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通用10篇

时间:2024-03-25 11:17:27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收集的物理教学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物理教学 篇一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物理学史 素质教育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强调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处理物理问题;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上这些,我们都能从物理学史中得到启示,科学家们生动、鲜活的探索历程无不折射出伟大的思索、智慧的火花,他们留给我们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的思维能力,热爱科学、追求其理的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一、从物理学史中汲取营养,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行为构成了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在对科学以和科学发展过程的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之上,在自身不断努力、勤奋学习的成长历程中逐渐形成。科学意识主要指对科学本质及其价值的正确认识,表现为对科学的积极态度、信任、依赖和追求科学的强烈兴趣等。科学精神是指人们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心理状态,其核心是顽强执着、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勤奋严谨、勇于创新的思想。科学知识主要指反映客观世界规律的一系列科学知识体系。科学方法主要指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认识论、方法论的意义,主要蕴含在科学研究及探索的过程之中。科学行为是指受科学意识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对中学生来说,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式。

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质,任重而道远。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中影响科学素质发展的因素,加强对物理学史的开发和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利用物理学史料中的科学家――人,研究和探索过程――事,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中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课堂氛围,努力打造精品课堂。

物理学发展史上有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事例,比如哥白尼为捍卫“日心说”竟遭到了罗马教堂的残酷迫害,但他仍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利赫曼为探究电现象,因雷击而捐躯,法拉第积四十年之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拉开了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的序幕;著名的阿尔法粒子的散射实验中卢瑟福以他敏锐过人的胆识,科学精辟地“描绘”出“原子的核式结构”,为人们认识原子的“模样”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验事实;玛丽・居里因长期从事放射性研究,患白血病逝世,为科学而献身。科学家们的这些令人敬佩的大师风范和可歌可泣的传奇与发现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二、从物理学史中汲取营养,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中学物理教学也不例外。通过认识本质的认识―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多次反复,学生会对已学的物理知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得到升华,在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中提高整体技能,在科学的学习方法支配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对变化神奇的自然现象,人们经过不懈努力,获得了比较系统的规律,与此同时,还得到了一些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对比的方法,实验分析的方法,归纳类比的方法,构建模型的方法,等效代替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抓主要、次要的方法,“变”中求“定”、用“定”理“变”的方法,以及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无疑给中学生学好物理提供了方便。从某种意义上讲,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和探索历程,而这些方法又都贯穿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之中: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对中学生来说极为重要,我们必须改变以前那种课堂上讲物理故事,黑板上做物理实验,书本上学习物理知识,作业本中提高技能,死记硬背中训练素质的老方法,让他们尽快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练就过硬的科学素养,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从物理学史中汲取营养,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

真理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受人们在各个时代认识水平的限制,前人的成果中有些是不完全正确,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的速度就越快”等观点,就是受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带有经验主义色彩,被后来的伽利略等人在实验桌上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光的微粒说到波动说,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近代的量子力学,从传统的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是否领悟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真理只能更接近于自然,而不能等同于自然,只有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去粗取精,取伪存真,以史为鉴,事实求是,承前启后,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才是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学好物理学的科学态度。这样,我们才能跟大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

四、从物理学史中汲取营养,了解过去、丰富自我、探知未来。

物理教学 篇二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教学效果

新课改实施以来,导学案教学逐渐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主流的教学方式。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力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导学的制定是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长远的发展之上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能力、领会解题思路的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教学目标导学的制定可以应用于某一节课,也可以应用于某一单元小节,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必须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要充分凸显其引导作用,也就是所有的后期课堂教学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导学来展开;其次,要充分凸显其激励作用,通过教学目标导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充分凸显其评价作用,通过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功”这一课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第一次接触“功”这一专业术语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用学生通俗易懂、且不易混淆的语言来表达,如要牢记机械功的意义、计算公式及物理单位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默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找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在找到重难点之后,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课本等方式,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及答案,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核对自己找到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促进其主动学习。

二、自主向学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主向学导学应是导学案教学方式中最为简单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于课本知识的外延,应是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完成的内容。自主向学导学可以用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自主向学导学的引领下,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并为后期的学习作铺垫。自主向学导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认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一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可以将“电源与家用电器之间如何发生能量转化?”这一部分作为自主向学部分,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前设计好的题目,如电灯将()能转化为()能。部分学生会在查阅教材之后得出“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量”这样的结论,但其具有生搬硬套的嫌疑。此时教师就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电源和家用电器之间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引导。例如:“电源可以转化为电能,那家用电器会将电能转化为什么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现象,还能够促进其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并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三、合作解惑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作解惑导学应是导学案教学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就是“解惑”。合作解惑导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走进物理课堂,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角色,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此时,学生不再只是聆听者,而是参与者,不仅使得其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动能、势能、机械能”这一课的“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之间有何关系”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解惑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开展实验(铅笔盒撞击橡皮),用于比较物体动能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在学生结束实验之后,积极引导学生回答“物体动能的大小如何进行比较”这一问题。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功与作用力的知识,再结合铅笔盒撞击橡皮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可以使用橡皮在撞击后滑动的距离来进行动能之间的比较”这一答案。通过在合作解惑中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还能积极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论是教学目标导学、自主向学导学还是合作解惑导学,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内积极开展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力推行导学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胜阳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参考文献:

物理课堂教学 篇三

一、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而言,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却变为记忆水平的课,“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的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下降。

2、许多探究性教学的课,教师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这种最简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维水平。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根据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笔者在吸取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了多少。当前教育质量观的误区是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了这些结果是如何获得的。这样的教育质量观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作用,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忽视学生的尊严与权利、忽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的现象往往被较好的学业成绩以及较好的升学率所掩盖而得不到有效的制止。

