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9篇)

时间:2023-09-18 15:47:33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山草香为大家整理了9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买电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内容中的第一课时。本课要求通过“买电器”这一活动,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创设了“买电器”的情境,价钱都是整十、整百的数,目的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相加减的口算,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教学时,我先指名让学生说出图中各种家电的价格,然后结合各种电器的价格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挑选出来,并让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在交流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语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估一估”、“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领悟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相同,只是数的范围扩大了。整个探索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注重对各种算法进行优化。

但是细细回想,本节课也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本节课时间分配不够均匀,到后面总结都没来得及。在探究算法和算理时,应多一些直观形象的实例结合起来,给学生建立更深的数学模型。

上完这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

1、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幽默感、风趣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升课堂组织能力,就要让孩子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课堂上一旦自己打动了学生,我想课堂组织方面就会好很多。

2、如何在学生探究算法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运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通过低段组教师的交流与讨论后,由我来执教这一节课,我觉得也是给我一次煅练的机会。经过两次的教学后,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个内容的教学与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老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而新教材则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感悟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在设计方案时,我思考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呢?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说与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www.shancaoxiang.com)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怎样读简便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前后呼应。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但课无完课,在教学中,有的环节点得不够多,不够透。特别是在说乘法意义的环节中,学生对于几个几的理解还没有到位。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与练习的处理上不够到位,特别是第一节试教时,练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学时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处理得还是有点仓促。在时间的安排上也需要一定地调整,分配得不是很贴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长度单位》:

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学习认识长度单位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学生发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第二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一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引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为后面学习厘米和米作了铺垫。最后通过“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观察物体》: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

(一)主体性。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刀课堂上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同学生一起观察,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

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本节课我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改变——将教材第4页例2图改成我女儿房间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作为教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找准知识的衔接点,巧妙过渡到新课教学。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及面向每个方向时自己前后左右的各个方向,让学生对所学旧知在头脑中进行了回忆。紧接着我又让学生练习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地描述着自己房间的摆设。在学生已经充分交流完后,我话语一转:“你们想知道我女儿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吗?”学生们整齐而又响亮的答语,将课堂带入新课的教学,真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改变教材的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教学。

在新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作图,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方向定为上方,依次把其他三个方向标出,再根据我的`描述绘制出我女儿房间的示意图,最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学生发现由于各人选定的上方不一样,感到看图很不方便,联想到平时出门旅游也需要看地图,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会非常麻烦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统一”规定。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所以学生很快就提出了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接着大家又按照通常使用绘制地图的方法重新绘图。

品友互动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学生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经历了“遇到困难——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当最后我把女儿房间的图片及示意图出示时,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增加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只有练习一的第4题,因此我又增设了几道补充练习,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如“送小动物回家”,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动物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又如“我是小小绘图师”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有增进了友谊。

虽然“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但如果教师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用心设计教学内容,课上认真组织实施,还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五

一、关注已有知识,创造性运用教材

由于教材第22页的“认一认”出示的是某街区的平面地图,少年宫、图书馆等建筑物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并没有循规蹈矩,把教学内容逐一呈现出来,而是进行了大胆地改编。我先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复习4个基本方向到探究另外4个新方向,再感知生活中的这8个方向。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绘制方向板,从而引领学生完成了从生活中辨认方向到平面地图中辨认方向的抽象过程。然后,再进行辨认方向的训练。这样能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注重低年级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新知,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教学过程不应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应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充满丰富思考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设悬念——辨方向——小游戏——自由探究。如:

1.在教室里指认方向,说一说自己不同方向上的同学。

2.绘制方向板,在校园内辨认方向。

3.绘制学校平面图等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实现认知的自我生长。

三、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经历学习全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由于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安排时间活动比较费时间,致使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再上新台阶。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六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为下面秒的认识和看钟面所表示的时刻这一难点作基础。教学通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来认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并发现时、分的关系,1时=60分,并通过时间对时间的感受,使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再应用于生活。

时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的相关经验,比如对钟面的认识,在一年级时也认识了几时和大约几时,初步了解了某个时刻在做什么事情,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一些基础。但是二年级的教材放在一年级上,对学生来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准备的过程中做了如下思考,改变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思考一:钟面有必要画吗?

