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安全知识讲座稿【优秀9篇】

时间:2023-11-27 23:24:09

食品安全是大家都关注的话题,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所以,食品的安全就十分重要了。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9篇食品安全知识讲座稿,希望在食品安全知识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篇一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篇二

1、吃扁豆一定要煮透吗?

扁豆含有营养丰富,味道鲜嫩可口,价格便宜,易保存、易清洗,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烹调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扁豆引起中毒的原因是扁豆中的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因为这些毒素比较耐热,只有将其加热到100℃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破坏。采用沸水焯扁豆、急火炒扁豆等方法,由于加工时间短,温度不够,往往不能完全破坏其中的天然毒素。这些毒素食用后可强烈刺激胃肠道,致人中毒。

进食扁豆后数分钟到2~4小时,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水样便,少数人可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胸闷、心慌等。若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催吐,可刺激舌根、咽部或口服催吐药。症状重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一般只要治疗及时,大多数病人可在1~3天恢复健康。

其实,预防的方法很简单,把扁豆煮熟焖透就可以破坏其毒素。用水焯时,需使扁豆失去原有的绿色、生硬感和豆腥味。炒扁豆时,每一锅的量不应超过容量的一半。用油煸炒后,加适量的水,盖上锅盖,保持100℃小火焖上10多分钟,并翻动使其均匀受热。此外,购买时要挑选嫩豆角,最好不买、不吃老扁豆。加工前,先择掉扁豆两头的尖及荚丝,并在水中浸泡约15分钟,这样吃起来更放心。

2、怎样煮豆浆?

豆浆一定要充分煮熟再喝。因为生豆浆中含有一种叫皂甙的物质,皂甙如果未熟透进入胃肠道,会刺激人体的胃肠黏膜,使人出现一些中毒反应,出现恶心、腹痛、呕吐、腹泻、厌食、乏力等。

那么豆浆应该怎样煮才算熟?

当生豆浆加热到80℃~90℃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很多人误以为此时豆浆已经煮熟,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假沸”现象,此时的温度不能破坏豆浆中的皂甙物质。正确的煮豆浆方法应该是,在出现“假沸”现象后继续以小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使泡沫完全消失。这样才能使其有害物质被彻底分解破坏。

另外,生豆浆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条件。所以,豆浆必须煮熟烧透,才能将微生物杀死。

3、喝火锅汤对身体有益吗?

有些人认为吃完火锅后喝点汤能吸收更丰富的营养,其实这是个误区。

火锅汤久沸不止,不仅其中营养物质早已被破坏了,而且肉类、海鲜中所含嘌呤物质多溶于汤中,因此千万不能喝火锅汤。因为,火锅中的汤在反复煮牛羊肉和海鲜、蘑菇后,汤里面嘌呤物质会越来越多,油脂也大。这种汤喝多了,轻则使人胖起来,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另外,汤中的嘌呤物质还会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积,容易导致痛风、关节痛等症状。吃火锅要想喝汤要趁早,可以在涮肉前喝碗清汤,涮肉后的汤就不要喝了。

4、煎炸油不能反复使用吗?

煎炸油不能反复使用。这是因为食用油反复用于煎炸食品,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会越来越少,而饱和脂肪酸、杂质和过氧化物含量越来越多,质量变差,且极易变质。变质的食用油不仅味感差,丧失营养,而且还有毒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高温煎炸时间既不宜过长,食用油反复使用也不应该超过2次。

5、油炸、烧烤食品不能常吃吗?

食物经高温油炸后,其中的各种营养素被严重破坏。因为高温使蛋白质炸焦变质而降低营养价值, 而且还会破坏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妨碍人体对它们的吸收和利用。同时,油脂反复高温加热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高温加热后所产生的聚合物——二聚体、三聚体,毒性较强。

由于肉类食物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同时,烧烤食物中还存在另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的产生源于肉串烤制前的腌制环节,如果腌制时间过长,就容易产生亚硝胺。

此外,油炸食物脂肪含量多,不易消化,常吃油炸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以及饱食后出现胸口饱胀、甚至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常吃油炸食品的人,由于缺乏维生素和水分,容易上火、便秘。

6、如何合理放盐做菜肴?

