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时间:2024-01-15 16:28:54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精选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一

【关键词】算术思维 ;“代数思维”;联结 ;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3-0031-02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是“算术”,初中数学研究的重点是“代数”,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和思想两方面的准备,从“算术思维”成功过渡到“代数思维”。具体而言,它是实现两个“转向”: 从“对数量的理解”转向“对关系的探讨”,从“对数的思考”转向“对符号的思考”。相同领域的数学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仔细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可以发现,小学第二学段中“式与方程”的学习,标志着“代数”的萌芽,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对数量的理解”开始转向“对关系的探讨”――这部分知识是第三W段即初中代数知识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站在整个数学学习乃至学生终身学习的高度,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审视我们的数学教学,明确所教内容的后续延伸,把握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和衔接,为中学数学教学铺路架桥。

一、知识准备:从“对数量的理解”转向“对关系的探讨”

1. 用字母表示数:从“数”到“式”的过渡和衔接

研究具体的、确定的、特殊的数,发展到研究一般的、抽象的、不定的字母和数学思想上的一次重要飞跃,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根本转变。从“数”到“式”,其过渡的衔接环节是“用字母表示数”,也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很多学生会遇到认知上的困难。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充分挖掘知识内容,注重延伸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

(1)注重在具体情境中的体验。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要凸显情境的教育价值,选取有利于揭示概念本质的素材,先让学生根据典型数量关系用算式表示问题的结果,再通过改变具体数量,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数,写出相应的含有字母的式子。依托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在学习抽象的代数知识时就会感到言之有物,从而逐步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从“算术层面”上升至“代数层面”。

(2)突出经历符号化的过程。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不是字母代替文字的过程,而是具体数量符号化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注重引领学生经历“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深刻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意义,充分体验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与作用,初步感受简单数学模型的构建。

(3)适度提升概念的抽象水平。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把字母当作具体对象,而不会把字母看作变量。因此,从变化的角度考察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种关系,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难点所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量”为重点,精心安排了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应以此为核心,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提升。比如,教学“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时,重点要帮助他们理解摆n个三角形用的小棒的根数是n×3。同时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到:尽管含有字母的式子形式没变,但式子中字母所表示的数量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步认识到:字母不仅可以表示已知的数量,而且可以表示未知的数量;不仅可以表示确定的数量,而且可以表示变化的数量。通过这种数学模型的迁移,学生看到字母n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的角色,认识到n×3可以表达无数具有这种关系的事实,深刻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洁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方便地表达一般规律,是对数量关系的概括性表述,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把握,为后续学习相关的代数知识提供支持。

“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非常丰富而又“难产”的概念。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大量的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与相关知识联系,适时强化,反复体会,帮助学生内化“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

2. 简易方程:从“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的过渡和衔接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 师本对话 师生对话 生本对话 生生对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对话,按照它的原始意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谈话方式。对话教学倡导在教师指导下,师本、师生、生本、生生之间进行多元对话,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诚然,数学课堂的对话,是一种教学对话,也是教师、学生和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现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话教学理念下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师本对话——寻找“对话点”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文本(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对话教学理念确立了文本是第一资源、第一认识对象的重要地位。师本对话,就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精心研读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学情,制订教学目标,细化教学流程,寻找课堂中的对话点。

通过研读教材,我发现四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基础,也是其学习初中代数的基础。教材中通过摆小棒的练习,引出用字母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这是小学生数学认知上的一次飞跃。同时,教材中还通过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长方形周长、面积等计算公式、运算定律,使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除了表示结果,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我进行了课前测试,设计了如下问题:生活中你见过表示特定意思的字母的缩写形式吗?请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一个数吗?请举例说明;看到课题《用字母表示数》,你想知道些什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生活中,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用字母的缩写形式来表示特定的意思,比如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KFC(肯德基)、WC(厕所)、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同时,学生见过扑克牌,玩过24点,知道里面的A既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11。有些学生已经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特定的数。看到课题,95%的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怎么用字母表示数?哪些字母可以表示数?还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用字母表示数后,做题会不会简单些?用字母表示的数能否参与加减乘除的运算?

进行过师本对话,还有了真实的学情分析,我寻找到了“对话点”——数学中的字母究竟可以表示哪些数?含有字母的式子与具体的算式、用文字叙述的计算公式相比有什么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分析、检验和批判新知识,并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师本对话,让我拥有了课前预设的“基本点”,又找到了课堂上的“对话点”。

二、师生对话——捕捉“生长点”

苏格拉底开展教育活动时,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堂,他从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学生并没有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得正确结论,而是在与苏格拉底的语言交流中自我生成了正确结论。可见,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得以体现。强调师生对话,乃是倡导教师更多地充当向导,以恰当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捕捉课堂上的“生长点”,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学起于疑,疑起于思。《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对于字母可以表示特定的数和变化的数,学生似乎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猜年龄的环节。

先提问学生的年龄,让学生猜教师的年龄,学生随意猜,教师再提供信息:老师比学生大35岁。让学生推算教师的年龄,接着,教师追问:如何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出老师任意一年的年龄?学生经过讨论,想出了用n表示学生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可以用(n+35)来表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这里的字母可以指哪些数?能代表200吗?让学生明确:用字母表示数,有时要根据具体的需要,符合生活的规律。教师并不满足于这些答案,让学生观察:(n+35)除了表示老师的年龄,还能看出什么?(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再及时追问:如果老师的年龄用x来表示,那么,学生的年龄如何表示?让学生得出(x-35),再来比较(n+35)与(x-35)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

