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 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优秀6篇】

时间:2024-05-25 13:10:38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是山草香勤劳的小编飞白给大家整编的6篇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 篇一

以下是

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 篇二

开学初,根据教务处的工作计划,制定数学组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把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工作中结合新的教育形势下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搞好教研教改教学,继续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教研教学活动卓有成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落实日常管理工作

学期初根据区教研室和学校工作目标的要求,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制定出数学组工作计划和各备课组工作计划。计划中各项工作具体定内容、定时间,确保将各项工作切实落实到位。期末将一学期工作进行总结、反思。本学期按计划确保每月全体老师听一节数学研讨课,组织至少一次教研,利用教研时间大家一起反馈听课情况,互相评课,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为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认真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负责,抓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另外,认真督促各备课组教研的落实情况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尤其是导学案的编写。配合教务处做好上传下达的联系工作,做好各种事情的督促,各种材料的收敛工作等。

2、积极实践新课改,不断探究有效教学的途径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数学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实践新课改,本学期在教务的精心组织下,数学组继续开展“导学案”教学,各备课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集体备课,认真撰写导学案。本学期数学组共进行导学案展示课六节。时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与老师一起完成课堂教学。另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老师们还利用教研时间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撰写课改论文、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保质保量地开展教研活动

数学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组织的各类听课、教研与培训活动,及时学习课改新信息、新思路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本学期我组教师积极进行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精心安排好校级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和青年教师的汇报展示课。对公开课严格把关,要求每一节公开课前都经过备课组的老师多次的研究和修改,每堂公开课后,学科组的老师都进行认真的评课,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大家通过争议都很有收获,以此推动本组的教研氛围。

4、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落实课堂常规教学,加强集体备课是基础环节,各备课组按学期初计划坚持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小组教研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老师们能够做到精心设计,备教材、备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总体上各年级都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教学,培优补差。初一抓好起始阶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抓好基础教学,培养数学素质;初三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5、新教师培养情况

为使新教师更快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中、老教师的带头作用,在学校教工团和教务处组织的结对子活动中,我组的孙海燕老师和韩玉兴老师,李俊英老师和程敬渝老师结成师徒对子,师徒几人在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师傅能认真指导徒弟进行常规教学工作,帮助备课,研究分析教材,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并且定期检查教学教案,观摩徒弟的课堂教学,及时予以指导。经过师傅的帮助,几位新教师进步很快,并与本学期进行了徒弟汇报课展示,效果较好。

6、学科组建设的设想: (1)新课标学习与钻研还要加强,继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创设有效课堂; (3)全组教师多听课、评课,加强业务学习; (4)“培优、辅中、稳差”的方法方式还有待完善;

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 篇三

2005年 9 月—— 2006 年 1 月

一、 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二、 关于教研工作的意见

三、 教研活动计划

四、 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五、 教师备课情况

六、 教师、学生获奖情况

七、 教研活动出勤记录

八、 作业批改情况

九、 教研组工作总结

十、 教研先进个人

教研组长:周静珠 组名:高段数学教研组

教 研 组 长 职 责

1、组织本组教师的业务学习,引导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工作。

2、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本组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教研课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及时总结教研成果,组织指导组内教师撰写论文。

3、指导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并加强检查。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观摩教学、互相听课、评课,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积极捕捉教研信息,认真学习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和组员的教研能力及理论修养。

6、开拓创新,带动组内教师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培养尖子生。

关于教研工作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课堂教学”为工作主线,并结合本校特点,实施审美教学、选择教学、建模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工作要点:

课堂教学生活化,用生活理念构建教学大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超文本教学;坚持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和检测;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开展教学系列活动;教学要尽可能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儿童乐意接受的方式,使教学各具特色;切实抓好学困生和冒尖生的辅导工作;提倡并研究合作、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 研 活 动 计 划

高段数学教研组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计划

㈠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遵循学校规划发展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高段数学教研组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选择学生能接受和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实施选择教育;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实实在在地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㈡总目标:

⒈在期初依据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使整个教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尽量使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记录有总结。