烹饪时如果掌握不好放盐的时间,会影响菜肴的色泽、味道、口感等,若是碘盐还会造成碘的挥发,时间久了影响健康。那么,做菜怎样合理放盐呢?

大多数菜在炒至将熟的时候放盐最好。例如爆肉片、炒素菜时,在旺火、油热时将菜下锅,全部煸炒透时适量放盐,这样炒出来的菜肴比较嫩,绿色蔬菜也能保持鲜亮的色泽,各种营养成分损失也较少。还有炒花生米、干炸虾片等,要在出锅后放盐,这样吃起来才会香脆可口!

凉拌菜一般应在食用前才放食盐。因为提前放盐会使菜的汁液渗出,失去应有的脆感。

煲汤时,一般应该在汤要出锅时才放盐。如果提前放盐,盐会导致肉类的蛋白质迅速变性,不易充分渗出,汤味就不会那么鲜美。但在炖排骨时,要先放盐,盐味才能充分浸入肉中。

用豆油、菜籽油做菜,为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一般应炒过菜后放盐。

用花生油做菜,由于花生油极易被黄曲霉菌污染,可能会含有一定量的黄曲腐菌毒素,故应先放盐炸锅,这样可以减少黄曲霉菌毒素。

7、“千万不能吃剩菜、剩饭”的说法对吗?

菜肴最好当天吃完,剩菜剩饭放久了或储存不当都会产生有毒物质。因为许多病菌在低温下照样繁殖。吃了剩菜剩饭易导致胃肠道疾病,轻则头晕、心慌,重则呕吐、腹泻,有的还会因此而引发别的疾病。

其中,吃剩的蔬菜是最不能隔夜的,因为过夜后经一夜盐渍,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加热后毒性增强。另外,淀粉类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年糕等食物最多保存4小时,在没有变味的情况下食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如果一定要保存剩菜,那也应注意保存方法。剩下的汤菜、炖菜和炒菜等,必须先烧开,装在有盖的容器中,变凉后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吃时还要烧开热透。剩下的拌菜,酱、卤肉类应立即放人冰箱冷藏或冷冻,下次吃时一定要回锅加热,或者改制,如改为汤菜、炖菜等。

处理剩饭时,应将剩饭松散开,放在通风、阴凉和干净的地方,避免污染。等剩饭温度降至室温时,放入冰箱冷藏。剩米饭必须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剩饭的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相隔时间尽量缩短在5~6小时以内。不要吃热水或菜汤泡的剩饭,不能把剩饭倒在新饭中,以免加热不彻底。

8、味精是“美味陷阱”吗?

味精是烹调中重要的鲜味添加剂,学名谷氨酸钠,是人体所需氨基酸之一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钠分子可以使大脑产生鲜美感觉,它广泛存在于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海鲜和乳酪中,这也就是这些食物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但烹调中味精的用量不宜过多,只放一点点就能达到增鲜的目的。使用味精调味时应注意:

不宜在碱性强的食物中使用。谷胺酸钠中的钠活性甚高,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胺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所以碱性较强的海带、鱿鱼等菜肴不宜加味精。

在酸味菜肴不宜用味精。因为味精遇酸性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入味精不易溶解。

炒菜时不宜放入过早。炒菜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后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在高温时加用,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油炸食物一般温度高于120℃。

作馅料时不宜使用。作馅料时放入味精,不论是蒸或煮,都会受到持续的高温,使味精,使味精变性,失去调味的作用。

凉拌菜不宜直接加味精,要先用开水化开。味精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化。凉菜温度低,直接加入味精不易溶解,如果事先用少量温开水化开,再浇到凉菜上,稍加翻拌,效果很好,并且拌凉菜使用粉状味精比晶体颗粒味精容易化开和拌匀,调鲜效果更好。

对特别鲜美的原料,如蘑菇、香菇、鸡、牛、鱼虾以及特别新鲜的蔬菜也不宜用味精,因为它们本身具有一定鲜味,加味精反而口味不佳。

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过量的味精,因为味精中的谷胺酸钠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会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谷胺酸锌并随尿液排出,导致婴幼儿缺锌。

9、为何要少吃腌制食品?