此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利用了课堂资源(师生的年龄),另一方面,在不经意的猜一猜、写一写、议一议、比一比中理清了概念的本质。当学生的年龄变化时,教师的年龄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当学生的年龄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时,教师的年龄也确定了(且是唯一的),而用字母表示学生的年龄后,教师的年龄、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都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样就可以概括表示出教师任意一年的年龄了。在师生对话中,通过提问、追问、讨论,学生慢慢理解了含有字母的式子具有“概括性”这一特点。

三、生本对话——弹出“生成点”

生态课堂,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在“开放”和“温暖”的话语环境中,实现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让观点充分表达,让个性完全释放,让课堂生态因子充分活跃起来,实现学生之间“兵教兵”“兵练兵”,最后达到“兵强兵”的自主学习目的。因此,学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本课中,字母与数字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环节,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带着3个问题自学书本:(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怎么处理?请举例说明;(2)字母和字母相乘要注意什么?请举例说明;(3)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怎么简写?请举例说明。之后,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简写,让学生说说看书后对3个问题的理解。

接着,安排了两个练习:

(1)独立思考:省略乘号,写出下面的式子。

4×b= a×c= 1×y= 2×x= x·x=

(2)独立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①a+7可以写成7a。( )

②1×t可以写成t。( )

③b×c可以写成b·c,也可以写成bc。( )

④M×M可以写成2M。( )

通过集体交流,我发现学生对于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还是有些问题,会将2x与x2以及M2与2M混淆,这些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x的平方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第一次接触,难免会把2x与x2混为一谈。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原生态作品,然后进行正确的分析,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流程。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错误资源,让学生再读课本,并进行对比分析,帮助他们理解2x与x2的不同。

此环节的设计,相比教师直接揭示三条简写规则再反复练习要好得多。与书本的对话,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来自学生真实的想法。

四、生生对话——形成“拓展点”

对话教学理论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学生之间对话的意义就在于“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信息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跟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进新的意义的创造”。这里的生生对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随时出现的对话交流;二是学生的自我对话、自我反思。强调生生对话,也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生生对话,教师打破预设的教学程序,及时调整预定的路线,给予学生的思维以充分生成的空间,形成知识的“拓展点”。

通过新课前测,我了解到学生对于新知的期待。于是,在课件中,我及时摘录了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在课堂结束环节向大家展示:(1)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2)哪些字母可以表示数?(3)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字母表示的数能否进行加减乘除运算?(4)什么时候要用字母表示数?并邀请提问的四位学生说说学习了本课以后的收获,自己回答课前的提问,其他学生补充。这个环节,学生很感兴趣,生生之间各自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全面进行知识梳理,思维不断走向深处,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形成“拓展点”和“超越点”。

同时,在课后检测这一环节中,我再次设计了三个问题:通过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你有什么收获?现在还有什么疑问?说说今天课堂里印象最深的一次师生对话,或者同学之间的一次对话。请你对老师的课堂教学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可以肯定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一个建议)。翻阅学生的作业,我欣喜地看到:90%以上的学生都明白了用字母既可以表示特定的数,也可以表示变化的数;用字母表示数更简单,能概括出一些情况(如:摆三角形中需要的小棒根数);26个英文字母都可以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更简单明白……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给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大力推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还存在新旧教材的过渡问题。作为仍在使用老教材的教师是否只能在等待和观望中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呢?不能,肯定不能。因为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更换一种教材,它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超越。那么老教材能体现新理念吗,老教材又该如何体现新理念呢。本人就《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能抛砖引玉。

设计理念:

运用新课程理念将老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加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学生周围生活取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逐步解决问题,在活动中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是真实的、有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宗旨,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字母。)

一、谈话激趣。

1、例举字母在生活中的用处。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的 “在生活中找字母”的任务都完成了吗?谁来说说生活中哪里用到字母?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

生1:药丸的名称中有字母:维生素A、维生素B等。

生2:车牌中也有字母:浙A,浙B、浙C等。

师:那你知道车牌中的这些字母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2:我只知道浙C表示温州。

生3:浙A表示杭州,浙B表示宁波,浙C表示温州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

生(很自豪):都是我爸爸告诉我的。

生4:字母在音乐中表示音调,如C调、D调。

生5:字母还可以用来装饰。我的衣服上就有。

(其他一些学生也先后在衣服上找到了一些字母,并开心地指给身边的同学看。)

师:生活中字母随处可见,老师也收集到一个。

(出示一则招领启示:李明同学在学校操场上拾到N元钱,请丢失的同学到学校大队部认领。)

师:这里的N表示什么?

生:拾到钱的数目。

师:可以表示多少钱?

生:可以是1元、或者两元,或者更多的钱。

师:为什么老师不说出是多少元,而要用N元表示呢?

生:老师可以问问来领钱的人到底丢了多少钱,就不会弄错了。

生:可以防止有人冒领。

师:看来字母的本领还真不小。

[点评:让学生充分感受字母的广泛用途,渗透符号思想,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同时又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例举字母在数学中的用处。

师:那在数学学习中有没有用到过字母呢?

