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语 评价语范文优秀2篇

时间:2024-01-17 08:58:40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评价语范文优秀2篇,欢迎阅读。

评价语 篇一

关键词:教学评价语 面子理论 礼貌原则

教学评价语是教学评价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学评价语使用的得体与否,能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心理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学评价语应该遵循礼貌原则,维护学生的公众自我形象,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教学评价语和礼貌原则

教学评价语是对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课堂表现的评价,这种语言对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学评价语往往带有价值判断,能够直接影响学生情绪、自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人本主义教育学派认为学生拥有对自己的良好感觉,对于个人的积极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教学评价中使用的语言,应该让学生感到被尊重以及具有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完整的人格。在教学评价语中合理地使用礼貌原则,对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学效果的取得和学生的积极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布朗(Brown)和列文森(Levinson)认为礼貌是关于面子(face)的问题。面子就是每个人想要为自己争取的公共自我形象,礼貌是为了满足对方的面子需求而采取理。面子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正面面子指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喜爱或赞许,以及被视为同一群体的成员,如果这些得到满足,正面面子就得以维护与保留;负面面子指有自主的权利、有行动的自由,行为不受他人的强制或干涉。利奇(Leech)把礼貌原则分成6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则:

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受益。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尽量少使自己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赞誉别人。

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我们可以看到,面子理论和礼貌的6类准则是重在维护他人的形象,尽量让对方心里感到舒适。礼貌的对象是交际对方,其中包括了听话人和第三方,礼貌原则的使用能让直接交际对象感到受尊重,同时能得到第三方的好感。在教学活动中,得体地使用评价语,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教师获得学生的好感,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

二、礼貌原则下的教学评价语策略

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是指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会采取一些措施去维护说话人、听话人或者第三者的面子,重在不让听话人的面子受到威胁。在教学评价语中,要兼顾学生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美,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同。在严重威胁学生面子的情况下,应该采用隐含的纠正,尽量避免批评指责,给学生留有余地,维护学生的公众自我形象。利奇礼貌原则中的六类准则都是从对象-本体出发,建构了一套有效的合作原则:其浅层立足点在于说话对象,使说话对象在交际过程中成为受益最多的一方;其更深层次的意味则在于,基于表层目的,说话对象能够获得更多方便和尊重,并且施与说话本体同等作用力,从而实现对象和本体的有效合作,完成说话本体展开交际的目的和效果。教学评价语可以塑造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的公共自我形象,因为礼貌原则的外在形式是立足于说话对象,那么,礼貌原则下的教学评价语需要更加维护学生的面子,需要更加积极和宽容。

首先,基于交际活动的最终目的,在对象-本体两极中,对象始终处于第一位。利奇的六类准则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以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为例,“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受益”的最终立足点是让别人受益,“少使自己受益,多让自己吃亏”的最终立足点是让自己吃亏,而其本质也就是让别人受益。在教学评价语中则明显地表现为“强化积极暗示”和“弱化消极暗示”的评价方式。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认为人的行为会发生变化,是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能否建立关键在于强化。积极暗示是给予鼓励、表扬等正面的评价语,消极暗示是给予学生批评、讽刺等负面的评价语。强化作用会改变人的行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分别会导致学生的行为向积极和消极的方向发展,积极强化会使人的行为向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消极强化由于不是人们所期望的,导致人的行为向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方向通常是负面的、消极的。所以教师在使用教学评价语时,应该有意识地强化积极评价语的使用,尽量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让学生多受益。而弱化消极评价语的使用,尽量少对学生进行直接批评和讽刺,减少威胁到学生面子的行为。

其次,礼貌原则从形式和内容上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象-本体。相对于西方的“利己主义”思想,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更加注重“利他主义”。“吃亏是福”“贬己尊人”等传统价值观使得对话更加符合利奇六类礼貌原则的标准。谈到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利奇的六类礼貌原则并不是交际过程中的绝对准则,因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原则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交际效果,甚至终止交际进程。比如我国的传统习惯在听到别人的赞美时,通常先否定对方的赞美,再自我贬低一番,而这种否定别人赞美的行为在西方则不得体。不同的文化语境的也会出现在具体的教学课堂,而类似的这种语境可以缩小到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在教学评价语中使用礼貌原则,应该针对具体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礼貌策略,从而实现教学评价语的现实效果。总体来说,相对于西方文化,在我国文化语境中,教学评价语更应该遵守礼貌原则。

