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中小学最新班主任工作规定【通用4篇】

时间:2024-02-05 21:58:36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那么作为班主任,主要工作职责有哪些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中小学最新班主任工作规定【通用4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篇一

一、创造性地强调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对班主任做了科学、准确的角色定位。

《规定》明确,“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堪称规定全篇中最可圈可点的句子。中小学时期是人成长的关键,人的一生成败如否与中小学时期关系巨大。这个时期,能遇良师乃三生之幸,如又能偶会优秀班主任则是天大福报,用我们本地的两句俗话来讲,是“祖宗菩萨坐得高”、“前世做了大好事”!班主任不仅是传授课业之师,更是人生德行之师;班主任不仅是课业上的尖子,更是德行方面的楷模;班主任不仅要自己课业拔萃、品德超群,还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让他们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个要求过高。末学以为,这个标准恰如其分,不仅班主任应该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其他老师亦应如此,学校管理人员犹应率先垂范。当下,在学校里面,德行表现最糟糕的可能是管理人员。有的人只想升官发财、邀功买好,极少顾及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一些领导热衷于单位升格,哪还有心事抓教育教学,哪还配做老师的表率、学生的导师?不知教育部有没有《校长工作规定》,如果没有的话,建议抓紧制定;如果有,则建议规定,学校不搞行政级别(有的中学比教育局高一级,教育局长只能到学校任副校长;在官本位极其突出的当代,叫教育局如何有效地行使教育行政管理?),校长要做全体师生员工的表率。

二、突出了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在中小学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规定》进一步步明确,“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对班主任在中小学诸多岗位中的重要性,对从事班主任工作在中小学教师诸多职责中的重要性,创造性地作了明确的界定。这有益于提高社会、学校及广大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有益于强化广大教师当好班主任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同时强调班主任应以班主任工作为主业,把班主任工作摆到班主任老师诸多职责的重要位置,这无疑是《规定》的重大突破与贡献。先前特别是末学担任班主任的时代,班主任工作不说是主业,就是要与其他工作平分秋色都不行,有时几乎就是搭彩。《规定》如此明确,非常切合实际,应该受到广大老师、家长的欢迎。

二、提高了班主任的经济待遇

教师的待遇普遍低下,班主任的待遇随之而低,也就极其自然。所以,在一些学校,班主任工作不愿干、难干好。

《规定》一方面明确“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另一方面要求“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这体现了按劳计酬的公平原则,对于改善班主任经济待遇,调动广大教师担任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三、授予了班主任相应的教育权利。

《规定》还强调,“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以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班主任和所有教师约定俗成的权利。《规定》以条文的方式明确,这便是法律授权,对于班主任行使教育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不过,对于“适当方式”犹有必要明确,一者避免班主任滥用权利,二者避免班主任不好掌握。

四、对班主任的培训提到了重要位置。

《规定》要求对班主任进行专门培训,甚至要求先培训后上岗,在末学的印象中,亦属重大创新。我们那时候也就毕业前与几个同学一起当过几天实习班主任,刚从大学毕业,便被塞到班主任位置,确实是难以胜任。要现在的孩子一毕业就去当班主任,肯定情况更糟。所以,强调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非常必要。

五、对班主任工作实行专门考核与奖励。

《规定》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 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班主任工作诚如《规定》中所言,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岗位重要、职责重要。所以,建立专门的评价体系与奖惩制度,对于促进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建设一支品学兼优能力突出的班主任队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篇二

一、对惩戒的缺失

有教师在网上这么自嘲:“碍于各方面的压力,我把自己的‘教育惩戒权’丢了很久了,都已经习惯于做一名只表扬不批评学生的老师了。”上述教师的自嘲并非空穴来风,也许从来没有哪个年代的教师像现在这般处境尴尬――动辄得咎。

中国基础教育在“纠偏体罚”的风潮里一窝蜂地走向了“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的极端,仿佛谁提“教育惩戒权”就是蓄意谋害。教育真的不需要惩罚吗?按照有关标准,现在的老师只能对违纪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如若学生屡教不改,软硬不吃,老师是拿他没办法的。如果要惩罚学生,不管怎么做,都有可能惹上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嫌,要么就是歧视学生。即使这个学生在学校天天上课睡觉,把学校当成旅馆来去自由,或是打架斗殴引起很大负面影响。曾有权威教育人士这样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很是纳闷:学生教不好是老师之过,那么社会上那么多违法犯罪分子在危害社会,又是谁之过呢?现在的媒体对学校和教育事件的舆论倾向,暗含着社会对学校的评议机制,有时很不利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因为过多的责备,已经使教师不敢“乱说乱动”,因为稍稍弄不好就要坐在被告席上,或者家长狮子口大开,向学校索赔,迫于社会的压力,学校有时也只好违心地处罚教师。这样就造成有的老师怕惹麻烦,怕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取不作为的消极态度,对学生放任不管,当老师的都知道,对那些特别差的学生,老师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惩戒手段,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小部分“捣蛋者”的行为,那么最终受害的是大部分好学生,更是这些“捣蛋者”制造了一些悲剧,如,山西朔州二中一名23岁的年轻教师倒在16岁学生的刀下;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一名31岁的女教师去做家访时被学生掐死……学生捣乱老师无法上课,学生暴力事件不断,最终使这些学校的“捣蛋者”走进了看守所,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