生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生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a×a。

生3:乘法交换律:a×b = b×a 。

生4:乘法分配律。

师:如果让你表述一下乘法分配律,你会选择用字母表示还是用语言表达?请你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本子上写一写。

师:有些同学很快就完成了,说说看你是用什么表达的?

学生(异口同声):“用字母。”

师:那为什么你们都选择用字母来表达呢?

生1:用语言表达太罗嗦了,我们平时都用字母来记的。

生2:因为用字母来记很简单,也很好表达。

师:也就是说用字母既简洁又易记。

[点评:让学生说一说面积计算公式,动笔写一写乘法分配定律,充分感受用字母表述的优越性,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

3、揭示课题。

那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二、探究新知。

(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岁数。

师:老师先来做个小调查,谁愿意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

生1:我今年11岁。

生2:我今年12岁。

生3:我今年11岁。

师:那你们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了吗,猜猜看。

(学生猜)

师:老师的年龄比XX同学(生3)大14岁。(猜对的学生情不自禁为自己鼓掌。)

(教师板书:XX同学11岁,老师11+14岁。)

[点评:把例题“小东比小华大三岁”改为“先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然后得出老师比学生大14岁”,使教材中静态的、叙述性的的教学内容变为课堂上动态生成的问题,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师:那你还能说出XX同学多少岁时老师多少岁吗?老师的岁数要用式子表示。

(学生说,教师板书4个算式)

师:这样写下去太辛苦了,想想,能不能只用一个式子就简明地概括出所有的情况?请同学试着写一写,有困难的同学在四人小组里商量一下。

(学生思考片刻便开始讨论,几分钟后纷纷开始举手。)

师:你是用什么式子表示的?

生1:我们小组用a表示XX同学的岁数,a+14表示老师的岁数。

(一些小组的同学表示赞同,教师板书a和a+14。)

生2:我们小组用X以及X+14来表示。

师:方法相同,用的字母不同。

生3:我们用n以及n+14来表示。

生4:我们用和+14表示。

师:不用字母,用来表示,很有创意。

师(指板书):不管用什么字母或者符号,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我们以a和a+14为例,a表示什么?

生:a表示XX的岁数。师:a+14表示什么?生:表示老师的岁数,

生:还表示老师比XX同学大14岁。

师:a+14不仅可以表示老师的岁数,还可以老师比XX同学大14岁这个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生1:可以是1岁、2岁,3岁、30岁生2:可以表示任意自然数。

生3:不可以,因为人不可能长生不老。

师:是啊,那也就是说a要表示符合人的年龄实际的数。

师:如果用b表示老师的岁数,那么XX同学的岁数怎么表示?

生4:XX同学的岁数就是b-14。

[点评:从具体的数字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在讨论中互相质疑、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和它的优越性,形成符号感,体验探索乐趣。]

(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总价。

师:刚才我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老师的岁数。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数量也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我们再来举个例子。

这是老师昨天在逛商场时看到的一种造型别致的橡皮擦和一种新上市的巧克力。你们一定也很想购买吧,请各个小组拿出购物单,根据上面的单价填写购物单,并回答上面的问题。

购物单

(学生反馈:略)

[点评:把例题“一种大米2.1元/千克”改编为“学生自主填写购物单”。突破了教材的束缚,让封闭单一的例题“活”起来,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购买的数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数量关系或者总价。通过一系列的探讨研究,使学生在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个性也得到张扬。]

三、应用发展

1、五(1)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b人,女生多少人?

(1)用式子表示五(1)班女生的人数。

(2)当b=18时,女生多少人。

师: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五(1)班的女生人数吗?生1:40- b

师:b可以是哪些数?

生2:b一定要比四十小。

生3:b应该是不大于40的自然数。

生4:当b=18时,女生就是40-18=22人

2、学校买了x只排球,每只30元,又买了6只足球,每只y元。30×x、6×y、y -30、30x+6y、5×(y+30)元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有困难的和同桌商量商量。(反馈:略)

3、为了测试一种皮球的下落高度与弹跳高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下列数据: 单位(厘米)

师:观察这一组数据的变化规律,想一想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哪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又该如何表示呢?请同学们先自己仔细思考一下,有困难的四人小组里商量商量。

(学生讨论后反馈)

生1:我们用A表示下落的高度,那弹跳的高度就是A÷2。

生2:我们用N表示弹跳的高度,那下落的高度就是N×2。

生3:我们用B表示弹跳的高度,那下落的高度就是B+B,也可以是B×2。

[点评:练习由浅入深,既有针对性的练习又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练习,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体现一定的弹性。]

课堂总结:

师: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略)

课后反思: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处处努力体现新思想、新理念。教学中,我注重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生活材料数学化,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师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观察、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力图使数学课堂充满乐趣,使数学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课堂上,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知识的获取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教学较为成功。这节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运用。

