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优秀11篇

时间:2023-03-08 04:45:08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11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希望在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一

一、我国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长期经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之起步发展较晚,我国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事业仍留存着些许阻力。首要问题即是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与内涵,教师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思想品德成为空谈。现实中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给学生讲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是足以影响学生终身的,对学生今后工作责任感、专业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的影响重大,是支撑其为奋斗的强大源动力。其次,初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身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进步空间很大,再加上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所以道德意识和思维模式都相对单纯,很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再有,思想品德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要么是沿用着传统粉笔、讲台、黑板三件套的教学模式,要么是不同老师各显神通,学生不得不去适应各类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主动性难见踪影,师生间乏于交流,课堂知识单一传授,完全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路

1.践行新课改理念,革新教育理念,定位教师导向职能。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尊重每一学生个体差异性,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台阶上实现真诚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要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有序开展,走出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沉闷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一丝活力,将教师由知识传播者转换为学习引导与组织者,将学生由被动接收者引导成为主动学习者。此外,还可以利用多样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小组辩论赛、生活化教学等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思想品德课程的单调,为课程注入情感因素,让学生关心社会,注重生活中体会到的每一感受。

2.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教学主旨,科学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品德理论的教授要有针对性,要紧跟时事,从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入手,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行感悟与思考,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间隙,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新课标提倡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应投放在学生的发展需求基础上,将教材中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观点寓于现实生活环境之中,让这一学科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彰显出新课改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例如学习某一理论性较强的章节时,可在学生通读教材后模拟课程内容,将抽象的哲学理论生动化,再配以辅助引导,将理论融入实践,促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实现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俗语云:“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教师若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为先,用自身的修养和德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强化教师自身师德修为,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的基础。因此,教师自身更应强化专业学习,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师德师范,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学生求知,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场,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务,为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2.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提高德育质量。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多地是表现在课外的,因此,教师应转换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指正道德问题,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深化道德认识,加强对道德行为的实践,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法来实施思想品德讲学。比如,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由课内带到课外,通过情境教学、活动体验等活动的开展来带动学生亲身参与德育实践,就此指出为人言行和道德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给予道德认识有所偏差的学生更多关怀,通过谈心、疏导、暗示、角色互换等方法纠正其错误认知,促进其个体健康发展。

3.打造良好校园文化风气———深化德育程度。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适时的、灵活的穿插各种方法,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先进人物表彰会、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藉此宣讲道德知识,树立道德典型,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维度的道德评价,组织学生实施自评和互评,促其自我反省,培养自觉性。

4.调整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提升德育接受度。即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思想品德实质涵义。比如,可根据班级班风的特点有侧重地调整教学内容,针对班风沉闷的班级开展有关于“人生理想”、“竞争意识”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班风活跃的则可开展合作“互助合作”、“创业理想”等思想品德知识教育;又或是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适当增加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实社会的日新月异是书本教材难以同步跟进的,所以教学就需要依靠教师将理论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所喜爱、关注的事件加以联系,让知识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一方面能够摆脱思想品德课的说教形象和相对滞后性,一方面也能带动学生关注身边大小事务,使之开拓视域之余也锻炼了思考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二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进行反思对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针对初中的思想品德反思教学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对过往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对以往教学效果的反思,进而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以保证反思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坚持及时性的原则,在课后及时反思记录,否则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对课堂效果的记忆;其次,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反思时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还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对自己关注的部分进行反思,进而合理制订解决对策。

二、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的体会

1.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要首先对自身素质进行考虑。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能力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2.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钟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丰富教学方式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合理论与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备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展开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谈谈其看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看到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教训,在以后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加以改进,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成功:教育,20xx(10)。

