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5篇】

时间:2024-03-08 17:37:09

历史是一个让考生头疼的科目,因为有大量的资料需要学习和背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一

一、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巴黎公社的建立:经过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2、主要举措:参照课堂笔记(政治、经济、文教)

3、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法国生产力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经验教训:

(1)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

(2)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三、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经过:

(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3)1917年11月6日彼德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4)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3、特点:

(1) 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度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4、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

(1)领导阶级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革命性质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本主义性质,未能改变俄国社会性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无产阶级专政上台建立“苏维埃”政权(苏俄)。

(3)革命对象不同:

二月革命推翻对象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对象是“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4)革命影响不同: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倒行逆施,对内镇压工农运动,对外继续参加“一战”。迅速被人民推翻,湮没在历史中。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采取了对外卫国战争、对内巩固政权、保障民生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苏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二

1、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理解其意义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就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意义: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的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深远的影响。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了解1982年和1999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1982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99年宪法: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3、祖国统一大业

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并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了解《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造成广泛深远影响,发展成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情况

日内瓦会议(瑞士):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结果: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下,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大大提高新中国国际声誉。

万隆国际会议(印尼):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作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85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中国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积极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积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了解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国在注重参与联合国的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中国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高中历史复习点 篇三

现阶段高三历史主要是进行中国古代史学习,古代史记忆的内容多,古文材料的阅读有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掌握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以做到事半而功倍。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史论结合,因此历史复习必须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必须在掌握史实基础上思考和回答问题。

强调理解性的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强调理解性的记忆。

例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试题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的能力。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从唐开始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用年号。试题中的有效信息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然后调动所学知识,知道汉武帝曾三次用兵匈奴,是个尚武的的皇帝,“武”之意为威强睿德,即可得知本题答案为B。

要把教材的句号变问号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将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如对于“两税法”这个知识点,我们不仅要记住具体内容,还要理解为何称“两税法”?与以前的赋税制度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寻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历史单元特征和发展趋势,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些知识点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如要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的原因时,主要是“生产技术的提高”、“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经济的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讲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外经济交流几个方面去总结。

高中历史的必背知识点

一、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2.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军功授爵: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4.皇帝制: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7.行省制: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8.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三、古代的改革

古代历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四、历代疆域的变迁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1.商朝:

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2.秦朝:

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3.唐朝:

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4.元朝:

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5.清朝: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的疆域。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五、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我们探析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

2.科技:

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历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六、历代经济政策

纵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统治者如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及发展生产的政策,就能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促进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3.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4.清朝: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七、古代的对外贸易

在古代,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拓了辽阔的疆域,而且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古代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西汉时,由于西域交通的沟通,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运到西亚大秦。

2.唐代对外贸易兴盛。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对外贸易经陆路和海路与亚洲、欧洲各国往来。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贸易的重点是亚洲,交往对象主要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

3.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明朝海上贸易的发展。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入萧条时期。

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八、古代交通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发展水陆交通的优越条件,勤劳智慧的古代中国人不仅写下了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而且开创了水路交通的光辉历程,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谱写出世界古代交通最壮丽的篇章。

1.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2.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西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3.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

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

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九、古代医药卫生

古代医学卫生也像其他文化科学一样,来源于劳动实践,智慧的古代中国人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方法。古代医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又一珍品。

1.的医生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医生所沿用。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医学家。他搜集民间许多灵验的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写成医学著作。后人尊他为"医圣"。

华佗是东汉末年一位以治疗外科病而负盛名的民间医生。他制成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他还创作体操"五禽戏",使人体许多部位得到运动。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称为"药王"。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掌握了丰富的医疗技术和经验。他研读大量医书,走访很多地方,收集民间药方,采集药物标本,并虚心向药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请教。

2.的医学著作

《内经》是战国时编写的医书。书中叙述了人体的内脏部位和血脉循环情况,提出了病理学说,介绍了311种病候和汤液、针灸、按摩等方法。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书中记录了三四百个药方,有许多至今还被广泛运用。书中阐述的中医学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本草》是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书中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书中收录1800多种药物,其中新增药物370多种。对每种药物的产地、形状、颜色、气味、主治、功能等情况都详加说明。附有大量药物形态插图。载录1万多个药方。

3.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

战国时不但出现了医生和医学著作,而且有的医生采取了分科治病的方法。当时的分科主要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十、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我国古代出现了一系列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对迷信邪说、宗教神权的批判推动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