⒉尽量在教研活动中为每位老师创造机会,提高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⒊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学习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㈢教研活动

⒈坚持教学常规管理,使之规范有序。

⑴老师用电脑备课,使网上资源为我们所用,及时根据现代育教学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备课尽量做到:脑中有大纲、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使每学期都有代表自己教学水平、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教案。

⑵用好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上好每一节课,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

⑶认真批改作业,及时收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

⑷加强辅导力度,尽量在保证下线的基础上,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关注数学特长生的发展和培养。

⒉利用学校名师导教的优势,提高每一个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在学期初,安排老师业务提高的计划。在邱老师的指导下,每周四教研组开研讨课,要求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安排时间听课学习,让老师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⒊组织老师学习好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教研组的活动中,安排老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学习各课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新的教学参考以及教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从而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结构和内容,明确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4、5月份安排一次

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 篇四

一、集体备课中的三级备课

(一)级段备课

备课组教师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制定本级段整体三维目标,划分模块,制定实施计划,分析学情,根据班情制定学生能力培训计划,确立具体的教学、课例研讨进度表。

(二)模块备课

根据单元整合计划划分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内容特点划分学科类型,如概念解决课、定理公式应用课、习题巩固课、复习归纳课、活动实践课、试卷讲评课等。每一课型细分类别,比如概念解决课建议划分为先学后导型,如:单项式、多项式;边学边导型,如: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先导后学型,如:函数、锐角三角函数。

(三)课时备课

按类型课的划分,确定主备人分内容备课,确立课时主、次目标,围绕主、次目标展开教与学活动环节设计,在说明设计目的的同时,设计学生主体活动以及选取呈现方式。 挑选典型课例集体备课研讨,如产生分歧,就按问题类型确立备课方案同课异构,通过课堂效果对比,教师可以集众家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集体备课活动中的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案例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可以超越教材,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摸索、实践、反思、总结,选择最适合本地学情、学生喜欢的处理方法编排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数学新教材将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分散插入到相应各节之中,不作为单独内容呈现。如何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在一起呢?我们的教师有两种观点:①先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函数解法再集中应用。②按教材设计进行。针对教师的不同意见,旗研培中心以“教材内容如何整合呈现,突出数学思想渗透和学科相互融合”为切入点,多次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梳理初中整套教材,辩论答疑,充分剖析教材的编排意图,统一认识形成共识。①将方程(组)、不等式、函数应用这个难点内容按教材同步进行处理更科学,只是从初一到初三要贯穿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学生使用表格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根据生活原理(公式)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做好数、理、化相关内容的链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整合案例

例题:怎样租车?(八年级上册132页问题2)

某学校计划在总费用2300元的限额内租用汽车,共有234名学生和6名教师集体外出活动,每辆汽车上至少有1名教师。现有甲、乙两种大客车,它们的载客量和租金如下表:

(1)共需租多少辆汽车?

(2)给出最节省费用的租车方案。

教材给出的问题、留白问题很模糊,文字量大,学生看完似懂非懂。尤其是分析汽车总数的这点,总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太明白。按教材的方法,教师越分析学生越糊涂。针对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使用表格法分类剖析、列式计算,学生顺理成章解决了问题。

分析:(1)设共需租a辆汽车

a取整数解为6

(2)设租甲种客车x辆,则租乙种客车6-x辆

郭老师:看来还是数学老师的招妙啊!不用给学生讲了,我又学了一招。

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 篇五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它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校的办学效益。教研组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本组全体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把本教研组建设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1、本学期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编写教案;议课,精改教案;温课,优化教学;省课,反思教学。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每位教师都要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

2、加强教研组的管理,狠抓组风建设,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每周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情况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每周一下午的一、二两节课,发动教师积极参加听课活动,集思广益,对校级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等要求无课的本组教师一律参加。争取本组每周开设一堂组内公开课,每月向学校推出一堂校级公开课。

4、初一、初二年级要抓好基础教学,要面向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特别要重视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初三年级面临着升学考试,备课组教师要齐心协力,认真做好复习工作,其他教师也要关注毕业班级的教学,献技献策,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5、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现代化教学培训,提高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争取在各类课件比赛中有部分教师获奖。

