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复习答案及简析(最新6篇)

时间:2023-05-01 20:51:28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6篇高三语文复习答案及简析,希望在高三语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高考语文古诗知识点 篇一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11.陋室铭(刘禹锡)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5.爱莲说(周敦颐)

文 言文阅读板块 篇二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

(建议:回归教材1---5文言课文)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何、乎、乃、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可以看《知识清单》,默写义项;同时回归教材1---5文言课文)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固定句式(翻译得分点)。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直译,字字落实,通顺无语病)

5.断句,明大意,抓标志,

6.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7、归纳内容要求,概括中心思想

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篇三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5.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参考答案:B

6.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参考答案:D

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参考答案:C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篇四

白鹤梁

白鹤梁是一段长约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石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北面的长江中,因从前经常有许多白鹤栖息于梁上而得名。白鹤梁多数时候隐没在江水中,只有在枯水期才显露出来。从唐代广德元年(763)以来,先人们以在石梁上刻石鱼的方法记录了长江的枯水位;石梁上还有许多诗文碑刻,也写到了石鱼出水的时间和石鱼距离枯水线的尺度等。这些石鱼和碑刻都是非常珍贵的水文资料,为探索过去1200年以来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极其准确的科学依据,因此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加上白鹤梁上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白鹤梁因此成为三峡库区唯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的表层由硬质砂岩和软质页岩组成,由于砂岩下的泥质岩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砂岩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再加上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因此尽管白鹤梁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尚好,但也开始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同时,白鹤梁的标高是138米,而三峡工程坝前水位将达到175米,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最终竣工以后将永远沉没于水下,如此高的水位也将使它经受不住强大的水压而导致损坏。如何保护白鹤梁成为水利专家们心中的一件大事。

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组织专家们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先后有天津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建设委员会和武汉大学等提出了各种方案。天津大学的“水下博物馆”方案认为,可以建一个密封的椭圆形双层壳体,罩在石梁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入壳体内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但是这一方案技术难度大,费用高,而且被放在水下几十米深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一旦破损,就会毁坏石梁,因此被否决了。最后提交审议的是三峡建设委员会的方案:将白鹤梁就地淤埋,等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能力时再去发掘和利用,而在岸边水位变动区仿造一个白鹤梁。

不知什么原因,向来与文物保护工作没有接触的葛修润院士被邀请参加了专家评审会,于是他在出差路过北京时专门去国家文物局查看了有关资料,发现即将接受评审的唯一方案不妥,实际上没有很好地实现保护文物的初衷。葛院士在总结各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方案。新方案与天津大学的方案类似,不同的是天津大学采用的是有压容器,即罩住白鹤梁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而新方案是无压容器,即把过滤后的江水注入壳体内,使壳体内外的水压达到平衡。这样技术难度小了,费用低了,最重要的是不再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2003年2月13日,葛院士为白鹤梁专门度身定做的“水下宫殿”正式动工,白鹤梁也可以“水见天日”了。

7.从原文看,下列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在石梁上刻画的石鱼,记录了1200年以来长江的枯水位。

B.石梁上许多古代诗文碑刻反映了石鱼的出水时间和距离枯水线的尺度。

C.为探索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D.石梁上反映长江水位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

参考答案:D

8.根据文意,属于白鹤梁需要保护的理由,最急切的一项是()

A.白鹤梁上的石鱼和诗文碑刻所记载的水文资料可能会遗失。

B.白鹤梁表层砂岩下的泥质岩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

C.由于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白鹤梁已经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

D.白鹤梁将会承受不住三峡工程完工后高水位所造成的强大水压。

参考答案:D

9.下列理解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白鹤梁平时都隐没在水中,每年在长江枯水期才露出水面一次。

B.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不但出自历代名家之手,而且是珍贵的水文资料。

C.直到三峡工程开工的时候,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得还算完好。

D.“就地淤埋,岸边复制”也是保护白鹤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参考答案:C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在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即使在长江枯水期水库的坝前水位也将高于138米。

B.天津大学的方案之所以被否决,最重要的原因是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

C.在葛院士的方案中,人们可以进入罩在石梁上的壳体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

D.除了葛院士的方案,其他各单位所提出的方案都不能使白鹤梁“永见天日”。

参考答案:D

高三语文练习 篇五

1.(2017·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中5月综合测试)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赝品/梦魇 滂沱/磅礴 调和/调控

B.追溯/塑料 膻味/檀香 店铺/铺张

C.蹩脚/别扭 怆然/创伤 拒载/刊载

D.拜谒/枯竭 盘踞/倨傲 屏蔽/屏气

解析 A.yàn/yǎn,pānɡ/pánɡ,tiáo。B.sù,shān/tán,pù/pū。C.biã/biâ,chuànɡ/chuānɡ,zài/zǎi。D.yâ/jiã,jù,pínɡ/bǐnɡ。