1.荀子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并使之为人类服务。

2.王充指出,日食、月食都有一定规律,打雷下雨都是正常现象,并非天降灾害。他批判迷信鬼神思想,他认为:人死了,形体腐朽,变成灰土,精神也随之消亡,不会变成鬼。鬼是不存在的。

3.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去,精神也随之消失。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他还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

十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

对于这个概念的使用,习惯上建国前的历史用近代化,建国后的历史用现代化。指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主要体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世界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现近代化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英法两国率先完成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其他西方国家也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变革而实现近代化,它们都属于内生型近代化。中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属于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所以,中国的近代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化。

2.民族独立与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主题

民族独立主要是改变国家、民族被压迫的地位,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近代化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要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干的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两者不能同时并举来实现,也不能互相替代: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

的办法是:要走革命的道路,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取得民族独立,为实现近代化开辟道路。即先独立,然后才能实现近代化。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爱国志士和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外来知识,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是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启蒙。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应用于中国,外国人首先在中国兴办了使用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的近代企业。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兴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展开。这时距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约100年。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这一运动中提出的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总之,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30年,中国近代化的程度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最终未能真正实现。

4.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近代化的重任

自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近代化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而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5.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革命胜利后要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世界主要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差60年~70年。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93年我国银河Ⅱ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这些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距离世界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大约20~40年。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世界先进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在逐步缩短。

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

①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民族独立。

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走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十二、有关东北问题

1.近代中国东北,长期受到俄国和日本的侵略。

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2.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

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3.1894年甲午战争中

一路日军从朝鲜渡过鸭绿江入侵中国,占领九连城;另一路日军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对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4.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把辽东半岛割给日本。割辽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利益,三国出面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5.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国强租旅顺、大连。

6.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

战后俄国与日本分别控制中国东北的北部和南部。

7.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军阀割据时期

东北地区由日本扶植的军阀张作霖控制。

8.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炮轰东北军大营,攻占沈阳,不到半年,日军侵占东北三省。

9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为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10."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大批干部去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

11.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出兵中国东北,给70万关东军以歼灭性打击。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举行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12.1948年9-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地区解放。

13.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已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鞍山无缝钢管厂。1963年开始建设大庆油田。

十三、台湾问题

1.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3.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

5.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及附近岛屿,割给日本。

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7.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8.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十四、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共产党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

1.由城市转向农村: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敌我力量的悬殊,三次武装起义使我党逐渐认识到夺取城市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只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证。文家市会议决定进军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

2.由农村转向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提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开始了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时期。

3.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_"十年动乱给党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五、党的重要会议

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

1937年秋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4.1945年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5.1956年秋,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

6.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7.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

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10.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

大会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整风运动

1.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达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2.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当时整风、反"右"都是必要的。然而,党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反"右"斗争扩大化了。这就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

3.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为党的指导方针,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七、党重大挫折及其纠正

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党的工作曾出现多次挫折和失误,但是我们党总是能实事求是地不断纠正失误,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始终保持前进的总趋势。

1.1923年初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说明在革命力量小的情况下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改变工人阶级孤军奋战的局面。同年召开中共三大,制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2.1927年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_的总方针。

3.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958年中央提出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党又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开展对彭德怀等人的批斗,"左"倾错误进一步扩大。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5.1966年夏至1976年10月的_十年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对刘少奇同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党的历的冤案。1971年党中央粉碎_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_反革命集团,结束_。1978年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1980年中央为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

十八、近代经济形态的演变

1.鸦片战争后

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中国经济开始由封建自然经济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瓜分世界,抢占世界市场,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最终形成。

2.洋务企业:

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政令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因此军事工业是历封建官办企业的延续,而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3.民用工业有私人投资、有新式工人和劳资关系,但又受封建官僚制度的束缚,因而包含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种企业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中国近代官僚资本主义的最初形式。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5.中国官僚资本主义: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垄断工业,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商业上实行专卖,并独占全国金融,到1941年底,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解放战争期间,军费激增,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新中国成立后官僚资本被没收,归国家所有,建立了国营经济。

6.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经济活动:

1927年决定开展土地革命。1931年制定"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路线,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耕者有其田"制度。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篇四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五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

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

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七、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九、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五、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

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最新范文

驾驶员个人年终总结【优秀4篇】03-08

小学必背数学公式【最新3篇】03-08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2篇03-08

职业教育研究报告(最新5篇)03-08

中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优秀3篇03-08

寒假实践报告【优秀4篇】03-08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答案心得总结观后03-08

2023公务员年终个人总结3篇03-08

学习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九期答案心得体会03-08

幼儿园小班个人总结(通用10篇)03-08

117 34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