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peakingenglish实践4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6篇】

时间:2023-12-28 15:32:07

为了加深您对于日本speakingenglish实践4的写作认知,下面山草香给大家整理了6篇英语教学创新教育,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学习英语 篇一

关键词:习语 核心与精华 共性 差异

习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成语、比喻性词组、谚语、俚语、俗语、典故、惯用语、歇后语等。它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形式固定、形象鲜明、言简意赅却喻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世界上所有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习语,英语和汉语都有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都拥有极丰富的习语。英语习语以其精练、短小、幽默、风趣且富于哲理性的特征而广泛地被英、美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报刊、杂志以及电视广播媒体之中。作为传承、记载文化与语言的工具之一,它在英、美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阅读英语原版读物或同英语国家人士交流的时候,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英语习语。能否正确使用成语、谚语、格言,往往是一个人的语言水平的标志。不论说话还是写文章,没有习语,语言就会显得缺乏文采、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习语如果使用得当,纯熟流利,就可以锦上添花,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但如果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又会显得矫揉造作、不太自然。因此,广大英语学习者都必须对它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在不了解习语的来源及特征时,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所以,习语已经成为广大英语学习者阅读和交流的一大障碍。在此,我想就英、汉两种习语进行一些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习语。

首先,我想谈谈英、汉两种习语的共同之处。

英、汉习语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人民大众口头上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们的意思可以用现代语言来解释,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但是它们的结构不一定和现代汉语一致,词汇也不一定和现代词汇相同。它们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的意义的词语,因此它们也就都具有与一般语言形式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英、汉习语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一、习语结构的固定性。

习语的结构形式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习语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固定、不能改变与替换的,否则会出现词不达意、啼笑皆非甚至与原意大相径庭的结果。例如,英语习语to have an axe to grind(另有企图)不能换成 to have a chopper to grind。汉语习语“欢天喜地”不能改成 “欢天笑地”。英语习语to 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不能被改成rains dogs and cats。又如,“on the board”意为“在会上讨论”,而“on the boards”意思却是“登台做演员”。

二、习语意义的整体性。

虽然习语的形式有词、词组、短语、句子,但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即词与词之间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也不能被孤立地分开、截取使用的。一个习语的意义不是组成该习语的各个单词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新的含义。即使有的习语可以从词义和语法上加以分析,但仍然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如果把习语的各个成分拆散,就无法正确理解习语的含义。如:“look out”意思是“当心、留神”;to burn one’s boats其意不是“烧毁船只”而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beat generation (迷惘的一代);on the carpet (受训斥)。所以在认识使用习语的过程中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避免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这是因为很多习语的意义都是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构成整体意义。

三、习语的民族文化性。

习语人民群众口头上习用的词组或短句,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和人生活的环境、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习语好像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如:虽然中英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对狗的传统看法却不同。中国人常常用狗来形容或比喻坏人坏事,在心理上鄙视这种动物;而英国人把狗当成朋友和可爱的人。中国人骂人时说“狗腿子”或“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而英国人却说“Love me, love my dog”。中国人说“挥金如土”,英国人却说“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钱如流水)。因此汉、英两种习语都反映出各自民族在生活习俗、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不同特色。

四、习语的生动及和谐性。

习语常常利用比喻、声音的和谐、词汇的重复与对仗来达到生动有力、朗朗上口的效果。它作为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本身就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比如:习语里经常出现结构相似的词素的重叠,在这种形式的习语里,或者是两个词素的第一个辅音不相同,或者是元音不相同,但其余的音素及其组合方式均像“双胞胎”,例如:wiggle-waggle(摇摆,聊天,嚼舌头)。这类习语不仅说起来节奏感很强、琅琅上口,而且经常被用来强烈地传达说话者的赞叹、惊讶、气愤或蔑视等各种不同的情感或态度。譬如:chit chat(亲切而舒适的谈话),ding-dong(精神饱满的,坚强的),dilly-dally(游手好闲),hocus-pocus(诡计), Safe and sound (安然无恙)。有的习语也会用到其他的修辞手段,如:比喻等。例如: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As clear as crystal(像水晶一样明澈)。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