1、做好教材的充实和变通,变“封闭单一”为“丰富开放”。

用字母表示数属于代数的知识,偏向于概念课,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新鲜感,既不能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也无须花太多的时间去探究概念的形成。因此,如果就照本宣科匆匆引题,学生一定会感觉枯燥乏味。基于以上原因,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字母,同时又穿插了招领启示中N元的介绍,让学生充分感受字母的广泛用途,渗透符号思想,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学说出了字母的很多用途,一些学生还特意穿上了印有字母作装饰的衣服,从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他们确实对字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静态叙述”为“动态生成”。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周围生活取材,将学习回归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例题虽然也源于生活,但并不真正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而且两个例题也没有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因此我适当地改编例题,把书中的“小东比小华大三岁 ”改编为“猜老师的岁数,然后得出老师的年龄比XX同学大十四岁”,把“一种大米每千克2.1元”改编为“学生自主填写购物单”。这样的编改并未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但却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材中叙述性的教学内容变成课堂上动态生成的问题,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同时,选取的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是真实的、有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

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讲解记忆”为“自主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因为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学生今后要学习的数学都教给他们,而应该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新知的探究,如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我在教学的疑难之处常对学生说:“请你试着写一写(仔细想一想),有困难的同桌或四人小组商量一下。”“请你试着写一写(仔细想一想)”,是因为我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有困难的同桌或四人小组商量一下”,是因为我知道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允许“特事特办”。这样一来既让学生拥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保留了小组合作的机会。既照顾了个别差异,又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势。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了学生,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四

授课老师个人的素质蛮不错,人才帅气,普通话标准,并且语气、语感听起来宏亮而且有理性之美,课堂语言精炼,不拖泥带水。另外,课堂实在,再现了山区小学的真实场景,没有多媒体课件,只是一张用了几年的小黑板,几支粉笔,还有事先在黑板上准备的表格,课堂上一字一句,学生一问多答都很真实,没有娇揉造作之嫌,让人倍感亲切之意。在闪光的同时也有让人深思的瑕疵。

一、新课改实施应扎实。十年以来,课改从尝试到风风火火的推行,一盘端,从中获得了经验,经受了挫折,到近两年的理性思考、批判的接受,可以说是几经周折,逐渐走向成熟。正式的修订稿也将于2012年9月正式予以公布。但反观我们的山区课堂,很多老师还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生为本和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本没有落实,也可以说根本没有推行新课改。如果说是教师出身世道太短,那么他们在大专院校接受这种课改理念的教育就太少,还有我们的学校在推进这一轮新课改的力度欠缺太多。比如:课堂上引入字母时都不是由学生勾起她们的回忆所得,而由老师出示并且没有让学生主动的搜索一下记忆中的字母,在突破难点,“由数字向字母的过渡”中既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无数双眼睛、无数条腿在快语中的那种山穷水尽的尴尬,也没有尝试到用字母来表示一般化优越性的那种柳暗花明的喜悦,学生只是在平淡中接受到了用字母来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知识,这里何不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迫切的表达欲望,用这种欲望形成个性化的表示符号x、a、b……,最后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中形成数学的表示符号,有了这种数学化的过程,对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何其重要。

二、研读教材是根本。读懂教材是每一位老师必备的素养,但真正读懂教材明白编者的意图的老师又有多少呢?解读教材的“教师用书”又有几位去认真研读过?2011年3月在成都的一次全国数学研讨会上,黄爱华老师也曾谈过此事,他说:“他对深圳某学校的老师做过突然性调查,在调查的所有老师中,认真看过“教师用书”的只有两人,还有几位听说要拿教师用书就急匆匆的用红笔勾画了几课时,还有大部分老师要么没带,要么根本没有看。老师们教学只是跟着教材的呈现内容边吃边剥,既不管编者意图,也不管资源利用可否。《用字母表示数》课始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出示“预热”题目,一个内容是:(1)2、4、8、m、10……问m这个字母代表了几;(2)3、6、9、n、15……代表几?(3)a+b=b+a……接着填书上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第二个内容,出示“失物招领”:今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x元,请速与联系。这样折腾一来,花费了十多分钟,这部分内容书上都有,授者为了不让书上的内容“闲置”起来,所以要稳扎稳打,其实这里编者安排了这些题目无疑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勾起学生回忆,字母其实学生在教材上生活中都已见过,为什么不能合二为一,节省时间,探索数字到字母过渡的新知呢?并且失物招领中我们可以先出示具体钱数,当学生意识到告诉钱数怕被人误领,从而产生利用其它方式表示的欲望。纵观整堂课,授者只教到青蛙的只数、眼睛数、腿数用字母来表示的乘法式子及其简写形式,后面用加法、减法、除法表示的式子没有,符号的转换更是没有涉及到,并且学生的练习量根本不够,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五

一、创设情境,让需求唤醒符号意识

片段1:课件出示数不清的企鹅载歌载舞。

师:让我们来和企鹅一起唱歌:1只企鹅1张嘴,2只企鹅2张嘴……

师:为什么不唱了?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生:唱不完,这里有数不清的企鹅,无数只企鹅有无数张嘴。

生:a只企鹅a张嘴,b只企鹅b张嘴……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字母可以表示很多数,用字母表示数很简洁。

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喜爱的方式来表达,可以是文字、符号、字母,引发学生思考,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体验到这一表达方式所带来的简洁便利。

二、自主探究,在转换中感受符号的价值

片段2:材料1:

师:可用字母表示企鹅的嘴,它们的腿呢?唱一唱、数一数,把结果记录下来。 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嘴的张数=企鹅的只数,但腿的条数是企鹅只数的2倍,所以n只企鹅有2n条腿。

