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最新10篇)

时间:2024-03-29 01:48:05

结束了这段时间的工作,而且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述职报告犯愁了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漂亮的编辑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教学研究(最新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研究 篇一

大学生学习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王志玲,刘江南,李纯青,WANGZhi-ling,LIUJiang-nan,LIChun-qing

美国社区学院对发展我国农村高等教育的启示刘丹丹,李佳孝,LIUDan-dan,LIJia-xiao

论教育政策的程序公平之虚假性许国动,XUGuo-dong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反思——基于《叛逆与"回归"》一文的考察徐永,XUYong

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实验回顾与思考——以东南大学附中为例高翔,张伟平,GAOXiang,ZHANGWei-ping

必须重视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学研究 刘智运,LIUZhi-yun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之述评曲明贵,杨庆祥,QUMing-gui,YANGQing-xiang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研究孙美花,SUNMei-hua

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途径研究张薇,刘鸿宇,付继林,ZHANGWei,LIUHong-yu,FUJi-lin

就业导向视角下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素养培育探索何俊辉,HEJun-hui

辅导员和班主任双管齐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刘艳,贾海英,陈泉水,任强,王斌,LIUYan,JIAHai-ying,CHENQuan-shui,RENQiang,WANGBin

从多维比较中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角色王晓荣,WANGXiao-rong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发展趋势-模块化欧婷,王洪江,OUTing,WANGHong-jiang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周武能,石红瑞,ZHOUWu-neng,SHIHong-rui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ARM嵌入式综合实训研究朱其慎,ZHUQi-shen

师专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的设想查明华,ZHAMing-hua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下中学语境语法教学李培,LIPei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讨论法"面临的境遇分析周丽娟,ZHOULi-juan

课堂知识传递不均衡问题管窥彭梅,PENGMei

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性评价探究黄伟,HUANGWei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刘小丹,LIUXiao-dan

如何帮高中学生走出阅读理解的两个误区——断章取义和浮于表面教学研究 贾小兰,JIAXiao-lan

借助影视造型艺术品味文本的语言美徐明女,XUMing-nv

新时期铁路高校科技创新对策探讨任德亮,刘乃生,RenDeliang,LiuNaisheng

关于工程化学远程教学系统的构思丁振国,邵月凤,DingZhenguo,ShaoYuefeng

利用争论发展学生的学术思想安永泉,禹健,郭圣权,AnYongquan,YuJian,GuoShengquan

机制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于忠海,YuZhonghai

Langrange三点插值法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张永强,ZhangYongqiang

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核心盖宏伟,张洪举,GaiHongwei,ZhangHongju

提高计算机文化课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齐文斌,QiWenbin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王熠,WangYi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哑巴英语"侯纯,HouChun

外语考试与交际能力的培养邹永国,ZhouYongguo

汉、英词汇涵义的对比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李悦,LiYue

武术教学中非言语信息的作用马向前,MaXiangqian

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孟广丁,MengGuangding

对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一点看法任伊宾,RenYinin

关于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几点思考杜崇杰,DuCongjie

对机械原理课程开辟第二课堂的思考傅宇明,郑丽娟,Fuyuming,ZhengLijuan

理工科大学生素质与大学语文教育火玥人,HuoYueren

关于建立燕山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仵凤清,WuFengqingHtTp://

对大学生实施安全教育之管见赵云霞,张志平,ZhaoYunxia,ZhangZhiping

浅议高校收费制度若干问题的讨论李春玲,朱清香,LiChunling,ZhuQingxiang

关于本科生对校级选修课评价的调查教学研究 于凤春,侯纯,YuFengchun,HouChun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要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蔡克勇,CaiKeyong

高校学生工作的纵向思考杨绍维,YangShaowei

世界著名教育家成才规律的统计研究王军,魏海琴,WangJun,WeiHaiqin

地方综合大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尹建国,曾冬梅,YinJianguo,ZengDongmei

教育产业化--一个有待探讨的提法方传刚,张莉莉,FangChuangang,ZhangLili

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应用型大学郑国强,ZhengGuoqiang

高校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URP)略探顾永才,GuYongcai

浅析大学生社会化张爱丽,张金波,ZhangAili,ZhangJinbo

创新思维绽新蕾--评《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李纬民,LiWeimin

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李丰生,LiFengsheng

关于中学生物教学中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王雪芳,WangXuefang

谈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高鹏飞,赵长财,GaoPengfei,ZhaoChangcai

高等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在于管理黄永军,祖林,张晓旭,HuangYongjun,ZuLin,ZhangXiaoxu

试论平日归卷对高校文书工作的重要性李莉,LiLi

警察院校要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研究 王铁钒,刘树军,WangTiefan,LiuShujun

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王善林,WangShanlin

《托玛斯·莫尔--跨越时代的巨人》剧本及影片的教学与研究设想RoderlckO'Brien

关于知识产权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张红芳,刘平,ZhangHongfang,LiuPing

两课改革必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朱广荣,ZhuGuangrong

邓小平理论概论应上专题课吉彦波,JiYanbo

燕山大学发展远程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于洪涛,王新生,YuHongtao,WangXinsheng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李智辉,LiZhihui

职教学生语文能力训练探隅沈永发,李艳平,ShenYongfa,LiYanping

江苏省射阳县中小学教改讨论周素梅,蒋海,卞玉红,刘德宏,鲁艳

浅谈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陈爱群,ChenAiqun

毕业设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鹿玲,LuLing

浅谈反例的教学功能王知人,WangZhiren

浅论体育教学中的辩证原则贾天奇,JiaTianqi

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卢辉斌,LuHuibin

分析动力学中一种经典力学方程的新推法胡玉林,HuYulin

电路实验教材改革探索与实践毕卫红,BiWeihong

创造课堂真实语境的五种策略丁素萍,DingSuping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实践郑超美,ZhengChaomei

