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最新8篇】

时间:2023-10-31 08:39:33

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是指考核主体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下面这8篇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绩效指标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绩效考核指标 篇一

【关键词】绩效考核 指标 设定 实施

一、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程序

在执行绩效考核之前,一定要先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设定,这是有效推进以及实施绩效考核,并进行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要把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组织、部门及团队的绩效目标,经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测的、可控的绩效指标。把更加多元化的、复杂的绩效目标转化成为更加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是一个目标量化的过程。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其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企业员工的绩效目标大部分都包含了三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经营计划、目标以及任务;另一个是部门以及团队的任务;最后一个是员工的职责。制定专业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需要包含不同方面的内容,并具有加强的价值导向以及引导作用。设定企业绩效考核目标可以主要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分解和落实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以及任务。

通过分解和落实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任务,能够为完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而设定专业及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任务的分解和落实,主要可以通过对企业组织经营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创建能够和企业经营目标相同方向的目标设定,然后落实到各个部门及团队当中去,进一步明确所有的绩效责任主体。

(二)促进和强化部门职能以及团队工作任务。

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有效地体现出企业绩效衡量方面的维度,能够通过设定专业的绩效考核目标,加强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及团队的合作,并对员工方面的工作任务做出进一步的明确,切实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目标有效性及一致性,有效强化不同部门的具体职能任务并推动其获得有效实现。同时,设定绩效考核目标对于企业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而言,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抓住工作重点,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绩效考核指标的实施对策

对于任何组织而言,如果想更加高效地实施企业绩效考核及绩效管理,都应该具备或者是奠定这两个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条件。

一是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及使命。对于企业而言,确定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能够让组织内部成员更加清晰地看清楚企业存在的目的以及意义,而且对于企业组织而言,要想实现更大的经营目标就一定要做出相关的目标设定准备,当企业组织目标获得确认之后,才能够在这基础之上对企业目标作出层层分解,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做到十分明确企业的任务以及愿景。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目标,有效的支持企业整体经营目标及使命的实现。

二是应该对企业当前设定的岗位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不同岗位的职责做到十分全面的了解,借助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并且所有的工作分析都应该建立在包含岗位的工作活动、职责、任务及产品的基础之上。另外,制定岗位说明书也是实施绩效考核及绩效管理的基本前提。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之间的联系(如表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和使命为立足点,在分析的基础上,为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做出具体的执行计划。

此外,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以及实施考核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做出细化,做到企业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与实际岗位相匹配,考核方式及周期、考核责任人及员工的参与都在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中有所定义,面谈、辅导等方面的评估都尽可能有详细的全面的分析。这也是企业设定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前提之一。否则,企业设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

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绩效考核指标还应该包含了关于不同岗位的未来发展内容,因此,考核人员应该同具体的被考核人员进行深切的交谈,了解被考核人员所期望的未来发展目标以及职业规划,尽可能对绩效考核指标做到有效整合。此外,企业在设定绩效考核指标以及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当中,应该切实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按照绩效考核以及管理方面的相关理论做出总体规划以及分布实施。

企业战略目标要建立在绩效评估体系这一基础之上,并且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更加明确的目标。如果要所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能够发挥出传递企业战略目标这一作用的话,应该至少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一定要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认识得十分明确,并且能对目标做出分解,明确知道想要具体考核的内容;第二,要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考核办法,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目标,最后分解落实到具体每一位员工。

三、总结

“即使不好好执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你也不会被投进监狱,但你无论如何也应该认真执行它,因为那将使你本人和自己的团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既是杰克・韦尔奇对所有管理者或职业经理人的忠告,也是我们在推进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达成的重要共识。在杰克・韦尔奇担任CEO的20多年期间,通用电气(GE)经营业绩与市场价值的突飞猛进,无疑从企业经营的根本方面佐证了杰克・韦尔奇极为出色的领导才能,以及包含绩效考核在内的经营策略的实践成效。

卓有成效地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绩效考核指标的有效设定及合理实施,则是企业成功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首要前提。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助力,并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时刻彰显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维・帕门特(David Parmedter),王世权,秦锐,张丹。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开发、实施和应用(原书第2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绩效考核指标 篇二

关键词:电力企业 绩效指标 构建

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方法

目前,关于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中,主要有目标管理法(MOB)、关键绩效法指标(KPI)、过程分析系统技术(PAST)和平衡计分卡(BSC)等最具代表性的系统化企业绩效考核评价方法。

二、电力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直接将理论的绩效考核指标构建模式直接照搬,没有结合本企业管理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单一,不能全面衡量企业的绩效状况。三是企业战略目标得不到有效分解,难以顺畅地层层传递下去。四是绩效指标没有分层分类,针对性不强。五是绩效考核指标不能有效传达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不能有效引导改变员工行为。

三、绩效指标设计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1.树立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理念

考核指标只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包括绩效目标、考核指标、指标标志、指标权重、考核标准、赋值、指标检验等一系列内容。以战略为导向,建立“组织、部门、个人”三位一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新理念。

2.建立健全机构提供组织保证

建立绩效管理组织机构――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构成和职责,确保绩效管理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负责人担任,体现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促使绩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绩效考核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人力资源、生产、技术、计划、财务、安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部门负责人往往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从组织层面决定绩效管理的政策,引领绩效管理的方向。人力资源部门是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者和辅导者,从技术层面决定绩效管理的手段,规范绩效管理的流程;业务部门负责人是绩效管理系统的中流砥柱,他们负责对企业重要决定和信息资源的上传下达,是绩效管理的执行者和传递者,从执行层面决定绩效管理的效果,确保绩效管理实施。