生:我用的是不一样的字母,我发现用这个方法还能数企鹅的眼睛和翅膀。

师: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材料2:课件:雪地上有14只企鹅, 又来了x只,现在一共有( )只。

师:这个x表示什么意义?互相说说。

生:x可能是10或20,可以是任何一个数。

生:如果x = 10,那么一共有24只……

通过材料1和2使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由具体的数、算式到抽象的字母与含有字母的算式,由表示数量到既可以表示数量又可以表示数量关系,继而根据字母所取值来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等等。 学生反复经历符号与数字的转换,理解其间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领悟到字母的价值,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自主学习,在评价中发展符号化思想

片段3:1. 师:x这样的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自然数,但有一天x遇到了“×”,长得真像,怎么办?自学课本知识,汇报小组交流获得的信息。

汇报:① 数字和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可以写成小圆点或省略;

② 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在字母前;

③ 字母与1相乘,1和“×”都可以省略;

④ 相同字母相乘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

师:当x与某数相乘时“×”可省略。

2. 师:用以上规则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试试看!比比谁的最简洁!

汇报:

评价:同学们的写法很多,我们在对比中找到了最佳答案。

通过自学使学生建立表象,然后在师生共同评价中进一步建立概念。 自学与评价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字母的价值和数学的简洁之美,同时对符号产生兴趣,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奠定了基础。

四、联系实际,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符号与生活的联系

片段4:

1. 师:如图,从学校出发说说想去的地方,用算式表示所需的路程。

生:到百果园,需要走的路程是(500 + a)米

生:到智慧广场的路程是(500 + b + c)米…

2. 链接公园,判断。

1 × c写作 c;a × a 写作2a;a × 7写作a7;3 ÷ y写作3y.

3. 链接商场,列式。

① 一件上衣a元,裤子比上衣少12元。 一条裤子( )元。

② 商场原有12台电脑,卖了x台,又运来y台,现有( )台。

3. 百果园,梨和苹果各一筐,根据算式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梨 苹果

a a + 4 生:如果梨有a个,苹果比梨多4个;

c 3c 生:如果梨有c个,苹果是梨的3倍;……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活动,学习新知识,逐步提高学生概括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项式的概念及系数与次数的掌握。

难点:识别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

【教学过程】

师:(出示投影片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同学们!我校有一块长方形的绿地,长为a米,宽为b 米,现准备将其长增加m米,宽增加n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表示扩大后绿地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生1:ab+bm+an+mn.

生2:b(a+m)+n(a+m).

生3:a(b+n)+m(b+n).

生4: (a+m)(b+n).

师: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的式子,其结果都是正确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本章将要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活动,揭示知识的产生过程,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等列式表示下列问题,看谁答得又快又准。(出示投影片2.)

1.有一边长为x的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是__________.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时,行驶t小时所走过的路程__________千米。

3.棱长为a的正方体表面积是__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

4.设n表示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

5.若三角形一边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这个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___

6.某种手机卡的计费方法,是通话每分钟0.2元,通话m分钟话费__________元。

生:(学生纷纷抢答)分别为4x,vt,6a2、a3,-n,

师:很好!同学们,请观察以上所列代数式,思考它们的结构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教师点拔,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生5:我认为它们都有数。

生6:我认为都有字母。

生7:有乘法。

生8:还有乘方。

师:a3表示什么意义?

生9:a3表示a•a•a.

师:以上的每个式子都可看成数或字母间是怎样的运算关系?

生10:都是数或字母的乘积。

师:说得非常准确。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单项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单项式。(写出课题。板书单项式:数或字母的乘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

师:例如,上面所列的式子都是单项式。比如:5,x也都是单项式,现在请同学们举出你认为是单项式的例子。

生11:3x2,-8.

…………

师:真棒!这些都是单项式。我们把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例如4x的系数是4,vt的系数是1.谁知道其余的单项式的系数是什么?

生3:6a2是二次单项式。

生4:a3是三次单项式。

…………

师:(出示投影片3)请看下列式子是不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明理由,如果是指出系数和次数。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水平。)

生1:2x3是单项式,系数是2,次数是3.

生3:m+n 不是单项式,因为这不是数与字母的乘积。

生8:?仔r2是单项式,系数是1,次数是3.

师:?仔表示是一个具体数还是任意数呢?

生2:具体的数。

师:那么?仔r2的系数、次数分别是什么?

生5:系数是?仔,次数是2.

师:很好!继续回答。

生10:a是单项式,系数是1,次数是1.

生4:2.3×102ab2是单项式,系数是230.

师:(追问)次数是多少?

生:是3.

师:为什么?

生11:因为单项式的次数是所有字母的指数和,这个单项式字母a的指数是1,b的指数是2.所以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是3.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好!请回答下一个问题。

生5:-5是单项式。系数是-5,次数是0.

师:对。接着来。

生12:0是单项式,系数是0,次数也是0.

师:谁知道对不对?这个可以看的是与字母的多少次方相乘呢?

生:(争论)一次,二次……

师:都可以。现在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卡片:通过变式与引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互相交流。)

1.-3x2yn是五次单项,则n=.

3.系数是-2,只含有两个字母m、n的四次单项式可表示为______.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并由其点评后教师引导求异思维。)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现在能谈谈你在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有什么感受?