在当今中小学教育界,“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加之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校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地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该有惩戒。

加上这些年基础教育市场化走向的原因,社会评价机制的偏离,法律界定的模糊不清,企业规则中的“上帝意识”等服务思想和教育理念混为一谈,于是学生的话语权成了真理,批评不得、处罚不得,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又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结果造成基础教育惩戒权的缺失。使教师在管理学生时无以适从。

二、惩戒的必要性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马卡连科

人类文明史是伴随着人类的教育史发展起来的。大概世上有了教育以后,教育便与惩戒相伴而行,同生共存。教育离不开惩戒,正如教育离不开奖励一样。如果说教育是一张纸,那么,惩戒和奖励就是这张纸的正反两面。惩戒和奖励都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在《说文》中,对“惩”字的解释是“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缘于此,甚至有外国学者认为:“没有经历过教育惩戒的人,其生命成长是有缺憾的;经历过适当教育惩戒的人,其人格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灵的成长、个性和世界观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着割不开的联系。客观地说,一个未成年人,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不仅需要家长、学校的鼓励和爱护,同时也需要经受一定的挫折。

有人认为,惩戒教育“不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未成年人年幼,世界观没有形成,认知能力差,辨别真假和是非能力不强,难免有缺点和错误,需要教育工作者正面引导,循循善诱,以心换心。而世界观的形成恰恰是在正面引导和反面惩戒中形成的。但是这种教育并不能免其过失以及由此带来的责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其年龄和身份相匹配的责任意识不能缺失。如,学生毁坏公物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侮辱了他人就应该道歉,考试作弊经教育不改就应该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任意离校出走就应该停课反省,自觉接受处分。这里的惩戒不是侵犯学生的尊严,也不是歧视,更不是要求教师谩骂甚至棍棒体罚学生,而是一种警戒和唤醒,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学生的个性遵从社会的理性,是对学生成长中人格的扶正祛邪,方向引领。教育需要惩戒,只要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的惩戒是合理的、惩戒的方式是科学的,在不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适当惩戒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一点,不仅教师要认识到,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更应该认识到。只有在保留了适度惩戒教育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真正长大成人为将来社会的发展负起责任,才真正能够成为一颗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

因此,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相互促进的整体。任何把二者孤立起来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合理

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中更有着深刻意义。

三、与惩戒相伴的是规则和爱

众所周知,教育本身就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爱学生,才不会厌弃、藐视学生,才能以慈母之心去关爱、鼓励学生,使他们逐渐战胜自我,树立自信,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作为育人者,我们只有充满爱心,认真履行教育职责,恰当使用教育惩戒权,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才能不将其变质为体罚或变相体罚。

惩戒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前提下,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惩戒是让学生在共同的社会规则中,为自己的错误、失误负责。和谐社会是靠法律来规定的,音乐的和谐,它的频率,它的调子要符合严格的规则。不符合规则,就是乱弹琴,不符合规则就是不和谐音,不合律。音乐里面要有音律,舞蹈里面要有韵律。人与人生活的社会里面就要有大家共同遵守的纪律、法律、道德规范准则等。我觉得,只要学校或教师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处理得合理合法,使他们的身心略微感到点痛苦,不致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应是合理的。正如教育家卢梭指出,“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四、惩戒与体罚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在2008年10月27日的例行新闻会上明确的表示:“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我们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批评和表扬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的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要把合理的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区分开”。

那什么叫“惩戒”呢?――惩戒,顾名思义,包括“惩”和“戒”两层含义,“惩”即处罚,是一种手段,“戒”是警告,劝戒以使其改正错误,是这种行为期望达到的目的。一句话,惩戒意味着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教育惩戒除了也具备这种统一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教育方式,虽然是一种特别的教育,但在本质上同期望、激励、表扬等方式一样指向学生的进步。