曲玉琴。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2)。

陈天仲。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法。新课程:中学, 20xx(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三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扩大。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严重脱离实际生活,致使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同虚设,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会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相关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要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将所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通过这一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平时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加大对生活化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力度,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可以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调动,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地爱上学习,爱上思想品德课程,提高自我修养。第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是近些年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在教学过程中缓和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第三,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学习来了解目前社会上提倡的优良品质。让学生下意识地去学习国家的优良传统,从而实现自我品德修养的提高。由此可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对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生活化理念还没有提出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会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只负责将知识“讲”给学生,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去“听”,并听从教师的指令去“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学生已经越来越提不起学习的热情,甚至有些学生会厌恶学习,觉得学习思想品德没有意义。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材内容中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等,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渐渐将时间以及精力局限在书本上,严重脱离实际。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无法在心灵深处对知识产生求知欲,长此以往,学生会变成一个个机械记忆知识的容器,这与教育的主旨背道而驰,从而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期,新要求,对于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纯粹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真正的促进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现状;环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xxx:B文章编号:xxx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教学应该把思想品德学科放在教学的首位,而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应该正视目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加大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激情,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有阵深刻的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视目前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方能加以重视改变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制约着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很多教师不予重视,在此,作为一名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了两点原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社会的因素。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不良风气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有两个强势的组织类型,一个是官僚机构,一个是商业机构,这两种机构对待道德的态度是一致的,即摆脱道德的束缚,消除道德压力,使自身置身道德之外。在学校我们会向学生传播有关职业道德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正面的,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但是一旦学生进入职业领域,他们就不得不为组织规则所束缚。思想品德教学毕竟不是在为学生构建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它必须要面对社会,面对社会带来的挑战,这是目前学校思想品德课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新媒介建构的虚拟现实与现实社会的运作逻辑不一致,使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其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还是比较容易受网络话语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网络所带来的消极效应是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抵消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正面效果这一点是目前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家长自身水平的高低以及道德观的多元化在无形中影响其子女的道德观。思想者品德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家长。在课堂上,教师按照传统的道德准则来教育学生,而有的家长可能按照他的道德观来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学生上车要给老人让座,家长却带着孩子跟老人抢座位。家长的这种做法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如上两个方面只是本人的总结,还不是很全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是本人精心的总结,希望广大工作者能够认真研读,加以指点,共同认识目前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从而提高大家的重视度,加大对于思想品德的投入,提高教学能力。

二、重视和谐民主教学环境的构建,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基因因素就只剩下环境因素了。心理学家也曾做过研究,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两到三倍的记忆力。因此,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我们必须重视和谐平等教学环境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创设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切实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作为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成年人,现在认真地回忆一下,当时学得最好的课程,其实就是那些对学生真正地关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具有强烈的亲和力的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而表情冷漠、严肃刻板、拒学生于千里之外的教师,无论板书多么工整有条理、理论知识多么渊博、普通话讲得多么标准流利,学生从心理上仍然将其拒于心门之外。

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努力培养自身的亲和力,积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一份子,才能放松心态的去迎接知识,才能真正的做到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重视教学方法的作用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在此不得不提。而对于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就变得极其重要。其实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沉闷。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方法的作用,合理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格局。尤其是要充分运用现教育技术手段,把那些过于理性的理论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就会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活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的机械记忆为自觉主动的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及时更新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倡导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让学生敢于对教材、对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其科学的态度。同时重视课堂与社会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体现。同时创新就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模式方法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很大,我们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自身能力,加大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我们教师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正视目前的现状,不气馁,相反要更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加之优秀教学方法的使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五

一、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以下优势: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学生兴趣不高。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选用生动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创设新颖的情境,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冲击,营造轻松愉快、积极上进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更新教育手段,探索教学模式,提高综合能力

一是增加学习的导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在心理领域引起兴趣,训练意志力,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个性品质。二是优化效果的活动模式。三是提高创造力的探究模式。在课堂讨论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能力。

3.实现有机整合,消除学习障碍,突破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受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多媒体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的图、文、动画、视频等信息的有机整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优良的途径。

4.提升信息素养,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课堂生成

思品教师,如果经常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寻找有效信息,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七年级第三课《珍爱生命》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地球物种的各种材料,了解地球上有哪些物种已灭绝,哪些已濒临灭绝,从而激起学生保护地球、热爱生命、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同时还让他们搜索大量热爱生命的故事,筛选后在课堂上讲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5.搭建信息平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 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但网络和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引入,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有利的平台,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最新、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使用。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和合作者,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学习的合作探究,师生达成共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了过去思品课堂上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局面, 营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蔚然形成。