生7: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生8:我还知道单项式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但单独的一个数,我总认为次数是1.

师:谁能帮助解释一下吗?

生1:单独的数没有字母,就可以看作是乘以字母的0次方。

师:那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6:我觉得数学和生活实践有关系。所以我要学好数学。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又为生活实际服务。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积极动脑思考。发挥了聪明的才智,望继续发扬。

作业:(学生可自编或在教科书中找。)

每人写出10个单项式。并写出系数和次数。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七

教材设计了多个情境,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第一个情境是青蛙儿歌,通过儿童熟悉的儿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即n只青蛙n张嘴。第二个是妈妈和淘气年龄关系的情境,如果淘气年龄用字母a表示,那么妈妈的年龄可以用a+26表示。第三个是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个数,用a×3表示小棒根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三个不同内容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儿歌”情境是直接用字母表示数;“年龄”情境和“摆小棒”的情境不仅用字母直接表示一个量,同时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通过三个情境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

根据知识点的连接性,教学时,可以把教材第二个情境图和第三个情境图教学顺序进行对换,并对教材有所拓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中情境图1

2.让学生读一读“青蛙儿歌”。

3.引导提问:这首儿歌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学生可能说:(1)有多少只青蛙就有多少张嘴。(2)青蛙的数量与它的嘴巴的数量是一样的。(3)有几只青蛙就有几张嘴。

4、揭示课题:几只青蛙就有几张嘴,这里的“几”表示数量不一定,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板书: n 只青蛙 张嘴。估计,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n只青蛙 n张嘴。

[策略建议:估计学生会很有兴趣地朗读这首儿歌,并且会继续补充读:4只青蛙4张嘴,5只青蛙5张嘴……当学生感觉这首儿歌怎样也读不完时,教师引导学生当数量数不完时,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书中情境图3

2.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中文字说明,自主探索如何表示需要小棒的根数。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汇报反馈。

(1)请个别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出示板书,结合说明。

(2)指导书写。

先提问a×3还可以怎样写,再让学生尝试,最后教师明确说明:a×3写作3?a或3a,数字通常写在字母前面。

[策略建议:让学生独立进行尝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如果a×3有的学生写成,必须说明3?a和各自的表示意义。3a表示3个a或a个3相加,而是表示代号(并举例说明)]

三、启发思考,建立模型

1.出示书中情境图2

2.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说:(1)妈妈的年龄比淘气大26岁。(2)淘气的年龄比妈妈小26岁。

3.自主探索:淘气和妈妈的年龄各怎么表示。

4.汇报反馈。

方法可能有:(1)淘气的年龄“a”岁,妈妈的年龄“a+26”岁。(2)妈妈的年龄“a”岁,淘气的年龄“a-26”岁。(3)淘气的年龄“n”岁,妈妈的年龄

“n+26”岁。……

[策略建议:给足时间,让学生经历方法的探究过程,并深入学生之中关注他们探究的过程。(1)如果有学生提出,用字母“a”表示妈妈的年龄,那么“a-26”表示淘气的年龄,应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求异。如果没有学生回答这种表示方法,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2)如果学生只用a来表示,就要追问还可以用其它字母表示吗?让学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灵活性,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模型。]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中“试一试”的第1、2题。

2.拓展题。

出示:如果淘气比笑笑多2岁,淘气、笑笑的年龄各怎样表示?3年后,淘气、笑笑的年龄各又怎样表示?

[策略建议:在用教材的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可以创造性拓展教材。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数学概念;知识结构;用字母表示数;开放;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1-0011-02

【作者简介】范艳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无锡,214101),一级教师,无锡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一、课前思考:着眼于整体知识结构,把握概念生长的脉络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在代数领域学习的起点。我们应该着眼于这一概念专题的整体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对这一概念专题有一个贯通性的理解。

1.“用字母表示数”中的“数”的内涵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把用字母表示的“数”分为“特定的数”与“变化的数”,如扑克牌中的字母J、K、A等都表示特定的数,而例题中“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a个三角形用3a根小棒”,这里的a就表示一个变化的数。这样的教学其实是粗糙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认知也是模糊的。

首先,扑克牌中的字母属于生活数学,和代数中的字母有一定的区别。其次,如果只说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只说明了其一,这里的“变”与“定”是辩证统一的,随着自变量的确定,应变量的值也就确定了。另一方面,自变量的“变”也是在一定取值范围内的变化,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变”。

在代数领域,用字母表示的“数”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函数领域的“变量”、不等式领域里在一定范围内的未知量和方程领域里确定的未知量。

2.“用字母表示数”在中小衔接中的整体贯通。

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之后,就小学阶段而言,将会学习方程的意义以及方程的初步应用,初中阶段则会进一步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都将以此概念为基础。

二、课中新探:切准合适的开放点,拓宽概念生长的视野

小学阶段对于“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概念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会用数代替字母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除此以外,在这一概念的教学中,还可以在一些适当的点上进行合理的开放,做到渗透、贯通而不越位,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向更高层次生长。现以苏教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数》第二课时为例谈几点思考和尝试。