6、要求各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善于总结,积极参与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7、备课组要搞好自编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共同收益,逐步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料库。

8、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县举行的学科教研活动,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临淮二中数学教研组——————-

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 篇六

1986年和1992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Govt. of India, 1986&1992)把普及初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放在优先地位。印度《宪法修正案》第83条规定,6-14岁的儿童享有受教育权(Sadagopal, 2002: p. 1)。在全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印度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实施了很多有关全民教育的计划项目(Mukundan, 2004)。这些计划项目关注初等教育入学人数和在读人数的增长、学校出勤人数的提高以及受教育者尤其是女童接受教育的强烈需求。而且,不仅在邦和地区内部盛行关注学生出席人数和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对于学生成绩相对较低等问题,邦和地区政府也都给予了特殊关注。

为了加快普及初等教育的步伐,印度政府在2001年成立了由总理任主席、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任副主席的“国家初等教育代表团”。在邦一级也成立了由各邦行政长官组成的类似代表团。一些计划和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后,为制定符合宪法授权的教育目标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些计划和项目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区域拓展教育项目(AIEP)、初等教育课程更新项目(PECR)和社区参与教育发展活动项目(DACEP)。70年代和80年代制订了通向全面发展的初等教育项目,近年来还有Andra Pradesh邦初等教育计划(APPEP)、Bihar邦教育计划(BEP)和Lok Jumbish邦初等教育计划(DPEP),等等。除此之外,还制订了由中央资助的免费午餐计划,保障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诸如教室、黑板等最基本教学用品计划,教师教育发展计划以及其它一些非正式的教育计划。

比较1950-1951年与1999-2000年国家对初等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可以看出,自从1950-1951年国家启动经济和社会计划的重大举措以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950-1951年

1999-2000年

2,100,000所小学有5,380,000名教师

6,420,000所小学有1,919,000名教师

13,596所小学高年级学校有85,496名教师

198,000所小学高年级学校有12,980,000名教师

小学生注册人数超过19,154,000名(注册率达到42.6%) 小学生注册人数超过1,136,120,000名(注册率达到94.9%)

小学高年级注册人数31,200,000名(注册率为12.7%)

小学高年级注册人数420,650,000名(注册率为58.8%)

[资料来源:国家教育研究机构(NCERT),2005年,第3页]

另外,印度政府还在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措施:聘用了30多万名教师、建造了20多万座校舍,建立了400多个区级教育培训机构,在271个地区实行了初等教育计划,使退学率由1960-1961年的65%减少到1999-2000年的40.3%。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进一步巩固以上各种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成绩,印度政府在2000年颁布了全民教育计划(SSA),全民教育计划的目标是加速初等教育普及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全面的、覆盖了全国各区的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层面的项目。全民教育计划以为社区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初等教育为使命,旨在提升学校系统的运作能力。由于一些邦没有资金来源,无法建立像Andra Pradesh邦初等教育计划(APPEP)、Bihar邦教育计划(BEP)、Lok Jumbish邦初等教育计划(DPEP)等这样的教育项目;另一些邦即使有教育资金,但那些居住在城市贫民区的人们无法从这些教育计划项目中获益,实施全民教育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全民教育计划的内涵、目标与基本特征

(一)全民教育计划的内涵

全民教育计划是:为普及小学教育而提供的一个清晰的时间框架;针对全国对基础教育质量的需求而做出回应;通过基础教育为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机会;使村教育委员会以及地区教育研究机构、学校管理委员会,家长与教师协会,母亲委员会,村(组)自治委员会以及其它基层组织有效参与小学管理;表达在全国普及小学教育的一种政治意愿;中央、邦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为邦政府制定初等教育政策,并在实践中得以实施提供机会;同扶贫机构和民政部门一起,使全民教育计划体现在教育部门的规划中,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全民教育计划的目标