腌菜、腌肉等腌制食品是传统食品,但多吃、偏吃对人体健康很不利。这是因为,蔬菜腌制后,其所含的维生素损失较多,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腌制的酸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和钙,由于酸度高,食后容易在肠道吸收,经肾脏排泄时,草酸钙结晶极易沉积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腌制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常被微生物污染,如果加入食盐量小于15%,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人若进食了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品后,还会引起中毒。亚硝酸盐在人体内遇到胺类物质时,可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故常食腌制品容易致癌。所以,腌制品营养受损且有害,不是人们的理想食品,以少吃为宜。

10、清洗水果、蔬菜上的农药残留方法有哪几种?

清水浸泡洗涤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清水冲洗掉表面污物,剔除可见有污渍的部分,然后用清水盖过水果蔬菜部分5厘米左右,流动水浸泡应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可加入水果蔬菜洗剂之类的清洗剂,增加农药的溶出。如此清洗浸泡2~3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的农药成分。

碱水浸泡清洗法:大多数有机磷类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可迅速分解。一般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10克配制成碱水,将初步冲洗后的水果蔬菜置入碱水中,根据菜量多少配足碱水,浸泡5~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水果蔬菜,重复洗涤3次左右效果更好。

加热烹饪法: 常用于芹菜、圆白菜、青椒、豆角等。由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分解,一般将清洗后的水果蔬菜放置于沸水中2~5分钟后立即捞出,然后用清水洗1~2遍后,即可置于锅中烹饪成菜肴。

清洗去皮法:对于带皮的水果蔬菜,残留的农药的外表可以用锐器削去皮层,食用肉质部分,这样既可口又安全。

储存保管法:某些农药在存放过程中会随着时间推移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有条件时,应将某些适合于储存保管的果品购回存放一段时间(10~15天)。食用前再清洗并去皮,效果会更好。

11、如何保证厨房的卫生安全?

为了保持厨房整齐美观,很多人喜欢把碗碟、刀具、砧板等厨具放在橱柜里。有的家庭由于厨房空间狭小,就把这些用具摞在角落里。实际上,这些厨具放置习惯都不利于厨具的清洁与干燥,易引发卫生安全隐患。因为,在密闭的橱柜和阴暗的角落里,繁衍着大量的细菌,如果不注意采取防护措施,很容易污染食物,引起胃肠道疾病。所以,除了做好定期消毒各种厨房用具的清洁工作以外,存放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其基本要求就是干燥。

另外,生、熟食品的用具,包括菜刀、菜板、盆、筐以及食具等,一定要配备两套、按生熟分开使用。因为生食品上污染有许多致病的细菌或寄生虫卵。在加工这些食物时,细菌或寄生虫卵必然要污染用具,如果再用这些用具来加工、盛装熟食品,那么,细菌和虫卵就会污染到熟食品上、人吃后就可能发生食物中毒或得寄生虫病。有的家庭没有准备两套食品用具、但应做到在加工、盛袋生食品后,把用具洗刷干净或用开水浇烫消毒,然后再盛装熟食品。

碗筷的消毒方法是:先把洗净的餐具放入锅内,完全浸没在水中进行加热,待水温达到80度时,保持5~10分钟,可杀灭一般的细菌;水温达到100度时,保持2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消毒过的餐具切忌再用抹布擦,要放入防虫、防蝇的柜内或用纱罩罩起来,以防再次污染。

12、安全使用微波炉应注意什么?