2、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减少机械学习

由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仍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减少机械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有意义学习,其实质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的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标准。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方面(如一个表象、一个已经有意义的符号、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有联系。一旦新知识建立了这样的实质性联系,学习者就可以用形式不同但意思相同的语言来表达这一概念的含义。所谓非任意的联系,即非认为的联系,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某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的性质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观念,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有效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学习任务关联起来。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在他们“已经知道的”(原有观念)和“需要知道的”(新概念、新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使原有观念能对新概念、新知识真正起到固定、吸收作用(成为新知识的“固着点”),即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两个步骤:第一,确定先行组织者;第二,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由于有三类不同的先行组织者(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并列组织者),所以对教学内容的组织相应地也有三种不同的策略:“渐进分化”策略、“逐级归纳”策略、“整合协调”策略。

3、加强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教学有四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独立批判的判断提供必要的资源。第二,教学中教师对不同观点持开放的态度。他们认为知识具有多面性,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教师的问题经常是说明性或解释性的,而不是事实性的。第三,课堂环境应该是舒适的、没有威胁的。教师更喜欢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很少使用批评。在美国的学校里,是没有讲台的。第四,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理论很少能脱离应用而被教会,因此,每节课可以包括几种类型的应用,在作文课中,学生写;在历史课中,他们可能扮演关于历史事件的戏剧。

发达国家这些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开展尝试探究活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接受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是交错融通组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接受学习中可能有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成分,在体验学习中也会融入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因素,而探究学习中同样会有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的成分。由于各自比例不同,侧重不同,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但是,实际教学中大量存在某类学习任务适宜以某种学习方式为主的情况,因此,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的精神,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大概可以归纳为:(1)学习兴趣、科学态度的养成,操作技能的学习,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及自我调控应采用以体验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2)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知识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都蕴含着大量的进行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条件;(3)经典理论、计算方法等比较固定的内容应以接受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

4、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经验、理性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界正在倡导混合学习,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混合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指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而且还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体现得越充分。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如果缺少感性经验就会学不懂,缺少理性思维就无法深入理解,缺少实践就无法完善和提高。因此,必须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经验、理性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具体为:(1)利用实验和现代教学手段,提供充分的物理情景,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创造客观条件;(2)理解、尊重学生作为观察主体时相对于现象的发生而存在的滞后性、被动性,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心理准备;创造条件,突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条件的差异及所产生结果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思路和方法;(3)教学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准备和观察水平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克服观察障碍。后进生普遍表现为观察力差,观察时常出现观察障碍,如缺少观察兴趣、难以选定观察对象、不习惯多种感官的配合等。因此,从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入手,创造充分观察的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改善学生认知结构,促进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4)概念规律的抽象、概括应在巩固表象之后,在鲜明丰富的表象基础上进行。当演示或实验操作之后,可以利用录像、计算机,有控制地再现现象的发生过程,使表象得以巩固和丰富;(5)避免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思维和实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操作、实验及参与完整科学活动的机会。

5、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活动包括定向、执行控制和反馈三个环节。在定向环节中,好奇心、求知欲等内部动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好奇心等内部动机为执行控制和反馈提供了持久、根本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机制。

(1)通过教学保护和激发“人类本性中最伟大的驱动力之一”。好奇心,使学生具有要求理解、认识和探索的欲望。

(2)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态度基础上,展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物理教学论文 篇四

(1)现有载体信息量不足,知识更新慢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已跨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作为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已经在有些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不符合人的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知识量的严重不足,使得学生的视野、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大家都知道,初中强调的毕竟是基础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有较宽的知识面,见多识广,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以后的考试,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满足人的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慢。尽管在最近几年,教材作了一些改革,试图把当今社会生活、生产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新科技纳入到其中,但量有所限,更新的速度也远远地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

(2)打破思维的条条框框,让思维活跃起来

人的培养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只是绝对地看这些人拥有知识的多少,更主要的是看这些人是否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是否能很快地适应社会。而现在的班级教学制度,其历史已有几百年,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有很多优点,到现在还少不了它,但有些过于传统、保守的地方毕竟与社会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不协调,除了上面所述的以外,还有,受教育者在从小学到高中所遇到的教师数量并不多,由于每个教师是在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再加上多年的从教经历,于思维的模式上,易于形成“惯性”并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同样受限,学生的潜力------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得不到开发。更有甚者,学生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复制品”。在另一个层面上,教材的编写也只是局限于数量较少的老师,其情形亦类似于上面。在这一点上,如能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良性地结合起来,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3)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上的知识多是人们在以往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对学生来说,纯属间接知识,这其中,有不少知识很抽象,难于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时在现行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的局限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很难开足、开齐,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嵌入进去,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如:模拟实验规范精确,形象直观等),则既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降低了难度。

二: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

(1)容量大

上过信息课的老师,都有这种体会: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般来说,信息课(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的课的简称)的容量大,在传统新课教学中,要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45分钟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不敢让学生自做),学生被动地听,例题讲得少,作业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时间处理。这些问题在采用了信息技术之后,往往能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宝贵的上课时间,提高了效率,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恰当地引入网络技术,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2)效果好

教学要讲直观、形象,尤其是碰到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更应如此。在信息课中,提供给学生是良好的图形界面、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同时,声、光、色并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途中,心理上比较放松,易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能较长时间保持在兴奋状态,另外,多种生理器官共同参与,给学生造成深刻的、积极的印象,学习效果良好。

(3)利于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往往重于学生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被动地学习,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张扬,标称优秀思维品质的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性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介入之后,尤其是比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交互性,合作性,学生个体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学习过程中的较大的自由度都真正使得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后台”走到“前台”,真正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很多人为的条条框框,这既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给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方便易行