全民教育计划的具体目标包括:在教育担保中心的帮助下,在偏僻地区建立学校,从而使所有偏远地区的适龄学生在2003年前重返校园;到2007年所有儿童接受完整的五年小学教育;到2010年所有儿童接受完整的八年小学教育;强调“生活教育”,关注小学教育质量满意度;2007年在小学阶段、2010年在初中阶段弥合性别和社会阶层的差距;到2010年力求不让一个小学生辍学。

(三)全民教育计划的基本特征

二、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机制和管理结构

实施全民教育计划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使目前的教育结构和机制更灵活、更有效,建立一套完整的全民教育计划实施机制,从而能够为所有学龄儿童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初等教育。现有教育组织从国家到最基层都有责任实施全民教育计划。不同层面的组织结构包括:

(一)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的组织机构包括:1、总委员会,在印度总理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开发部(HRD)部长任副主席。2、执行委员会,由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领导。3、初等教育局,由初等教育局秘书领导,并配备7-8名主任、副秘书、教育顾问等。4、学术和技术支持委员会,由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NCERT)、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NIEPA)、国家教师教育机构(NCTE)以及印度教育顾问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小组等组成。

(二)邦一级层面

邦一级主要负责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及管理。通常邦政府利用现有不同层级的教育组织结构开展工作,这些组织机构包括:1、邦总管理委员会,由邦行政长官领导。2、邦实施委员会,印度的每个邦都设有邦实施委员会。除一两个邦有独立的邦初等教育计划外,其它各邦都建有并在实施邦初等教育计划。邦实施委员会由秘书长、教育秘书以及教育专员领导。3、邦项目办公室,通常由教育部长、邦公共教育指导主任领导。然而,在设有初等教育计划的邦,可以利用初等教育计划项目办公室实施全民教育计划。4、学术和技术支持,由邦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SCERT)、邦教育管理和培训机构(SIEMAT)以及人力资源小组提供,在一些邦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

(三)地区一级层面

1、在地区一级层面建立了由Zila Parishad区的行政首长、主要执行官员以及区地方法官领导下的地区项目计划实施协会。2、教育官员对初等教育全民计划的实施负责,而在实施邦初等教育计划的一些邦,地区项目办公室也参与初等教育全民计划的实施。3、学术和技术支持,由区教育机构、区人力资源小组以及其它专业机构完成。

(四)街区一级层面

街区教育官员负责街区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在每个社区划分不同的街区,已经成立了或正在成立的街区人力资源中心(BRC)负责提供学术和技术上的支持,并负责对不同领域的职员进行培训,同时负责为小组人力资源中心(CRCS)以及学校提供学术帮助。

(五)小组一级层面

大约10-12所学校组成一个小组。像街区人力资源中心(BRC)一样,每个小组已经成立或正在组建在人力资源协调中心(CRCC)领导下的小组人力资源中心(CRC)。小组人力资源中心通常设在小学校内,并有一间专门的办公室。它负责了解、调查全民教育计划活动的实施情况,并为学校提供面对面的学术帮助,组织开展教师经验交流的学术论坛活动。

(六)村、学校一级层面

在学校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村教育委员会(VEC)、Panchayati Raj村研究机构(PRJ)、学校管理委员会(SMC)以及家长与教师协会(PAT)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全民教育计划实施的有关条款、标准及规定 在讨论制定全民教育计划实施的有关条款、标准及规定之前,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重视:第一,每个区应拟定区初等教育计划,参与全民教育计划的制定,其中包括每个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将要采取的干预措施,以确保初等教育质量。第二,地区对邦政府提供的财政预算有优先使用权。第三,所有由国际上和其它机构提供的资源应体现在计划中。第四,对财政预算的评估应与全民教育计划所涉及的条款紧密相关。