微波炉是一种加热快,效率高,省时省力而又使用方便的新型灶具。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但难达到理想的烹调效果,且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忌超时加热:食品放入微波炉解冻或加热,若忘记取出,如果时间超过2小时,则应丢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忌将普通塑料容器放入微波炉加热: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忌将肉类加热至半熟后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在半熟的食品中细菌没有被完全杀死,即使放入冰箱中,细菌仍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热时,由于时间短,不可能将细菌全杀死。冰冻肉类食品须先在微波炉中解冻,然后再加热为熟食。

忌使用金属器皿: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金属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做不熟食物。

忌再冷冻经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因为肉类在微波炉中解冻后,实际上已将外面一层低温加热了,在此温度下细菌可以繁殖,虽再冷冻可使其繁殖停止,却不能将活细菌杀死。已用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冻,必须加热至全熟。

忌使用封闭容器:加热液体时应使用阔口容器,因为在封闭容器内食物加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喷爆事故。即使在煎煮带壳食物时,也要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膜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迸溅弄脏炉壁。

忌使保鲜膜接触食物:使用保鲜薄膜时,在加热过程中最好不要让其直接接触食物,可将食物放入大碗底,用保鲜膜平封碗口或不用保鲜膜而直接用玻璃或瓷器盖住,这样也可将水汽封住,使加热迅速均匀。在取出食物前,可将保鲜膜刺破,以避免它粘到食物上。

忌油炸食品:因高温油会出现飞溅导致明火。如万一不慎引起炉内起火时,切忌开门,而应先关闭电源,待火熄后再开门降温。

忌将微波炉置于卧室,同时应注意微波炉上的散热窗栅不要被物品覆盖。

忌长时间在微波炉前工作。开启微波炉后,人应远离微波炉或人距离微波炉至少在1米以上。孕妇和孩子最好不要接近微波炉。对微波炉应经常清洗,特别注意清除门上的残渣,以避免由于门关不严而导致的微波泄漏。

13、你知道餐馆的卫生状况和标志吗?

卫生部启动餐饮业卫生监督情况公示制度试点工作,卫生状况良好的餐饮单位门口将被贴上“笑脸”,较差的则要贴上“苦脸”。目前处于试点工作阶段,试点一年左右后,视情况在全国推开。

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是在日常卫生监督基础上,对餐饮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质量及标签标识、食品加工过程卫生防护、加工场所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主要原料采购索证9个重要的卫生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9项全部合格即为“卫生状况良好”,有1、2项不合格为“卫生状况一般”,3项及以上不合格为“卫生状况较差”,分别用“笑脸”“无表情”“苦脸”三种脸形标志予以标示。

检查的公示表将采用卫生部规定的统一颜色和样式,除公示结果标志,还包括现场卫生监督意见和承担监管的机构名称以及顾客投诉举报电话。公示表将张贴于被检查餐饮单位的门厅或顾客入口的明显位置。

卫生部还将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卫生监督机构网站,将餐饮业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情况在网站上发布。

14、吃海鲜要注意什么?

有人喜欢生吃海鲜,还有将海鲜时稍一煮开或旺火快炒,没等到肉完全熟就吃,其实,这样对人体有很多危害。

因为大多数海鲜含有致病性很强的细菌,食用前最好先将海鲜放在4℃环境下冷冻一两个小时,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以达到杀菌目的。

烹调海鲜时应掌握好时间,要有一个短时间高温加热的过程,这样利用高温杀菌。但也不应蒸煮过长,否则不但影响口感,还会使蛋白质变性,降低营养价值。

螺贝蟹类海鲜在烹饪之前一定要洗净,目的是将它们体内的一些脏物和部分细菌清除掉。

海鲜食物一般都属于寒凉阴性类食品,所以在食用时最好与姜、醋等作料共同食用。因为姜性热,与海鲜放在一起可起到中和寒热、防止身体不适的作用。而醋也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对海鲜中一些残留有害细菌能起到一定杀除作用。

另外还应注意,活鱼被杀死后,不宜马上蒸煮,最好过15分钟、等到鱼的肌肉变软后再做,这样有利于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容易被人体吸收,味道和口感也是最好的。

食品安全须知 篇三

1、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是哪些?