信息化引入物理教学,将使得课堂教学的外延大大地的延伸。比如,我校自去年开始,就开通了校园网,建立了本校的网站,在总的网站下面,每个学科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相关的老师也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在这些网页、网站上,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探究式学习、试题库、网上考试、教材介绍(包括难点和重点,以及处理的方法等),网上疑难解答,还有素材库等等,这些丰富的资源随时都在网上,学生无论在哪个地方,只要他具备了上网的基本条件,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5)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学校经济条件,很多教师只能在教室里,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但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地嵌入信息技术,以求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我个人在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一些感受,而且肯定还是挂一漏万的,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正。

物理教学论文 篇五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可针对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与乐问.例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教学.实验前提:全班学生初步掌握电路欧姆定律的基础知识.实验器材:电动势为3V(内阻很小)的电源1个、电动势为12V(内阻很大)的电源1个、额定电压为3V的小灯泡1只.实验猜想:将灯泡分别与上述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何种情况?学生猜想:小灯泡接在3V的电源上时将会正常发光,接在12V电源上时将会被烧毁.实验演示:小灯泡分别接在两个电源上,其结果是小灯泡与12V电源相接时没有被烧毁,亮度比接在3V电源上时暗一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的验证形成了强烈反差,引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纷纷产生疑问:(1)为什么3V的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亮度变暗?(2)为什么3V的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电流变小?(3)高电压的电源和低电压的电源接在同一电阻上,电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教给提问方法,学会质疑问难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单向性,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在提问时亦喜欢模仿教师的方式与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传授一些提问的技巧,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1.问题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可针对所讲授内容提出问题,并向学生分析: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让学生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此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并提出问题.

2.比较异同法教者可要求学生针对以下方面进行比较,提出相关问题.①比较同一物理规律在不同情境下应用,会出现怎样的不同;②比较新事物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和类似现象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问题;③比较不同概念,不同规律之间的异同;④比较某一瞬间前后情况的变化异同;等等.

3.反向思维法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有的学生提出:现实世界是一个摩擦力的世界,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变成怎样?提出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坚持“授之以渔”,定能让学生的提问向“准”、“活”、“精”的方向发展.

三、强化实践训练,培养提问习惯

实践表明,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实践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开展说课活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进行说课.如,教者揭题后,可让学生说一说具体课题的解决设想;在结尾教学部分,可让学生归纳文本的知识体系;在概念、规律等知识教学中,可让学生对相关习题的题意、解题思路、解题结论进行评说,对其中的物理规律、模型进行评说.

物理教学 篇六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生; 探究

物理这门学科最主要的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不在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物理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物理学习的综合发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和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但是大部分高中学校只重视学校的声誉,导致高中老师为了学生高考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加上每个学校的经济条件不一样,对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投入资金和组织教学都存在不足,所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针对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我们要加强实验教学。

一、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精心指导、严格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并不是否定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对待、严格要求才可以。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到精心指导。比如在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步骤,每一步需要什么,哪一步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等。通过指导后,学生的动手欲望和自信心被激发。那么就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需要注意,精心指导并不是面面俱到,在此实验中,教师讲清需要注意的问题就行了,剩下的比如说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学生可以遵照说明书自行探究,以便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严格要求体现在要求学生在试验后认真的反思总结上。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并交流汇报实验结果,以便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在填写实验报告是,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不能让学生以课本中或者主观想象的数据替代实际数据。

二、提升教师物理素养的同时,注重科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建设新型的教师队伍是高中实验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首先,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落后的教学观念导致责任心不强、物理教学方法单一、科研与创新能力较差等现象,只有认真学习和领悟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新的教学理论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即使参与也是在老师固定的模式下机械式的进行,这样严重遏制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不能从实验中去化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物理规律在多种形式下得以呈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学生在主动参与实验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在体验实验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卿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后,加强科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俗话说:“观念决定方向,方法决定结果,方法是创新的灵魂,创新孕育于方法之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合理科学方法的运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有助于改善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较差的现状,对于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优越性。

三、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教师在高中物理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参加合作学习,是贯彻素质教育发展创新、合作型人才的必然措施,同时也是新课改不断推广的一种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良好教学模式。物理实验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理问题,掌握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辩证性思考问题,提高了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物理实验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环节

物理实验合作学习的环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第一部分,分组。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爱好特长等元素将高中生分成几个综合实力相当的小组。(2)第二部分,定目标。实验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教师要在分好组之后给每个小组成员讲清楚。(3)第三部分,动手实验。实验阶段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时刻,教师要不断指导和监督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4)第四部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物理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学生要在小组内讨论通过实验看到物理规律或者总结物理概念,真正通过协作来完成物理实验的目的。

2.物理实验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1)合作学习结合探究学习展开物理实验。由于物理学科往往需要一定的探究能力才能达到学好、学精的目的,因此在物理实验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到课堂实验中。(2)合作学习结合互动学习展开物理实验。合作的过程就会产生交流,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都会让合作学习更加有效,互动让思想插上翅膀,彼此分享不同的概念与观念,往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3)合作学习结合应用学习展开物理实验。由于物理实验往往有很多都是研究实际现象的,在开展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认知物理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充分挖掘物理实验资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物理教学论文 篇七

关键词:知能结构;知能结构图;物理教学

1知能结构概述

据美国教育家霍尔顿的理论,物理学的任一基本内容都可以分解为实验事实、物理思想、数学表述三个层面或三个坐标,即物理学的学科结构中包含实验基础、逻辑体系、数学表述、思想方法、应用价值五种基本成分。物理学课程不仅仅要担当传授知识的责任,更要为能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供可能。传统的理论知识结构图已难以满足教学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把物理学科结构中的五种基本成分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如图1所示),从而较全面的反映知识、方法、能力的相互关系,这种结构图可称做知识-方法-能力结构图,或简称知能结构图。居于结构图中心的核心理论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上起着载体和媒介的作用,核心理论附近上、下、左、右四个邻区同时反映该学科知识所要求的能力结构,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物理知识结构