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教学研究 张忠华,ZhangZhonghua

学法指导与学习素质王培华,WangPeihua

新型军事人才综合培养中的科学考评吴国良,WuGuoliang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促进高教事业发展刘心廉,LiuXinlian

对素质教育和德育关系的几点认识许峰,XuFeng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几点做法黄东桂,陈洪涛,罗宗火,HuangDonggui,ChenHongtao,LuoZonghuo

"两课"教学:缺失与对策韩裕庆,HanYuqing

注重素质教育改革实践教学环节陈志学,高国生,ChenZhixue,GaoGuosheng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师素质教育的核心李洪芬,曹娟,杨振松,LiHongfen,CaoJuan,YangZhensong

信息技术发展与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革新李成明,程明熙,LiChengming,ChengMingxi

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唐海蛟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王艳琴

对成功体育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 黄小平

强化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素质刘德宏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教育实验研究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课题组

兴趣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陈刚

教学研究 篇二

一、审计教学内容的研究

(一)审计课程建设 李艳辉等(2006)对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指出应分别设置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课程。理论课程体系应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还应注意加强专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育。而对于实践环节教学课程应包括专业问题的社会调查实践、基础课程的实习教育、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算机在审计专业应用的实践教学和走进审计实务界的专题实习。

马琳英(2007)认为审计学科的课程建设原则应该是厚基础,厚相关专业,有主有次,要注意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突出特色的需求。指出审计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基础审计》、《中级财务会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同时指出审计学科的教材建设目标应定位于: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复合型人才。

胡继荣等(2008)建议会计学专业或审计学专业增设政府绩效审计为必修课,增设计算机审计为辅修课程。并指出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战略审计等教学内容,可以开设选修课或任意选修课,并指出应当提高审计学科的地位,注重审计学课程内部知识的组合,即注重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大方面的结合。

(二)职业判断能力在审计教学中的培养新审计准则与旧审计准则相比,对审计人员在风险审计理念、职业怀疑意识、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学者在加强高校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加强职业判断能力和风险审计理念的措施。

张学军(2007)指出教师在审计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因为审计职业判断必须依赖于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田钊平(2008)指出要想加强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首先有必要补充培养学生风险审计理念、职业怀疑意识、职业判断能力的教材或训练内容。其次要推行“现场”为主的教学模式,强化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注重思维方式的引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何晓华(2009)指出在制造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和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外,可以将逻辑学纳入审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建议将写作纳入审计学科考核范围之一,因为写作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发展。

张家杰(2009)针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的,给高校审计教学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新要求,指出应做好审计教学的衔接,更新审计理念和改革审计教学模式。

(三)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审计课堂教学中 审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关注。学者们及实务界人士多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职业道德建设展开研究,随后又将职业道德问题拓展到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层面。一些学者意识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张白(2001)指出中国审计与国际上的较大差别,除了职业环境、管理体制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要想加强素质教育,就应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指出对于职业质量而言,主要问题是职业道德问题,专业技术相对而言是次要问题。

赵素琴(2005)指出检验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于检验各类人才在工作中创造性作用的发挥。审计人才是一种智能型人才,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自身作用的发挥。

周莉(2008)指出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能因课时的限制削弱甚至忽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审计入门时就加强诚信为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知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将其纳入日常的教学中。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应突出诚信的问题,让学生自觉形成以诚信为本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为今后的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审计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研究 高岩芳(2005)指出为了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可以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审计的教学效果。

邵丽(2007)指出可以综合运用如目标教学法、演讲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有创造性的启发式提问,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教学的质量。

何秀英(2007)提出了一种新的审计实践教学方案――“审计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三维整合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指出课程整合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审计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局部释放;审计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二)审计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工商管理研究生中运用,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采用,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来说,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学者们从案例的选编、开发、意义、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王如燕(2009)指出应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选择案例,并且要重视案例的系统性与实用性,如课前举出短小、趣味性强的案例;课中举出实用性强的案例;课后留下大型的、典型的案例。再次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感性认识和关注网络资源中涉及的审计界的最新动态。

常京萍等(2007)指出可以组织力量分阶段开发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因为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资源。郭桂花(2005)指出审计案例研究对审计教学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经济意义、发现意义和证伪存真意义。

朱锦余(2002)指出审计案例的内容应包括三个层次,即审计方法层次案例、审计业务循环层次案例、综合性审计案例。张根文(2004)指出审计学案例教材的内容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审计案例实务篇、审计案例阅读篇、附录篇,同时提出了审计学案例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李凤荣(2003)以一个具体的审计案例讲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具体讲解了其操作模式。王淅勤(2005)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出了以内容为线索、以案例为线索的两种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以旨在推动实践发展或理论提升的案例研究模式,其比较适合于研究性的学习。刘淑芬(2006)对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审计案例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如教师应积极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实施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并且应当对典型案例进行科学开发等。阮莹(2008)对案例教学法和案例引导教学的概念进行了区别和研究,并且基于案例引导教学的概念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议。侯洪涛(2010)指出案例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将大型案例分析和小型引导型案例分析结合起来使用。在案例分析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些单案例分析与多案例分析的结合以及国内外案例的结合等问题。

(三)实验模拟教学 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是改变审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极佳的途径。可以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弥补直接实践严重受限的不足。

李轶群(2005)对审计实验对象的实习内容、审计模拟实验资料的解决方案以及应该具备的硬件条件进行了详细叙述。刘蓉(2007)指出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未引起我国各大高校的足够重视,并且缺乏一个实现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平台,提出了完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设想。顾征娣(2008)分析了手工审计模拟实验教学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价。梁素萍(2009)通过分析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了一个既易于学习又便于操作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构想。

(四)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获得很大的成功。

陈朝晖(2001)指出多媒体网站式课件是会计审计教学改革的方向,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资源共享、易于维护,适合自学等特点,并提出了其具体的开发思路。刘淑芬(2007)指出由于案例内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较为合适,可以将开发的典型案例制成电子版的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同时可以制作审计案例在线答疑校园网页。