在第一次设计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给小朋友一个钟面,把钟面补充完整。”这一前置性作业。希望能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通过学生对钟面的观察,在钟面上标出有1到12这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时针、分针等,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

1.小朋友们很少有画到小格的,为什么呢?对学生课后的访谈中发现现在大多数的卡通钟表上都不标小格的,因此学生观察不到,也就画不出小格;

2.在课堂上让小组中交流“你画了什么?”。一年级是小组交流的建设阶段,学生对小组交流的要求和程序,甚至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学生小组交流、上台展示后还是需要老师的总结和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将这一环节改为了:在课堂上出示一个钟面,上小朋友来说说这个钟面上还缺什么?学生说到哪里,课件出示到哪里,展示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它们有什么区;有1~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数一数,12个数字把整个钟面平均分成了几大格?通过学生说,课件展示也同样能达到教学目标。

思考二:是否一定要先认识了钟面上有60小格后才能认识“分”?

1.有的小朋友知道分针转一圈是60分,有的小朋友知道分针转一圈是1小时。何不利用学生的经验进行教学呢?

2.认识小格的过程中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上有60小格,而且学生只能5格5格数,还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因此在这一环节必然浪费很多时间,而认识“分”以后,让学生来看分针转一圈是60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利用数来认识的,很少有学生意识到是60小格,60分。

是否能整合一下呢?因此我对设计做了如下调整:

第一层:认识“分”

直接出示小猪和小猴比赛的钟面,小猴钟面分针走1小格,小猪钟面分针走1大格,让学生说说小猪和小猴穿衣服分别用了多久?

学生能利用生活经验说出:小猴钟面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小猪钟面1大格是5小格,所以是5分钟。

第二层:巩固“分”

小猴的钟面上分针从12转到了3,小猴用了几分钟?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能通过5小格5小格数,能知道分针转了15小格,是15分钟。

其次小猪是花了20分钟,可是分针开始的时候指向4,分针走到哪里会停下来呢?这是有思维含量的,让学生逆向思维比较难,但是学生也能通过数知道分针指向8,但是回答出来的学生并不多。

最后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生填一填:“小猴从家出发到学校,分针从3走到了7,过了多久?小猪上学路上花了25分钟,分针从8走到几?”通过对上面两题的讲解,学生已经能初步掌握了,但是有学生会写出“分针从8走到17”这类的错误,说明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掌握地不到位。

第三层:认识1小时=60分

创设情境:小猴阅读分针从12了1圈,用了多少时间呢?学生说出了1小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其次提问:现在是分针在转,你可以知道是多少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此时让学生数出1圈是60小格60分,指出分针走1圈可以说是60分,也可以说是1小时,板书1小时=60分。

再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认识到:分针走1圈,时针走1小时,让学生再次体会到1小时=60分。

最后通过1小时可以用分针走1圈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引出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从而认识“时”。

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 篇七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放格纸上准确数出平移的格数画出平移的图形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形成锐角、直角、钝角的表象。并且会在生活中找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且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通过本小节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并且会区分什么是平均分,什么样的情况不是平均分。会根据平均分的具体情况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突出一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会搜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八

我上了《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从课堂氛围上来看,这节数学课比以往所有的课都活泼。这节课用的教具是计数器,当学生看到计数器时,高兴的那劲儿没法说。在分给学生计数器之前,我首先强调了上课纪律,说谁要是拿了计数器不用来学习的话,下一次老师就不发给他了。这一招很有效,课堂纪律出奇的好。

我带领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出10个一就是十,接着十个十个的数,得出10个十就是百,让学生感受了满十进一。这些都是对一年级的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兴趣很浓。接着我让学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900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出了1000,我感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已经接受了满十进一。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拨了235这个数,让他们看一看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是几,讲了235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练习。最后拨了605和320,让学生通过拨珠,认识这两个数在数位上的不同。最后让学生做了课本第77页“做一做”的第1、2题,并让同桌互相看看拨的珠子是否正确,再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孩子们都学得很愉快,收获也不小。

二年级的孩子,在上课纪律上比一年级强了很多,他们能够有层有次的和老师完成一项数学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个个表现得很积极,以后在数学课中我应该多多穿插这样的小活动。当然,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还没有落实好,应该再通过自主练习巩固。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第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体会每架小飞机乘坐人数相同,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通过“你说我写”的活动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这种加法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1.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课本上三个景图体现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递进。情景一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情境二重在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情景三让学生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3.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坐过山车情景活动之中,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层层递进。把判断融入到过独木桥的活动中,增加学习兴趣,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间的互相转化,沟通乘法的直观图形表示、语言文字表示与数学符号表示,使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9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的相关认知。

最新范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优秀11篇】09-18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优秀6篇)09-18

春酒教学反思【优秀7篇】09-18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09-18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5篇】09-18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优秀10篇09-18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09-18

关于教育教学反思优秀6篇09-18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篇】09-17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09-17

53 3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