尽管英、汉两种习语有着许多共同特点,但由于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语言又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习语又恰恰反映出文化对语言的巨大影响。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把文化这个概念表述为:“文化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各民族之间存在着、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习语的构词和句子模式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的修辞方法和组合结构与英美文化息息相关;而汉语 www.huzhidao.com 习语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因为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所以英、汉两种习语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惯与社会风俗方面。

普通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创造了语言,创造了成千上万条充满诗意的习语,因此英、汉两种习语必然反映出它们各自民族的生活习惯与社会风俗。Kiss可以解释为“接吻”,根据西方习俗,接吻可以表达亲密、喜爱的情感,也可以表示友好的致意,在英语中有许多由kiss构成的习语,如:kiss something goodbye(永远放弃某事),kiss off(拒绝、解雇、开除、辞去)。有些习语与人们的饮食、服饰、住所等有关系,如汉语中的“老油条”、“大锅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英语中的turn one’s coat(转变立场),in the soup(在困境中),butter up(涂黄油)的含义是“巴结、讨好、过分恭维”。又如:“布衣素食”在中国标志着生活俭朴。但在英、美也是如此吗?现在,素食远非穷人所专用,已是西方医生给饮食过量的百万富翁们开的药方了。

二、文学与历史的发展方面。

中国与英美各民族拥有不同的历史以及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文学作品,这些方面的差异当然也会在习语上有所显示。例如英语习语中的“pound of flesh”,直译就是“一磅肉”,这个习惯用语的含义当然不是这样,它来自莎士比亚的一部名著《威尼斯商人》。一个高利贷商人痛恨Antonio,但却借给他一大笔钱,条件是:要是不能按期偿还就要割下Antonio身上的一磅肉作为代价。Antonio果然中了高利贷商人的暗算,到期却不能筹齐债款,那奸商把Antonio高上法庭,名正言顺要割他的肉,在这生死关头Antonio的律师救了他,他说放高利贷的固然可以根据契约取Antonio的肉,但是决不能带上一滴血,因为契约里写明只是以肉来偿还贷款。莎士比亚的这部名作流芳百世,因而产生了用pound of flesh这个习惯用语来形容以借款人的惨重损失和痛苦为代价的债务,也可以说是合法却极不合理的要求。汉语习语中的“空城计”、“赔了夫人又折兵”等来自历史名著《三国演义》。

三、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信仰方面。

中华民族崇尚儒家思想、道教思想,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注重谦虚、团结等,尊老爱幼,如“满招损,谦受益”;英美文化则提倡个人奋斗,敢于表现自己,如“God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众生平)等。中国人信奉佛教,习语中就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借花献佛”等。西方人则大多信奉基督教,习语中就有许多来自《圣经》,如:fall by the wayside(落在路旁)表示“半途而废”,而fall on the ground(落在石头地上)比喻“没有效果”。

四、生活的自然环境与背景方面。

英国的海岸线曲折多变,海水很深,岛屿众多,航行便利,对发展航海业和渔业极为有利。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海上运输在英国运输业中占有特殊位置,航海也的发展使得英语中出现了大量与航海、渔业有关的习语,如all at sea(全在海里)表示“不知所措”;tide over表示“顺利渡过”;cool fish表示“厚脸皮的人”;a 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小池塘里的大鱼)表示“在小范围里出名的人”。而我国的航海业一直比较落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所以汉语习语中有许多都是反映农耕生活的,如:“树大招风”、“五谷丰登”、“草木皆兵”、“雨后春笋”等。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但习语的产生与存在是受孕育其的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民族所特有的民俗民风等文化信息,所以习语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认识习语的过程中如果抛开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孤立地看待习语的存在与含义,往往会觉得它在文章或语言中的含义晦涩难懂,从而影响对其传达信息的接受。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习语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它所承载的文化进行理解,并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习惯进行归化。

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 篇二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课堂教学惯用“课堂讲解+课外练习”的老套路。课堂上,教师按预设的教学程序,将教材的知识点条分缕析,力求讲深讲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这种教育思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发挥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直接导致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如何使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过程转化为教学成果?如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积极参与,确定目标,自我调整,自由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进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呢?