3.设置关键指标构建管理体系

构建关键绩效指标,并指定指标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提供关键绩效指标目标值,考核关键绩效指标完成值以及相关单项工作的考核工作。各部门将静态的岗位职责与动态的工作任务相结合,提炼并分解关键绩效指标,指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将考核标准描述清晰,搭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绩效管理体系框架。

4.设置合理考核周期

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按照绩效考核的时间需要,将考核周期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实现绩效考核的动态循环。

四、绩效考核指标构建和实施

按照目标管理法(MOB)和关键绩效法指标法,实现“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组织绩效”的相互联动,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如下:

1.考核依据

年度绩效考核以《绩效合同》为准。绩效合同是考核人作为发约人,被考核人作为受约人,以书面形式对考核期应完成的绩效目标所签订的协议,包括发约人、受约人的单位名称、姓名、岗位(职务)、合同有效期、签订时间、关键绩效指标及权重、指标值等内容。

2.考核方式

覆盖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服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的发约人均为企业主要负责人;中层副职和机关部门的发约人为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副职、其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服务人员的发约人为基层单位负责人。

3.考核方案

第一,绩效合同指标主要包括效益类、服务类、营运类和人员类四类关键绩效指标,其中:效益类关键绩效指标是全面衡量企业价值创造及投资回报的重要指标,主要设置内部利润、供电商品率和六项费用(办公费、修理费、材料费、运输费、差旅费和其它费用)等四类指标项目,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现金收入能力。服务类关键绩效指标是反映机关部门服务基层单位和员工的质量和水平,主要设置综合满意度指标。营运类关键绩效指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营运结果与控制变量,主要设置安全环保、供电量、发电量、计划外停电、送(配)电线路事故、变电事故、生产责任事故、清欠指标、工程质量合格率、检修质量合格率等指标项目。人员类关键绩效指标是企业重要工作的控制性要求指标,主要有反腐倡廉、依法经营、队伍稳定、综合治理、职业道德、用工管理和薪酬规范管理等指标项目。

第二,目标值的确定。具体指标目标值,根据批准的年度计划、财务预算及上级部门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的年度绩效合同,由有关科室部门提出,报绩效考核委员会审定。

第三,绩效指标的权重。员工岗位不同、管理层级不同,其绩效指标的权重也有所不同。岗位层级越高,其战略分解指标权重相对大一些;岗位层级低,其岗位职责指标权重相对大一些。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结合发约人和受约人的工作目标,按照考核指标在绩效合同中的重要程度,综合考虑考核指标权重,其中基层单位主要设置效益类、营运类和人员类三类关键绩效指标,指标权重一般分别为25%、60%和15%;机关科室部门主要设置效益类、服务类、营运类和人员类四类关键绩效指标,指标权重一般分别为10%、10%、70%和10%。

第四,关键绩效指标调整。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合同》中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及权重每年核定一次,当年指标及权重年初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相关业务科室部门,在上级下达绩效指标的基础上提出意见,报企业业绩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指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作调整,如遇对主要绩效指标调整或遇重大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由发约人向受约人以书面形式通知,或由受约人向发约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规定程序审批。未获批准的,仍以原指标为准。

第五,绩效考核程序。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一般在年末进行,由业绩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绩效合同》中各项指标所对应的考核部门填报相应指标的完成值,由人力资源部门计算出各单位(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综合业绩得分。

第六,绩效考核结果计算。绩效合同总分值是对受约人业绩完成情况、贡献大小以及个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总体反映,计算公式为:绩效合同总分值=绩效合同业绩分值+贡献分。

绩效合同总分值130分封顶,超过130分的,按130分计算。

绩效合同分值,以绩效合同单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综合考核得分为准,计算公式为:业绩得分=∑(单项绩效指标分值×该项绩效指标权重)-∑应扣单项绩效指标分值。其中,可量化的单项绩效指标分值的计算公式为:单项绩效指标分值=完成值÷目标值×100(适用于目标值为正数的增长性指标),单项绩效指标分值=100+(1-完成值÷目标值)×100(适用于目标值为负数的增长性指标),不可以量化的KPI指标分值由相关考核部门按权重换算成百分制。单项绩效指标分值130分封顶。

为加大利润和商品率的激励力度,在已计算利润指标和商品率指标单项业绩分值的基础上,增加贡献分,以鼓励各基层单位为企业多做贡献。计算公式为:贡献分=总贡献奖励分×贡献系数。其中,贡献系数=(受约单位利润总额完成值÷利润总额完成值)×0.5+(受约单位商品率完成值÷商品率完成值)×0.5;总贡献奖励分根据利润实现情况和年终考核结果测算后确定。

参考文献

[1]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温静宜。从传统文化看中国企业的绩效考核[J].管理科学,2005(4)

[3]徐姗姗。电力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7

绩效考核指标 篇三

关键词:绩效考核;考核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现实的员工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许多应当改进的方面,如指标怎样确立才更公平、怎样做到合理量化、权重如何分配更准确等。本文建立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矩阵,解决排序问题即权重问题,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建立员工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国内企业普遍存在基础管理薄弱,缺乏历史资料的问题,尤其是在非财务指标方面,以前大多没有进行过这些方面的考核,也就没有数据的积累,不具备应用客观赋权法的基础条件。再者,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对自己承诺的事情会加倍努力去做。因此,让有代表性的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到指标权重的制定中来,会比通过复杂的计算而大家根本不了解它是怎么来的要有意义,更能激发员工贯彻绩效考核标准的主动性。有鉴于此,选择主观赋权法更为合理实用、有效。

本文为提高考评结果的可比性与客观性,针对具体的实例,采用了集定量与定性于一身的层次分析法(AHP法)来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系数,以期达到提高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等的目的。

