较看看哪个看的清楚)

那怎样才能看清出呢?

你来掀掀看,看清楚了吗?

想要看清楚把盖头掀起来就能够了,那你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个掀盖头的动作呢?(提示幼儿动作要有好看、有美感)

哦!这个小朋友掀的真好看,我们一齐来学学看!(提示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2)创编看姑娘的动作。

师:看清楚了吗?你是怎样看的?

哦!你是这样看的,真漂亮!还能够怎样看呢?

小朋友们真厉害,咱们把掀盖头和看姑娘的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边唱边跳)

(3)创编赞美姑娘的动作。

师:看到这么美的新疆姑娘,咱们从心底里喜欢和赞美她,那能够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你对美丽姑娘的喜欢和赞美呢?

哦!你是用这个动作来表现的,真不错!请小朋友看看刚才有个小朋友做的动作象不象这个新疆小姑娘做的动作啊!(出示图示)

这个动作在新疆舞里的名字叫托帽手,一只手放在脸的斜前方,另一只手放在小花帽的旁边,手心朝上,托好了小花帽,所以叫托帽手。

师:一齐来学学看!教师示范进退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给幼儿。(从脚(进退步)——手(托帽手)——整体)。

好,此刻请你们听着音乐跳舞看哪一个小朋友能用上自我编的动作和新学的动作和起来一齐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还能够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每一个动作图示都要讲动作要领,并让幼儿模仿)手是这样放的,那脚怎样做呢?(带领幼儿反复练习,纠正幼儿的动作,引导幼儿将步伐和手的动作结合起来。)

四、引导幼儿将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师:今日我们自我编了这么多好看的新疆舞动作,这首歌曲有四段,每一段的歌词都不一样,那咱们就选出四个动作,每一段用一个动作好吗?

(1)先用图上的四个动作跳舞!请小朋友们小眼睛看好了图片上的动作,听着音乐来表演一次!

(2)换动作的顺序。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教师把这四个动作换个位置,看看你们能不能表演的和上一次一样好!

五、尝试进行合作表演。

师:你们真棒!表演都很出色,咱们来分组表演好不好?

咱们分成5组,每一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扮演美丽的新疆姑娘,其他小朋友用刚才我们想出来的舞蹈动作表演掀盖头、看姑娘和赞美姑娘,好不好?(幼儿分组表演)

5组小朋友都表演的不错!教师在提一点小小的提议:在第二段音乐间奏的时候,摆一个造型。我来拍照,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表演的!能不能做到?(幼儿表演)

六、结束部分

师:今日,小朋友们自我编了一个欢快、趣味的新疆舞蹈,你们高兴吗?看!来了这么多客人教师,让我们也来邀请客人教师一齐跳个欢乐的新疆舞吧!(与客人教师一齐随着欢快的歌声跳舞。)

舞蹈的教案 第十一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舞蹈:小鸡出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准备:

1、小鸡胸饰若干,呼啦圈人手一个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2)还没有出生小鸡宝宝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讨论

2、观察

观看小鸡出生的图片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分段感受

1、小鸡住在蛋壳里的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只能做怎么样的动作?

(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x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大家一起随着音乐体验

2、小鸡出壳的各种动作

师:小鸡越变越大在蛋壳里呆不下了,它会怎么样?用动作表示

(用头撞、用嘴啄、脚蹬蹬)

x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大家一起随着音乐体验

师:哇!蛋壳已经破了一个洞了,小鸡的什么地方已经钻出蛋壳了?

(转转头、伸伸脖子、动动翅膀、扭扭腰)

3、小鸡出壳后的动作

幼儿自己示范,再看图片进行模仿,最后进行创编

4、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鸡的出壳的过程都做出来了,那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三、结束

师:小鸡们,刚刚从蛋壳里钻出来用了很多的力气,天也黑了,让我们我们休息休息吧。

幼儿蹲在地上闭着眼睛休息(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舞蹈教案 第十二篇

活动名称:

1、让幼儿知道水仙花是福建特产,誉满全国,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让幼儿学会基本动作,做到动作优美协调。

活动准备:

水仙花若干盆,音乐磁带,三用机。

活动过程:

1、幼儿律动进入活动场地。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仙花,启发幼儿讨论并回答:“水仙花的故乡在哪里?水仙花长得什么样?”