作为一个合理的、健全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应该包括某一物理理论的过去、发展及前沿动态,故物理的合理知识结构应包含三个方面:物理学史知识、物理专业知识、动态前沿知识。在这三个方面应做到“又红又专”,在物理学史和动态前沿知识方面,应积极关注、不断扩展视野,做到广博;而在专业知识方面,应深入探求、孜孜不倦,做到精深。

2.1物理学史知识

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泉。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物理学史的意义在某些时候甚至于超过了物理知识本身。从无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对物理的兴趣,更可以学习物理大师们极具灵气的思维方式、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工作作风。

2.2物理专业知识

物理专业知识包括物理概念、模型、定律、定理、理论及相互关系、逻辑推导等方面。“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夯实物理的基础理论,就谈不上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方法和能力了。因此,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是“突出重点,不计其余”,这与时展对物理教学的要求不相符的。

2.3动态前沿知识

动态前沿知识即物理学科的新突破、新进展以及各种新理论、新思潮、新观点及其它“热点”问题。一方面它可以为专业知识提供新鲜养分,促进物理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甚至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指明一条前进的方向。迈克尔逊否定“以太”、赫兹发现电磁波,就是非常典型的实例。

3物理能力结构

一个物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通常包括以下五个阶段(见图2),因此物理理论的学习也需具备观察分析、建立模型、数学描述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是在系统的学习物理过程中逐步培养的,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一样。物理教学应该以物理理论为主线,深入挖掘主线背后蕴涵的在培养学生方法和能力方面所蕴涵的价值,突出物理理论对学生方法论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

3.1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

物理学理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对大量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因此实验事实对物理学理论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个成功的物理理论,总是众多的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分析之后,经过概括总结而上升为理论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经典物理实验的回顾和剖析;或者呈现一个或多个同类现象,然后让同学自己仔细观察、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3.2建立模型的能力

物理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物质性质、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现实和理论毕竟有差异。这就需要区分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并建立起一个与实际最接近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和逻辑推导,从而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中发现潜在的物理规律。

3.3数学表述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物理学科由定性的科学走向量化,成为一个严谨、完整、系统的科学,数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一个物理学理论,如果没有严格的数学描述或证明,则它是不完美的、或说是不成功的。学习物理的过程,很大一部分在学习它的数学规则和逻辑推导,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描述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4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发展理论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指导实践。所以学习了物理理论,就需要用它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理论应用于实际,仅仅有物理知识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分析判断的能力、实际动手的能力。

4知能结构的优化

掌握物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成,将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成为培养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备课的环节和教学的环节,教师应该深刻分析每一章的知能结构图,将章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利用表格或者图表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从而更好的为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

下面我们以工科物理教学中的力学部分为例,来阐述一下知能结构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知识结构要优化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研究的内容也非常复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对比,理顺各章节、各知识点间的关系。譬如力学中的平动、转动,电磁学中的电学、磁学,甚至宏观、微观,都可以进行对比。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片断。

4.2能力结构要突出

(1)哲学思辩能力。

一部物理学史就是一部哲学史,在物理学中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从实验事实总结归纳出客观规律的归纳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理想模型建立中抓住主要因素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好素材。在物理教学中,不能仅仅围绕着知识点转圈子、应在教学中深入挖掘物理知识的美学意义、绝妙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他们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而达到“授人以渔、教为不教”的目的。

在讲授力学中的参考系和坐标系时,我们着力挖掘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问题;在分析相对运动时,突出了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这对于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

(2)数学运用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学科。物理学的魅力,在于用极其简洁的数学公式描述了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牛顿运动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这样两组简练的方程,就概括了复杂的力学和电磁学规律,这是一种简洁美。而物理学又是一们非常严谨的科学、有着非常鲜明的逻辑性,这和复杂的客观世界相映成趣。

(3)观察分析和建模能力。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来自于实验的不断推动,同时物理理论的发展也为一些新实验的进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在力学的发展中,有一些非常有趣而且意义重大的实验,诸如比萨斜塔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伽利略理想斜面的实验、牛顿的苹果落地实验、卡文迪许的扭称实验。严谨的力学理论体系就是建筑在这样一个个实验的基础上的,对这些经典实验的回顾与反思,促使了学生对物理理论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了视野。(4)应用与延伸。

理论来自于实践,而最终用于指导实践。物理学的理论——归根结底,是用来指导我们改造物质世界,改善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在物理理论教学中,一定要突出理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力学是古老的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工程技术中的机械设计制造、建筑工程设计等,都用到了大量的力学原理,如滑轮、杠杆的大量使用。而引力理论、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太阳系中行星的发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指导,都堪称物理学应用的典范。

5知能结构要完善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现代的人才知能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物理学也从昔日一马当先的领头学科,转向到逐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昔日的物理教学也必然要做出更深层次的改革。一方面,可以通过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而更重要的,物理教学应该担负起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更多责任。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和世界观、掌握有效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改善和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造性等方面物理学都应该发挥起重要作用。

物理学科知能结构的提出,也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物理教学本身的需要。通过知能结构图,使得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不再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而更注重挖掘理论背后的深层内涵,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翔。文明之源-物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物理教学 篇八

关键词:中专物理;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教学设备

一、新时期中专物理教学特点

(一)从学生视角分析。相较于普通高中而言,中专学生的基础知识稍微欠缺。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单调。知识基础薄弱的中专学生学起枯燥的物理知识来,更觉得非常困难。如果中专物理教师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很容易在物理学习中丧失信心。在学习积极性受挫的情况下,学生逃学、厌学等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因此,从学生视角来分析,中专物理教学具有抽象、单调、枯燥等特点。(二)从教学侧重点的视角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方便其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物理学习。中专物理的教学更侧重于该学科的服务性和实践性,其目标在于培养出拥有良好物理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为此,站在教学侧重点的视角来分析,中专物理教学更应该变革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来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具专业性和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三)从课程安排、教学设备的视角分析。物理学科超强的实践性与中专物理教学目的相一致,都是以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基础。因此,在设计中专物理教学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可通过物理实验等活动予以实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中专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探寻和发现物理知识。现阶段,很多中专院校没有意识到物理学科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在物理课程安排上缺乏针对性,在物理实验器材的投入上也比较欠缺。这些都是导致中专物理教学效果不好的直接原因。