6.利用电子系统,加强集体备课, 实现资源共享

互连网上存储着教育教学所需的大量的资料, 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教研组借鉴网上的名師教案或课件,结合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形成共案,并上传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系统”。教师结合人个实际做必要修改完善,形成个案。此举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说到底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不能滥用,否则,就会使传统的“满堂灌”变成现代的“电灌”。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搜集多媒体素材时,注重实效,做到选材正确

切忌多而杂,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不能力求课件的花哨,要注重实效。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运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我们切不可颠倒了主次,要花大力气去钻研教材,深刻领会课程内涵,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教学三维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要为学生留足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

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为学生留足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

3.多媒体的运用要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增加课堂容量,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识、记忆规律,同样会出现“填鸭式”的教学,使政治课变成“放像课”,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审美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通过多媒体与讨论课、辩论课、专题讲座和小品表演等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以上形式授课,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提高

一是对课件制作的经验要及时总结。在制作时,课件设计的思路、方案、方法和手段应当遵循思品课的规律,突出学科的特点。每节课要教什么,如何教,教多少,这是做课件的出发点和设计的基础,如何使制作的课件更丰富生动,恰倒好处的为教学服务,这是课件使用的目的。二是对课件使用的效果要及时总结。在课堂使用中,探索哪些内容配合课件,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哪些内容需要更多的启发引导,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相互配合,有重点的使用和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效果,而不是“摆花架子”。三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意见及时调查了解。深层次把握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学生建议,改进、充实、完善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使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操作,达到形式和效果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为政治学科的知识、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营造出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恰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同时,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引导、保证和促进顺利实施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创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探索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是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举措。

一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也是正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它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方法、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劳动技能、学会创造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内容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是顺利实施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他也不能更好的为集体、为国家服务,更谈不上作什么大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也是正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品德教育才可知可感,体现有血有肉,学生才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只有这样长期的日积月累,品德教育才能潜移默化,做得扎实有效,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优良品德,经得起实践经验的严峻考验和锻炼,产生判断走正确方向的能力。从而可知,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明辨是非的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与品德不良者保持一定距离,决不能沾染坏习气、坏作风,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学生,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好本领将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中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因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保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长身体、增知识、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单纯、好学上进、对未来充满幻想、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品德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品德的教育,以基础的道德行为和养成教育为重点,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思想品德工作的规章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针对现在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狂妄自大、我行我素的特点,进行及时的品德养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养成,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人格品德形成的关键,教师对青少年学生从最基本的学生自律、待人接物、文明言行、仪表仪容、尊老爱幼、遵章守纪、社会公德等主要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和基础的品德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三教学中坚持正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的要求

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处于过渡时期,有些学生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时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有的学生时常被悲观、孤独、紧张、烦恼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正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的要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校园内升国旗、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影片、大唱革命歌曲、学习先进英雄事迹、举办墙报专栏宣传、鼓励每人做一件好事等有益的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守纪和革命理想的前途教育,使学生提高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怀,锻炼学生的思想意志的坚定力,真正发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七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也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传统的思品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接收器,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世界信息技術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要把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整合。所谓整合,也就是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新形式,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品内化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确实提高教学实效。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协作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群体活动开展较少,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展开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以及竞争合作能力。比如,在讲到《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一课时,我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搜集与民族关系有关的事例,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电台等多种媒体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我把全班同学分为4组,对搜集和整理的材料展开交流,第一组的讨论主题为“我国的民族概况与民族关系”,第二组的讨论主题为“如何理解民族平等及其表现”,第三组的讨论主题为“如何理解民族团结及其重要性”,第四组的讨论主题为“如何理解民族共同繁荣”。每个小组讨论主题确定后,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各小组同学利用合作讨论和信息分享,克服了探究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减轻了教师搜集信息的困难,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与政治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政治课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时代的发展、特定的教育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整合、优化、组合。教材内容具有局限性,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让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变得形象具体、通俗易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政治知识。网络信息资源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应用于初中的政治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创新了教学形式,为优化组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政治教师要大力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制作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趣味化。先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开拓学生视野;然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再在导入新课环节、结束环节播放轻松的音乐,陶冶学生情操,总之利用网络的时空性、开放性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建立校园网站、班级资源库等网络平台,开设远程教育,共享优质资源。例如,在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制作一幅国家“地图”,当把鼠标放到相应位置的时候就会显示出详细的信息,包括名称、民族、人口、特点等,让学生感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亲缘关系,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丰富的动态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事例、情境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情感需求,实现自我教育。如讲授九年级《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时,可制作课件《地球——我的家》,演示过程中,教师播放地球的博大胸怀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对地球的敬意。随着学生对地球的爱的情感升华,教师又播放另一段“被人们砍伐后剩下的树根,有直冒黑烟的烟囱,有干涸的河流”等视频,随后,老师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人类活动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为环境建设做些什么?等等。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学生通过情感的抒发,其内在的情感因素、自我发展的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