再次,礼貌原则为教学评价语在方法上提供参考。利奇六类准则的不同角度为教学评价语的使用提供了参考,例如“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受益”“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赞誉别人”的不同角度,对教师运用教学评价语的使用提供有效的参考思路,使教师在不同的教学语境中侧重于使用六类准则中的某一点或者某几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避免直接否定学生的教学评价语。教师在不给学生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直接否定学生的回答,这类评价语直接使学生的面子受损,不符合礼貌六类原则的任何一条。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礼貌策略,要求说话人放弃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在可能严重威胁对方面子的情况下,说话人应该采取隐含的手段,给对方留有余地。面对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不符的情况,教师的评价语不应该直接批评学生是错误的,而应该以鼓励为主,维护学生的面子,再使用导向性的语言往正确答案上引导。在存在两极答案时,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的评价也应该涉及两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学评价语的使用大而空的套话和模糊语,则无法收到实际效果。这时教学评价语可以采用对比法则,可以多列出几个答案来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建立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这样既兼顾了教学目的,又不使得学生的利益受损。让学生感到被尊重的同时,又可以对评价语有一个具体的感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生拥有对自己的良好感觉对于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观察到自己与他人都是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个体。因此,教学评价语应该使用礼貌原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我尊重,了解自我价值以及形成效能感,让学生拥有对他人的良好情感,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M].长沙:湖南教育出

版社,2002.

[2]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3]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3,(1).

评价语 篇二

一、发挥评价语的作用――激励性

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小学生都渴望这样的“阳光”,当他们提出问题或问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表现,及时、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少使用否定性评价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老师对白己充满希望。

课堂上有些学生的问答常常不尽如人意,如:表达不清楚、问答不完整、问答不正确,如果老师这样评价:“他没说清楚,谁来帮帮他?”“他问答的不完整,准来补充?”试想一下:这些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心里会怎样想?(下次会不会都不发言了,免得丢丑。)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他们会羞得红着脸、低着头。)其他同学看了会怎样想?(还是不要发言了,要是回答不正确多没面子。)这样的评价挫伤了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课堂的学习气氛怎么会好呢?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老师的评价应该重情感投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如在学了《修鞋姑娘》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去发现课文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班上平时文静的婷婷举手说:“首尾呼应。”其实她只答对了一半,最重要的没讲出来,此时我没露出失望的表情,而是略带兴奋地说:“噢,勇敢的女孩,你答对了一部分,再想想看,还有什么,别急。”接着投给她期待的目光,她虽然涨红了脸,但发亮的眼睛展示着脑瓜子的快速运转。一阵沉默后,“倒叙。”她自信地答道。此时,我欣喜地称赞道:“非常正确,老师就相信你能行。”她也美滋滋地坐了下来。这样既肯定学生答对的部分,又期待学生能说完整,给学生以信心。教师既称赞学生有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又让学生重新思考,通过思考得出更为准确的答案。教师要用智慧的话语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困惑与尴尬,要用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学生拥有这样一位机智、幽默、细心、博爱的老师,那么他们自然会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自然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且在耳濡目染下,学生也会学着老师的做法去评价自己同伴。

二、把握评价语的灵魂――准确性

在今天的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为了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教师对学生的问答不分对错,一味表扬,对答错的地方也不指出。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又如何能给学生带来启发,促进学生发展呢?因此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用词多么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在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片段:教师指名学生上来朗读,学生一读完,教师也不管读得怎样,就迫不及待地说:“读得真好,把掌声送给他。”或是:“棒、棒,你真棒!”接下来,台下就掌声一片,课堂热闹极了。表面看这是一个教学的高潮,可仔细一想,这种模糊性的评价语放在任何一个读得好的学生身上都行。其实,听了教师这样的评价语,学生也并不清楚自己的朗读到底“好”在哪里。而且有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都错了,感觉全不对了,教师还硬要说好!这就让我们不得不质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职责了。