2.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及其设置的意义

确定完整、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前提,但真正的难点是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如何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值得研究的环节。权重是绩效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每个被评估者职位性质、工作特点及对经营业务的控制和影响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每类及每项指标、工作目标设定整体及其中各项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以达到考核的科学合理。权重确定的具体方法一般如下。

2.1绩效考核指标和工作目标完成效果之间的权重分配

一般来讲,对一定层级以上的管理人员,绩效计划不设工作目标完成效果,其权重为零,如各厂总经理。而综合职能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总经理办公室、审计等,通常要设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由于各单位部门在职能设置上的不同,在实际操作中权重的高低要视情况而确定。

2.2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设定各项指标权重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些典型通用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员工总数,部门管理费用”等,在各部门及单位所占权重保持统一,以体现一致性。每一项的权重一般不要小于5%,否则对综合绩效的影响太微弱。为体现各指标权重的轻重缓急的不同,指标之间的权重差异最好也控制在5%以上。

如何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值得研究的环节。加权系数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反映考评要素间彼此重要程度的加权系数;二是反映不同测评人员之间测评结果可信度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工作标准法、量表法、层次分析法等。

为提高考评结果的可比性与客观性,这里采用了集定量与定性于一身的层次分析法(AHP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合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组成阶梯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2.3工作目标权重的确定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是独立于关键绩效指标评价完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各项工作目标或目的权重之和为100%。一般只有3~5项指标,所以权重的分配比较容易拉开差距。在权重分配时,也要遵循同关键绩效指标权重分配相同的原则。工作目标权重,反映评估者对被评估者工作目标的期望。工作目标越重要,被评估者对该项工作的直接影响力越大,权重就越高。

3.层次分析法确定绩效指标权重及实例分析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在7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提出的,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主观赋权法之一,该方法有机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手段,能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对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操作性强。

层次分析法是指依据序标度,将系统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一层次中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以得到决策因素对于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决策提供确定性的判断。层次分析法是将专家的思维过程定量化,并且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处理专家意见不一致的情形,它对操作者的数理要求比较高,可以得到较好的信度。

以某企业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为例,对层次分析法在确定绩效指标权重应用中的建模过程描述如下:

3.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将元素按属性分组,按支配关系分层,同一层次元素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也受上层元素的支配,层次结构图一般分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根据所设计的指标的维度将指标进行归类,形成如图1递阶层次结构图所示的层级结构。

图1递阶层次结构图

3.2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为了比较同一层次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其赋值标准采用九级分制赋值法定义标度,所以要分以下两步进行:

3.2.1抽样统计调查

统计样本的选择标准是为人公道、经验丰富。样本还要兼顾管理者和员工比例的平衡、不同部门间人数的平衡。此外,还要考虑样本容量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对所选员工进行“背靠背”的调查。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要以九级分制作为各个指标之间两两相对重要性比较赋值的标准。九级分制赋值法所代表的意义见表1九级分制标度表。

表1 九级分制标度表

3.2.2构造判断矩阵

在筛选出无效的调查表后,对有效问卷的各个数值分别求平均值,构造判断矩阵示例见表2。

表2 判断矩阵

3.3计算元素相对权重

运用矩阵的相关知识求解矩阵特征值,所求的特征值就是矩阵中各个元素的相对权重。该方法计算比较精确,但较为复杂。运筹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近似求法。其步骤如下

3.3.1求出两两比较矩阵每一列的总和

先求出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列的总和,如表3所示。

表3

3.3.2建立标准比较矩阵

把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除以其相应列的总和,所得商所组成的新的矩阵称之为标准比较矩阵,如表4所示。

表4 标准比较矩阵

3.3.3计算平均值

计算标准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行的平均值,这些平均值就是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如表5所示。

表5

从表5即可得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的相对权重分别为0.215、0.289、0.394、0.102,其权重之和为1。同时也就得出了两两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分别为0.215,0.289,0.394,0.102。

3.4一致性检验

两两比较矩阵的元素是通过两个因素两两比较得到的,而在很多这样的比较中,有时候会得到一些不一致的结论。比如,可能存在如下的情况,某人觉得“财务指标”比“客户指标”重要,“客户指标”比“内部流程指标”重要,而“内部流程指标”又比“财务指标”重要,这一评价显然是自相矛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引人一致性指标来检验判断的合理性。

对所求解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再与标准值相比较就可以对结论是否一致做出判断了。一致性检验中要用到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同样可以运用矩阵的求解方法,但推荐简便的运筹学近似求法。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1.由被检验的两两比较矩阵乘以其特征向量,所得的向量称之为赋权和向量。

2.将每个赋权和向量的分量分别除以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即第i个赋权和向t的分量除以第i个特征向量的分量。

3.计算出第二步结果中的平均值,记为λmax,即最大特征根。

在本例中经上述计算可得出又λmax=4.19。

4.计算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419-4)/(4-1)=0.063

修正值Rl可以通过查表6一致性检验修正值Rl对照表得出。当n=4时,查表6可得修正值RI=0.96。

表6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

一致性率:CR=CI/RI=0.063/0.96=0.066

一般规定当CR

在确定了考核纬度的相对权重后,还要对各个纬度下的具体考核指标(即子准则)求相对权重。比如,企业或许将学习成长纬度指标分解为人均劳动生产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平均受训时间三个具体指标。按照前面建模的步骤加以求解,可以得到在学习成长纬度三个指标对应于学习成长准则的相对权重。

5.将这两个权重进行汇总计算就会得出各个具体细化考核指标在整个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总体权重。在确定指标权重时还要注意,对于同一层级上的一组指标权重来说。必须满足所有权重要介于0、1之间,而且各权重之和等于l。

4结论

通过结果分析比较,考核者与考核对象都能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考核者应该创造一个公开、畅通的双向沟通环境,使考核者与考核对象能就考核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员工未来发展计划。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得到极为精确的数值,有较高的科学依据。缺点也较为明显,可操作性不强,确定权重之间的相对重要度的标度上带有一定的人工色彩,并且不够直观。

本文在调查研究与分析绩效考核体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AHP),理论联系实际,客观的确定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指标权重系数,可以提高权重的准确性,通过对结果逻辑性、合理性进行辨别和筛选,可以提高权重的可靠性。同时,整个工作过程可以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完成,易于实现,以期降低运作成本,促进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效率,为绩效考核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有力支持,这种绩效考核的方法对于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l]赵西萍,宋合义,梁磊。MBA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311-318.