一、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过分注重“教”,忽略了“学”,而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在更多时候,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接受与否。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应只看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更重要的要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美国的著名心理教育学家布鲁纳说:“教学生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所以,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像挖掘宝藏一样,将藏在每个学生心底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好的心灵挖掘出来,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比如学习新课时,教师可对课文作简单介绍,设置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探索。以SB3A,L5 Captain Cook为例,教师可先介绍:Captain Cook is a great and skilled navigator. He is preparing for his first great expedition to the Pacific. Now he is talking to a seaman about their preparations. If you are Captain Cook, what do you think are necessary to prepare for the expedition? 问题一问出,学生马上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时老师可将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的右边。比如:food, fresh water, beer, medicine, compass, weapon, clothes, etc . 老师再提出:Now let’s read the dialogue and see what Captain Cook wants the seaman to prepare. Why?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完全文,找出答案。这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对照一下黑板上的答案,并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加以鼓励,学生一定会兴趣大增。这时老师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Why don’t they take fresh vegetables or fruits? How does Captain Cook deal with the problem? 学生既要联系实际,又要回想课文内容。通过思考,他们会了解海员生活的艰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习不再是一种精神负担,学生的求知欲会越来越强烈,同时他们的知识面也会越来越广。

二、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为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应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一)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对学生情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避免使用讽刺挖苦等不良语言形式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具有依附性,也就是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追随和效仿的对象了。“亲其师”而“重其道”。学生从教师方面所得到的赞许、认可和关爱中获得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又将促使他产生自我提高的渴求和欲望;这样的学生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学习行为符合师长的标准和期望,从而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持发展的眼光看待,多鼓励,多支持。教师还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论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既给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注意呵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引导他们去质疑,去探索未知领域。作为学生,他们会从自己的创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发展创造力。

(三)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对学生约束过多,事事要求整齐划一,必然限制学生的思维,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严肃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四)对学生要有耐心和宽容心。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也许因受到心理、知识、语言、思维、情绪方面的障碍,很难准确回答问题。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谅解和宽容,并适时启发引导,理顺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的机会。即使学生做得不好,只要有可取之处,有进步,应先予以肯定和表扬,再指出需改进之处,避免学生产生受挫感。这既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又可使学生因自己终于回答出问题而感到心满意足,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形成。

三、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教无趣,则必不乐学。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入门的向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会使他们感到从学习过程本身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从而达到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表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吸引力。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多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教师可以较为灵活地采用游戏、猜谜、唱歌、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利用简笔画、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采用“分组式”、“结对子”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创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提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创新有路可循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在于:首先,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检验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通过回答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已掌握所学内容。其次,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展开联想,积极思维。再次,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应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做到有的放矢;应具有明确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充分把握问题的广度、深度、坡度、难度。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振奋感情、提高兴致。因此,提问设计不仅要以某些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从文章巧妙的艺术构思中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积极的探索,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积极的学习容易使学生尝到劳动和收获的喜悦。而学习的进步是进一步积极学习的有力的强化物。

如:学习SB1A,L38 At the Tailor’s Shop一课时,老师可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Why did the shop assistant show the customer the cheapest clothes?

(2)、What made the manager and Tod change the attitude to the customer?

