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重要性 想象力的重要性【精选9篇】

时间:2024-02-20 16:03:18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想象力的重要性【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一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提倡注重人文精神,越来越追求对学生思维个性的关怀。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艺术,而想象就是这艺术王国里的一朵奇葩。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想象应该无处不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一、以“想象”为钥匙 ,开启心智,激活课堂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让语文课堂因为有“想象”而鲜活起来,我们该怎样让学生在有“想象”的语文课堂中幸福成长。

1.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想象”的源头

结合教材,依据学情,教师创设有效情境,给学生“想象”的源头活水,可以催化学生“想象”的生成,帮助他们寻找到自己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而其主体意识就在一个个“想象”中逐步形成,逐步深化。

2.拓宽时空,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

儿童的多彩想象就如轻盈的蒲公英,乘着风儿的翅膀遨游天地才是最大的心愿。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让学生“想象”得美丽、“想象”得高远。第一,要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制订教学目标,力求尊重、肯定、鼓励每一个学生的点滴学习成果。。

3.学会思考,让学生有“想象”的能力

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因此,在指导学法过程中,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边看边想。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机会,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教学生做到:善于带着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善于随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考。

二、以“想象”为翅膀,放飞思维,精彩课堂

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那么怎么让想象像一股清风注入语文课堂,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

1.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可是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施教者平时注重想象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无论哪一类体裁的文章,里面总有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要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除联想作者的时代背景外,还要在字里行间中去寻觅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词句,并借助想象去感悟。这里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画龙点睛的点拨,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升华,其感悟能力好就在想象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传统语文教学,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然而想象却有着深一层的构思,如《滕野先生》,对于这篇课文老师不必过多的分析,把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心理状况简介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鲁迅当时受国人的冷眼、轻蔑,留学在日本受到严重歧视的心理去想象,去感悟,学生就不难理解多年后的鲁迅,为什么对滕野先生是那样的感激和怀念……可以说,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想象是学生感悟的催化剂。

2.在语文综合学习中,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

感性认识是人通过感官对事物表面的认识,一般通过手、眼睛,耳朵、鼻子和舌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肤浅的认识。而理性认识需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加工,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教师在授课时,学生对感性认识消化、吸收较快,感性认识是最直接、最形象的东西。而理性、抽象的东西就不会轻而易举地获得,理性认识需要思维的深加工,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理论进行理解,离不开合理的想象、大胆的想象、假说和猜想,从而缩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距离。显而易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想象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二

关键词:建筑制图 空间想象力 培养方法

《建筑制图》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重要基础,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识图与绘图能力,并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所谓识图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熟练识读方案图、施工图、构造图等图样。绘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工具作图或徒手草图的方式,将自己的设想表达出来。就《建筑制图》课程而言,要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投影原理,有关国家制图标准,具有一定到绘图技能是基础,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关键。所以,在整个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空间想象与构思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图解空间形体为主要线索,以熟练阅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为最终目的。建筑制图课中图样所表达的物体是直观的,但图文原理、表达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概念却是抽象和有一定难度的。职业学校到学生整体基础薄弱,立体几何知识欠缺,空间思维能力较差,而且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到差异,这给制图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采取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那么建筑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呢?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传统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教师依赖的主要教学途径和方式就是粉笔加黑板,尽管在这种简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可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难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空间概念建立、空间想象力培养这一教学难题。借助丁直观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建筑制图教学过程中的抽象概念通过教学辅助载体变成学生可以感知的知识。毋庸置疑,建筑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适时运用诸如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学手段,并通过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语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实物,把建筑制图教学中需要表现的不同形体(诸如棱锥、圆锥、圆柱、棱柱、长方体等)一一展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在观看、揣摩这些常见形体基础上,通过识记、理解内化到此类空间图形所对应的视图,并促成学生思维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有效转。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建筑制图教学过程中学会将较为复杂的视图分解为简单的图形进行理解,而且课堂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还可以通过对有形物体的观察、思考、分析,在头脑中建立一定的空间感性认识,并形成初步整体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活动,实现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建筑制图课堂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呈现出更强的表现力,使学生以更直接地感知物体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便捷地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化空间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建筑制图课堂教学的相互整合,实现图像、文字、动画以及声音的有机结合,不但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而且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建筑制图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投影理论的教学与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在本课程教学之初的实践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空间概念,教师不但难以很好地传授教学内容,而且也很难把文本中的文字非常到位地进行表达。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教学中教师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达的知识进行形象的展示,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重复播放,或者有意识地延长停留时间,帮助学生形成大脑中清晰的空间方位关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例如,在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形象地把正投影的投影原理与三视图的看图方法紧密结合,并且有效呈现,从而帮助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3.提供积极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建筑制图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提供学生动手机会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建筑制图课堂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少不了学生通过必要的绘图实践、读图实践、模型切制等诸多实践行为的配合,而提供学生动手机会正符合这些实践行为的内在要求。诚然,建筑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意义,事实上,教学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建筑制图课堂教学中,如果说教师任何教学模式的运用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的话,那么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间接的方法,而提供给学生动手机会则提供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直接方法。其实,建筑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供给学生动手机会正符合该课程实践性的内在要求。