[2]徐二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卷[Ml.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任峰,牛东晓,赵晓坤。用简化的AHP法实现动力电源性能评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32(4):63-65.

[4]谷志红,牛东晓,王会青,等。基于组合权的企业信贷能力综合评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32(4):59-62.

[5]林泽炎。绩效考核操作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6]杨宇,陈沁,岳光辉。电网重组后企业运作综合实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2):27-29.

[7]许湘华。层次分析法在铁路既有混凝土桥梁综合性能评价中的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8-92.

[8]胡光宇。战略:预测与决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 篇四

[摘 要]绩效是个多维度概念,管理人员和业界人士谈论绩效这个概念的时候,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南辕北辙。为了对绩效评价进行客观而详细的分析,需要采取一种综合的观点,即从过程动态和结果静态相结合的角度,认为绩效不但包括工作结果,还包括工作行为、工作能力等因素。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标准;动态平衡

一、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是对绩效进行评价的维度,比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成本等,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共同构成绩效目标中的主要内容。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选择与组合,既要符合企业管理的要求,又要满足测量学要求。一般来说,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与企业战略相一致。企业要求什么,员工就会追求什么。绩效评价指标就是这样的指挥棒。企业要求生产数量,员工就会很努力地追求数量;要求质量,就会追求质量。如果公司追求质量,它的绩效评估就要引入产品质量指标,以及控制产品质量的过程指标;如果公司追求顾客满意度,就要考核顾客满意指标,考核影响顾客满意的过程指标。绩效评价指标与企业战略相一致,强调的是绩效评价指标对企业所有员工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员工能够为企业的成功做出贡献。当企业的战略发生转移的时候,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及时调整,体现出战略转移之后对员工新的要求。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并没有与企业战略结合在一起,还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的水平,即使从企业战略角度设计绩效评价指标的企业,其绩效评价指标往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尽管企业的经营重点和经营策略都发生了较大的转移。这两种倾向导致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2.可操作性。所选择的绩效评价指标,要有可操作性,能够被衡量。绩效评价指标是否可以被衡量,有两个评判标准:第一是可以用数量表示,第二是可以用行为描述。两者只要符合其一,就可以衡量,不能用数量表示也无法用行为描述的指标,就没有可操作性,不可被衡量,应当舍弃:否则,管理者对下属进行评价,没有数量或者行为事件作为依据,只能做主观臆测。

3.高效度。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的所有内容应该反映所要求绩效的所有方面,避免出现缺失或者污染。所谓缺失,是绩效评价指标没有完全反映工作绩效的所有方面,指标的选择不全面。续效评价指标的污染,则是指绩效评价指标要求考核与工作无关的方面。比如某国有企业,对销售员的绩效主要根据销售量或者销售额进行评价,忽略了货款回收,导致大量货款长期收不回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同样是这家企业,领导喜欢组织政治学习,把参与政治学习次数作为考核员工的一项重要指标。众所周知,参加政治学习次数与工作绩效并没有关系,政治学习花掉员工大量时间,甚至影响了正常工作,绩效评价指标的效度越高,缺失和污染就越少,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和组合,要尽量减少缺失和污染,提高效度。

4.高信度。信度指绩效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如果让两个评价者对同~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两个评估者均了解评估对象的工作特点、工作表现,而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评价,评价出的结果一样或者近似,则反映绩效评价指标的一致性高,即信度高。一般来说,数量化指标的一致性很好,行为指标的一致性就相对差一些。绩效评价指标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是指在不同的时间点对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该相同或者接近。实际上,在所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中,类似产品生产数量这样稳定不变的绩效评价指标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绩效评价指标的时间稳定性并不好。绩效评价指标不稳定的原因在于,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是持续变化的,员工对变化无能为力。以销售工作为例,每种产品的销售都有淡季和旺季,如果以淡季销售额或者旺季销售额作为全年销售业绩,都不合适。在绩效评价指标的表现随时间波动的情况下,要选择多个时间点进行评价,评价时间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够代表绩效评价指标在所有时间的表现水平。

5.可接受度。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在保证其效用的前提下,要力求简洁,便于操作和管理,容易被管理者接受。许多公司把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得很复杂,有长期的和短期的,有财务性的与非财务性的,有战略性的和运营性的,有个人的和组织的等,无所不包。为了应付许多挑战,采用各种指标引导员工行为,这种做法可以理解。需要设法保持绩效评价指标的简明性,限制指标的数量,防止面面俱到。保持绩效评价指标简明性的基本思路是抓住关键价值驱动因素,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指标还应当被员工接受。员工是否接受绩效评价指标受两个方面影响:第一个方面是绩效评价指标的效度,第二个方面是绩效评价指标是否公平。绩效考核指标的效度不高,出现污染或者缺失的情况,员工会有不满情绪。当考核指标出现严重污染时,员工认为他们被迫做很多无用功,尤其会表现出不满情绪。绩效评价指标的公平性,是不同岗位员工比较后的主观评价。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考核指标比他人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制造这个不平等的责任者是企业,则容易滋生抱怨。