四、应用信息技术共享资源方便教师备课

初中的政治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最突出的是资源匮乏。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查找资料是最便捷的途径,具有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通过网络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关资料。有些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和请教,及时加以解决。在网络没有应用之前,要解决类似的问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有满意的结果。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恰好符合了初中的政治综合性、时事性的特点。应用信息技术,丰富了政治课教材,方便了教师备课,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可以及时分享到相关的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资源加工制作,就可以变为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由于网络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分享资源,使落后地区的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缩小了地区差距。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改变了传统初中的政治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代替了很多粉笔和语言的功能,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而且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另外,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提高了教师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水平。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八

“辨、评、导”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 自1987年下半年以来,我校着力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深切地感到,当今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环境也变得较为复杂。如何提高思品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校德育主阵地的教育作用?实践证明:改进思品课的教学方法,将“辨、评、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所谓“辨、评、导”,即依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认识实际中的热点、疑点或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明辨是非,评说理由,教师及时导行,促使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一、搜集素材,形成“可辨”样例

这是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实施“辨、评、导”的基矗根据思品课的具体教学要求及内容,联系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将这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加工,形成带有普遍意义的“可辨”样例。

从获取素材的途径看,教师可通过有意观察、问卷调查、家访、交谈等方式获取,也可是学生在家里或社会上的表现。

例如:教学《胜不骄,败不馁》前,可将本课内容引伸到学习中来,召开部分学业差生座谈会,让他们畅谈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心情及想法,根据他们的心理,教师总结出学业差生在学习遇挫时的一般心态,形成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供“辨、评、导”的样例。这样来自学生、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和思想行为实际的样例,更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形成良好的“辨、评、导”的氛围。又如:教学《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英雄战士徐洪刚》时,教者可收集丹阳市皇塘镇高新大的故事等。

二、创设情境,评说“可辨”样例

评说样例,是“辨、评、导”的中心环节。在思品教学中,教者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特写的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理解或体会,明辨是非,以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1)演一演,玩中悟理。小品、哑剧、童话剧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教《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让一名学生扮演“小树”,伸出双臂当“树枝”,让几位同学把沉重的书包挂在“树枝”上,还使劲摇动。“小树”痛苦地呻吟:“哎呀,我受不了啦,我疼死啦”在学生亲身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判断这种行为是否正确,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使学生从中悟出“要爱护花草树木”这一道理。

(2)辩一辩,议中悟真。“真理越辩越明”。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辩论,各抒已见。如教学《爱护班级荣誉》一课时,我出示事先收集到的样例:“学校卫生员检查我班卫生情况,小明发现座位下有一张废纸,他立即用脚踩住,没让卫生员发现。结果,卫生员表扬了我班卫生工作做得好,还给我班加了卫生分”。我引发学生讨论:“这是爱护班级荣誉吗?”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展开舌战,各摆理由。教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学生感到:爱护班级荣誉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能掩盖存在的问题,只有敢于承认问题,才有改正的决心。样例中的小明有爱班心,但行为是不对的。这样,通过辩论和教者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3)看一看,用形象明理。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在思品教学中,幻灯等电教手段来展现样例,教育效果会更好。如教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新市口人走车行的交通情况录像,让学生判断谁走得对?