(五)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田岗(2005)指出大力推广启发式教学是审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是审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式。张雪梅(2007,2008)指出随着环境的日益变化,迫切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出了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模式。黄胤强(2008)对启发式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设计,并指出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问题,特别强调开放性思维方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六)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张优勤(2009)指出在审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程序进行了详细说明。

(七)直接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有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两种实践模式,直接实践即学生直接到事务所或企业进行实习。而间接实践是指学生通过校内建立的审计模拟实验场所和课堂对审计案例的讨论将所学的审计理论及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吴丹(2008)指出可以以会计师事务所为培训基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杨录强(2009)提出校企“联姻”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认为校企“联姻”可以助推审计实践教学,首先应当革新指导思想,大力推广实践教学,其次可以“走出去、请进来”锻造教师队伍,还可以实施校企优势互补,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的局面。

(八)其他教学方法 蔡才德(2005)把“讨论式教学法”引入审计案例教学中,为教学创新开启实践通道,从而使得审计案例教学成为“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

赵建平(2007)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教育创新模式,指出通过国际认证考试与高校审计教学相联系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外教育上的相互融合,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际审计状况,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技能。

郑新源(2008)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审计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题是前提,能力为本位是目标,任务为驱动是手段。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从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转变,从单纯联系向任务驱动转变,有利于审计教学更快更好的发展。

陈利军(2009)提出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拟实验、业务实践相结合的四轮驱动教学方式,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强化实务操作能力,又注重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的课程特色。

从有关审计教学方法的研究来看,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较多,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已相对比较成熟。而对其他教学法的探讨比较少,如项目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其具体实施的目标、原则、程序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等都没有进行很深入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运用。在方法的应用上,学者们更多的是研究每一种方法的具体运用,而对于如何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目前研究的还不深入。

三、审计教学效果与研究方法选用

(一)审计教学效果研究 对审计教学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得出审计教学的现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意义。同时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起到完善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目前少数学者对审计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潘念萍(2006)的调查问卷显示,目前的审计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审计教学环境也不容乐观。有88%的学生认为当前审计课程设置侧重于理论知识, 72%的学生感觉理论多而抽象,难以理解,58%的学生感觉理解了但不知如何运用。60%的学生希望增加案例分析,但只有16%的学生表明在审计课程中接受过案例,并且这些学生中仅有5%的人认为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说明教师特别注重应试教育,教材的建设水平也比较低。80%的学生呼吁在校内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可以看出,审计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梁素萍(2009)在2006~2007年间对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4000多名在校生进行了审计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62%的学生认为审计课理论多而抽象,难于理解;48%的学生认为理解了,但不知如何运用,只有6.3%的学生认为审计课还算好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从调查可以得出审计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何琴(2009)基于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视角进行调查问卷分析,调查了审计案例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效果,得出教师和学生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教师和学生对审计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不一,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效果良好,而学生则感觉不是十分满意;从审计案例教学具体实施细节来看,时间安排存在问题,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分析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研究方法的选用 对检索的文献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考察,发现规范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规范研究是当前研究审计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涉及很少,采取的实证研究也大多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形式,而没有采用实地研究等其他研究方式。因此,应加快实证研究的步伐,使实证研究能在审计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时可以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使用,规范研究如果仅借助于抽象推理,其可靠性就可能受到质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研究缺乏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实际验证。实证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通过搜集数据,运用精确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以解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因此,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然后再用实证研究去证实结论,结论的可靠性将大大提高。

为了不断提高审计职业的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审计人才,教育界应当拓宽研究的视野,以审计市场对于审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审计教学研究,改善审计教学的质量,缩小审计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审计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教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外语教学;教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引言

语言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本身就值得研究,随之衍生的语言学更是大有学问。语言是人类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如何教授语言,如何学习语言,对此类问题的调查,将对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框架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传承学习本的语言是理所应当,但也不能忽视学习利用好外来语言的重要性。改革开放后,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为了与国际接轨,学习外语的必要性日渐凸显,国民学习外语的意识不断增强。

什么是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为了解决我们在教学中所发现的一些特定问题而展开的某项研究,希望能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指引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研究?通过收集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去思考并想方设法解决,直至推断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在实践中检验它的可行性、体验它的有效性。如果效果显著,则该研究是成功有效可以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推广的。如果发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必须继续改进,研究。直到可以把教学研究的结果进行推广。同时,研究不仅是个人的,更是能够与同行业进行分享的。以此达到互相促进,不断提升教学的目的,学生最终于此得益。总之,教学研究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好。

一、外语教学研究的背景

外语教学研究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乃大势所趋,多样化的需求使得社会需要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专业外语人才。不仅要求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交往中能熟练地使用外语进行沟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更是必不可少。外语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改善自身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各种策略贯通已掌握的知识来学好外语,间接目的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外语教学研究存在认识与实践两方面的意义,前者在于发现问题,后者在于解决问题。而我国当代外语教学研究尚未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法,这导致传统的外语教学研究面临挑战。外语教学研究固然要引进国外的正确理论和方法,但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当代国情的外语教学方法是一刻也不能松懈的。

目前外语教学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应试倾向明显、学生主观学习外语的态度消极、中小学外语教育与高等外语教学衔接不上、教学形式老旧等等。这表明我国外语教学问题是多面化的,无法一次性根治的。就教学形式而言,外语教学发展初期,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前期,各项设备不完善,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经济政治条件都不能为外语教学提高良好的依托,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硬件设备的缺失在很大程度在阻碍了外语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培养,态度消极也是必然的结果。抽象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对于初次接触外语的外语学习者来说是痛苦而乏味的,这就需要借助文化来降低外语学习的难度。文化的多元性要求民族文化在继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没有一种语言是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与外国的政治往来才刚刚起步,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我们了解外国文化。接触外语所在语境的机会大大减少,呆板记忆使学习变得被动而无效。七十年代后期,社会语言学逐渐形成,人们开始研究语言学习与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即社会环境、工作性质、生活地区、方言种类等等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外语教学研究向科学化社会化发展。