二、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指标强调的是从哪些方面对工作产出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注重的是在各项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指标解决的是评估什么的问题,标准解决的是要求被评估者做到什么水平、完成多少以及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1.基本标准与卓越标准。基本标准。基本标准就是合格标准,是对评估对象的基本期望,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每个工作岗位的基本标准,都可以描述为达到某种限度。设置基本标准的目的是判断员工的工作是否能够满足基本要求,是否能够达到基本标准方面的绩效信息,主要用于非激励性的报酬决策,此如基本的绩效工资等。卓越标准,是指对评估对象没有做强制要求,但是通过努力,一小部分人能够达到的绩效水平。卓越标准的描述没有限度,没有天花板,是没有止境的。达到卓越标准,需要超越常人的能力或者努力,或者两者的结合。所以,卓越标准不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设置卓越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识别角色榜样,提供努力的方向。随着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今天的卓越标准,会成为明天的基本标准。是否达到卓越标准的绩效信息,主要用来决定激励性的待遇,比如额外的奖金、分红、职位晋升等。

2.设计绩效评价标准需要注意的问题。考核标准的设置压力要适中,基本标准要达到的水平,要使所有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人有一定压力,在这种压力下,经过努力或者挖掘潜力能够实现规定的基本绩效标准。卓越标准,只有非常优秀的员工才能达到。设置基本标准,要避免给员工压力过大。长期在高压下工作,会导致缺勤、高离职率,基本标准的水平高低,要有利于发挥员工潜力。绩效标准的稳定性和变化性。绩效标准一旦设立,并证明是适当的,就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领导的意志而变化,否则会丧失其权威性。随着技术和管理的变化、企业问竞争加剧,会对考核标准进行修改和调整。

对于一个新企业来说,确定或者调整绩效标准,可以参考同行的经验,或者使用标杆学习的办法,参照国内或者国际先进企业的标准。在竞争条件下,参考竞争对手的标准,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绩效评价指标与绩效标准的侧重不同,但两者都同属于绩效目标的范畴。换言之,制定绩效目标主要工作是指绩效评价指标和绩效标准的制定。

三、过程与结果评价的动态平衡

绩效的两种观点,一种是绩效是结果,另一种是绩效是行为和胜任力。前一种观点观察工作结束后的状态和产出,后一种观点则关注工作的过程。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全面的绩效观。

1.结果与过程的结合。毫无疑问,绩效首先是结果。当产出结果不足以代表员工的工作绩效,就应当将行为能力等过程变量纳入考核管理的视野,甚至用行为取代结果。当考核的目标是为了改进工作、发展能力和矫正行为时,也把行为能力作为考核内容。考核员工绩效,只要有可能,就把结果作为考核内容,_出于在过程中把握控制绩效产出的考虑,企业开始考核工作行为和能力,于是,工作绩效的混合模型产生了。除了工作的最终结果,它还包括了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和能力。在多数混合模型中,结果绩效是数量化的、投向过去的并与部门目标相联系的,它主要考虑短期,考核结果主要用于奖励决策。对胜任力的评估多半是定性的,考虑长期绩效和未来导向,主要用于绩效改进和职业发展规划。

2.环境的影响。从绩效管理的角度看,引进胜任力之后的混合模型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对工作过程的研究发现,除了员工的行为和能力,影响工作续效的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机器设备的状态、原材料的质量、噪音、温度等等,这些因素被称为环境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个体发挥知识、技能,降低工作积极性等对工作绩效发挥抑制作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也表明,工作任务高度专业化、单调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可能降低生产率;目标模糊、或者难度太高,将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工作职责不清、互相扯皮,将同时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复杂、管理风格简单粗暴、工作群体缺乏凝聚力将消解员工的上进心和敬业精神;组织奖励制度的混乱、盛行等组织特点会使员工偏离努力方向。总之,环境因素对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员工作为个体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有限。站在绩效管理的角度,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应该充分评价结果的同时也充分评价工作行为表现。在充分考虑系统因素对绩效影响的情况下,对行为进行评估还有一个充分的理由:作为个人,既然难以改变环境因素,应该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在环境不利的条件下,主观上更加努力的员工,必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不利因素,为企业做出更多贡献。

3.优先顺序与权重。正因为环境因素对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影响,在绩效评价中需要将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将结果和过程评价指标按照一定比例得到动态平衡。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绩效管理目标、工作性质和要求。对不同的绩效管理对象,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也不同,它们有轻重缓急之分。在具体设计和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时,需要同时确定每个绩效指标的权重,或者标出优先顺序。在每个考核年度的开始,员工都应该知道,在所有绩效指标当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那么重要的。这样便于员工合理分配时间,知道应当在哪里付出最多努力,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并与员工沟通,可以使员工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的评价指标一般构成续效评价的一级指标,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的评价指标分别又有若干子指标构成,这种子指标又称之为二级指标。不同级别和不同内容的评价指标反映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绩效评价一般由多种绩效评价指标组成。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张健敏,李原意,《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皇甫刚,《绩效考核与管理案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朴愚,顾卫俊,《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B

[4]杨序国,何稳根,《绩效管理何以见绩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郭济,《绩效政府理论与实践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邱立强,龙毕文,乐载兵《绩效突破》[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绩效考核指标 篇五

关键词 企业办社会 绩效考核 指标创新

一、合理设置绩效考核指标

现如今大多数国企单位企业办社会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大多沿用传统的事业单位考核指标,可是随着企业办社会的各项职能业务越来越接近市场化,这使得建立效益和客户层面指标的重要性变得尤其重要。传统的绩效考核很难跟上新时代企业办单位绩效考核效益和客户层面指标的需要,所以创新绩效考核方法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已是迫在眉睫。通常,设置企业办社会绩效考核指标一般需满足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即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与想要测评的目的相关。二是全面性:即此项指标需全面反映各项素质。三是可衡量性:即要有一项合理的标准将结果进行区分比较。