反思这样的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倾听,关注学生的表现,再给出更有针对性的评价呢?例如:“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慢点再来一次!”“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将自己的理解融入了朗读。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这些都是关于读的评价语,然而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作出相应地、客观地评价,不仅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而且能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也正是因为这些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语,再加上教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学生们的问答或朗读才会一次比一次好。

如我在执教《瑞雪图》这篇课文中,指导学生朗读“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这句话。我先让一学生来读,竖起耳朵一听,他在“大片大片”和“簌簌落落”这两个地方加重了语气,但是“簌簌落落”这个飘落的感觉没有表达出来。这时我点评道:“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作者巧妙地运用叠词让我们直观地感悟到这雪下得大。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它,来试试。”学生再读,这一次他在这些地方的处理就更完美了,我赞叹道:“这雪确实大啊!”这样的评价语不仅针对性强,能给学生以提醒,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三、展现评价语的活力――直观形象性

直观形象的语言像欢跳的山泉,叮叮咚咚地流进孩子的心房,又像那和煦的春风,轻轻柔柔吹开他们的一张张笑脸。它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再现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之感。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如我上《月光曲》一课时,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盲姑娘和哥哥在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联想的画面。”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多么深情啊,把老师带到了一个平静的海面上。”第二个读得有进步了,我就说:“哦,这次我看到月亮越升越高了,海面还起了微风了。”第三个情感到位了,我评道:“呀,这下我看到一个波涛汹涌的大海啦!”在这种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点拨下,每个学生都读得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又如在教学《生死攸关的烛光》时,当我班的云红同学声情并茂地读出杰奎琳对军官说的话时,我说:“多么可爱的女孩,多么稚嫩的声音,让少校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这样优美生动的评价语就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直观形象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还能使学生亲临其境的体验,变枯燥无味为索然有味,经久不忘。

四、展示评价语的魅力――趣味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唯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在教《太阳》一文时,我神秘地说:“今天老师想到一个地方去逛逛。那可是个你们从没去过的地方噢。”学生都好奇地嚷道:“哪里?哪里?”此时我才亮出底牌:“老师想登上太阳去探索一番,行吗?”这下子,教室里哄堂大笑:“不行。”我又板起脸来说道:“为什么不行,总得给我个理由,到课文中来,看谁最快找到说服老师的理由。”咦,学生的好胜心被挑起了,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朗朗的读书声。这样幽默的课堂语言,让学生忍俊不禁,在轻松的笑声中感悟太阳的特点。还有在教学生修改病句时,我对学生往往习惯于把有毛病的词句剜出或砍去时的引导就非常风趣,我对学生讲:“病句就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点小小的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了他的一条胳膊或一根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修改病句的质量显著提高。其收效比起一味阐述道理,强调概念来要快得多,而且省时省力。风趣幽默的语言,一下子让孩子们融入课堂,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乐趣就如此诞生了。

评价语 篇三

【关键词】评价 层次性 感染力 选择性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精彩的评价语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人人都喜欢表扬,更何况是学生呢?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经常变换一些评价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起一种富有个性化的评价语,他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浅谈评价语的运用。

一、注意评价语的层次性

问题1学生每说一句话,回答一个问题,授课教师就进行表扬、加分和鼓励,学生每听一个单词,教师就对其说:"very good",做对一个动作就:"excellent",学生每说一段话教师就奖励其一张贴纸或一颗糖。

分析;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强调教师要欣赏学生,但不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有些教师不对学生完成教学活动付出努力的大小进行评估,也不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一味进行雷同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容易使评价丧失了应有的意义和功能,变得苍白和空洞。