二、外语教学研究方法

近十年来,在我国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寻求教学研究方法规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专家提出:教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化是外语教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研究方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个研究做的好不好,与研究方法的正确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内外的外语教学研究者将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证研究,即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对从实验或者调查问卷中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检验或者产生假设。不过仍有部分学者对实证研究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该种研究过程中往往无法避免涉及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比如明知某种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为了验证猜测的真实性,不得不对部分人群做出实验。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另一类是:非实证研究,即详细描述某种教学技巧或者学习方法;对某个理论性问题进行思考辨知;总结个人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发表独到看法。

实证研究通常步骤如下:(1)提出研究课题(2)组织实验研究或者设计调查问卷(3)整理实验结果或者调查结果(4)利用统计方法总结实验或者问卷的结论,并概括出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5)使用结果验证实验前提出的假设(6)以文字形式撰写研究结论

非实证研究则有如下步骤:(1)大量阅读外语教学方面的学术刊物(2)以某种方式在业务上继续深造,比如自学或是参加研讨会(3)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出版研究刊物

现今的外语教学研究方法逐渐从非实证研究转向实证研究,即从个人经验总结转向科学性、实践性地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方法是服务于问题的,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只有不断更新研究方法,才能在外语教学研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既然如此,统计方法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有效科学的统计工作能够快速推进工作进程,是发展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三、当代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受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七八十年代是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的蓬勃发展时期。该阶段的主要重点在于总结概括国外经验,并小心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尚处于模仿阶段。八十年代后期,教学第一线学者开始由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向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转变,研究多以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诸多问题为依托来探讨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九十年代后,国际化愈加密切,外语教学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方法由随性总结个人经验转向专业化规范化,成果显著。

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与普及,外语教学的重点也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阅读,以求学生能够从外国文化中领会文化精神。这种试图用传统教授语法的办法套用于外语教学的手段显然忽视了外语教学的独特性,从而导致了教学研究的简单化与畸形化。没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必然无法对教学或者今后的教学研究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其结果是不容乐观的。

以学为主的自主学习则是将外语学习者由教学对象转换为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加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规律,都会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养分。全面把握外语研究教学,更有利于加强细节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不难发现,基础建构性理论是对外语教学研究有实践性指导意义的。许多外语教学研究人员都希望能够通过教学研究的精进来实现学习者与教学理论的完美融合以此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而今,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培养并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外语教学研究的走向其现实依托在于复杂多变的社会学。外语教学研究对象必将从语言本身、教材教法等等过渡到学习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单一的外语教授模式已是刻不容缓。在外语交际能力方面,中国已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了缩短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同时切实提高本国人才的外语水平,经过国内各专家学者的努力,加快了外语教学研究的步伐,暂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尽管如此,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仍然没有变成一门专业的、规范化的、独立的学科门类,外语教学研究的影响仍需逐步扩大。

世界多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使得最近几年内规范化外语教学研究成为学术界热点,并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语言读写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对于提高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显而易见,新世纪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必将在于对外语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即个人差异研究,研究学习者的认知系统以及语言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认知差异性将会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学习方法的选择,从而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引导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因材施教,大有裨益。

其次,外语教学研究将不再针对外语一门单独学科的研究,必然要综合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现代信息技术等等学科,如此研究才能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同时,规范化的研究方法与理智的B度是外语教学研究的扎根点。全面地看待问题,综合更多种方法,这对外语教学研究是有益的。

结语:我国外语教学研究正面临新时代的多种挑战,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与否将决定教学的探索之路是否平坦,外语人才的专业能力能否切实提高也在此一举。有正确的科研方法为前提,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程度被激发,从而将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层面。教育实践改革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这是外语教学研究理念的基本要求,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高一虹,关于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调查[A]北京。外国语。2000年

[2]李莉,张峰。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山东电大学报,2008,(2):35―37.

教学研究总结 篇四

归纳整理式小结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小结方法,其方法是体系建构归纳法。它侧重于教师对知识结构、规律和方法的提炼,能将本节课所授知识加以归纳整理,理顺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体系。

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的新课后,我们就可以对这一节课加以归纳整理。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新政的背景,二是新政的内容,三是新政的影响。通过这三个大标题,学生就能形成对本课内容整体性的把握,再要求学生掌握每个大标题下面的具体的细节性知识,比如说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这样每个学生就能形成对这一节课的全面的、具体的把握。

二、史料式小结

史料式小结即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提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材料,设计一些与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相关的问题而进行课堂教学小结的方式。通过材料,让同学们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来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同学们自然就能把书本的知识点找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掌握。

运用史料式小结要注意:①针对性。即在史料选择上,要注意与课堂所学历史知识相吻合,材料不能过多,难度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一致,有利于学生阅读;②原始性。在材料的选取上,要注意材料原文的真实引用,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为达到教师的意图而对材料进行有意识的改造,这样不利于历史教学;③适量性。是指依据“论从史出”的观点精造史料。教师在补充史料时选择典型史料,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启发式小结

启发式小结即通过钻研历史教材,找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通过历史现象,挖掘历史规律和本质,给学生以启迪的小结方式。学完本课内容后,我对学生进行启发。

教师: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从哪国开始的?这次危机有什么特点?

学生:这次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长达四五年之久;这次危机波及面广,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的危害特别严重,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减少了1/3,国际贸易缩减了2/3,失业工人达3000万以上。

教师:这次经济危机在政治上引起了什么后果?