答案 C

2.(2017·天津市宝坻区综合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蜗居 雄辨 流览器 条分缕析

B.熟稔 博弈 禽流感 变幻莫测

C.简练 遐想 伏卧撑 整齐化一

D.宵禁 晋级 副作用 矫往过正

解析 A.“辨”应为“辩”,“流”应为“浏”。C.“伏”应为“俯”,“化”应为“划”。D.“往”应为“枉”。

答案 B

3.(2017·湖北省黄冈中学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城如同一把刻度________的皮尺,镌刻着我们的里程。在荒漠、山谷或者高原上,我们那么容易就________长城确认了自己的位置。城垛、烽火台、城楼,按照某种固定的节律,反复出现。重复,容易使建筑本身显得单调和乏味,但长城的设计者却表达了他们对重复的________,那些石质的城墙也在________的重复中,获得了一种巨大的震撼力量,与千军万马的磅礴气势遥相呼应。

A.精确 通过 迷恋 无休无止

B.准确 经过 喜爱 一望无际

C.精良 根据 爱慕 无以复加

D.精准 经由 依恋 不绝如缕

解析 第一个空,“精确”“精准”都强调非常准确,程度较强,用在此处均合适。“准确”程度较轻,没有前两者合适。“精良”指精致优良、完善,与前面的“刻度”不能搭配。第二个空,“通过”作介词是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经过”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况发生变化。“根据”指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经由”指路线经过(某些地方或某条路线)。此处强调长城是人们判断自己位置的手段和依据,用“通过”“根据”均可。第三个空,“迷恋”指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喜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爱慕”的意思是:①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②因喜爱而交往。“依恋”指留恋,舍不得离开。此处指长城的设计者非常爱好“重复”并反复使用“重复”,用“迷恋”最合适,“喜爱”程度较轻,“爱慕”“依恋”与“重复”不能搭配。第四个空,“无休无止”指不罢休,不停止,没完没了,是个中性词。“一望无际”指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无以复加”指达到极点,不可能再增加。“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后三个词都不可以用来修饰“重复”。综合比较,选择A最合适。

答案 A

4.(2017·北京市西城区二模)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的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

B.中国电影之所以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是因为中国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

C.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认为,应在《粮食法》中加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顿浪费粮食的行为。

D.虽然海水淡化具有洁净、环保、供给稳定等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广大沿海地区所利用。

解析 A.语意重复,“否则”与“过早的离开”保留其一。C.“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表意不明;“整顿”与“行为”搭配不当。D.句式杂糅,应为“被广大沿海地区利用”或“为广大沿海地区所利用”;语序不当,“虽然”应置于“海水淡化”之后。

答案 B

5.(2017·黑龙江省大庆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合理排序,与上文衔接最紧密、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段________。

①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②把整个一座古镇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③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

④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

⑤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连着大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A.⑤②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

解析 注意空间顺序。

答案 B

6.(2017·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次质检)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宝钗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帐话”,宝玉还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这话恰巧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红楼梦》)

B.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吴国。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蜀军,顺利渡江,占领了荆州。同时关羽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最终被俘不降而死。(《三国演义》)

C.觉民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性格温和稳健,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他也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最终和琴收获了胜利。(《家》)

D.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还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士”“君子”,让他们为社会服务,即“学而优则仕”。(《论语》)

解析 薛宝钗改史湘云。

答案 A

(2017·甘肃省兰州市实战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注 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7.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环境清幽,远离尘世。“问樵客”“遥识”以及“入云斜”的小路,暗示出卢岵山居处所的幽僻;老树的高古,泉水的清澈,沙石的净洁,群峰的雄奇,足见卢岵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意思答对即可。)

8.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借景衬托人物性格,点明访问的季节。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荞麦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后,才显现出满山的洁白,这与卢岵山居的环境相合,以此来表现人物品行的孤①B.④③①⑤② D.④①③②⑤

高;又点明了访问的季节是春天。表达了作者的景慕和赞许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9.(2017·江西省吉安县二中月考)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2)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__________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5)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 (1)瑞脑销金兽 玉枕纱厨

(2)挟飞仙以遨游 托遗响于悲风

(3)丛菊两开他日泪 寒衣处处催刀尺

(4)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5)一夜飞度镜湖月 送我至剡溪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汇总 篇六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shancaoxiang.com )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这6篇高三语文复习答案及简析是来自于山草香的高三语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最新范文

企业安全征文通用10篇05-01

小学生讲故事比赛稿【精选10篇】05-01

10周年结婚纪念日祝福语【优秀9篇】05-01

小学生古诗词优秀3篇05-01

远行的励志文章优秀10篇05-01

母亲生日祝福语最新13篇05-01

吴刚伐桂的故事(最新4篇)05-0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一诗词鉴赏(优秀11篇05-01

献给同学的经典毕业赠言优秀8篇05-01

电力安全征文【优秀14篇】05-01

129 8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