何谓体罚,我们认为,体罚从狭义上理解就是打学生,而广义的理解是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行为。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惩戒和体罚:

1.性质不同

教育惩戒是老师不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教育惩戒首先应该是教育,其次是处罚,属于批评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学生处罚合理合法。体罚是惩戒中最极端的一种,既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又严重违背教育人道主义根本原则,因而是违法行为。体罚是给予学生身体的痛苦或疲劳的惩罚或者是剥夺学生应有的权利,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即“体”罚与“心”罚。

2.师生地位的不同

惩戒强调师生平等,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惩戒是给予对社会规则、校规校纪的尊重,惩戒是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应负的责任。而体罚中师生的地位显然是不平等的。

3.程序不同

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和规范,并做到公开、公正。程序是为了保护个体免受专断或非法的管理行为受侵害而设定的一种保护措施,它要求惩戒程序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作出决定的步骤和手段要公平,特别是作出诸如停学、留察、劝退、开除等较为严重的惩戒决定时,要尽一切可能使过程公开、透明,真正做到过程民主、决策科学。一般情况下,体罚的决定往往由教师个人而不是学校在学生发生过失的第一时间仓促做出并实行的,具有极大的冲动性和偶然性。由于体罚缺乏施罚权威和依据,极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抗,引起纠纷以致酿成祸端,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

4.结果不同

体罚与惩戒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伤害了学生。合理]www.shancaoxiang.com[的惩戒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戒权,也应该合理利用惩戒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掌握惩戒的“度”,合理的惩戒是教育,不合理的惩戒就是体罚。超越一定的“度”,合理的惩戒也会变成体罚,因为,它伤害了学生,而不是教育了学生。

5.动机和目的不同

体罚是一种带有发泄性的恶意的责罚。其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发泄私愤,而不是教育学生。因此它对学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惩戒,其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明白道理,改正错误,让学生明白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言行付出相应的代价。

如果再微观地考察施罚主体,我们还会发现,体罚的效果总会表现为对施罚者或多或少的心理抚慰,即平复教师的心理失衡常常是施罚的直接乃至重要动机。这样,就难免使体罚成为满足个人快意或私欲的途径。从这种角度,体罚很容易演绎成教师冲动情绪的宣泄。

6.惩戒的真谛在于爱的感动,是一种爱学生的情感倾向和善意的教育方式,是适度的责罚。

由于惩戒的特殊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适时性策略。有些问题,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需要给他们留一定的思考余地,就要用冷处理。如与社会闲杂人员结交朋友需要冷处理。像学生旷课、打群架这类简单思维的错误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恶果的违纪行为就得热处理。

适度性策略。对学生的惩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身心状况、违纪的原因、错误的性质、违规的行为达到的可惩罚程度。

理解与宽容的策略。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是非观念还差,自控能力还弱,在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尤其对屡教屡犯的学生,教师在心里要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在处理时不要斤斤计较。

激励性策略。实施惩罚教育不能认为犯错误的学生一无是处,在错误的行为中也得辩证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仍然需要对学生进行激励。

五、找回惩戒的“法门”,明确体罚的概念和外延。

当前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对体罚和惩戒的认定很混乱。有人认为,对学生迟到、早退、上课开小差、不参与集体活动等行为,在教师教育无效的前提下,适量地罚学生打扫卫生、罚学生跑步、罚学生抄写单词等,不应属于体罚范畴。也有人认为教师对学生适量罚作业、罚做值日、罚站、罚写检查、罚学生抄写单词等方式就是变相体罚学生。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篇三

一、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班主任的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外,班主任还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学校进行沟通。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传递的枢纽

班主任的工作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班主任要面对的工作对象很多。以普通的语文任课教师来说,工作的内容就只有接受学校的教学任务,以及面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最多有时会与一些语文成绩有问题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而一个身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其工作内容就复杂得多。首先,教师日常的备课就必不可少,教学工作也不容半点马虎。其次,班主任教师需要随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动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向家长反应,与家长沟通教育学生的方法。再次,班主任教师还需要与各科教师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状态,并及时与各科教师一起调整整体教学策略。最后,班主任教师还需要与学校方面沟通,及时将自己的工作内容反馈给学校,供学校在宏观层面上制定教学管理策略。班主任教师就像一个信息中枢,负责各方面的沟通和调节。

(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处于一个成长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小学生在行为和思想上会很直接地受到教育者的影响,在这其中,教师的作用甚至会大于家长。一个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面对数十名学生,班主任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班主任的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班主任的个人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因此,班主任面对学生的一切工作都是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基础。