总之,建筑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对于学生而言是他们接受教学知识,理解文本所必须体现的基本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在教学中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甚至使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从而使教师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筑制图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三

一、以“想象”为钥匙 ,开启心智,激活课堂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让语文课堂因为有“想象”而鲜活起来,我们该怎样让学生在有“想象”的语文课堂中幸福成长。

1.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想象”的源头

结合教材,依据学情,教师创设有效情境,给学生“想象”的源头活水,可以催化学生“想象”的生成,帮助他们寻找到自己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而其主体意识就在一个个“想象”中逐步形成,逐步深化。

2.拓宽时空,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

儿童的多彩想象就如轻盈的蒲公英,乘着风儿的翅膀遨游天地才是最大的心愿。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让学生“想象”得美丽、“想象”得高远。第一,要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制订教学目标,力求尊重、肯定、鼓励每一个学生的点滴学习成果。

3.学会思考,让学生有“想象”的能力

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因此,在指导学法过程中,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边看边想,。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机会,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教学生做到:善于带着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善于随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考。

二、以“想象”为翅膀,放飞思维,精彩课堂

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话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以说:“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那么怎么让想象像一股清风注入语文课堂,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

1.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很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教学中就千方百计地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是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施教者平时注重想象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无论哪一类体裁的文章,里面总有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要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除联想作者的时代背景外,还要在字里行间中去寻觅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词句,并借助想象去感悟。这里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画龙点睛的点拨,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升华,其感悟能力好就在想象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传统语文教学,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然而想象却有着深一层的构思,如《滕野先生》,对于这篇课文老师不必过多的分析,把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心理状况简介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鲁迅当时受国人的冷眼、轻蔑,留学在日本受到严重歧视的心理去想象,去感悟,学生就不难理解多年后的鲁迅,为什么对滕野先生是那样的感激和怀念……可以说,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想象是学生感悟的催化剂。

2.在语文综合学习中,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

感性认识是人通过感官对事物表面的认识,一般通过手、眼睛,耳朵、鼻子和舌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肤浅的认识。而理性认识需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加工,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教师在授课时,学生对感性认识消化、吸收较快,感性认识是最直接、最形象的东西。而理性、抽象的东西就不会轻而易举地获得,理性认识需要思维的深加工,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理论进行理解,离不开合理的想象、大胆的想象、假说和猜想,从而缩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距离。显而易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想象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想象力 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育必须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创新思维的就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一个师生心灵交流、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过程。中外教育专家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常将想象放在重要的位置,并通过实践证明:“作文想象力丰富”就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生的重要特征之一。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作文教学与想象力密不可分