二、新时期中专物理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由于基础薄弱、学科枯燥等原因,中专学生普遍对物理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兴趣。对于中专物理教师而言,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于如何快速且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很多中专物理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以往“满堂灌”的物理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不太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改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为快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物理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演绎法、类比法等,能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思考和解疑的过程中,学生会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击破各个问题的同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也逐渐被击破,由此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1]。多媒体教学法、情境代入法、辩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也可以被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有声有色、身临其境、思辨式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立体。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事半功倍。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尽可能多地用鼓励、表扬的话语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消除怯懦感,使其在逐步增强自信心的过程中,形成更浓烈的物理学习兴趣。(二)加强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不仅能通过物理实验来理解和学习物理理论知识,也能通过实验来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此,中专物理教师更应该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一方面,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思考和探究物理知识,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物理实验;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物理实验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物理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决定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做事的方法。因为物理课程内容量大、知识相对单一枯燥,所以教师更应该带着重点去组织教学。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汇总和归纳以后,教师应该找出每单元的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逐步理解和掌握。这样能帮助学生在攻克难关的同时,也获得正确的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有益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三)完善物理教学设备。完善的物理教学设备能为物理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硬性支撑。中专学校更应重视对新设备及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例如,多媒体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利器。相较于传统枯燥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而言,有声有色的动画、视频、声音、图片、文本等内容更容易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抽象、单一的教学过程也因此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是现代化教学的大势所趋,也是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物理实验对于物理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完备的物理实验设备能确保物理实验的有效进行。中专学校应持续引入最新最全的物理实验设备,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设备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专学生的物理基础、中专物理的教学目标侧重点以及中专学校的物理教学设备等因素决定了中专物理教学的革新方向。教师应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尽可能地通过物理实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完善中专学校物理教学设备等。唯有如此,中专学校的物理教学才更具专业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石丽芝。中职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方法及以趣促学的实施效果[J].现代经济信息,2018(2).

物理课堂教学 篇九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实验性质的学科,学好物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本文就新形势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行了论述,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借鉴。

1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落后,教育投入不足:初中物理学习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实验教学,学生几乎在每节课上都需要通过实验不断的去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但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 师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课程并不是很重视,甚至的有些教师担心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驾驭,故取消了学生的实验课。此外,在我国存在很多这样的学校,他们担心实验的安全性或者是出于实验教学的投资考虑,会将实验教学排除在教学规划的范围内。

1.2传统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教学中必须实施素质教学,要不断的摒弃传统的应试教学,不能在采取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事实上,经过改革后,填鸭式、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有些学校受社会环境以及时代的局限,仍旧存在填鸭式教学,学校为了提升升学率,也会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考试上。

2解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的具体对策

2.1不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初中物理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学生了解自然、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所以,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给与学生指导,针对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与热水量的关系、城市交通状况与交通工具的发展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通过询问、观察等手段找到答案,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家读家用水表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去请教家长,也可以查找并翻阅家用水表说明书,这一实践能帮助学生了解物理与生活的关系,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巧用多媒体教学: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学亦然。面对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诸多优势,教师要做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教学中必须端正对多媒体教学的态度。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将多媒体教学视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但这并不表示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手段,在讲解一些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在教授基础的知识点时教师还是要学会多媒体与黑板书写等的结合;(2)多媒体教学要能够突出重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会对重点进行突出讲解,学生很快就能够发现并掌握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多媒体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这无疑为学生理解重点内容增加了难度。为此,在一些重点内容上面,教师要能够突出其重点地位,最终让物理教学在多媒体的陪衬下更加的高效。

2.3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老师,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学校以及教师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在加强学生实验教学的同时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物理。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刚接触物理课程的时候会对物理学科充满好奇以及渴望,而这一契机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而培养其兴趣最佳的途径就是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有机会与其他的同学进行沟通以及交流,这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达成物理学习的目标,最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生提出来的见解以及疑问,教师要能够认真的倾听且如实作答,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

3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有很多,本文着重从三点展开论述,譬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巧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这些对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新课标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真正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这样就会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化学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毛泽林 单位:四川省威远县庆卫初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物理课堂教学 篇十

【摘要】物理教学中运用一些实物教具可以增强物理教学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一起开发生活资源,共同制作物理教具,并且灵活恰当地运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教学效果

教具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教学器具,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灵活恰当地应用教具,对学习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有很大帮助。在物理教学中,就地取材,创新性地利用、设计制作教具,不但可以缓解物理教学对教具的需求,还能够让物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彰显物理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物理奥秘。

1.立足学习内容,选用教具材料

自制教具是为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制作教具之前,需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从自己身边的材料着手,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本着实用、易操作的原则,精心设计,制作出生动直观的教具,满足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三物理《力和机械》中“杠杆”的内容时,根据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即需要学生掌握杠杆的支点、力臂、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可知需要设计制作杠杆。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工具,思考这些工具怎么使用,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了“杠杆原理”。然后,教师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用剪刀、绳子、铁钉、铁皮、完全一样的6个螺丝帽、细木棒和记号笔,在课堂上现场制作了一个杠杆小秤。教师通过演示杠杆的操作和使用,让学生明白杠杆的“支点”“力臂”等概念,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初中物理教具的制作需要立足实际,从现实中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材料,创造性地应用,对教具形式进行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