二、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的拓展性工作方法

笔者作为一名执教语文的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常会面对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学与管理可以相辅相成,也可能会有冲突,想要平衡这二者的关系,完善班主任工作,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使用拓展性的工作方法。

(一)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品行教育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基础的字词识记和运用外,还有优秀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等。作为一名执教语文学科的班主任,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入对于学生品行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三观,也让学生通过树立良好的三观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的内容。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李广射虎的故事,然后为学生播放射箭比赛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常规的射箭大概是什么力度,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把箭射入石头有多大难度。然后提问:为什么李广可以把箭射入石头呢?在这样的问题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做事要认真、不畏困难,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努力学习,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课文讲解,学生也能领悟到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二)在日常管理中为学生制定规则

小?W生的习惯养成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来制定班级管理的规则。比如,学生在见到教师时要主动打招呼问候、学生在迟到时要主动说明原因、学生在犯错误时要接受相应的惩罚等。班级中制定这些规则不是生硬的铁律,教师要以人性化的方法为学生讲解这些规则,并让学生执行这些规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班主任也可以利用授课内容让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篇四

中小学 班主任 专业化发展 制度建设 评价改革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复杂,需要在工作中付出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工作。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013年10月31日,凤凰网报道:“疑因千字检查,10岁男孩30楼坠亡。10月30日下午,成都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军军(化名)从所住单元楼的30楼跳下,当场死亡。在孩子的语文书上写着:“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原因是朗诵比赛时,班上同学讲话,老师罚“一个是1000字的检讨,另一个是罚站1小时”。

不管是什么原因,一个鲜活的生命没有了……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从提出到现在,十年了,它必须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中小学班主任一直处于非专业化状态

有调查表明,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上,存在“不宜做”、“不愿做”、“不会做”的“三不”现象。有些人由于自身素质不理想,不宜做班主任;有些人缺乏班主任意识,缺乏对班主任工作应有的热情,认为班主任工作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休息,做不好,还会挨领导批评;有些人缺乏班主任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不会做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长期处于一个非专业化状态,很多人由于工作需要而从事班主任工作,既没有经过专门的班主任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也没有前期的思想、心理准备,导致班主任工作处于非专业化状态。

1995年12月,国家实施《教师资格条例》,教师专业化问题得以重视。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必然引起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这成了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班主任非专业化面临的各种问题

(1)班主任工作缺少专业地位

首先,中小学班主任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沉重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的投入程度和劳动强度是一般科任教师的几倍,但职称评审、职务晋升中,班主任工作的权重却不如一般科任教师高。如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位初中班主任(英语教师),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由于在几次月考(学生、教师都要排名)中,一个重点班的英语成绩在年级中排名不是很理想,学校决定让她不再担任这个重点班的英语教学。其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物质待遇低、精神鼓励少。随着物价上涨、工资提高,教师、班主任的工资、津贴也有所增加,但不能真正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价值,精神鼓励也就是每学年的评优上,由于名额有限,评上优秀的只能是极少数教师,起不到鼓励大多数教师的作用。第三,大多数师范院校只是教育系(或教育科学学院)的初等教育专业开设有《班主任工作》这门课,而且只有36学时;《教育学》中虽有一章《班主任》,但大多数学校由于学时数不够,学生也只能自学。在师范院校,《班主任工作》没有纳入到学科建设中,没有相应的学科专业地位,师范生在入职前,没有相应的班主任工作专业知识。

(2)班主任工作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

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首先,班主任任命的随意性。很多中小学只是把班主任作为一项任务、工作,在选聘班主任时,更多是从教学考虑,不需要太多的班主任专业知识,认为适合就行,无形中使得班主任工作成了“兼职”,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专门化”的岗位。其次,班主任的整体队伍素质不高。由于班主任没有严格的任职标准,或者执行力度不够,使一些不具备任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造成谁都可以担任班主任工作。

(3)班主任工作没有专业自主权

班主任的专业知识要得到充分发挥,最需要的是应有专业知识的自主权、领导权和诠释权,在自己的学业类别范围内自己做主,不受任何非专业人员的干扰与支配。可以说,班主任是否拥有专业自主权,是衡量班主任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当今的学校管理中,班主任却往往失去了这些基本的专业权利[1]。

在中小学中,班主任是“最大”的管理者,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品德的形成,学校各部门布置的工作,协调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等,同时,班主任还要接受学校的各种考评完成绩效,为了工作生活,班主任只能放弃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权。

3.基础教育发展呼唤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缺少生活的经验、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他们既需要、又欢迎有专任的教师来担当生活和学习的指导,为他们排忧解难。班主任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基础教育政策与制度建设

