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原文及赏析精选5篇

时间:2024-03-16 17:51:51

《明月何皎皎》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明月何皎皎原文及赏析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明月何皎皎译文及赏析 篇一

导读: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1、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3、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14、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

15、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6、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7、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18、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19、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

20、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21、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2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3、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关于明月的诗句】

1.关于明月诗句

2.关于明月思乡的诗句

3.关于明月的诗句大全

4.关于借明月思乡的诗句

5.关于明月的送别诗句

6.关于明月的诗句

7.关于明月的诗句60句

8.关于清风与明月的诗句

上文是关于关于明月的诗句,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明月何皎皎赏析译文及注释 篇二

佚名

译文

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

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注释

①罗床帏:罗帐。

②寐:入睡。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④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⑥裳衣:一作“衣裳”。

明月何皎皎赏析 篇三

如何描写人物心理,往往是小说家们醉心探讨的问题。其实,这对诗人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抒情诗中,就有很细致很精采的心理描写,这一篇《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就突出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特点。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徘徊’二字。”(《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忧愁”:“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却又说“不如早旋归”,是因为实际上他乡作客,无乐而言。正如《相如歌·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又欲归不归,这是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此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很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陈祚明说得好:“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也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古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可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

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古诗解》)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俄国有-山草香§www.shancaoxiang.com 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有关明月何皎皎译文及赏析 篇四

月亮挂在空中,虽是圆的,却很淡、很淡,终究是被那可恨的阴云遮住了脸,一点儿没有中秋之月应有的模样。

我已许久未和明月相见,也有许久未过一个像样的中秋。夜幕初临,一家三人正奔向前往外公外婆家的路上,在我的座位旁边,却是一个满载的书包和花花绿绿的学习资料,窗外灰朦朦一片,压在我的心头。

一幢老旧的瓦房缓缓迈向我们,门前是两位和善的老人。但我无心过问,一心把头埋进学海,为一道题目苦苦思索。“外公好,外婆好。”急促的两声招呼后,我便走进了房间,把大大小小的资料往桌上一摊,便举起了笔,“吱”门开了,外公缓缓地走进来:“中秋节还学那么认真,别学了,来陪外公聊会儿吧,我想仔细看看我的大外孙子。”“外公,请您别打扰我好吗?”外公先是一愣,随即苦笑道:“好,好,你努力学习,外公等着你挣大钱。”他走出了房间,缓缓地关上门。

虽说是学习,可我的心却浮躁不安。一会儿研究圆和三角形,却毫无思路,一会儿便又计算小灯泡……焦躁的心让我无法学下去。“哥哥,陪我玩吧。”不知何时,小表弟已站在我身边。“一边儿去,一边儿去。”我呵斥着,并把他赶出房间。抬头之际,猛地发现窗前一片明亮,寻光望去,月亮正久违地向我微笑。云呢?大概散去了吧。望着望着,竟望出了我的影子。年幼的我拉着外公的手,跟在外婆身后,吃着月饼,听外公讲他年轻时的故事。

我果断地掷下了笔,走出房门。外公正在搬桌子,我立即上前,抬起了桌子的另一头。“我来帮忙吧。”“好好!”外公笑了,笑得很真诚、很甜。安置好桌椅后,外公一下坐在了沙发上,气喘吁吁。外公真的老了,而我却从未注意到,在我印象中,他一直有使不完的力气。外婆的鬓角也已苍白,而我一直像婴儿一样对待的表弟,竟也上了小学。这些我却都未注意到,每天为了将来而奋斗,却把当下忽略。

“干杯!”家人围坐在一起,赏着明月,聊着家常,欢声笑语不断,这才是我久违的中秋应有的样子。

回家的路上,仰望星空,明月把光亮公平撒向各处,把中国人最美的情思寄向远方。

明月,我与你许久未见,而那次久违的重逢竟是最美的一次相见。

明月何皎皎原文赏析 篇五

两汉:佚名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最新范文

马嵬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5篇03-16

人才培养计划5篇03-16

八年级数学计划【6篇】03-16

家庭计划(9篇)03-16

训练中的思想鼓动【精选3篇】03-16

风中写景作文【最新6篇】03-16

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400作文(通用10篇)03-16

跑操的口号霸气押韵(精选10篇)03-16

小学生寻物启事格式范文(热门精选4篇03-16

多为别人着想的句子精选句子优秀8篇03-16

129 34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