所谓想象是指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通过原有的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可以说,创造性是想象的突出特点。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例如,在写“环保”主题时,有同学俨然成了“地球”代言人,细述“温室效应”的前世今生,提出“低碳生活”的美好倡议;有同学借助“雾霾天席卷神州大地”,控诉汽车尾气让大气环境雪上加霜,进而倡导绿色出行。又如在写“魅力新宜兴”主题时,有的同学立足城市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到高歌一首未来畅想曲,借喻宜兴美好的明天。这些都是学生丰富的想象的成果,是一种再创造。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想象是创造力。”而这正是优秀作文的生命力所在。

二、培养想象力的可行性

1.从教材上看,中学阶段教材收录的文章都是些经典范文,其中不乏情感想象的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戴望舒的《寻梦者》等。学习了佳作,便要学以致用,培养想象力既可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提高作文水平。

2.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学生已具备让思维“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能力。能自由驾驭思维是一个成熟的标志。可见,在作文教学上培养学生的想象是可行的。

3.想象力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作文教学成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丰富的想象是关键。从学生的学习上看,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按教学目的进行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可以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在写作文时能“文思如泉涌”。要想更好地强化作文教学效果,更应大力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无疑是提高作文质量的一条快捷的行径。然而,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谈何容易?那么,我们应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1.以“说”带“写”,续写、改写小说故事,是培养想象力的一大捷径。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学形式上不同,它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形式灵活。同时,它是重感情的,尤其在作文教学中更需要在课堂上师生心流。而要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在作文时就必须有题可“想”,有“象”可“想”,有的放矢了。

赫尔巴特认为,联想的最好方法是不受拘束的谈话。这样学生就有可能试图改变或重复某种偶然结合的观念,这对学生是比较容易和方便的,并且有可能采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消化已经熟记的知识。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干”,内容空洞。例如抒情,往往用一句“多么美丽”、“多么伟大”等概念化的语句抒情,让人读来味如嚼蜡,寡淡无味。并且往往落入俗套,词不达意,甚至错别字百出,让老师改起来既费劲又无奈。而学生写起作文来也觉无聊,最终不得不敷衍了事。而以“说”带“写”的形式,往往可以避免作文教学进入原先的尴尬境地。

2.用放大镜捕捉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点拨与赏识。

在写作过程中,许多同学往往以“没有灵感”为借口。其实,所谓写作灵感不正是想象力的体现吗?面对学生突发的想象灵感,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从中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点拨,并加以赏识教育,既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学生表现出来的意念、观点有时显得偏激、怪异,但只要稍作点拨,便可让学生思想的火花熠熠生辉。

例如,在一次“魅力新宜兴”的话题作文中,有位同学将思想拉到2025年,想象的潮水如话匣子一开,便“天马行空”漫无边际了,结果是文章后半部分离题千里。面批作文时,她因自己荒诞的想法而羞于启齿。而我并没有急于否定她的奇思异想,而是首先肯定她大胆的想象,并耐心地陪她一同重新立意,梳理文章的脉络,最后她的作文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在另一次征文比赛中,有位同学借“找个人来聊聊天”的题目,写出了他对人类未来生存方式的大胆想象,虽然文章最后没被选送,但其思维中的闪光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他能由人们迷恋虚拟网络的现象,联想到未来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对话的生存尴尬,这难道不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一种有深度的想象?而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无疑将使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我们相信,当学生的想象潜能发挥后,其威力是无穷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及时鼓励与赏识是学生乐于想象、勤于想象的不竭动力。可见,我们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缺欠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王敏。把快乐拉出来晒太阳――习作教学心态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07).