为实施全民教育计划所制定的条款和有关规定,体现在满足普及教育的需要、保证入学人数、控制辍学人数以及提高初等教育质量等方面。1、成立新学校。邦政府条款规定,应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所步行在一公里范围内的学校,并在大约有300名人口的居住区内建立新学校;如果有足够的小学生源,应提供一所小学高年级学校和两所小学校。2、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服务设施。在居住区内建立“教育担保中心”(EGS),负责管理15-20所学校范围内达到入学年龄又不能入学的学龄儿童。指派一名兼职教师管理运作此中心。如果学龄儿童的人数超过40名,那么可以再指派一名兼职教师。这样的中心如果经过2到3年的成功运作,可以转制为一所小学校。“教育选择和革新中心”以提升地段人口的教育水平为目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区的需要,开展如“弥补小学缺失课程计划”、“重返校园计划”等革新项目。3、教师聘用。在小学每40个学生配备一名教师。这项条款对偏远的宗族部落地区,可适当放宽条件;在小学高年级组每个班应配备一名教师;如果因为入学人数的增加而需要聘用新教师,应首先得到邦政府的批准;除了全职小学教师外,如果邦政府仍然急需教师,可聘任兼职教师;在每个区聘用新教师之前,应合理安排现有的教师。4、提供免费的教科书。所有的女童、计划内的适龄儿童以及部落地区的儿童都应得到邦政府提供的免费的教科书。如果政府没有提供免费教科书,那么每个孩子每年可以得到150卢比的补偿。5、教学设备。为新学校提供10000卢比的资金;为新成立的小学高年级学校和已经成立的但没有加入“最低教学设备保障项目”的学校提供50000卢比的资金。6、给予学校拨款。每一所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学校每年能获得2000卢比的拨款,用于更新功能失调的学校设备和购置图书。7、给予教师拨款。每所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年可获得500卢比的拨款。8、教师培训。有三种全民教育计划所期望的教师培训形式:一是所有的教师能够接受为期20天的在职培训;二是为未经过培训的在职教师提供为期60天的知识更新培训;三是为新教师提供为期30天的上岗培训。此外,如果当地根据实际需要、具有正当理由而希望得到其它形式的培训,可以列入计划中。9、科研、评估和监督。每所学校每年用于与初等教育相关的各个不同层面的科研经费1400卢比,比如创新活动、学校发展以及一些微观计划等项目的开展。10、社区领导培训。计划中提到,每个村可以有8人获得为期2天的培训,并可提供每天30卢比的资金。这样的培训可以由地区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举办。11、特殊教育的需要。全民教育计划条款规定,每年为每个残疾儿童提供1200卢比,使他们能够接受教育。12、革新。全民教育计划条款规定,提供给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革新项目1500000卢比的资金,主要用于儿童早期护理和教育、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女童教育、小学高年级的计算机教育等四方面的研究。13、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室、新校舍以及饮水设备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学校、街区以及村组的公共设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村和学校一级的建设工程,都在当地社区的协作下完成。此外,每年每所学校还将获得5000卢比用于修缮学校设施。

四、为提高初等教育质量所做出的努力

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到目前为止这个计划关注更多的是为儿童提供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和防止辍学等方面,而在某种程度上对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效率和学生取得的成绩缺乏关注。因此,在关注入学人数、防止辍学等方面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初等教育质量上。为此,全民教育计划提出了一个针对教育质量做出的完整的、全面的计划,提倡通过分权和社区在学校管理和实施中所具有的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学校进行干预。这就意味着干预和实施计划,一方面要关注初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必须携起手来,通过共同的努力来提高入学人数和防止辍学人数增加。

对全民教育计划有关条例的探讨表明,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各项活动,政府在机遇和财政等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可以总结为:1、改善学龄儿童校内外的学习环境,例如改善饮水设施和修缮厕所等条款。2、主要通过合理的教师流动、新教师以及兼职教师的聘任等途径,确保学校所需教师的人数。3、通过重建和改革与教师实际需要相关的教师培训制度,增强教师的工作胜任力。4、为了切实提供基于需要的教师培训,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建立地区人力资源中心和小组人力资源中心,并深入教学第一线为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5、计划中实施的课程改革与2000年由国家教育研究机构(NCERT)根据地区实际适当修改后而提出的“国家学校教育课程改革框架”相适应。(确保女童和所有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享受免费的教材资料,邦和地区一级也要根据环境和实际需要,为特殊教育群体提供保障)全民教育计划号召在地区级层面实施课程改革分权计划。6、关注“生活教育”,使教育贴近生活。7、确保一些有活力的专业机构加入到计划中来,例如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NCERT)、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NIEPA)、国家教师教育机构(NCTE)以及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等。8、通过为学校和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水平。9、强调儿童从早期到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的教育。10、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初等教育质量,特别是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相关干预,全民教育计划提出了在各个不同层面推行教育改革的设想。11、重视科研、文件和评估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估。12、对全民教育计划的监督指标已经得到认可。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提出了对计划进行监督的战略性指标,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提出了对质量进行监督的适用性指标。在监督过程中,由经邦一级政府认证的专业机构给予帮助和指导。