学生通过讨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 “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鬼推磨)” 的本质。接着,让学生讨论:What do you think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ey and life are in China?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崇高的理想、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真挚的友谊、健康的体魄等都是金钱买不到的。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问题,把学生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敏捷、灵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真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丰富、准确。

五、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

素质教育要求“因人施教”,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他们对教育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将直接影响这场变革的成败。在新的条件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当演员、导演、观众和裁判等多重角色,来提出任务,监督指导,反馈纠正。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学中去;要不断丰富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要端正教育思想,把教授教材为主的教学目标变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变严格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的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重视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自感受具体而丰富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大纲为本,活化教材,把握重、难点,把复杂内容条理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困难句子浅显化,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加入到课堂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只要更新思想观念,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处理中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我们的学生必将是新时期的一代创新新人。

参考文献

[1]张国杨、黄子龙 :“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 载<<中小学英语教学>> 1998年第1期

学习英语 篇三

关键词:英语教学;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反拨作用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毫无疑问学生听说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具备一定英语听说能力,才能展开英语会话,进行英语实践运用。然而,当前很多学生缺乏听说能力,学习效率低下,通常依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转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局面,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势在必行。而口语考试,能使学生对听说能力培养、口语学习更加重视,但实际上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有利有弊,并非仅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应对反拨作用利弊进行综合考虑,科学调整教学策略,以发挥反拨作用的正面影响。

一、反拨作用的相关概念

英语教学中,口语考试的反拨作用会对英语教学产生直接影响,这些影响有利有弊,既有显性影响,也有隐性影响,甚至会影响学习者学习态度和效率[1]。反拨作用最早提出于一八零二年,该理论的提出使诸多学者对其产生了兴趣,但当时反拨作用理论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反拨作用理论在语言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才使反拨作用理论受到关注。很多学者在教学研究中,提出“想要衡量教学效度,应观测预期反拨作用。”九十年代后,对于反拨作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反拨作用假设”理论被提出,一部分西方学者开始通过教学流程设计,如何促进反拨作用正面影响的发挥。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反拨作用概念层面,主要包括:反拨作用价值、反拨作用力度、反拨作用预期性、反拨作用普遍性、反拨作用具体性、反拨作用效应性等几大方面。英语教学中口语考试,所产生的反拨作用价值,可来自正面,也可来自负面,正面影响,即口语考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为教育者预期期望的影响。而负面影响则是,教育者不希望看到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对学生学习,教学活动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且考试中产生的反拨作用多数为负面影响,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给学生学习造成负面。但如学生采取积极态度去面对口语考试,所产生的反拨作用则为正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加强诱导,科学利用反拨作用的正面影响,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就目前来看,反拨作用的正面影响判断,通常是依赖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如,考试质量高,反拨作用正面影响效果强。但考试质量并非唯一评判标准,所以教师应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反拨作用影响进行验证,以促进正面影响效能的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锻炼学生口语。

二、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

通过前文对反拨作用相关概念的分析,不难看出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反拨作用的重要意义。但具体教学中,口语考试对学生产生的反拨作用也可能是负面,所以教师必须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心态[2]。学生心态和学习态度对口语考试的反拨作用产生着直接影响,而反拨作用正负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心态,最终影响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可见英语学习与反拨作用的关系。当前很多高校,通过英语口语训练和口语考试,弥补传统英语课堂中,口语训练不足的问题,这势必会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甚至是对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待英语口语考试的态度,普遍是正面积极的,仅有少部分学生,因英语口语考试,产生了负面反拨作用影响,对口语考试保有消极态度,认为口语考试并没有意义,只会增加学习负担,表示应对英语口语考试非常吃力,考试中会紧张或不知道说什么,不会对自身成绩产生影响,所以并不会化过多时间,来准备口语考试,仅会把其当做普通的考试对待。而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人为,英语口语考试非常有必要,是对笔试的有益补充,能对自身英语实践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检验手段,显然大部分学生能以积极态度对待英语口语考试。因此,反拨作用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利用完全可行,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完全可通过正确引导,利用口语考试的反拨作用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调查研究中,很多学生人为,通过口语考试,能发现自己口语学习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便,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3]。口语考试促使他们去阅读一些经典英语文章,背诵一些诗句,观看一些英语影视作品,增强了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认为自己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显然英语口语考试是一种对学生口语能力培训与评估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口语考试,能够使学生适应英语口语交际中的紧张情绪,减少学生心理竞争因素,使学生能更加熟练的运用英语建立会话,使听说能力得到锻炼。具体教学中,为了使英语口语考试的反拨作用正面影响更好的发挥,教师在考试内容设计方面,应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条件,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循循渐进展开教学,因材施教,诱导学生对待英语口语考试的积极态度。