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2、“三无”食品是指什么?

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食品。

3、妨碍青少年发育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不定时定量进食,偏食,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迷恋快餐食品,滥服补药。

4、科学喝奶方法?

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以每天早、晚为宜。

5、哪些人不宜饮牛奶?

经常接触铅的人、牛奶过敏者、返流性食管炎患者、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病人、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

6、纯牛奶中能否添加食品添加剂?

不能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7、如何鉴别变质酸奶?

变质的酸奶,有的不凝块,呈流质状态;有的酸味过浓或有酒精发醇味;有的冒气泡,有一股霉味;有的颜色变深黄或发绿。变质的酸奶都不可食用。

8、儿童不宜多吃的食物有哪些?

儿童不宜多食以下食物:糖果、甜食、巧克力、果冻、方便面、纯净水、洋快餐、冷饮、银杏果。

9、孩子如果缺乏维生素A易得什么病?

夜盲症。

10、孩子如果缺乏维生素C易得什么病?

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症。

11、儿童吃无铅皮蛋有害吗?

“无铅皮蛋”只是铅的含量比传统腌制的皮蛋要低得多。微量的铅对成年人的健康影响不大,但对儿童来说,无铅皮蛋也应少吃或不吃为好。

12、青少年应养成哪些合理的膳食习惯?

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保证足量的鱼、禽、肉、奶、豆类、蛋和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13、要让孩子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掌握一些食品安全知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吃的瓜果和蔬菜要洗净,尽量少吃时间过长的剩饭和剩菜。

14、不宜搭配的蔬菜水果有哪些?

波菜和豆腐,柿子和红薯,马铃薯和香蕉,萝卜和水果等。

15、不宜空腹食用的水果有哪些?

柑橘、香蕉、柿子。

16、柿子如果一次食量过大,或者是食用未成熟的柿子时,容易引起什么症状?

胃柿石。

17、哪些水果蔬菜的皮不宜食用?

红薯皮、马铃薯皮、荸荠皮、柿子皮。

18、喝豆浆要注意做到哪五不?

不喝没有煮沸的豆浆;豆浆中不能冲入鸡蛋;不要空腹饮豆浆;不用保温瓶储存豆浆;不要过量饮豆浆。

19、蔬菜为什么不易久存?

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是非常危险的,危险来自蔬菜含有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

20、为什么七八分熟的涮羊肉不宜吃?

易感染上旋毛虫病。

21、世界公认的食品中三大致癌物质是什么?主要存在 www.shancaoxiang.com 于哪些地方?

苯并芘、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都是世界公认的在食品中可产生的三大致癌物质,其中,苯并芘的污染主要发生在烟熏和烘烤食品中,某些洋快餐如炸薯条、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等煎炸食品中也存在苯并芘;亚非拉硝胺则主要来自于肉类及其制品添加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黄曲霉毒素多存在于发霉的玉米中。

22、什么是雕白块?其对人体有何危害?

雕白块又叫“吊白块”,其化学名称是甲醛合次硫酸氢钠。人食用这类食品后可引起过敏,严重者可以致癌。这是慢性中毒,吃一次两次可能感觉不到。

23、食品中是否可以加入药物?

《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以及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24、重金属元素更容易富积在鱼虾的哪个部位?

头部。

25、食品配料表中配料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按加入先后顺序投料。

26、如何辨别真假碘盐?

可将盐撒在淀粉溶液或切开的马铃薯切面上如显出蓝色,是真碘盐。

27、白酒的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安全指标,劣质酒中会导致饮用者失明的物质是什么?

甲醇。

28、污染蔬菜生产的工业三废是哪三废?

废水、废气、废渣。

29、哪些水产品不宜吃?

死鳝鱼、死甲鱼、死河蟹不能吃。皮青肉红的淡水鱼不应吃。反复冻化的水产品应少吃。用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保鲜的水产品不宜吃。各种畸形的鱼不能吃。

30、长期使用铝制品作为食品容器会引发哪种疾病?