2.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具形式

现有的物理教学中,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教具,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比较缺乏,而且现有教具的形式相对单一。教师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可以丰富初中物理教具的形式,拓展物理教具涉及的内容,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支持,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的《大气压强》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需要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实验,这个实验是一个古老的物理实验,实验内容距离现在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比较久远了,学生的兴趣没有得到充分激发。于是,教师为了满足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大气压强的实际需求,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西瓜和盘子作为教具,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教师先把西瓜切成两块,将带把儿那块西瓜的瓜瓤挖出来,制成一个类似半球的教具,然后把这半块西瓜用力按压在盘子上,再用手提着西瓜把儿,学生发现盘子也被吸起来了,而且还需要用力才能把西瓜皮与盘子分开。有的学生对这种现象唏嘘不已,有的则摇头置疑,觉得不可思议。过后,教师布置了一个课后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回家操作,并且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感受到了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制作物理教具时,需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从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出发,对物理教具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利用各种新颖独特的教具,让物理学习更加轻松有趣。

3.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教具制作

既然物理教具的制作和应用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制教具让初中物理课堂更加精彩学习物理知识,那么在制作教具时,教师不但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共同讨论教具的设计制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物理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初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了解,知道学生对生活中光的反射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共同制作教具。首先,教师让学生先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包括一些打印纸、量角器、激光笔、平面镜、铅笔等,然后设计一个证明光的反射现象的活动。接下来,师生一起动手,先把打印纸竖立在平面镜上,再用激光笔紧靠白纸按照某一个角度发射光,并且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这束光线的入射角;然后再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光线(投影在白纸上),再用铅笔做好记录;最后借助量角器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发现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度数相等,从而证明了光的折射定律。这个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教具比较简单,再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这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设计制作物理教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固化的思维,把学生引入教具制作的过程中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领悟教具制作的意义和价值。

4.结合学习过程,优化教具应用

自制教具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经过深刻思考,根据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设计制作的教具,只有在恰当的情况下应用,才能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教学价值。所以,教师在自制教具时,要创新自制教具的应用方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增强物理学习实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教学中,教师根据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选取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和塑料袋等作为简易教具,用针在矿泉水瓶身上不同的高度扎了一些小孔,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观察现象,体会液体压强。首先,教师先用塑料袋装了半袋水,学生发现塑料袋胀起来了,认识到液体确实存在,而且是各个不同的方向。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调动起来了,教师再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子,先装上水并举高,让学生观察各个小孔流出的水的射程。学生发现位置越低的小孔射出的水射出的距离越远,对于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感知。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物理教具,开始上课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自制教具应用的突破以及自制教具的改进,能够增强自制教具的实用性,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制教具对学生物理学习的辅助作用。

总之,开发设计物理教具,既能为初中物理学习增添很多的乐趣,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创造的快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乐于动手,促使学生爱上物理,体验创造性学习物理的愉快和成就感。

作者:刘曦萍 单位: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第二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创新来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创新,而问题却来源于情境,情境可以激发问题,引导新问题的探索。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易于理解的具体化处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物理问题与应用物理知识。

一、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概述

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建立在“问题创设、问题解决”基础上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产生疑问和探索欲望,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进而让其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探究问题,同时在享受学习的情感体验下,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而在初中物理实际教学中,除了借助问题情境创新教学方法,也可以应用案例分析对复杂的物理知识进行简化,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1]。

二、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的实践与运用

(一)基于生活经验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可结合学习课题,通过假设想象将想要呈现的抽象化事物进行具体化,创设出符合课题的情境,进而将学生带入该情境中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究、学习、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且具备创新性的教学氛围。在“声音和介质”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水滴在盆里的声音在时间的推移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又和水滴在塑料盆、玻璃瓶中的声音之间存在什么区别?”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其带入该教学情境中,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声音与不同介质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桌一端进行敲击,让另一个学生耳朵紧贴桌面听取其传递到另一边的声音,结合教师的讲授,让学生理解到声音能够通过固体进行传播。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生活经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实践价值。

(二)基于物理实验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结合物理实验对物理知识进行讲授,能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进行实验,并口头阐述实验过程,提高其实践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活跃的思维能力,更加积极地思考与探索物理知识[2]。比如,在电路的模拟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家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表在电路中的什么位置?等等。通过提出问题,创设出家庭电路连接的情境,利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串联、并联、电阻以及电流等一系列基本物理概念,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电路的实际内容。

(三)基于物理现象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先融入各种物理现象,再结合案例分析,将物理教学和存在各种物理现象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杠杆原理”的教学中,将社会中的建筑工程施工对杠杆物理现象的运用与杠杆原理课程进行联系,再结合实际施工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提出问题:吊车有哪些部位运用到了杠杆原理?其受力情况如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建筑施工吊车的构造,思考与探索杠杆原理在其中的实践应用。

三、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的拓展

要让学生学习好初中物理知识,还需要注重物理课程的应用性,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清晰的理论分析思路[3]。教师应该继续发挥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的作用,采取任务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在对上文中的“杠杆原理”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后,教师可以将其与“力和机械”课程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其自主选择自己想要探究的学习方向,进而布置教学任务。任务可以包括生活案例探究、小模型制作等相关物理知识任务,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实际运用进行探究与了解,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结合案例分析,并基于生活经验、物理实验以及物理现象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另外,继续发挥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的作用,拓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蔡鹏飞 单位:甘肃定西岷县秦许初中

参考文献:

[1]关剑飚。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3(9):263.

[2]李恩武。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99.

[3]张义勇。基于情境创设的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模式[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33(5):9-10.

