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

时间:2023-08-07 10:51:5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的10篇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

(1)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凄神寒骨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景,请将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蒙络摇缀

(2)为坻

(3)日光下彻

(4)悄怆幽邃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出现两个“乐”字,是什么给作者带来了这短暂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抛开作者的忧愁,小石潭是一处绝妙的景致。认真阅读文章,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令人难忘的景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为之拟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把它填在表格中,并写出你题这个名的文字依据。

景点名 文字依据

例听水径 闻水声 如鸣佩环

9.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下见小潭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怡然不动

(4)皆若空游无所依

10.第二段中写的是游鱼,实际上也是在写潭水。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潭水和游鱼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把这段文字中表明作者心情愉快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可:大约(2)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3)凄:使……凄凉(4)以:因。

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记之而去”

4.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

5.(1)缠绕(2)水中高地(3)直射(4)深

6.从潭的西南望过去,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7.水声悦耳 游鱼逗人

8.不设统一答案。示例:观鱼台 “潭中鱼可百许头”一段。

9.(1)向下,往下(2)表示约数(3)呆呆的样子(4)依靠

10.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

12.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愉悦的。依据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的阅读训练题答案 篇二

《小石潭记》的阅读训练题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全石以为底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4.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D

2.C

3.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4.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题 篇三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题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一、《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永州之野产异蛇 / 斗折蛇行 B.伐竹取道 / 齐师伐我

C.明灭可见 / 庭下如积水空明 D.不可知其源 / 临近水源,便得一山

7.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

6.D 7.B 8.C

二、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1—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 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1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答案:

1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1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彻: 齿: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傲尔远逝

(2)斗折蛇行

(3)犯寒暑

11.填空、简答。朝(代)的 (人名)。

(2)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

形成强烈反差。

8.彻:笔直照射齿:年龄

9.B

l0.

(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3)冒着严寒酷暑

11.

(1)唐柳宗元

(2)动静结合“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

12.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篇四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乐:快乐

B、影布石上布:映照

C、斗折蛇行蛇:像蛇爬行那样

D、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B、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不可知其源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乃记之而去马之千里者(《马说》)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答案:

13、A(乐:以……为乐)

14、B(B项,“从”都是动词,跟从。 A项,前句“以”,介词,因为;后句的“以”,介词,拿,把。 C项,前句的“其”,代词,指小溪;后句的“其”,语气助词,一定。D项,前句的“之”,代词,指小石潭的风景;后句的“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15、C(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触发了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山草香§www.shancaoxiang.com 】D

【小题1】(1)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篇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过清

【小题2】 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然胡不已乎(《公输》)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

答案:

【小题1】(1)格外(2)大约(3)像北斗星那样(4)凄清

【小题2】B

【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题4】柳宗元听到小石潭悦耳的水声,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于是“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他又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

【小题1】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可”,应解释为“大约”;“斗”,名次作状语,应解释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清”,是“凄清”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佁然不动” 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这样”的意思 ,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情况。“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样子”。“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然胡不已乎”中的“然”意思是“然而”。所以答案是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下澈”: 照到水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生动写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七

阅读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_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2.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

3.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5.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小石潭记》阅读题及答案 篇八

(一)1.向西;喜欢或以……为乐;而,顺接;大约。2.略。3.如:句子: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理由:

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4.略。

(二)1.成为;像北斗星那样;使……感到凄凉;因,因为。2.略。3.可写成生动性说明文。4.乐、悲(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情境交融)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九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屡跋①屡歇,抵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②,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③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节选自《上方山记》)

[注释]①跋:行步。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③睥睨:城上短墙。栏楯:栏杆。

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D )

A.潭西南而望 B.隶而从者

C.跳而东西 D.而他峰又复跃出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B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北斗星)

C.方叹峰之奇(正当) D.余不能悉记也(全部)

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佁然/不动 B.乃/记之而去

C.仰视/白日 D.其/峰峦变幻

1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甲]文描写小石潭的周围事物,表达了被贬后的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之情。

B.[乙]文描写上方山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喜爱和游历山水的闲适恬淡之情。

C.[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蜿蜒曲折;[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狭促。

D.[甲][乙]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美景。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2)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2分)

用身体做坛子,即使再怎么腾跃,也跳不出井栏。

小石潭记课后训练阅读题 篇十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4)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写的`是游鱼,实际上也是在写潭水。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潭水和游鱼的特点。

3.用现代汉语写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___ _

4.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闻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把①②段文字中表明作者心情愉快的句子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认真阅读,用心品味,说出本文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方面值得你借鉴。(抓住一方面谈即可)

总结: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10篇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新范文

教师节的祝福语优秀6篇08-07

对老师的祝福语优秀8篇08-07

感谢老师的话语优秀9篇08-07

发给老师的元旦简短祝福语优秀5篇08-07

小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优秀3篇08-07

致老师的一封信最新7篇08-07

夸夸我的班主任(精选6篇)08-07

感恩老师的话语13篇08-07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6篇)08-07

歌颂老师的名言(优秀7篇)08-07

61 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