1.正反求值,开放理解“变量”与“定量”的关系。

对于代入求值,如果仅仅通过代入几个零散的数,学生对“变”与“定”的关系是没有深刻的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涉及代入求值时,可以以此作为一个开放点,让学生比较深刻地体会“变量”与“定量”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3+2a这个式子中,a表示增加的三角形的个数,3+2a表示对应的共需小棒的根数,只要确定了a的值,也就知道3+2a的值了。反过来,如果知道了3+2a的值,也就知道a的值了,大家来试着填一填。

上述教学中,通过一组顺向思维的代入求值,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在3+2a这个式子中,只要a的值确定了,这个式子的值也就随之确定了;a的取值不同,这个式子的值也就不同,并且3+2a这个式子所反映的数量间的关系总是不变的。反过来,通过逆向思维,已知式子的值求这个字母的值,让学生进一步强烈地感受其中蕴含的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在逆向求值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蕴含了方程的思想。

2.一式联想,开放理解数量关系结构。

教学这一概念时,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数学信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的数量关系,而对于在不同的数学情境中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符合相同结构的一系列不同的数量关系很少涉及。在教学中,可以作如下尝试:

教师出示1200-3x,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将问题补充完整,并具体说说这个式子在题目中的含义。

(1)一冷水壶中有1200毫升果汁,已经倒满了3杯, ?

(2)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

(3)商店运进1200千克西瓜, ?

…………

“1200-3x”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在同一情境中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但是在这些不同中始终蕴含着一个相同的本质:数量关系结构是相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同不同同”的思维过程,从而贯通地理解了式子的数学本质。

3.提前渗透,开放理解取值范围。

对于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取值范围,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里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对此,学生常常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综观知识的生长脉络,这一知识实际上和不等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与其讲得模糊不清,不如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渗透,让学生早一点想通。

根据“一冷水壶中有1200毫升橙汁,已经倒满了3杯,每杯x毫升,还剩多少毫升?”讨论1200-3x的取值范围。

生1:可以是任意数。

生2:不对,总共只有1200毫升橙汁,如果取任意数的话有可能会超出1200毫升。

师:也就是说式子1200-3x的值在这里一定大于或者等于0,对吗?

生:对的。

师:那么这时候,x的范围应该是怎样的呢?讨论一下。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x小于或等于400(根据学生的情况也可以引入“≤”这个数学符号)。

原本一个教师想讲又不敢深涉的点,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那么深奥难懂,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将其点透。通过这样一个取值范围的讨论,实际上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了更高的数学思想――不等式的思想。而且学生已经在进行分类讨论了,在这里,尽管学生还不知道这就是不等式中的字母取值讨论,但是他们已经到达了下一个知识的生长节点。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九

关键词:数形结合、图形、相反数、绝对值、不等式、平面直角坐标系。

正文: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7年来,一直对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感触颇深,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真可谓是出神入化。

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解决许多初中数学问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一方面可以摆脱对代数问题的抽象讨论,更多地把代数里的东西用图形表示出来。另一方面,在几何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的教学时,多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发现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对一些特殊的几何图形,还可以赋值研究。下面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突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指导。

一、 巧用数形结合,突破字母难关

字母是数学中常用的符号,它可以表示已知数也可以表示未知数,因此用字母表示数字是数学中经常见到的。然而学生在小学见到的都是纯粹的数字,对字母比较陌生,虽然在初一一开始已经渗透了不少用字母表示数字的例子但是学生对字母还是不太理解,所以在讲不等式是遇到字母问题时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例: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有5个,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解析:由(1)得 ;由(2)得x

二、 巧用数形结合,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基础知识讲解时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经常犯错误。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每一象限中点的横纵坐标的正负各不相同。在近期教学中有一道题用数形结合思想比较直观,例:p(m,3-m)是第二象限内的点,则m必须满足____________,本题并不是很难,学生在解答过 程中都能很顺利的求出m

三、 巧用数形结合,解决绝对值问题

对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的理解,从定义表面很难理解其本质,如果在教学中借助于数轴来讲解学生从形上确实感受定义的本质相对而言轻松一些。其实在数轴上,相反数就是在原点两旁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而绝对值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特别是绝对值一直就是学习的难点,在讲绝对值的概念是好多同学给出具体数字能理解会解决问题,可是一旦把数字换成字母就很费解了,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数轴把字母放在数轴上的不同位置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不同的数字,再在数轴上画出不同字母到原点的距离让学生深刻理解绝对值表示的是非负数,有同学还形象的把绝对值比喻成“负号吸收器”无论什么数字只要进去出来就没有负号了。明白了绝对值的概念后我又引入了常见的退绝对值的题型,一开始同学们还是受具体数字的束缚觉得加就是正的,减就是负的所以还是不会应用,后来我还是用数形结合解决了同学们的问题。如:化简: 本题都是具体实数所以在学生还是比较容易退绝对值的,只需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和实数的大小即可。做完此题后我接着把题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字母表示在数轴上然后再退绝对值学生就有点不太明白了。又如:有理数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下列式子

解析:从数轴上很容易看出字母的正负性,所以只须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再结合绝对值的概念就可以了,比如a-b是负数但其绝对值大于c的绝对值因此a-b+c仍是负数,所以退掉绝对值后变为-a+b-c了,以此类题学生很快就把后两个绝对值退掉了,再就是合并同类项了,这个很好理解。接着我又举了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体会用数轴解决问题的好处及如何理解这类型题,最后我又引入了一个稍难一些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感受数形结合在数学中的妙用。如:设x是实数,y=|x-1|+|x+1|.下列四个结论:

A.y没有最小值 B. 只有一个x使y取到最小值

C. 有有限多个x(不只一个)使y取到最小值

D.有无穷多个x使y取到最小值

其中正确的是 [ D ].