(一)绩效指标设置要求科学性

企办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职工住宅“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气及物业)、医疗机构、离退休人员管理、承办教育机构、和消防市政这五个方面。因此,企业办社会事业部绩效指标的设置大多数应该偏重于客观指标的设置,尽量使用的是可以量化的指标,从而避免绩效考核的偏差保证其根本的科学性。

(二)绩效指标奖励考核指标全面性

除非企业社会绩效指标考核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物质层面奖励以及加强和职位晋升相关的关联性。否则,很可能使得绩效考核最终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实际上,绩效指标考核是单位员工职位晋升的一项重要环节,若绩效考核与单位职位晋升关系不大,那么单位职位晋升也就没有了公正性,虽然有些职工是通过别的晋升途径最后获得了升迁机会,但这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三)建立绩效考核的反馈环节

绩效反馈是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过程不可缺少重要部分,如果没有绩效反馈这一环节那么绩效考核就不可能得到改进。与此同时,这将会导致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受到负面影响。最终的考核目的也将不可能达到。因此,绩效考核也就成为一种需要考核而去考核形式化的结果。

(四)创新绩效考核的方法

要想科学合理地创新绩效考核方法就需要引入一些管理领域的知识,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平衡计分卡法、因子分析法、关键绩效指标、主成分分析法、360度绩效考核法等方法。例如,平衡计分卡法这种考核方法指标就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它分别从财务的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成长角度以及客户角度这四个角度考核了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这为管理的作业提供了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二、绩效考核指标的建立

基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自身特点设置了三个主要考核指标:公益事业单位考核、离退休服务、医疗卫生服务。

(一)公益事业单位对标考核指标

收入成本比、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收入增长率、业务外包成本占总成本比、人均管理费用、劳动生产率、离退休人员人均直接支出预算符合率。

(二)离退休服务对标考核指标

第一,每月离退休人员人=全年离退休人员人数/12。第二,离退休人员直接成本支出:离退休人员的成本费用合计―离退休管理机构的费用。

(三)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

第一,医院全年接待病人的总数:包括未治愈、治愈病人数。第二,年出院人数占总床日数:年病人住院期间/用床位天数。第三,医疗设备原值:医疗设备账面资产原值总额+实务资产原值总额。

三、公益事业单位和离退休服务考核总体指标建立

如(表1)是公共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总体指标考核表。

绩效考核指标 篇六

一、EVA的内涵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由美国著名的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注册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

经济增加值(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如果计算出的EVA的为正值,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和财富;相反,如果EVA为负值,则说明企业催毁了应有的价值;如果EVA为零,则说明企业仅仅获得金融市场的一般预期,刚好补偿全部资本成本。把EVA作为企业评价指标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按照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决策行事。

二、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方法

经济增加值从定义上很简单,但实际计算较复杂。以国资委考核国有企业用的EVA为例介绍EVA的计算方法。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其中: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责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责-平均在建工程

(一)上述部分指标计算内容如下

(1)利息支出是指企业会计报表中“财务费用”下的“利息支出”。

(2)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是指企业会计报表中“管理费用”项下的“研究与开发费”和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对于为了获取国家战略资源,勘探投入费用较大的企业,可以将其成本费用情况表中的“勘探费用”视同研究开发费用的调整项按照一定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予以加回。

(二)非经常收益调整项包括

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减持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所属上市公司股权取得的收益(不包括在二级市场上增持后又减持所取得的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所属主业范围内且资产、收入或者利润占集团总体10%以上的非上市公司资产取得的收益。

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股权(产权)收益,转让资产(含土地)收益。

其它非经常性收益:与主业发展无关的资产置换收益、与经常活动无关的补贴收入等。

(1)无息流动负责是企业会计报表中:“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它应付款”和“其它流动负责”;对于因承担国家任务等原因造成“专项应付款”、“特种储备基金”余额较大的,可视同无息流动负责予以扣除。

(2)在建工程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符合主业规定的“在建工程”。

(三)资本成本率的确定

(1)中央企业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

(2)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定为4.1%。

(3)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的工业企业和80%以上的非工业企业,资本成本率向上浮动0.5个百分点。

(4)资本成本率确定以后,三年保持不变。

上述EVA的计算方法从财务计算上比较方便。但也有一些影响较大的项目未能纳入。如:非营业现金、坏账准备、广告费用、递延所得税、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等。

三、采用EVA绩效评价,可以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

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和财富。与传统的重点关注综合财务指标相比,EVA的引入需要我们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重新定位。

(一)引入EVA将使那些不关注资本成本、盲目上规模求扩张等发展弊端得以改善

使考核从重表面经济指标到重增加内在价值、从重短期效益到重创造长期价值的转变。进一步引导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EVA绩效考核指标的引入,把经营管理目标从利润目标变为经济增加值,将有效的增强企业内在价值,可以避免一些经营上的风险。

(三)使企业进一步关注长远利益

常规考核,由于经营者的任期及指标构成的因素,很容易造成企业为追求短期利润而不惜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也就是有些资本完全可以用到创造更长远利益的方面,现在却因为考核期的关系被“贱用”了。引入EVA后,可以使经营者的管理重点转移到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上来。

(四)引入EVA不但要改变经营理念,更要改变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只有收回资金成本之后的经济增加值才是真正的利润,如果EVA为负值,即使会计报告有盈利,也是没有创造应有的价值,被认为企业在侵蚀股东财富。