老年痴呆症。

31、保健食品广告必须标明哪些内容?

必须标明保健食品产品名称、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保健食品标识、保健食品不适宜人群;必须说明或者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忠告语;电视广告中保健食品标识和忠告语必须始终出现。

32、什么是食品的保持期?

保持期(最佳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33、什么是食品的保存期?

保存期(推荐的最终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34、哪些操作有助于保存蔬菜中的维生素?

洗菜要先洗后切;切菜要随切随炒,切忌切好后久置;烹调蔬菜时适当加点醋,可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35、四季豆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烹调不当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多数为炒煮不够熟透所致。未煮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皂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的刺激性;另外,未成熟的四季豆可能含有凝聚素,具有凝血作用。

36、为什么食用鲜黄花菜不当会中毒?

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化学成分,会引起中毒。

37、食源性疾患指的是什么?

亦称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38、食物中毒的种类有哪些?

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39、如何去除水垢?

水垢对人体的危害非常的大,对于保温瓶或陶瓷器皿,以下除去其上的水垢的方法正确的是可用加入适量醋的水浸泡,使它慢慢溶解掉。

40、如何识别农药毒死的鱼?

农药毒死的鱼其胸鳍是张开的,并且很硬,嘴巴紧闭,不易拉开;鱼鳃的颜色是紫红色或黑褐色;苍蝇很少上去叮咬。这种鱼除腥味外,还有其它异味,如煤油味、氨水味、硫磺味、大蒜味等。

41、如何鉴别死猪肉?

死猪肉的特征是周身紫红色、血管中充满着黑红色的凝固血液、腿内部的大血管有黑红色的血栓。

42、如何鉴别含甲醛水发食品?

一看颜色是否正常。如果食品非常白,超过其应有的白色,而且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闻是否有刺激性的异味;三摸是否手一捏食品就很容易碎。如果出现上述情况,用甲醛泡发的可能性就很大。

食品安全知识资料 篇四

一、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二、中小学生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

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三、中小学生吃甜食多多益善吗?

夏日饮品中富含糖分,孩子多吃后易患皮肤炎症和多种疾病。在夏日过多摄取糖分,还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从而打破血液正常的酸碱平衡,使孩子变成酸性体质的人。有医学资料表明,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这无疑使孩子成了疾病“温韩国瘦身一号床”。除了上述影响,许多饮料中还缺乏孩子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与脂肪,喝得过多,将影响孩子吃正餐,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喝饮料每天最好不超过100毫升。

四、使学生聪明的营养食物有哪些

1、使学生聪明的营养食物有:多吃鱼,蛋黄,虾皮,紫菜,海带,瘦肉

2、每周吃一次动物内脏如猪肝、动物脑

3、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苹果

4、每天吃豆类或豆制品5、每周吃蘑菇1—2次

6、多吃香蕉、红萝卜、菠菜多吃牛奶,最好是含牛磺酸的儿童专用配方奶,而不是麦乳精类。

五、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

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六、夏季孩子食用哪些蔬菜最适宜

瓜类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饮用水所无法替代的。夏季也正是瓜类蔬菜上市旺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众菜之冠,高达96%,其次是黄瓜、金瓜、丝瓜、佛手瓜、南瓜、苦瓜等。凉性蔬菜进入夏季后,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湿之毒,所以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清热去火、排毒通便。如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不妨经常食用。“杀菌”蔬菜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这时多吃些“杀菌”蔬菜,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等。

七、饮用牛奶应注意哪些?