策略1、不同层次的活动进行评价

首先根据不同层次的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参加活动与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例如,对读单词、指图片等简单练习,教师只需对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作出评价就可以,对描述图片、人物、或自编对话表演性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进行评价时,表扬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除了口头赞赏外,还可以增加其他形式和奖励,使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比如当一个学习能力不是很优秀的学生或平时不太注意学习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得不是很理想,教师应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表扬,当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有必要严格要求,引导并鼓励学生答得更好。这样才能使落后的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细化评价语的感染力

问题2在三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我们听到这位老师设计的过程非常巧妙,过渡语、评价语非常有层次感,Yes\Good\ Great\Good job\You'reclever-但学生的积极性依旧没有调动上来。

分析;同一种话语用不同的语气来说会有不同的效果,老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不是直白无意的评说,应该具有号召力的,影响力的,应该用你的真情去感染学生,用欣赏的语言去激励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去抓住学生。用真诚的语言对待每个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策略1、运用真情的评价语

教师的评价语要做到真诚,必须要倾注自己的感情。如果教师的评价只是用嘴说一说而已,那么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评价是没有价值的,孩子是纯真质朴的,也许他们并不能听懂老师的全部语言,但他们却能清晰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感情。如果教师是发自内心的赞扬一个孩子,哪怕只是一个眼神,孩子也会兴奋不已的。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真心的赞扬你的孩子才是课堂评价的真谛。

2、利用幽默的评价语

前苏联著名教育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记得宋老师在上6Bunit2do more exercise时,在进行比较级的教学时,他引出了姚明、刘翔等体育健将让学生加以比较,Who's taller\fatter--?Who jumps higher? Who runs faster?在一个学生答到,I'm taller than Liuxiang , I run faster than Liuxiang.时,其实这位学生说的意思刚好相反,但宋老师没有否定他的答案,而是说I hope you will more than Liuxiang in the e on ,boy 虽然这个案例中,是学生的回答错了,但是,老师却能"借题发挥",利用这个幽默帮助自己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是一位情感大师,也应是一位幽默大师,用真实的情感感化学生的心灵,用幽默的评价语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三、内化评价语的选择与创新

问题3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看到很多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评价用语,当一个学生回答的不精彩,他也按照预设的进行评价,显然就显得有点牵强富贵,没有灵性。

分析;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应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生成一些新的评价方式,新课标亦强调了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策略1、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3AUnit 10 Thank you Part B中的单词a glass of milk , a glass of juice , a cup of coffee 等单词时,采用了奖励星星的评价方式。当学生能正确响亮地读出新单词时,教师就在他的手背上贴一颗小小的五角星。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读得都很正确。可是在教到最后一个单词coffee时,教师的五角星都奖完了。只见这位教师将手中的coffee凑到学生嘴边,笑眯眯的说,Good ! Here's a cup of coffee for you . 那位学生美滋滋的喝了一口,并回答了一句,Thank you .随即改变的评价同样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并传达给学生一种意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老师随机应变的评价既体现了她的教学机智,更反映了对即时评价方法的准确把握。

2、选择恰当的评价语

如五年级的一堂英语课,教学内容为5A Unit 4 Halloween ,笔者在备课时看到了Trick or treat 这个深受小朋友欢迎的万圣节游戏。课前介绍给学生们,学生们果然很感兴趣。课上教学Part C部分时,请一组同学进行句型问答,结果答错了,同学们大声的Sorry , you're wrong !让他们很难为情。我突然又想到了那个游戏,何不让他们愉快地接受"惩罚"呢?于是我要求学生们用Trick or treat来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答错的同学在课间十分钟内可能会受到同学的小小捉弄。学生们愉快地接受了这种新的评价方式,同桌练习时显得格外认真。由于选择了恰当的评价语,因此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语言技能也得到了锻炼,整个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

四、结束语

最新范文

自我陈述500字01-17

护理毕业生就业表自我鉴定(通用6篇)01-17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01-17

家长评价【优秀8篇】01-16

小学生期末评语【精选4篇】01-16

员工评价语简短01-16

一年级家长评语(最新7篇)01-16

外卖好评评语精选5篇01-16

鉴定材料优秀9篇01-16

大学生个人鉴定优秀7篇01-16

123 298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