2009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学校要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要参照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各级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原则要求和行为要求,制订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标准,按照标准考核班主任工作[2]。

按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各学校要在班主任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确保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国家可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政策和制度建设。如建立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培训制度、任职资格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

(1)班主任专业化的培训制度

中小学班主任的培养应该是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国家应明确规定,师范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以外,还必须学习《班主任工作》;入职后还必须进行规定学时的职后培训。

(2)班主任专业化的任职资格制度

2013年8月15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把中小学教师纳入定期注册范围。中小学班主任也应纳入定期注册范围,制定相应的任职资格制度,全面考核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心理健康能力等。考核合格后,获得班主任资格证书,才能担任班主任工作。

(3)班主任专业化的激励制度

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制度,如班主任的工作量,可相当于一定的学科教学课时量;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可享受较高的班主任工作津贴;对持有班主任资格证书,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可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优等方面优先。

2.班主任队伍培养

我国中小学班主任的人员基数较大,要求中小学班主任的发展必须走一条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传统的培训方式已不适应当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应在学校教学和课堂中,中小学班主任的发展应走一条校本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1)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活动

一是年轻教师参加的岗前培训。学习内容可以是《班主任工作》、《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相应的教育政策法规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教师法》、《教育法》等,请校内外有经验的班主任作讲座,通过网络视频学习等。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实行持证上岗。二是所有教师参加的岗位培训。可针对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可以有理论课程、经验课程、操作课程。通过以上校本活动,提升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2)组建学习共同体

班主任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就某一研究问题组成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如2008年底,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组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团队――“心语”教师工作坊。“心语”教师工作坊是一个学习实践的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里,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共同投入热情,通过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心语”教师工作坊是一个异质组合体,它由教育专家、各学科研训员、学校管理者、新入职的、成长期的、成熟期的骨干教师组成。在这个异质组合的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个参与者基于自己的原有水平都能得到有效的成长和发展;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分享研训的话语权;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建立起专业自信,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获得教师专业成长所必须的勇气、激情和智慧。这种研训方式效果明显,使传统教育“跪着学习”方式得以改变,建构起一种平等、对话、多元、开放的新型教师研修文化,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向更专业化发展[3]。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班主任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学校要保证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正常活动,具备更多的学校服务意识。

3.评价体系的构建

学校评价是一种导向、是一种激励,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评价体系有助于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在班主任评价中,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人、尊重人,挖掘每个人内在的潜能、才能,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不断的完善、发展。

(1)班主任评价标准应多元化

目前,中小学对班主任的评价,往往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班主任“好”与“不好”的标准。分数、排名,不仅是学生、家长看重,而且老师也看重,这和班主任的绩效挂钩。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使班主任更加关注学生的分数、排名,而忽视对班级管理的艺术化,不利于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在班主任评价上应采取多元的标准,从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上,多种标准,多种评价,以有利于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

(2)班主任评价应注重过程

我们的评价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在注重结果时,评价往往是“从上而下”,班主任缺乏主动权、评价权,“我是不是个好班主任,是看分数;是领导说了算。”这种评价体系束缚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在注重过程时,班主任成为评价过程的主体,关注过程,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思考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允许班主任在一段时间暂时落后,有一个专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调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中小学班主任,应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才能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真诚地交流,得到孩子的理解,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帮助孩子。

“学会精神关怀,运用好精神关怀,让教育的智慧与艺术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扩展教育的领域和内涵,培养出更健康、更全面的人才,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反映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表达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4]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班主任工作必须要学会精神关怀,让每一位学生在精神关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让精神关怀成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

关注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就是关注人的发展,班主任通过学习、培训、评价,使中小学班主任知道自己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知道自己和专业化水平的差距,通过终身学习,真正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真正做到“班主任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同时,国家还要从制度上保障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改革班主任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俊娜。教师专业自主:中国课程改革的关键。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6).

[2] 陈建华。评价档案:提供更多完整信息。中国教育报,2009-11-20.

[3] 姚篮。贵阳市小学教师校本专业化的发展。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

最新范文

老师的赞歌作文【最新10篇】02-05

教师个人自传800字 教师个人自传【精选302-05

教师入编个人自传 教师入编个人自传字优02-05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最新802-05

家庭作业家长签字评语(精选句子(优秀3篇)02-05

课堂教学评语(优秀6篇)02-05

幼儿园家长工作总结(最新3篇)02-05

教师的日记(6篇)02-05

教师节送给数学老师的话句子(优秀7篇)02-05

学校教师节创意方案范文优秀10篇02-05

61 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