学生: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教师:为什么美国是通过“新政”方式来缓和危机,而日本、德国是通过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

通过这种启发,让同学们认识到:①美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政权,民主政治比较完善,而日本、德国是通过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②美国综合国力强大,资源、国内市场比较大,具备通过改革复苏来复苏经济力量,而日本、德国资源不足、国内市场小;③罗斯福、希特勒等个人因素的作用。

通过这一比较,使学生不仅对罗斯福新政、日本、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比较的记忆,而且对美国、日本、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西方代议制政体都可以联系起来记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启发了学生的智力。

课堂总结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概括精讲式、谈话式、联系比较式、引申式、问题式小结、承上启下式、练习巩固式、问题升华式、 提问式、补充式等,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总结要为全课教学目标服务,紧扣教材的重点。一节课是一个整体,总结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关于总结的设计也就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放在整节课的背景下加以考虑。总结时,必须突出教材的重点。

(2)总结时对重要史实、概念的阐述要注意深化和提高,切忌简单地重复,应比讲新课再深入一步。

(3)总结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不单单是知识的归纳,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总结时要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教学研究 篇五

[关键词]美术教学 卵石画 艺术生活

“石中乾坤大,天然灵气多”。

石画作品,向人们传播着“和谐大美”的人生理念。

一、教学研究背景:

在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我作为一名房山区美术骨干教师,于2009年9月,由学校派往山区校──佛子庄中心小学支教。

作为一所山区学校,地处山区,最多的是石头,学生身边最多的也是石头,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学生从找山石、到画山石、爱山石,提高了学生绘画能力与技巧,培养了学生坚如磐石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的朴实教育。

两年的支教生活结束,回到房山二小,在学校领导的引导、启发下,我的教学研究思路被打开了。北京龙乡房山,自古就有汉白玉之乡的美称,蕴存在房山的各种山石资源极其丰富。房山二小的地理位置独特,北有燕山山脉,南临拒马河,东有大石河,西临西沙河,卵石资源得天独厚。我在山区支教时对“山石文化”的思考,既适合我校的基本情况,也适合整个房山区教育发展的格局。结合我区美术研究课题──“美术课堂实效性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创新策略,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结合学生身边的媒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在教育部颁发的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设计制作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认识材料的材质、熟悉材料的性能、发现材料的美感,在动手、动脑中,在艺术创造的实践中,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完善自身的素质,同时,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1.《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美术课程标准》的分目标又有具体要求: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分目标指出“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提出“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指出“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3.农村自然方面的物质比城市学校更具有优势,农村有十分丰富的材料资源,这些材料学生易于收集,依托农村丰富自然资源开展的工艺课教学,是非常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这样的教学深受农村学生们的欢迎。

4.以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五册第10课《卵石的想象》为依托:

5.古希腊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农村十分丰富的劳动生活、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都是非常好的美术题材。

三、研究实施过程:

自2009─2012年,通过向民间艺术大师白大成、杨玉栋老师的学习,三年的美术教学探索实践活动,与佛子庄中心校、南窖中心校两所山区校的联合教研,学生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了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学生从选石头―画石头―捡石头―画石头―想石头―爱石头,美化环境,回归自然,形成景观,服务于家庭、学校、社会,形成社会环境里的卵石文化理念。

卵石画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和美术技能,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创造、热爱美化生活的情感。

(一)学习目标:

(二)实践操作:

1、面向全体学生,设立卵石画兴趣小组,固定时间、地点、成员,搞好活动。

2、认识卵石,收集卵石。

3、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层次,按照低、中、高年级分段,制定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每段可以有2、3课时的内容,课题的研究落入小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色泽、纹理,依石造型,创作自己喜爱的、能展示个性的作品形象,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作潜能。

例如:低年级可以了解卵石、学习用单独卵石来制作彩石、花瓣儿、树木、交通工具、学习用品等;中年级学生练习制作动物头像、人物头像,京剧脸谱等;高年级学生创作单独卵石绘制组合形象,多块卵石组合童话、寓言故事等场景作品;

4、石头上可以适当的添加,例如纸雕塑、毛线、软陶等,进行组合,成为一个场景,如童话、庙会等,由独立到整体,更要有主题的确立;

5、画面内容可以做出人物影像系列、山水画系列、佛教画系列、民族风情系列、世界名画系列、唐汉遗风系列、明星风采系列、十二生肖系列、童真童趣系列、艺术写真系列、漫画人物系列等;

6、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依石造型、精心描绘、集体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了思考、学习、动手所带来的乐趣,创作出一幅幅构思独特的卵石画作品;

7、底托问题的解决:泥塑造型、树根、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如电线缠绕、秸秆儿、废旧纸箱做镜框(立体的)和底板;

8、综合的设计、综合艺术的体现,例如:制作成摆件;礼品;地面、墙体拼图,人文景观等,形成卵石文化氛围,来提升艺术品位。

(三)形成卵石画系统的操作流程

(四)形成不同风格的卵石画特色造型

四、作品展示:

1、依石造型

2、依势造型

3、色彩纹理

4、组合造型

5、摆件

6、地面拼图

7、礼品盒

五、活动成果:

1、部分学生参加了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的“两岸四地中国模范学生美术作品展示新闻会;

2、2010年6月,学生们参加“感动2010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获得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24名;

3、2011年2月,参加全国书画摄影作品评选暨《优秀作品集》有23人名学生获奖;

4、学校师生作品还曾被特邀参加了在北京东城区吴东魁艺术馆参加首届同仁堂杯民间工艺美术大赛,一名学生作品还获得“新苗奖”;

5、2011年3月,在2011年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活动中,学校荣获团体一等奖,学生金奖5人,银奖2人,铜奖11人。

6、2011年7月,佛子庄中心小学的美术教师、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还接受北京电视台卡酷频道“七色光”栏目专题采访、报道;

7、《卵石画》教学研究实施以来,得到了乡教委、教师进修学校、房山信息中心、房山教委、北京教育学院的领导及专家的好评,部分美术组的学生做客北京电视台;

8、卵石画课程,在2010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得教学应用优秀成果全国一等奖,并编入《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十周年优秀教学应用成果集锦》一书;

9、卵石画课程视频被教育资源网站采用;

10、卵石画课程被北京电视台卡酷频道专题采访;

11、关于《卵石画教学研究》事迹,以《托起山区孩子的明天》为题,在《现代教育报》上刊登。

12、2012年9月,以我的卵石画教学研究为题材,参加房山区第五届党员教育电视宣传片的拍摄。

六、创新点:

1、突破了国家课程中对卵石画教学的局限,拓宽了卵石画教学的内容、框架。

此教学研究,针对远郊区县、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的地理位置、资源特点,挖掘、利用身边的最基本、最深邃的媒材―鹅卵石,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并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审美能力、美术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并使学生玩中有学,学中有乐,乐有所得,最终能将所学美术技能应用到实践之中,装点、美化自己的生活。

2、丰富了卵石画的造型艺术。

通过3年时间,系统的教与学的实践研究,按照卵石的外形特点、色彩纹理,依石造型,塑造了人物、动物、树木、蔬果、交通工具等生活中所有能见到的物象,并且创造性地进行卵石组合,创作出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题材内容,并纳入设计包装,延伸到家庭、社区,既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还能产生经济价值。

七、努力方向:

1、从卵石画着手,大到山石,小到沙子,形成山石文化系列。

(1)面向幼儿园、小学、初中,将卵石画教学研究,作为美术校本课程,进行立项研发;

(2)山区学生开展山石拓印画;

(3)开展沙画艺术研究。

2、研制成具有房山特色的美术校本教材。

八、参考文献、资料

1、参考书籍:

2、孙宝玲、李纯华画卵石画视频

3、四川山村教师林永宏的校本美术课程教学案例----卵石画

4、网络收集图片

山美,水美,石美,理想更美,愿孩子们勇敢地放飞梦想,实现建设美好家乡的愿望,努力描绘美好的明天!

教学研究 篇六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718X

国内刊号:11-4573/D

邮发代号:2-76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教学研究总结 篇七

一、教学工作

我们八位队员分别在四所不同中学任教,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请教,一丝不苟的对待教学,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付雷和卓桂珍在海原三中承担活动课时,针对该课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教材、没有固定教学方法的特点,精心准备,认真上课,把知识搜集整大,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工作之中;而且,他们还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辅导学生的其他功课,深得学生好评。特别是在高考前夕,他们经常是一天到晚与学生在一起,除了进行学习辅导外,还开展心理辅导;高考结束后,他们又积极指导学生填报志愿。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支教队员深入研究教学方法,通过听老教师的课、请老教师听自己的课,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我们还组织了英语学习情况问卷、英语书法比赛、周末英语沙龙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另外,支教队员利用晚自习和课余时间,为学生辅导各门功课,答疑解惑,受到了广大同学的好评。

二、学校管理

我们各位队员均在服务学校承担了部分学校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不论在什么岗位上,我们都坚持立足本职、尽职尽责,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同时,我们还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为学校管理出点子、想办法,历尽所能贡献才智。付雷和卓桂珍在海原三中担任团委副书记,在校园广播站、田径运动会、文化艺术节、两基迎国检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石朝阳和黄斌在西安中学分别担任团委书记和教科室主任,积极参与了学校校园文化周、师生篮球赛、两基迎国检等活动。彭彬和李新煜在海原回中政教处工作,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担任重要工作。方博和吴俊杰由于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特别是在两基迎国检中作用突出,被学校聘为常务副校长。支教队员的务实工作赢得了各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评价。

三、学生活动

按照支教队的,结合海原县及各中学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才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团县委工作安排,我们联合厦门大学支教队,在各中学组织了“迎奥运,讲环保,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活动,包括奥运、环保、文明礼仪的图片展、征文比赛、知识讲座和奥运知识竞赛。XX年10月24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三中举行,县委县政府及团县委的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11月12日——11月28日,支教队员在各服务中学因地制宜,或者利用广播系统,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知识讲座,五千余名中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迎奥运,讲环保,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征文活动在各服务地展开,海原三中、海原回中、兴仁中学收到稿件上千篇,在与其他中学一起进行的全县评比中,我校支教队员推荐的文章获得优异成绩;从11月10日开始,我校支教队员在各中学组织了奥运知识竞赛预选赛,每个中学选出了3名选手参加了12月6日举办的海原县中学生奥运知识竞赛决赛。在决赛中,我校支教的海原三中代表队获得亚军,兴仁中学代表队、海原回中代表队、西安中学代表队均获优胜奖;12月6日下午“迎奥运,讲环保,文明伴我行”系列表彰大会在海原一中报告厅举行,我校支教队员服务的海原三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为在征文比赛和奥运知识竞赛中获得各种奖项的学校和学生颁了奖。

XX年3月全国学雷锋活动高潮期间,支教队员在海原三中组织了“学雷锋,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组织雷锋事迹报告会、主题班会、比赛、黑板报比赛、雷锋日记书法比赛、学雷锋标兵评选等活动,宣传雷锋精神,倡导校园新风,有力的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

进入4月份之后,支教队员在各个学校组织了第二届风筝节。风筝节已经成为各中学的传统活动,深得学校师生的欢迎。

吴俊杰和方博在兴仁中学组织了冬季拔河比赛、英语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等;付雷在海原三中组织了英语学习情况问卷和周末英语沙龙。这些活动一方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校风建设。

四、扶贫济困

海原县是部级贫困县,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比例较高,我们支教的四所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的农村,亟需帮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几项扶贫济困活动,提供各类资助达13.2万余元。

1.一帮一启明星导航行动

这是我们的传统项目,今年是第四年在海原实施。今年我们走访了近百户学生家庭,并对以往资助的学生进行了回访。我们联系中国科技大学芳草社志愿者协会,发动科大学生力量,两学期共资助学生457人次,资助金额88000元。同时,借助一帮一活动,使受助学生与科技大学的学生建立了书信联系,是受助学生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受到双重资助。

2.健康光明行配镜活动

教学中我们发现服务学校有一些近视的学生家庭贫困,不能及时配戴眼镜,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我们联系到了安利公司的赞助,为我们服务的四所中学363名贫困的近视学生免费配送眼镜,总价值达24000元。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利优秀奖学金