1、不宜空腹饮。不少人喜欢将牛奶煮沸后,放凉饮用,视同一般的饮料、果汁,这样虽然方便了,但空腹饮奶使牛奶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过短,过快地进入排泄系统,从而影响营养成分的全面吸收。饮牛奶时要吃点点心,如面包。饼干之类,以利延长其在消化系统内停留的时间。关于肾病饮食健康知识

2、不宜饮冰牛奶。将牛奶冷藏或加冰块饮用,虽然口感爽,但冰牛奶对肠胃的刺激,易致发腹泻。

3、不宜温藏。有人喜欢图省事,将牛奶早上煮好后,装入保温瓶中存放,想喝时再倒出来饮用。殊不知,牛奶这种营养丰富的饮料,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极易滋生细菌,导致牛奶变质。

4、不宜久煮。有人将牛奶煮沸时间过长,其实这样不好。因为煮牛奶一般要放白糖,煮时过长,奶的赖氨酸与白糖在高温下产生果糖基赖氨酸,而这是一种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

5、不宜饮结块奶。牛奶中若出现块状或絮状性物质,即不宜再饮用,因为这样的牛奶已变质。

八、如何分清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

所谓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最短适用日期)是指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健康有效的减肥药品依然可以食用。保存期(推荐最后食用日期)是指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不宜再食用。

正视食品添加剂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

实际上,不使用防腐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这是因为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疾病。另外,防腐剂除了能防止食品变质外,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

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食品添加剂用量,用每千克每天摄入的质量(mg)来表示,即mg/kg。

4、不使用有毒的添加剂

食用食品注意的方面

1、任何食品需特别关注五个要件: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QS标志。 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2、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净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4、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5、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夏季渍水期间应注意的食品安全知识 篇五

夏季渍水灾害期间,环境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加之渍水对食物的浸泡,食物极易受到污染从而造成食物的安全性、营养性及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由此可能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卫生质量和安全性,并危害人体健康。

渍水灾害期间公众应注意的食品卫生常识:

一是要管住手。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如果通风状况不好,还容易滋生霉菌。食物也更容易受到污染。因此,一定要注意经常清洗手部,接触渍水污染的物品时,还要做好手部的消毒。

二是要管住口。夏季时人体食欲往往欠佳,胃液分泌也受影响,吃进口的食物安全尤为重要。

1.要选择安全的食物和水。制作食品前将原料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受过渍水浸泡的散装食物成品,如大米、面粉等不能再供食用。受渍水短暂浸泡过的叶菜类和根茎类农产品,可用清水反复浸洗多次后再使用。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蔬菜。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物不得食用。要喝开水,或选择规范的瓶装饮用水。

2.要做熟。烧熟煮透对杀灭食物中的微生物非常重要,烹饪条件受到限制时,尽量不吃生食品。剩余饭菜在冷藏后须经彻底再加热做熟后方能食用。

3.要做到生熟分开。食物在冰箱中贮存,在烹饪加工时要生熟分开,清洗、切配、盛装食品的水池、砧板、刀具、篓、筐、餐具等也要做到生熟分开。

要保持合适的温度贮藏食品。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篇六

伪劣食品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怎样防范伪劣食品呢?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像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 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四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如: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或采用巴氏杀菌的食品,保质期一般为30天。

五防“散”。散就是指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

食品安全小知识内容 篇七

食品质量安全(QS)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如: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三是滥用食品标识。如: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针对进口食品而言)等。

第一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无产品 篇八

三无食品是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以及无生产厂名称。也有说法是:三无产品是无生产厂名,二无生产厂址,三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的产品。

什么是食物中毒 篇九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如果在用餐后4~10小时发生腹痛、腹泻、呕吐等肠胃炎症状,共同用餐的人也出现类似症状,那么初步怀疑是发生了食物中毒,这时一定要先到医院及时就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9篇食品安全知识讲座稿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食品安全知识。

最新范文

安全生产标准化演讲范文【最新6篇】11-27

推销演讲稿【精选4篇】11-27

读书伴我成长的演讲稿【优秀6篇】11-27

教育的意义演讲(优秀10篇)11-27

爱的奉献演讲稿优秀10篇11-27

英语风采大赛演讲稿(最新7篇)11-27

告别母校的发言稿【最新4篇】11-27

以追梦为主题的演讲稿最新8篇11-27

抗战胜利纪念日演讲稿通用6篇11-27

劳模发言稿【通用4篇】11-27

102 24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