三、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是英语教学核心内容,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缺乏听说能力,口语能力差。而通过口语考试的反拨作用影响,能调动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积极性,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但反拨作用影响有利有弊,为了发挥反拨作用正面影响,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正面引导。

作者:李树莺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光。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学习反拨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No.9303:44-46.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 篇四

一、以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实施创新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要解放学生固有的思维局限,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要做到这一点,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只有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中,其创新思维才能被充分激活,其思想的火花才能不断产生。在一个压抑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活力是难以产生的。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真正主人,教师是英语课堂的核心与权威,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课堂活动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课堂教学的气氛沉闷而缺乏生气,课堂的实效性不强,小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学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被彻底地激活,不仅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也能够以问题的发现提出更多有价值的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教学情境的好坏对于教学的实施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好的教学情境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会获得显著的提升,与之相反,如果没有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的整体气氛会变得压抑,难以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如,教师可以采用故事表演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来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或者教师还可以采用演讲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原本没有想到的问题都被想到了,原本没有解决的问题,都得到了创新性的解决。通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教得更有新意,学生也学得更有新意,英语教学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促进了小学生英语能力的更好发展。

三、以积极的评价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已有的学习经验并不多,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创新教育,教学评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应该这么说,缺乏及时有效评价的教学,其创新教学也难以收到实效。相反,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创新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运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了一个学习中的难题时,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好的一面进行及时的鼓励,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会更具实效性。

四、以合作交流的有效开展促进创新教育的更好实施

学习英语 篇五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听取信息,读取信息,说出信息和书面表达信息,对于外语来讲,听取信息和读取信息是最重要的,因为学习外语就是要获取信息,从而获得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而不是表达信息。表达信息的最佳途径是母语,所以从语言的功能上来讲,我们教学生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有听取信息和读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可以适当放弃不重要的部分。因为掌握语言的全部四项功能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又因为对于国人来讲,是不需要每个人都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的,更不需要知道“last”全部四种词性,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

要真正的测试出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合理安排测试语言功能的比例。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测试的比例应当是这样分配的:听力50%,阅读理解35%,作文10%,完型及改错5%。从而一个学生如果能达到60分的话,那么他在语言方面是及格的,因为他能基本使用语言听的功能和阅读的功能。

如何提高学生听的能力,采取何种训练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平时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音

听力与阅读不一样,它是靠听觉将语音作为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的,这一传递过程瞬息即逝。因此,能否有效地提高听的能力,首先取决于你能否快速、准确地捕捉到由各种音素组成的语音信息。要具备这一功夫,必须踏踏实实地学好、练好语音。许多人在英语学习中偏重于背单词、做习题,忽略语音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那种有助于规范自己语音、语调的模仿性朗读训练。结果,不仅造成自己讲英语时,发音含糊不清,而且自己听英语时反倒习惯于不标准的发音而对地道的语音、语调却感到陌生和不适应。这就阻碍了听力中的正常反应和准确理解。因此,要特别注意语音的学习与训练。要多听、多念、多模仿;同时要学习必要的语音知识和朗读技巧,如:基本音素、开闭音节、重读轻读、连读技巧、失去爆破,升降语调等等。惟如此,才能闯过提高自身听力的第一道关口――语音关。