由于效率和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满足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决定因素,全民教育计划在效率和创建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分权的计划和实施需要能够提供各个不同层面的不同信息,以确保在各个层面上都形成良好的功能机制。

五、结论

通过努力,全民教育计划最终试图创建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确保初等教育质量的计划,把让6-14岁的儿童接受教育作为计划中的一部分,还规定了改善学习环境,加强教师工作胜任力和对他们进行一线教学指导,进行课程改革,在教育学、教育科研以及革新活动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等内容。

全民教育计划强调如何使目前的教育管理组织结构更有意义、有效率以及更加灵活多变。目前,在邦和地区层面已经形成了具体实施全民教育计划的组织结构:邦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地区教育培训机构,地区人力资源中心以及小组人力资源中心等,它们在提升初等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作用。

全民教育计划为每个区提供机会,使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视角制定初等教育计划和实施地区干预。每个区制定的初等教育计划条例(DEEPs),就是针对其不同情况所给予的支持与关注。条例规定了建立新学校,为学校提供设备保障,保证专兼职教师人数,为所有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和女童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为教学提供资金和资料,提供保证学校发展的拨款等内容;同时提出了全面的教师培训、教研和监督计划,开展革新项目并对项目进行管理,对社区领导进行培训以及为残疾儿童提供一体化教育等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计划还规定了校园建设、地区人力资源中心和小组人力资源中心的办公楼建设以及教室、厕所、饮水设施等方面建设的内容,并设立基金用于维护学校建设。

尽管这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得到了承认并对难以触及到的群体给予充分的重视,但今后仍应在“怎样实施”和“如何实施”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各个机构和个体的能力建设,包括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和监督,特别是对不同层面的分权管理;同时确保教育担保中心能够吸纳不同层面的儿童,确保他们能够通过与全日制小学的学生们相当的教育革新项目接受教育。因此,要加强对这些机构和中心的有效的、持续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社会需求的胜任力。

为分享共有资源和专业知识,需要加强网络工作机构的建设,因为资源和知识的共享可以更直接地帮助学校、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全民教育计划融各方努力与各项计划于一体,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计划。因此,需要尽最大努力,对不同层面的政府机构和村级机构进行合作和干预,尤其在地区一级,要促使地区间的项目官员们在创造力、创新力以及团结协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注释:

①India, Government of. ( 1986a) . National Policy on Education.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②India, Government of. ( 1986b) . Programme of Action.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③India, Government of. ( 1992) . Programme of Action.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④India, Government of. ( 1993) . Report of CABE Committee on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⑤India, Government of. ( 2004) . Sarva Siksha Abhiyan: A Programme for Universal Elementary Education; Manual for Planning and Appraisal.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⑥Mukundan, M.V. ( 2004) . Educ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India' s Kerala State. Shenyang: Liaoning People' s Publishing House.

⑦National Counci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NCERT) . ( 2005) . Modules on Quality Dimensions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Under SSA. New Delhi: NCERT.

最新范文

11月12日出生的人是什么星座【最新7篇】05-25

“龙”开头的成语及解释【精选12篇】05-25

龙开头有什么四字成语【优秀5篇】05-25

龙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最新12篇05-25

简短的劝节哀的句子最新12篇05-25

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最新4篇05-25

成语典故一鸣惊人(精选3篇)05-25

镇国太平公主的生平简介【4篇】05-25

待遇英文怎么说精选4篇05-25

情人节唯美浪漫文案(6篇)05-25

129 39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