解析:我们知道,|x|的几何意义是表示数轴上点x到原点的距离。类似地可知,|x-a|的几何意义是表示数轴上点x到点a的距离。一些有关绝对值的题,利用上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借助数形结合,常常会得到妙解。 原问题可转化为求x取那些值时,数轴上点x到点1与点-1的距离之和为最小。从数轴上可知,区间[-1,1]上的任一点x到点1与点-1的距离之和均为2;区间[-1,1] 之外的点x 到点1与点-1的距离之和均大于2.所以函数y=|x-1|+|x+1|,当-1≤x≤1时,取得最小值2.

本题涉及到函数所以我还让学生根据x,y的取值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了该函数的图像,画出图像后我们一起发现图像在x轴上方,也就表明其y的只都是非负数,从而再一次说明绝对值的非负性。

数形结合在数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经过对各种题型的分析我们很清楚的发现数形结合有时能很快的解决一些按正常步骤不太好解决的问题,而且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图形很快的就能解决问题了。

参考文献:1.《初一数学教科书》(人教版)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反馈时机 反馈目标 反馈对象

教学反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影响的一种检查、了解,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信息交流、传递和相互作用。它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促进教与学和谐统一,优化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在进行着教学与反馈的活动。教师务必掌握课堂教学反馈技术,利用教学反馈调整与改进教学,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获取最大收益。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与实施。

一、把握反馈时机,体现反馈的及时性

课堂反馈要把握时机,体现反馈的及时性。及时反馈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及问题解决正确与否、进步快慢程度如何等情况后,可以激发自己学习的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进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笔者创设情境,安排了念青蛙儿歌的教学,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其中的数字,根据反馈及时引导:“在这些表示数的方法中,哪些你看懂了?你觉得哪些方法很好,哪些还需要改进?请说说你的理解。”教学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多地给提供学生思考的时空,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用字母表示数”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中。学生各抒己见,多人反馈,互相补充。笔者鼓励学生大胆阐明自己对用字母表示青蛙嘴、眼睛、腿的数量的理解,及时捕捉学生具有鲜明个性及创意的反馈。学生反馈的有效信息,暴露了学生的思维,使笔者能够适时了解学生用字母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尽管学生的观点不够完善,思维不够严密,但其中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引导,经过师生的交流与点评一定能点石成金。对于反馈来的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或错误,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在对同伴答案的关注与评价中引发思考,及时得到指正与改善,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

二、明确反馈目标,增强反馈的实效性

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通过教学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也可以检测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是不是有效,从而运用反馈来的有用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譬如,一教师执教《认图形》这一内容,为增强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执教者设计了摸、围、摆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考,但由于呈现的方式不够巧妙,安排不合理,学生只是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对多边形还是缺乏感性认识,也没有在操作中感受到多边形的变化。教师没有加以说明,反馈目标不明确。笔者在教学“认图形”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了摸四边形、发现四边形特征、折纸、剪纸等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把四边形变成五边形,再变成六边形的过程,沟通了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多边形,彰显了创造性。事实证明,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有成效的,学生在摸、折、数、说、围等一系列活动中,在感知多边形的特征的同时,感觉图形的联系和变化,也促进了智慧的生成。笔者在把握好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有意义的动手、动脑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彰显着灵性,洋溢着活力。

三、定位反馈对象,提高反馈的参与度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应体现出“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特点。真实而有效的反馈有助于互动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深入一些教师的数学课堂,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在某几个学生发表意见后就匆匆收场,反馈的对象只是个别学生,没有给其他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展示,教师错失反馈良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将知识探索中信息的反馈、巩固练习中学习情况的反馈交由优等生完成,而自己却没有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对于后进生存在的问题关注不够。事实上,目前许多教师上课还是在完成预设备课方案的流程,在执行教案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了解,不能随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造成课堂反馈把握不当,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全班学生都定位为反馈对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反馈,从尽可能多的学生中得到反馈信息,提高反馈的参与度。例如,笔者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上能涉及多层次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信息反馈,尽可能让多名学生参与反馈,学生互相传递信息,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清楚表示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应回避问题,要顺着学生的思路随时调整教学,反馈的学生人数多,反馈面较广,获取信息就全面而真实。关于信息反馈,教师更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对这类学生的关注,有助于教师了解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个别现象,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关注后进生、呵护后进生,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发展状况,不断予以认可与鼓励,将其进步的事实反馈给后进生本人和全班同学,能够树立其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

课堂教学体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学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变数。教师必须以敏锐的目光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信息,再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并根据反馈调整好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策略,增强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最新范文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最新5篇01-15

《司马光》教学反思【4篇】01-15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优秀5篇)01-15

《少年王冕》教学反思优秀9篇01-15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优秀6篇】01-15

《藤野先生》教学反思(优秀4篇)01-15

小学二年级语文《寒号鸟》教学反思优秀401-15

幼儿教育教学反思(优秀5篇)01-14

月光曲教学反思(优秀8篇)01-14

《假如》教学反思(10篇)01-14

53 5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