3、教师请幼儿欣赏舞曲,并让幼儿谈谈听完乐曲之后的感受。

4、教师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曲子,并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想像乐曲表现的动作。

5、请个别幼儿来示范他想像出的动作,教师进行指导,让幼儿的动作更加优美。

6、教幼儿学习舞蹈动作。

(1)先全班一块儿学习基本动作。

(2)请个别幼儿示范舞蹈动作,教师讲解。

(3)幼儿找一位朋友,分小组进行练习。

7、幼儿听音乐进行表演。

舞蹈的教案 第十三篇

活动目标

1、感受风起时物体的变化,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2、能大胆地想象,并用色彩表现“风中的舞蹈”。

3、体验用不同材料绘画的乐趣。

重点:能用色彩表现“风中的舞蹈”。

难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玉米壳、纸团、毛线团、海绵刷、音乐、纱巾。

活动形式集体、分组、个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各种各样的风”

师:孩子们,今天有一个神秘的客人来了,我们先闭上眼睛,慢慢地感受一下。(用扇子为小朋友扇风)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风)感觉怎么样?(舒服、凉爽)那很舒服的时候,你想用什么颜色表达你的心情呢?那在生活中,你还有知道有哪些风呢?(大风、狂风)当这些风吹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幼儿自由讲述)你会用什么颜色代表你的心情呢?

二、在音乐中表现风中的舞蹈。

师:(轻音乐)听!风轻轻地吹来了,我们来一段风中的舞蹈,好吗?想象一下在风中你变成了什么?(幼儿自由想象)花瓣在空中旋转着飘落、河水也泛起了波浪。风越来越大了,乌云在空中翻滚,尘土在风中飞扬,小树儿、小草……在风中摇晃地更厉害了!(幼儿随音乐表现)

三、选择不同色彩的纱巾,再次表演风中的舞蹈。

1、师:老师还带来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出示纱巾),看!我把它变成了什么?还可以变成什么?

2、师:孩子们!让我们用彩色的纱巾再来表演一次风中的舞蹈!你想变成什么呢?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纱巾呢?(幼儿自由回答)

3、孩子们随音乐舞蹈,一部分孩子用多种方法抖动手中的纱巾扮演风,一部分孩子扮演随风舞蹈的花、草等。

四、绘画——风中的舞蹈

1、个别孩子尝试使用各种绘画材料表现风中的舞蹈

师:孩子们表演了风中的舞蹈,现在,让我们把风中的舞蹈用各种色彩画出来。老师给孩子们准备很特别的画笔,谁想来尝试一下,你想画什么样的风?(怎样画出风的速度和气势,鼓励孩子大胆表现)猜测一下,是什么在风中舞蹈?

2、绘画前提出要求

师:绘画前,请孩子们想一想:你想画什么样的风?什么在风中舞蹈?

3、幼儿大胆尝试用各种材料进行绘画“风中的舞蹈”。

教师巡回指导,完成作品的小朋友自己把作品挂在展示栏中。

4、孩子们结伴欣赏作品,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五、名画欣赏——花园里的风暴

师:欣赏了孩子们的作品,我们再来看一幅非常有名的画儿。这幅画画了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风暴)这是发生在哪里的风暴?

:这是一幅关于风的名画,这幅画的名字叫“花园里的风暴”。这是一位德国的画家爱卡特画的,他的绘画风格就是能大胆地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结束

师:看了大师的作品,再看看我们小朋友的作品,孩子们画得非常的好!只要孩子们能大胆地想象、大胆绘画,你就是最棒的!掌声送给自己!