四、EVA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点

(1)EVA的业绩评价方法与传统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相比,可以规避会计利润的局限性,有利于消除或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比较全面的考虑企业的资本成本,有利于企业资源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率。

(2)能抑制企业重复投资,抵制通过低效率的生产能力扩张增加利润总额而造成资本浪费的现象。因为低效率的投资只能增加绝对利润值,不但不能增加EVA甚至会减少EVA。

(3)EVA机制有利于企业重视创新和技术进步。EVA机制鼓励企业经营者追求更高的EVA,而增创EVA在很大程度上又依靠技术进步。

(4)EVA绩效考核机制使企业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从根本上趋于一致。使经营权和所有权二者关系进一步得到合理协调。管理者和投资者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去经营管理企业。这样的运营管理机制是健康的、合理的。

五、EVA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

EVA与其它管理方法一样,有它的优势,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1)EVA是在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其价值分析的准确度仍然受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另外对净利润的一系列调整往往是很复杂的,在调整中会出现随意性和偶然性,这影响了EVA的准确性。资本成本的波动、资本成本率的选择、公司规模和折旧方法都对EVA有较大的影响。

(2)从的“国资委业绩考核办法”相关规定看,EVA考核主要针对经营较好的成熟工业企业。对于金融机构、周期性公司、新成立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扩张型公司和资源公司等行业,用EVA来分析他们的价值并不合适。对于处于不同成长周期的企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

(3)我国企业构成情况比较复杂,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资本成本,运用EVA不具有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能力。如国资委固定资本成本率,且三年不变,不能真正反应资本的机会成本。

(4)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尽管计算公式很简单。但对于什么应该包括在投资基础内,净收益应作那些调整以及资本成本的确定,还存在许多争议。统一规范还没有建立。也就不能形成统一的业绩评价指标。也就局限于企业内部评价。

六、引入EVA企业应做的工作

(1)EVA不仅是一个高质量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它还是一个全面财务管理体系。企业应树立经营管理方方面面都必须围绕着EVA增长的经营理念。无论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形成从会计成本到机会成本的观念转变。逐渐形成积极参与和发现无效资产、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化文化环境。

(2)EVA作为一个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考虑对管理者的经营业绩的评价还是一种事后的控制。它是绩效评价期结束后形成的指标,反映了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无法体现运营无效的根源。还应当结合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客户、员工、产品、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等进行综合评价。

(3)既然EVA是一个经营效果的判断指标,就必须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引起企业经营者的关注和重视,真正建立起与资本所有者一致的经营理念。

(4)企业应当在企业内部先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培训。并以此为契机,通过EVA的引入,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新的管理体系。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从企业各个环节去适应以EVA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

绩效考核指标 篇七

关键词:绩效考核指标设计量化误区

在任何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考核指标的设计都是关键环节之一。设计恰当的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体系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对整个绩效考核体系具有战略导向意义。

在管理实践中,许多企业都建立了“先进”的考核体系,但事实上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设计出真正有价值的指标,考核对企业绩效提升的支撑作用非常有限,因为管理者往往忽略了绩效考核的真正目标:企业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才能够生存、才能有市场竞争力?

绩效指标的设计中最突出的矛盾莫过于“量化”与“不量化”的平衡博弈。一般来说,定量指标确实具有简单明了、易操作、独立性较高、结果较客观公正等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定量指标并非管理者考核的必然选择和制胜法宝,因为,并非所有的指标都是可以定量考核的。

1 考核指标不能全部量化的原因

1.1 某些层面和方面不适用于定量考核。某些企业,如公用行业,它们的特征之一就是“服务”意义大于“经营”意义,这就决定了这类企业的绩效含义不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单纯经济实体;另外,企业管理者的控制协调能力、发展潜力、组织领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也无法进行定量考核。

1.2 某些职位不适用于定量考核。如人事、行政、财务等职位从事的多是服务性的职能管理工作,内容多数难以量化,岗位职责缺乏数据表达的绩效指标,其产出的结果根据职能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通常会因很多内部人为因素影响产出的结果,导致考核执行者难以实施定量考核。如果一味地对这些职位的绩效进行量化考核,只能是走进死胡同。

2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陷入“量化”误区的表现

误区一:非量化勿考核

企业管理者中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绩效管理思想:“只有量化才能管理好”,否则,再好的绩效评价也没有说服力,甚至这项工作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殊不知,量化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向,使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组织目标相一致,通过整合员工绩效以有效实现企业目标。另外,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很大一部分由于相对抽象且难以直接测量,根本无法用量的指标来预测和评价,如行业认同度、核心竞争力等,所以只能选取诸如销售额等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评价公司的发展,指标分解时也只能分解可以量化的指标。

误区二:考核指标越精细越好

为了实现企业某一时期的发展目标,企业各职能部门利用自身较为擅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心设计出公司精细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而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组织,要实现的远、中、短期目标是什么?反而没人关心。其结果是,企业的长远目标要么缺失,要么发散,公司上下或迷失方向,或缺少凝聚力,造成很多部门和员工工作上的方向错误,越“正确”地做事,越偏离企业目标。

误区三:财务指标是考核关键

许多企业认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与否,关键是看财务指标,财务目标实现了,企业目标基本上也就实现了。实际上,财务指标只是注重反映过去的结果,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状况则表现较少,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股东的价值取向,偏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决定要素――客户,也反映不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导致考核指标不能与组织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从而容易引发公司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短期化行为,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误区四:考核指标应量化到部门

多数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实践思路是:制定企业目标之后,便设计好指标体系,再根据部门职能分工,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最后将指标量化,作为考核部门绩效的标准。考核执行者认为:只要把企业的所有目标均细化为小目标分解到部门,而每个部门都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企业的总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3 过分强调考核指标量化的消极后果