教学研究 篇八

从实践来看,教学中的许多悲剧并非出于道德上的错误,而是由于理智上的无知。由于从未在思想和制度两个层面经历彻底的启蒙,我国课堂教学尚缺乏起码的人性、权利和个性意识,这是教学危机的根源。专制、功利且愚昧,是我国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教学危机必然带来学生及其教师日益加剧的生存危机,这同时孕育着民族、社会危机。

重建我国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向是走向教育“新启蒙”。这意味着使课堂教学首先具有“启蒙精神”——崇尚理性自由、探究创造与个性解放;同时要深刻批判“启蒙理性”中的“工具理性”成分,因“工具理性”不仅使教学成为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过程,而且使教学陷入控制本位、理智计算与功利追逐,进而泯灭了自由个性;最后,要基于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创造性地恢复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特别是儒家传统的精华,让我国课堂教学不仅浸润仁爱精神,而且洋溢“孔颜之乐”。

为了“新启蒙”理想的课堂教学,需要在重建中获得新生。

让教学变成研究。任何时候,只要教学与研究分离、割裂,它就必然变成灌输,进而异化心灵,不仅异化学生的心灵而且导致教师的自我异化。产生这种“教学异化”现象的根源是社会中的“旧式分工”和教学中的权力关系:位高权重者有研究的权力和机会,地位卑下和年龄幼小者只能接受并服从别人的“研究成果”。百年来世界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大成就是将教学变成儿童研究。儿童在学习中探究创造、产生自己思想的过程,就是教师研究、理解儿童的过程,同时也是达成教学目的的过程。只有到了将儿童研究、儿童理解渗透于学科探究与生活探究的时候,教师才能确立起自身的专业独特性和专业尊严。教师在倾听、理解儿童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儿童合作创造知识与生活,这才是教学。

教学研究计划 篇九

2021.3.1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贯穿孩子一生。学校教育同样重要,两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为进一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家长和学校形成有效合力。武川县教学研究室继续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免费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特制定本学期家长学校计划如下:

一、宗旨:全面提高家长素质,有效促进家校沟通,促使家庭教育更好地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纽带,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原则:全覆盖原则(走进武川县各中小学幼儿园)

三、具体措施:(以大致时间为序)

1.三月份:三月中旬(3月11日开始一模)高三一模后,就“调到最佳心态,做好最后冲刺,助力孩子高考”对高三家长们做一次培训交流。

2.四月份:走进县内三所公立幼儿园,就“给幼儿立规矩”对幼儿园(主要是学前班,其它班场地允许也尽力参加)家长们各做一场培训交流,共三场。

3.五月份:进入5月份,各校进入期中测试阶段,期中后学校召开家长会期间,合二为一,就“让孩子身心健康,让家庭幸福美满”对武川二中和三中初一或初二(具体年级与学校协调)家长们各做一场培训交流,共两场。

4.六月份:走进小学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家校如何配合”对小学五、六年级家长们各做一场培训交流,共五场。(时间紧的话,只在民族小学和五小进行)

教学研究 篇十

不知教学研究为何物,怎么能清晰、客观、理性地认识教学研究,怎么能科学、有效地研究教学。基于这样的反思,基于想更清晰、更客观、更理性地认知教学研究,想更科学、更有效地研究教学,我尝试着对教学研究进行研究。

一、什么是教学研究

什么是教学研究?专家这样定义:“教学研究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校本实践性研究活动”。

我认可这样的定义。这个定义,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教学研究的目的、对象、主体与方式。理解了这个定义,我们对教学研究就有了简明、完整的认识。

但这个定义说,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这与我们平常的认知有很大区别。平常,我们认为教学研究主要是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指教研室、教科所等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人员)的事,认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是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其实,不然。尽管专业的教学研究确实不可忽视;尽管研究教学是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的职责,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也一定要研究教学;尽管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更高,其研究更规范、更有计划、更科学、更深刻,成果更有价值。但他们不可能是研究教学的主体,他们只能是教师研究教学的伙伴。

为何?因为,在目前形势下,所谓的专业教学研究人员一般不处于教学的第一线,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脱离教学实际而存在,他们的研究不直接作用于教学,他们研究的经历、成果不可直接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进步的力量。脱离教学实际,不可直接作用于教师与学生的研究,与以上所说的教学研究的内涵相去甚远。教学研究只有成为教师的事,教学研究才可直接拥有研究的对象,才可直接作用于学生与教师,实现其价值。

与教学研究紧密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词,就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专家认为:“教育研究就是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本质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过程”。

显然,教学研究的内涵与外延都要小于教育研究,思考教学研究,是从一个较小的角度思考教育研究。本文只审视、思考、探究教学研究。

二、教学研究有怎样的具体形态

概念界定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认知教学研究,如果仅从定义上理解,就难以真正把握教学研究,难以实现其价值。认知教学研究,我们必须要看到具体、可操作的研究活动或方式。

广义地看,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中、在教师身上随时、随处存在。可以说,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学习思考、讨论交流与分析探究教学的活动。这么看,教学研究伴随教学活动而生,有教学,就必定有教学研究。因为任何教师开展教学,都一定会先阅读、理解教材,会想应怎样教等问题,这样的阅读、理解与思考,就是教学研究活动。

但教师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与分析探究,也就是教师的教学研究,是有深浅之分,高低之别的。有些教师只是粗浅地读读教材,简单地想想教的是什么,想想应怎样教,并没有准确把握教的是什么,并没有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教。而有些教师思考教的是什么,既弄明白了所教内容的内涵,也弄清楚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在本学科中的地位;思考应怎样教,不仅对比了现有的各种教学方法,而且在此基础上创新了符合教学实际的好方法。

教师粗浅、随意地想了想教学,是教学研究,但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研究,要比这样的研究更深入些,一般是指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法地学习思考、讨论交流、分析探究教学。