为什么要这样走?有没有走得不对的?为什么?由于录像贴近生活,学生较易辨别,并懂得遵守交通秩序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道理,印象较深刻。这样,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好。

此外,还可以通过“听一听”、“访一访”、“问一问”等途径,让学生明白事理。

三、注重实效,指导行为实践

(1)导行要从实际出发。一是因内容而异。思品课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有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引导学生培养精神品质锻炼意志的。不同的内容,在导行时,要提出不同的具体而明确的操作点或训练点。二是因人而异。每位学生的行为能力是有差异的。

导行时,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劳动最光荣》一课,在导行时,我了解到有的学生已会烧饭、做菜、洗衣服,而有的学生连扫地、洗红领巾这些简单的活都不会干。于是,我便分层要求,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劳动实践,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导行要注重落实。落实不仅表现在明确具体的要求上,还表现在督促检查上。特别是对学生的行为过程要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达到导行目标。如教《争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后,每一个月,我们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定的奋斗目标对照检查,有时教师还进行必要的考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阐明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一些容量较小的导行,教师可进行现场指导。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九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并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一代新人。为此,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还需要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一些优良品质;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因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并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晚会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例如,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和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做到认真、细致、书写整齐。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帮助,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避免用训斥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十

课改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如果说课改前十年给普通一线教师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激情的话,那十年之后的课程改革已经重归原有的平静。课程改革的理念似乎不那么热烈了,而实际的教学则呈现出新旧交加的两种情形,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已经成为现在课堂的一种常见状态,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好的情形,同样也想借课程改革十年的背景,再谈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学习方式选择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自主学习成为一种被提倡的学习方式而大受改革者的青睐;但笔者以为看待这一问题需要谨慎,自主学习就一定是好的吗?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而言,笔者以为这个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其自身承担着落实国家课程意志的任务。而思想品德的教学则更是承担着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重任,如果任由学生自主,则其结果一定是不理想的。因为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辨别能力也是有限的,学生自主学习所得出的结果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之间必然会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的弥补工作肯定需要教师来完成,教师必须指明学生在某一节课必须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在指定了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经由自主的途径去获得一些认识,但这个过程又一定不能少了教师的指导。这就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真正含义所在。

二、课堂活动与否应当取决于学生的学

课程改革另一个鲜明的标签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于是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坦率地说,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言,课堂活动是必须的,也是能够显示学生学习的本来面目的。但后来人们逐步发现,有些活动似乎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学生活动与否其实并不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这就使得课堂活动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笔者看来,课堂活动与否,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学,即学生的学是否需要活动的形式。

如在一次“意志的特征”的教学观摩中,笔者注意到上课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活动:让学生用肘关节夹住自己的笔去写名字,然后写更多的字……上课老师很有魄力,留了近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这个活动,而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高。听课教师自然明白教师的意图,而在课后评课中这一环节引发了听课教师热烈的讨论。有的教师认为,在宝贵的45分钟里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活动没有必要,太过浪费;也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活动。笔者对这两个观点表示出一些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一个活动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活动的设计也不在于新课程改革是不是强调活动,笔者以为关键应当看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本节课“意志的特征”而言,需要学生能够体验到意志发挥作用的情境,这就需要一个特殊的,能够让学生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而教师设计的活动恰恰是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通过近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意志能够发挥的作用,通过后来介绍他人的事例更加让学生意识到意志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这样的认识正是来源于学生活动,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因而是有价值的。

三、讲授还是探究应当来源于学生的学

讲授与探究是相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而言的,显然,讲授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而探究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需要讲的课,这是传统认识,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发现如果能够让学生去探究,则生成的认识更加深刻,更能影响学生的实际行为。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到底是应当讲授还是应当探究呢?笔者觉得关键还在于对学生的学的判断。

以“拥护党的领导”(苏教版九年级第八课)教学为例,学生对本课的主题显然是不陌生的,因为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而对于初中生而言,教学的难点也在这里,由于之前的教育都是“接受”性质的,学生对为什么必须拥护党的领导的认识其实还有可能是不深刻的,再加上现代多元社会的各种思潮,初中学生对一些认识的模糊也促使本课的教学不能再采用讲授的方式,笔者的观点是应当采用探究的方式。