第三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

当前正处于教育改革进程之中,素质教育成为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在此形势下,对初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性,从而提高学生素质[1]。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具有紧迫性,在此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进行探究。

1确立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思想,对于教师的教学安排、课堂活动的设置和举办、教学方法的确立与实施等皆具有指导性意义,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首先,教师应端正态度,在思想观念上提高对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重视,确立并完善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与教师实践向结合。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教师在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上较为完备时,再通过通过其它方式、方法和活动,从教学实践角度探究提高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措施。

2在授课过程中提高探究性实验比重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一般情况下皆属于验证性实验,即学生已对实验中体现的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实验,将物理规律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加强学生对该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只需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便可达到实验目的,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基本无影响。探究性实验则是在学生对实验结果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仔细体会其中奥妙,通过学生讨论、探究从而得出结果,再与相关规律进行验证。比较两种实验方式,可以明显看出,探究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性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提高探究实验比重。以光的折射实验为例,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教师应保证学生对该实验原理不知情;第二,将学生按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准备一个透明水缸,一个简单的激光发射器,一支笔;第三,四人轮流进行实验,先将激光由固定位置射入水缸,给激光到达水缸底部的位置做好标记,再在水缸中注水,同一位置射入激光,同样做好标记,检查两处标记位置差异;最后,小组成员讨论此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之后交给教师点评。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进行,使学生处于自行讨论和探究科学原理的过程,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校园活动突出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

校园活动是学校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学校气氛的培养非常重要,往往通过校园活动的设置和进行,对学生起到激发兴趣、提高积极性的作用,因此,通过校园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具有实践意义。探究性实验能力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其思维需要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校园活动如物理知识竞赛、探究性物理实验比赛等活动的举办,一方面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带动学生学习,丰富了教学方式,优化了教学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探究性物理实验比赛等活动的举办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观念。在探究性物理实验比赛中,以奖品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进行物理实验、获得对实验中蕴含规律的科学认识,实验结果由物理教师审评,在审评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验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印证所学知识,并且还可以通过他人评价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加以改善和提高。

4结语

文中从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比重以及校园活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初中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措施。可以看到,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契合了当前教育改革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解放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中学应对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应用于具体教学实践当中,加以推广。

作者:张继楼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高沟中学

参考文献:

[1]程丹。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夏兵。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119--

第四篇

摘要:结合课程实践,探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验仪器

1前言

物理是建立在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总结概括基础上的探索性学科。实验教学是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而这些都离不开实验仪器。

2仪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例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同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效组织开展实验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2]。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演示实验,应用仪器的方法和技巧,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从而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教学“大气压”这节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对“大气压”这个词感到费解,既摸不到也看不到,不仅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教师解释起来也很吃力,这时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的形式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大气压”。首先,准备实验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和一些辅助自制教具,比如硬纸板、水、杯子等,第一步向杯子中注满水,并且将杯子上面盖上硬纸板,随后提问学生:如果将注满水的杯子倒过来会发生什么?按照生活经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认为水会流出来,但将杯子倒立过来后却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杯子中的水并没有流出来,而且硬纸板也没有掉下来,这一神奇的现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引入“大气压”的概念,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互动交流——开展分组探究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意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积极参与指导和引导,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达到预期的三维目标。作为物理教师,要加强巡视工作,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喜欢上物理课程。如在“测小灯泡的电阻、电功率”实验中,需要用到滑动变阻器,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只需强调接线柱的接线方法即可,不需要详细讲解在移动滑片时,实验者的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当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时,会发现有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来回摆动,非常不稳定。当学生提出这一疑惑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此时课堂氛围会变得非常活跃,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最终发现:在使用滑动变阻器时,应该一只手稳定瓷筒,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轻轻移动滑片,手掌尽量不要接触金属杆,之前的实验故障实际上就是手的位置不对而造成的。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动手动脑,而且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和分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又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如果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于焦距,那么不管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成像,只能得到一个圆形的光斑。很多学生对此疑惑不解,感到手足无措,此时教师要加以提示,要求学生通过凸透镜来观察蜡烛,此时学生就可以看到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了。通过趣味性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细节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实验技能的提升会间接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技巧[3]。在实验之前必须要做好实验准备,比如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将实验步骤理清,准备好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器械和物品;在实验过程中则要做好记录工作,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案,为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充分的准备,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如在进行测量物体质量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的正确步骤,留意实验的注意事项,比如取物体时需要使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接触,避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再如在进行电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正负极接法,避免接反导致得不到预期的数据,甚至致使仪器损坏。掌握了正确的实验方法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自主动手,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同时还能所学知识,对其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另外,要多给学生创造观察实验和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实践,从而丰富经验、提升能力、活跃思维,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动力。动手动脑——利用低成本的实验器材设计小实验运用低成本器材设计实验,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器材容易得到,学生还能自己动手设计,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内涵,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如可以巧妙利用乒乓球来攻克“浮力”中的难点问题——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对于“浮力方向”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直观展示,虽然学生能够理解浮力是向上的,但是难以理解浮力“总是垂直向上”。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乒乓球来设计这样一个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将棉线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上,另一端固定在一个没有底的可乐瓶中,把瓶口用瓶塞塞好,然后往可乐瓶中注水,乒乓球此时会上浮,棉线呈竖直状态;将可乐瓶倾斜,棉线仍然呈竖直状态,不管可乐瓶往哪个方向倾倒,拉着乒乓球的棉线总是呈竖直状态,这就充分说明“浮力总是垂直向上的”。通过简单易行的小实验,不但便于设计,而且便于操作,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直观了解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课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家自己设计小实验,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演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时,实验室中没有充足的溢水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一次性纸杯,在杯子底部插入一根吸管,让吸管口低于杯口位置即可,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溢水杯。又如可以收集废钢锯条用以很多小实验中,如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振幅、振动发声、磁化现象等。此外,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进行简单实验:双手搓手发热来体现“摩擦发热”现象;用手拍打桌子感到手痛,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等。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教学实验的一大特点就是转瞬即逝,很多细节用肉眼是捕捉不到的,一旦错过就很可能使实验效率大打折扣。信息技术具有暂停、放慢、回放等强大的功能,对于一些肉眼无法准确捕捉的画面可以轻松地捕捉并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将实验过程拆分开来,同时还能提高实验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实验效果。如在研究能量转化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采取的实验方案是探究皮球在落地一瞬间发生的能量转化,但这个瞬间我们用肉眼是根本捕捉不到的,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Flash技术来模拟皮球落地瞬间,将皮球落地时发生形变的瞬间以及恢复原状的瞬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会明白皮球因为发生形变从而发生能量的转化。另外,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类实验在演示过程中一旦操作出现问题很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因此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模拟实验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形象生动地呈现实验现象,同时还能避免危险的发生。如在研究“触电”现象的时候,实物演示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模拟触电现象,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认识触电现象。除此之外,也有些实验现象不易观察,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观察清楚,从而提高实验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电表的结构时,可以一边用摄像机将电表结构放大给学生观察,一边讲解工作原理,这样可以实现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再如,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电荷用语言是很难讲解明白的,所以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模拟电路的工作流程,比如带“+”号小球代表着正电荷,带“-”号小球代表着负电荷,这些小球的运动规律就代表这电荷运动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电荷运动规律形成形象直观的认识,效果远远高于教师口头详解。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还应传授给学生仪器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知识本质,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增强物理实验效果,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作者:许东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城北中学