三、教学研究有哪些主要方式

教学研究比较深刻,要有更高的质量,必定会趋向规范、科学,必定会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式或模式。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我认为,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课题式研究。就是部分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一般还邀请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参加,研究小组围绕一个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深入的研究,探寻教学对策,解决问题,形成理论观点。课题式研究可以是教学理论研究,也可以是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研究,它与其他教学研究方式相比,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理论性更强、价值更大等特点。

二是问题式研究。就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事之间,或在专门的教研活动上,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如,在学生自学课文后,教师说: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学听听。可教师说完后,学生依然是听讲的姿势,并没有相互说收获,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开展起来。针对这样的学习实际,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的状况?是学生不善于说?是学生不知道跟谁说?还是教师没有组织学生说?再与同事一起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发现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式研究着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即时性、独特性,需要同事,甚至教学专业研究人员、教学管理者共同参与。

三是反思式研究。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实际、成败进行回顾、思考、总结。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写教学小结,理性地分析教学的成败,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与规律。反思式研究,一般是教师的自我研究,具有经常性、独立性等特点。

四、研究教学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把教学研究当成一项深入的、高质量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与分析探究活动,那研究教学就一定是费时、费心、费力,甚至费财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研究教学,需要教师付出。

这样就会遇到一个大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现实中,这个问题常被忽视。就是,教师为什么要付出?即教师研究教学的动机是什么?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诱因激发需要,就形成动机。

教师研究教学的内在需要又是什么?显然,教师研究教学的内在需要是通过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专业进步。那这一动机的诱因又是什么?是什么诱导教师产生要通过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己的专业进步?

是工作报酬。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教学研究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自己的专业成长,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报酬。在当前的现实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一个教师所得的报酬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不管教师研究了教学,还是没有研究教学,其工作报酬是不变的。即使是奖励性报酬,也多与高的考试分数相关,与教学研究没有直接关系,而高的考试分数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其中有些途径并不需要教学研究,并非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如,灌输式教学、如靠延长学习时间而所获得高分数的教学。

是评优评先等精神奖励。现实中,精神奖励与教师所得的工作报酬基本一样,也多与高的考试分数相关,也就是谁教的学生取得了高的分数,就认定这个教师是优秀教师。精神奖励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进步并没有紧密的关系,也没能成为教师研究教学的诱因。

研究教学的诱因,还可以是什么?是法律、政策规定教师必须研究教学?但《教师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二章权利与义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从《教师法》中的有关条文看,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教师有研究教学的职责与义务。

难以找到教师必须开展教学研究的法规,主管教育的领导却不善罢甘休,常在各种各样的制度、方案、计划中要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但现实中,这样的要求一般只停留在口头上或文件中,教师是否真真实实地开展了教学研究,领导很少去考证,很少去追究。同样,在实践中,也很少有学校把教学研究纳入教师的工作量里,教师的工作量一般只包括教师所担任的管理工作、课程与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再多,再好,学校也不会把教师所做的研究工作转化为工作量。这样的做法,即使没有明说,但无误地告诉了教师,教学研究不是教学工作。因此,领导要求教师研究教学,也就不可能成为教师研究教学的诱因,相反,教师还会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教学,研究教学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学校要求自己开展教学研究,是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

如果无法创设恰当的诱因,研究教学的内在需要就激发不出来,没有内在需要,教师也就产生不了研究教学的动机。

教学研究要在教师中普遍地开展起来,需要教学管理者重建教学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为教师创设研究教学的诱因。

五、教学研究的期待能否实现

普遍地看,教师缺乏研究教学的动机,但教师研究教学从没停止过,总有许多教师在学习思考、讨论交流、分析探究教学,且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研究教学的教师,总有一种强烈的期待,总期待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好,期待自己研究的成果能转化为教学实践。如,期待管理者能够以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管理,期待管理者能在一定区域内推行研究创新的某种教学方法,期待管理者是伯乐,能把有教学思想与研究成果的教师提拔为教学管理者,以此推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

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管理者并不重视教学研究所得的观点与方法,并不会以教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指导自己管理教学的依据,一般不会把有教学研究能力与成果的教师提拔为教学管理者。

如果仅从表面看,或只站在教师教学的立场,会认为教学管理者有许多不是。其实,不然。在现实的背景下,教学管理者并不等同于教学研究者,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并不是同一类工作,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之间,总存在一定的距离,总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教学研究以探求真知为目的、以学术话语为表达方式,追求的是理想;教学管理要解决的是现实中的教学问题,要保障教学平稳进行,要力求摆平各种现实利益。研究教学是探究要怎样才最好,管理教学是思考要如何才可行。研究教学是思考、批判,是求真;管理教学是平衡、和谐、完成任务。研究教学需要研究者有一颗纯净的心,管理教学者的心已历经风雨、八面玲珑。

如果能够挣脱利益的束缚,回归到教学的本源,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本是相辅相成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完全消除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之间的距离与矛盾。

尊重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之间的距离与矛盾,不消极,仍努力,尽可能求得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的最大公约数、最大交集,教学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健康发展,教学研究才能卓有成效。

六、专业的教学研究要怎样才能回归到教学实际中

尽管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但专业的教学研究不可缺少,它能够促进教学研究规范化、科学化,能够保障教学研究更深刻、更有质量。因此,教师研究教学要以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为伴,专业的教学研究更要回归到教学实际中。

但现实中,专业的教学研究机构独立于学校之外,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并非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存在方式,固化着多方利益,专业的教学研究要回归到教学之中,注定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只能成为一种理想。

最新范文

以教师节遇上中秋节为话题的作文【优秀303-29

2020老师的温暖作文【精选6篇】03-29

教师随笔幼儿园大班【优秀7篇】03-29

敬爱的老师作文【优秀7篇】03-29

教师入职转正申请书【优秀3篇】03-29

全国各省202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优03-29

新老师自我评价简短600字左右(优秀6篇)03-29

高三班主任工作计划(优秀10篇)03-29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优秀7篇03-29

小学教育教学故事【通用3篇】03-29

61 7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