延伸活动:

活动后,孩子们还可以再次尝试绘画,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以风为主题的绘画活动。

舞蹈的教案 第十四篇

教学目标:

1、感知春天的美,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能用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学习踏点步、颤膝等基本动作,复习左右移重心等动作并能协调灵活地运用。

3、通过创编表演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创编活动的兴趣及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学习基本动作,能协调灵活地表演。

教学难点:

提供平台,让幼儿用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体验创编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教学准备:

1、录制磁带、画图片

2、准备关于春天万物生长及各种景色的碟片

3、请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事先自制头饰

4、布置舞蹈活动场地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孩子们,天色已晚,让我们好好休息一下吧!(师生共同“休息”,音乐起)师:听!谁在唤我们早早起?(大公鸡)集体表演律动《大公鸡》,并复习《身体柔韧操》。

2、复习组合《郊游》(播放背景音乐《郊游》)

师:春天多美呀!孩子们,你们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幼儿答)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二、基本部分:

1、师:孩子们,上次老师布置你们去找春天,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幼儿自由用语言表达)

2、观看有关春天的碟片并播放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3、师:你看到听到春天在哪里?(幼儿回答并请其在音乐伴奏下用身体动作表示)

你能选择色块来表示这首歌曲的情绪吗?(出示黑、白、红三种色块让幼儿选择感知歌曲的欢快情绪)

4、师:让我们听着春天的歌,唱起来跳起来吧!(听音乐启发幼儿自由表演)

5、带领幼儿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1)师:看小朋友跳得这么开心,我也忍不住编出了一些动作,让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2)师新授踏点步、颤膝等动作

(3)练习侧跟点步、左右移重心等动作

(4)帮助幼儿理顺动作并集体表演第一段中的第一部分

(5)幼儿连贯练习表演第一部分

6、启发幼儿创编第一段第二部分的动作:

(1)师:下面的音乐跟刚才那段相似,只是歌词有些变化,我想考考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在刚才那些动作的基础上创编出新的动作来?(欣赏第二部分)

(2)引导幼儿分句创编动作

(3)教师纠正幼儿动作,并连贯练习。

7、理解歌曲的结构,感受第一段第三部分欢快的节奏,共同创编动作

(1)听下面这段音乐跟刚才比有区别吗?

(2)这么欢快的音乐可以用哪些动作表现呢?

(3)幼儿分组合作创编动作

8、师带领幼儿完整练习、表演舞蹈,并纠正幼儿动作。

让幼儿带上自己设计的头饰分组或个别表演舞蹈,并给与奖励。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找春天、说春天、唱春天、跳春天,你们想打出春天的节奏吗?(让幼儿从周围墙饰中找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型)

2、听音乐根据节奏玩游戏《快乐碰一碰》

活动反思:

通过制定的教学目标,我开始了教学活动,首先我是用故事引题,把歌曲内容变成一个小故事,让幼儿理解歌曲的大意。然后让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歌曲里说了些什么。然后出示图谱,分段学唱歌曲。最后完成学唱歌曲。在学唱玩歌曲后,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演唱。然后让幼儿欣赏舞蹈《春天在哪里》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的美。

整个教学活动下来,我都是按照活动目标进行下来的,基本上都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幼儿唱着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跑调,找不准音高,于是我用琴轻声的伴奏,这样效果就好了一点。由于这首歌曲的内容比较的多,虽说是用了图谱教学,但是幼儿还是会将内容搞混。

音乐活动是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比较难以克服的一个教学领域,通过尝试使用图谱的方法,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的氛围也变的轻松了很多,纲要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14篇舞蹈的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舞蹈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最新范文

钓鱼的启示教案优秀11篇08-21

《荷花》教学札记(优秀13篇)08-21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最新5篇】08-21

我们的班级【优秀10篇】08-21

幼儿园美术教案6篇08-2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1篇)08-21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篇】08-21

二年级音乐教案【14篇】08-21

2022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08-21

《观潮》教学设计教案【5篇】08-21

51 3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