二、词汇

语言学习,词汇是基本成分,掌握得越多越好,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我国的英语自学者,在词汇学习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容易导致“哑巴英语”的错误学习方法。他们只偏重视觉上的词汇认知而忽略听觉和发声上的词汇记忆。他们在学或记新单词时仅仅满足于能看懂、认得,至多能拼写出,而不去进行反复的听练和大声、准确地朗读来达到在听觉上记住它,结果造成他们所掌握的大部分英语单词都仅限于阅读之用而不能在听和说的场合派上用场。

三、语法

听力对语法知识的扎实程度要求更高。你所学的语法知识能够应付阅读,不一定能够应付听力;因为阅读时你有停下来思考的时间余地,而听英语时你常常来不及反应。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即便是一些在阅读中不成问题的语法现象,也许在听力中因为语速太快而会导致误听;相反,倘若你的语法知识非常扎实,即使语速很快,说话人语音不规范,你也能凭借扎实的语法功底迅速地从上下文中准确地判断出其表达的意思。因此,我们在注意规范语音、扩大听力词汇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基本语法知识的学习。具体来说,可以在精听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语法的学习与提高。

四、语言环境

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不仅没有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反还要受到与英语完全不同的汉语语言和汉文化环境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先天不足,我们的英语自学者就应该利用一切手段营造一个可供自己“练耳朵”的英语语言环境。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营造“练耳朵”的语言环境的手段很多,如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影、电视、看DV或录像,主动听他人用英语交谈或演讲等等。但笔者认为,就我国英语自学者现有的工作、生活条件而言,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恐怕还得数录音带。相对而言,用录音带进行听力训练,投资小,更换方便,且宜保存,而更重要的是它能满足听力训练中最基本的“反复播放”,“反复训练”的要求。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的手段就不能用了;相反,一切可以被用来营造“刺激听觉的语言环境”的机会和手段都应该加以充分利用。

五、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法”的最大好处在于它符合语言学习和语言记忆的客观规律。由于训练者在某一时间段内所听的内容是属于同一专题,因此,其语音、语调、词汇、句型乃至语法现象类同反复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非专题性的听力材料,这样就有助于记住、吸收、消化听力中出现的各种语言知识,有助于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六、注重精听

所谓精听的含义是:第一遍完整做题,第二遍每听一句按暂停,听懂则看原文确认巩固,没听懂也看原文把不会的部分画出努力记住。第二遍做完后从头翻阅努力记住所有不会的点,第三遍看前面题跟着听力争取努力每句听懂,且在明白的情况下画出关键词key word(这点很重要,即因为哪句话确定某道题的答案)。三遍过后的效果:除了复合式听写以外,其他部分没说一句能大体听懂意思即可。复合式听写每句话头脑中清晰即可。若发现还有个别不懂的地方,单点复听,达到效果即可。

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有策略的去听,也就是四有原则。所谓“有目的”就是指针对具体的题型来练习。我们平常的英语考试和中考的听力题型几乎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逐个地将各个题型的题目拿来练习,也就是选一段日子来专攻一个题型,并且把这段时间学习的经验总结,把错题也分析总结。?“有计划”和“有目的”是相辅相成的。“有计划”就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攻克一个题型的周期。有计划也是指每天循序渐进的做练习。每天保持半小时的训练比较好,这样比较容易坚持,而且效果好,半小时的时间也于考试的时间相适宜,可以培养考试状态。?“有选择”即不要什么都听。首先要量体裁衣,接着再逐渐提高难度。比如在初一时,应选择一些简单的、有点娱乐性的听力材料:如:《英语九百句》或者《迪士尼学英语》。到了初三左右,可以选择《新概念英语》(一)。平时也可以听些英文流行歌曲或看英语动画片作为休闲,这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有策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它讲究的是方法和效率。首先,我们要学会泛听和精听的结合。在我们听力练习的计划中要适当的安排泛听和精听,针对不同的题型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听的方式。例如,对于会考到细节题的短文,我们要精听;对于考主题的文章我们就泛听。当然,“策略”还包括许多学习的小窍门。比如我们在听短文时,心里要怀着“what, who, which, when, where, why, how”,也就是七个“W”来听,就能很快掌握大意。