而探究教学的进行就意味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让学生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史,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去发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中国的发展取得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成绩等。

综上所述,虽然课程改革迈入第二个十年,但教师的反思却应当永不停止。特别是对于思想品德的教学而言,只有反思不停止,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第十一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许多学生在上思想品德课时求知欲望不强,参与积极性差,上课发言的学生也寥寥无几,让众多思想品德课老师们都发出了"现在的思想品德课难上"的感叹。如何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自然也成了老师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根据本人的实践、观察和体会,认识到如果把商界广泛应用的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时尽可能的"斗"起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种认识活动产生了兴趣,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遇到的困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陈旧,能吸引学生的东西不多,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去年有幸观摩过刘振南名师的一节课改观摩课,我发现整节课每个学生都兴趣高涨,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他教学成功的一大法宝就是善于运用竞争机制去激活课堂、激活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从课前预习到讲授新课到作业布置,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竞争"的味,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巧妙地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热爱。

二、"竞争"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好胜心,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好胜心,都想在大庭广众下表现自己,想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赞扬。学生如果有了好胜心理,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竞技状态到最佳水平,以保持领先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并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超越自我。实践证明,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能营造出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解八年级上册《平等尊重你我他》时,为了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关心尊重残疾人,我让两个学生扮演盲人,蒙住眼睛到讲台上抓苹果,看谁在没外人帮助的情况下更快拿到苹果。表演完后再让表演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又活跃了课堂,同时又实现了竞争表演的教育目的。所以,教学中适时采用"抢答""竞猜""争上游"等方式去"刺激"学生,往往能减轻学生怕回答的心理压力,激励学生争取更好地表现自我,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热情,掀起课堂学习的高潮。

三、"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要求人们必须在竞争中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而现实中,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富裕,很多学生出现了过于依赖家长、依赖别人的心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学习上不主动,不积极,意志薄弱,缺少拼搏精神。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擂台赛""精英赛""小组赛""辩论赛"等方式,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倾吐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增强其自信心,在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驱动下的主动学习,就能实现激发潜能与创新力的完美统一。比如,我在讲《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时,就是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然后就"发生火灾时怎么办""遇到地震时怎么办""遇到泥石流怎么办""遇到恐怖袭击怎么办"?让学生提一些具体的应对方法,提的方法多者为获胜,各小组的每一个成员,为了自己的队能取胜,都在认真地思考着每一个问题,交流中学生也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教学效果非常好。实践证明,竞争意味着对人潜能的释放,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奋发向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今时代,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团队精神,才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然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这些学生越来越强调个人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团队意识的培养。甚至不少人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准则,却不屑于"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古训。而教学中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能使许多学生认识到集体中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这样他们乐于接受不同个性的同伴,也更能接受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集体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比如,我在讲《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组织了一场接力擂台赛,将学生分成了两大组,要求正反双方就上网的利与弊,轮番阐述自己一方的观点,要求每个成员只能上台阐述一次,然后根据参与发言的人数的多少、效果,来决定胜负。这样,两大组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都在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在活动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景,比赛中一方队员阐述完后,另一方的一个后进生匆忙上阵,可上去后又不知说什么好,最后竟然在讲台上哭了起来,显然这种为荣誉而战、为集体而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

可见,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他们会对集体的事情热心参与,为集体的成绩、进步而欢欣,为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焦虑,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之,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入竞争机制,就能化解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遇到的困境,真正实现"教"和"学"的统一,使每个学生在"竞争课"中都"学"得开心,"玩"得开心,从而真正打造出高效实用的精品课堂。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11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最新范文

写给数学老师的祝福语(优秀8篇)03-08

最美教师的个人事迹材料【最新11篇】03-08

老师的目光作文(优秀5篇)03-08

感恩节活动班会方案最新14篇03-08

教学经验材料范文精选14篇03-08

教育教学经验材料【优秀14篇】03-08

教学工作经验交流12篇03-08

教学经验交流(最新11篇)03-08

幼儿教师读后感(优秀6篇)03-08

幼儿教师成长故事随笔【优秀4篇】03-08

61 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