参考文献

[1]万思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实验教学[J].才智,2009(27):134.

[2]韩会一。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0(1):27-28.

[3]王铁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7(6):88-89.

第五篇

关键词:和谐教学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和谐教学法是协调与平衡教学各要素、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的一种状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与深入,全面推翻了传统物理教学的观念,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为了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打造成高效、优质的课堂,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高度认可,我试着将和谐教学法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来。和谐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更为融洽,还能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和谐教学法,我认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本着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应分为七个步骤,即课前考勤、回顾旧知讲评作业、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其中从自主学习———小组互查互助———大组讨论和汇报———老师点拨———巩固练习,是一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要一步一清。在本文中要对这个小循环进行着重讲解。初中物理课堂在应用和谐教学法时,还需考虑:(1)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物理知识相对于其他课程的知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没有直接的学习经验,在和谐教学法融入到物理教学中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2)由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较多的实验探究课,也由于学生很少接触到所要接受的实验探究的现象、过程、评估结果和交流教材,需要教师适当加强对初中学生物理相关知识方面的学习和训练。(3)根据物理独有的学科特点,物理教师可以设计出实验探究课、习题课和新授课等。在本文中,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以新授课为例来谈一谈和谐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

1温习旧知识,对作业予以讲评

此环节设置为大约3分钟。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搞好新旧知识的和谐链接,通过物理教师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为新物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上节课或上单元重点、难点的回顾,对学生上次物理作业的优劣予以点评。要在温习、讲评中,关注到所在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坚决杜绝只提问优等生,对于后进生的鼓励和关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和谐。

2情境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此环节设置为大约5分钟。物理教师在编写学习目标时,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的要求综合考量本节所教授内容在该单元应起到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要在设计上着重突出重点、难点。要将即将教授的物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或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和谐教学法形式导入出来。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此环节设置为大约15分钟。(1)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直接经验以情景教学的形式进行物理知识内容的讲解,在此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可以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地有趣、生动,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可通过自学内容或问题来检视学生的自学情况。此环节教师要对待优生和优等生予以重视。另外,学生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组内检查、组内互查自学物理知识的具体情况。(2)在学生合作探究环节,物理教师可以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时,走下讲台,深入都各小组中间,个别询问、仔细观察、参与小组讨论等形式,具体掌握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所遇到的不解问题,同时将这些问题就行有序的归纳、整理,为接下来的教师点拨、拓展相关物理知识等做好铺垫。同时,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对所遇到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去,通过讨论找出自己所赞同的答案,归纳、总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规律,最终在小组中达成一致意见,真正意义上地解决物理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

4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学生大组汇报,通过在小组合作探究形成统一意见的基础上,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展示每一个小组的交流成果,介绍自己小组的观点和看法,说明小组得出的方法、结论和规律,从而引发大家思考讨论,正确的地方大家知识共享,不对或不完善的地方解决纠正或改进。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在听讲中各抒己见,解决自我疑点。教师适当点拨,对共同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要进行适当点拨,要求做到精讲,已掌握的不讲,正确的不讲,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5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此环节设置为大约10分钟。教师展示当堂训练题,训练题分为必做基础题和选做拓展题,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检测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小组互改及时进行反馈与矫正,点评解题,总结方法和规律,做到堂堂清。学生则根据自身特点独立完成和部分完成训练题,掌握所学知识基本概念、简单应用、解题思路与方法。6达标测试,课堂小结此环节设置为大约6分钟。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和体会,抓住本节知识重点。教师结合板书进一步点明知识点,突破难点。另外,学生完成达标测试,要做到:完成练习册课堂练习部分,做题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不看书,不讨论。同时,在老师讲评答案后相互对改。教师用实物展示台批改一份样卷,或出示标准答案。关注各小组测试情况,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和小组表现。布置练习册课后巩固作业。统计各小组得分,评价优秀小组并予以表扬、奖励。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只要采用符合学生实际,遵循新课标和教材要求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以寓教于乐为基础,全力打造成融洽、愉悦的物理教学氛围,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最适合、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作者:冯华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伟,郭玉英。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生态化物理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5).

[2]赵晋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最新范文

数学教师个人简历【优秀10篇】03-25

我敬佩的老师作文【优秀4篇】03-25

高中老师对学生的评语优秀5篇03-25

幼儿园教师自我介绍(精选6篇)03-25

开学典礼校长致辞(精选7篇)03-25

幼儿园老师简历(优秀7篇)03-25

难忘的小学老师作文9篇03-25

对老师的简短祝福语7篇03-25

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优秀3篇03-25

最新教师业务笔记精选3篇03-25

61 7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