3.1 考核指标难以确定,误导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方向。在指标量化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往往难以为每一个细节都制定清晰、合理、有效和科学的定量指标;同时,完全定量考核可能使被考核者只重视量化工作而忽视对企业发展很重要但因无法量化暂不考核的工作。

3.2 与绩效管理思想背道而驰,破坏绩效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1]完整的企业绩效管理包含绩效考核、绩效沟通、绩效辅导、绩效改进等多个环节,但单纯的绩效考核定量指标设计容易使被考核者将重点集中于被量化的指标方面,而管理者亦忽视管理团队支持、员工理解、培训教育及反馈指导等更重要的事情,这样就不可能做好绩效管理工作。

4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原则

尽管不同的企业、相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关注的绩效目标有所不同,设计的绩效指标也可能会不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能够反映企业目标的绩效指标系统应是“量化正确的事情,并且是我们有限的精力能够做好的事情”[2],换句话说就是:并非所有可以量化的事情都值得关注,也并非所有值得关注的事情都可以量化。具体来说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计至少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4.1 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目标,并能够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4.2 大多数指标是能够量化的,而反映人的性格、能力、素质和潜力等的隐性指标应作为非量化指标。

4.3 能够激励人们良好业绩的指标标杆。

4.4 指标并非越多越好,并且针对组织层面的量化和针对个人层面的量化在方式和程度上需要有所区分。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需要做到可衡量,但可衡量并不代表一定要量化,面对那些难以量化的考核项目,不能搞一些形而上学的量化指标和量化方法,误导绩效考核量化观,滥用绩效考核量化法,可以考虑通过工作细化和流程化的方式来做考核。所以,绩效考核决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指标的设计更不能陷入“量化”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易发久,白沙。绩效为纲:绩效管理的6大实战方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

绩效考核指标 篇八

关键词:绩效考核 指标体系 医院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员工、部门绩效的识别、判断和评估,实现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调动了广大员工工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医院绩效改革的不断深入,绩效考核在前医院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当前的绩效指标体系进行了浅析,并就其中的不足探讨了自己的想法。

一、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绩效考核模式,然而由于缺乏监督以及科学性,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过于注重对财务绩效的考核

随着医院权力的下放,自负盈亏模式的实施,医院需要通过医疗服务的收入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行,所以,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往往是直接与经济收入挂钩,造成了业务人员盲目的追求经济收入,忽视了服务质量。不仅增加了医院的材料成本,也加重了患者的费用负担。

2、考核指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不合理、不客观,在设置目标时不能很好的处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之间各种因素,有些指标过低,无法达到医院战略的目标要求;有些指标过高,难以完成任务,使这些指标形同虚设。

3、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及反馈

当前大多医院采用的是院科两级考核,在科室内部往往没有具体量化的指标,致使许多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指标比较模糊,不知应该做些什么。其次,大多数的负责人整体的忙于业务,使二次考核常常流于形式,无法体现出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同时对于考核的结果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反馈,很多医院的考核根本不需要被考核人参与,甚至出现只有在发放奖金时才知道考核的结果,这种现象只会激化矛盾,使员工对考核失去信心。

二、绩效考核指标建立的原则

对于医院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应该结合其自身行业的特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因此,在设置绩效综合考核指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突出重点、照顾一般,使设置的指标内容明确、间接明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从考核指标的制定到实施的过程中,都要严格控制成本,实现最优化的投入产出,确保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3、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必须与医院的的战略目标相符,予以支持。

4、除了关注财务指标外,还要将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三个方面包含进去,充分体现出指标的全面性。

三、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

1、财务维度的指标的设置

财务维度的指标设置主要是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进行考虑,主要目标是提高利润和降低费用两个方面,包括:资产运营状况指标、利润的增长状况、新业务的开展状况、员工工资增长状况、社会保险收缴状况以及管理费用的开支状况等。

2、患者维度的指标设置

该维度的指标设置所关注的是客户对我们的态度,因为,只有更好的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才能拥有更多的患者,也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患者满意度、社会信誉度、病人投诉状况,以及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增长状况。

3、内部流程维度指标的设置

医院要想维护良好的运营,就必须做好财务目标的实现及满足患者的要求。在设置考核指标时,主要包括:门诊病人完成就诊的时间、住院病人手术前等待的天数,床位的周转率、医疗设备以及医生的医疗资源管理。

4、学习与发展维度指标的设置

医院要想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增强则是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给患者更多更好的技术服务。这就要求员工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考核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新项目的开展状况、以及员工培训支出的考核指标。

通过以上四个维度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不但可以为医院的正常运营提供所需的信息,同时又不至于因信息量庞大而失去效用,使得绩效考核与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相结合、相辅相成。

四、绩效考核的沟通及反馈

在绩效考核执行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及时的反馈,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的产生。在绩效沟通及反馈过程中,应注意技巧,维护员工的自尊,对于不同的意见应该给予员工申诉的机会,使员工能真正的参与到绩效考核之中,达到考核的预期效果。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与医院的战略目标以及医院的实际运行相结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应该进行动态的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建立起科学的、适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阿地力·依沙木丁,龚建福。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8篇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绩效指标的相关认知。

最新范文

公务员政审自我鉴定范文【最新4篇】10-31

小学二年级学生评语(通用4篇)10-31

家长评语【优秀7篇】10-31

转正自我鉴定(通用8篇)10-31

500字大学生自我鉴定(优秀7篇)10-31

一年级小学生评语优秀7篇10-30

淘宝好评评语(最新3篇)10-30

高中期末评语精选3篇10-30

高中生毕业评语优秀5篇10-30

综合素质评价评语(精选5篇)10-30

123 2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