学习英语 篇六

早在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和Lambert便开始研究动机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并持续至今。Gardner把动机定义为:“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良好态度的综合。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学习动机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的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使学习者变得更需要学习、更乐于学习,最终形成“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英语学习动机是人类行为动机之一,它表现为渴求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因,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的心理状态。

二、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

英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知道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一种需要,它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是因为学习活动的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对英语学习的态度,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就是有关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问题,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英语专业的2个班110名学生。通过对问卷的统计,笔者发现在学习英语的动机上,80%的同学认为对找工作有用,30%的同学认为为了英语过级,也有20%的同学是出于对英语感兴趣才学的,也有5%的同学是随大流的。

(一)工作准备动机

有的学生虽然不是很喜欢英语,但是因为觉得英语重要,学好英语能增加找好工作的筹码,还是努力但带着情绪去学习英语。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掌握好一门语言,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做前提,很难真正去学好一门语言。

(二)英语过级动机

目前我国最权威的英语测试就是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简称CET),是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国性教学考试。目的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服务。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权威性和公众认可度,很多大学生把过四、六级当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为了过级,很多大学生把很多的时间用来做四六级试题,采取了题海战术。

(三)兴趣动机

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非常感兴趣,极有语言天赋。他们会坚持晨读,阅读英文杂志或报纸,欣赏英文原声电影。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日益进步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不同的英语学习动机将导致不同的英语学习行为和效果。首先,持工作准备动机的学生虽然不是很喜欢英语,但是他们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他们知道学好英语对以后的工作有利。这些学生平时会特别注重自己的口语练习,加强听说训练,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但同时由于对英语缺乏兴趣,很多学生不能持之以恒,有些甚至半途而废,最终没能学好英语。其次,对于那些具有英语过级动机的学生,他们注重的是考试的分数,于是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做试题,最后导致只会做题,而不会说英语,也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而对于那些对英语充满兴趣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因为喜欢英语而学习,这些学生不仅注重自己英语语言本身的训练和水平的提高,同时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很有兴趣,他们会主动去了解那些文化和历史,这也有助于他们语言的学习。

四、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丰富、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如游戏、绕口令、英语谜语、英语成语谚语、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以及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如场景对话、小组讨论、表演话剧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课堂应该随时随地表扬学生的优点并鼓励学生,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不应直接批评或否定,而应给予建议或意见,帮助其发现和改进不足之处。学生的成就感一旦被激发,其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能够主动用英语进行交流,使课堂教学和学习变得活跃而有效。

(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四、六级考试

多年来,很多高校把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英语教学的标准之一,有些高校甚至规定学生不通过四级考试就拿不到毕业证,这一规定对英语学习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考级的压力过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问卷调查显示30%的同学学习英语是为了过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四六级考试,合理定位,克服过级考试给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要给学生创设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流的空间;要加强课外英语文化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使英语学习富有挑战性,不断刺激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四)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

及时地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成绩。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和取得进步的学生可以采取各种奖励措施,如张榜表扬、给予奖品、把平时成绩计入学期总评成绩等。而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或没有进步的学生,不可直接的进行批评或扣分,应该给出意见,让学生修改后再打分。这些鼓励和评价可以起到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6篇英语教学创新教育,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日本speakingenglish实践4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最新范文

教师全员培训方案3篇12-28

祝老师教师节快乐【通用4篇】12-28

初中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优秀9篇12-28

班主任教师期末评语大全精选句子【优秀312-28

2023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流程精选7篇12-28

高校教师论文(精选7篇)12-28

师德师风先进材料(通用10篇)12-28

教师资格证申请最新5篇12-28

教师个人求职简历精选10篇12-28

教师是园丁【精选3篇】12-28

61 5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