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五

关键字:想象力;美术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50-01

一、激发兴趣,营造想象氛围

喜欢涂涂画画是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可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一)借助故事营造氛围。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能使他们增长知识,陶冶心灵,并能激起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二)结合音乐营造氛围。初中学生特别喜欢音乐,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当然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及课业的类型来选择播放不同特点的音乐。音乐的节奏与课堂内容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这样能保证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绘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激情,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性,还可以解除疲劳。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则可以播放一些舒缓、优雅的音乐,让它引领学生更好的体会中国画的意境。使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三)巧编歌谣营造氛围。歌谣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识记,也是初中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教学时运用这个特点,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加强教学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易懂易接受。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学会了知识,还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五彩缤纷的想象世界。

二、把学生引入想象的殿堂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一)直观引伸。初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引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故事启发。故事对初中生的吸引力特别大。教学中,可以投其所好,让学生从故事中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古诗配画》一课中,首先运用教材提供的范例《月是故乡明》来指导学生如何大胆想象。接着,利用古代画家的创作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宋朝一个皇帝赵倍招考画工,要求给‘深山藏古寺’这句诗配一幅画,当时不少人画的都是茂密的森林呀,高大古老的寺庙呀,虽然绘画技巧都很不错,但并没有考龋而另一个考生却被录取了,原来呀,他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和尚在井边挑水,一条石板小路伸入深山……”同学们的眼睛眨巴眨巴的,不一会儿,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三)典范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少年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这时可以顺其童心,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学生都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他们说,一只小鸡,一对小虾,在其笔下都特别的有趣。《古诗配画》一课中,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齐白石老先生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这时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老先生是这样体现的: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

三、加强学生的直观记力, 培养有条理的

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六

关键词:表演;想象力;舞蹈;重要性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重要地位地位,弥补了生活经验的不足舞蹈,创作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最佳取材,想象力是丰富舞蹈的粮食。对于一名合格的舞者来说,其内心需要具备丰富浓烈的情感感情,这种情感来源于生活。青少年时期是学习舞蹈表演的最佳时期,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其生活情感经历毕竟有限。所以需要更多更好的想象力来丰富舞蹈的可看性。

一、舞蹈表演中想象力的重要性

1.想象力使情感发展变化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过程,也是对形象深入认识的过程。随着想象认识的发展和变化,情感也会有随之的发展变化。巴普罗在表演《天鹅之死》时,是由一个正常人的心理状态去演示将要死去的天鹅,如果她不进行艺术表现上的想象力,我认为她无法把慢慢衰老并终要死去的天鹅表现得这么出色,让人拥有可看性。这也是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发展变化才能让观众情感更加丰富,不会单调无味。虚幻的情感在舞台上展现得活灵活现,并且能够深刻地把角色的情感转换和发展,就需要演员把思绪投入到想象的情感世界。有时情感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演员意识到发生了变化,所演绎的角色也会随着演员的想象力带到更高一个层次。在剧本的制约下,应该大胆地展开想象力,如果一个演员的想象力局限在有限的舞台制约下,那么,舞台演绎将会变得非常木讷,对剧本的理解不够,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想象,或者是演员平时积累的太少,都直接影响了演员的想象力。

2.想象力使情感复杂多样

感知活动中所产生的只是感知者自身的情感,而想象中不仅仅存在着想象者自身的情感,还包括各种角色的情感,因为演员在想象各种任务形象的时候必须体验人物相对应的情感活动。这些情感活动中有快乐、悲伤、愤怒、惆怅、希望、绝望等。演员自由地把握这些情感和合理的转换,必须有想象力的作用。更深刻地想象着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感情需求,让自己成为当事者,通过想象出发,转移到情感,思维,从而更加合理地进行情绪转换。舞蹈情感的技法和变化必须靠丰富的想象力,而多种多样的想象刺激又来自情感的内心驱动力。凭借着这种力量,想象力可以张开翅膀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并且有超越时空的能力。

3.想象力的重要性

舞蹈更应该是情感艺术,作为舞者,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眼神以及什么样的情感就构成了什么样艺术风格的舞蹈作品。于是,舞蹈作品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舞蹈作品就是创造者和舞者的心理情感活动的表现。由此,情感的变化亦即跃然舞台之上。情感在舞蹈艺术中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舞蹈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而舞蹈美的本质正是创造者的思维和舞者想象力的产物,是表现舞台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以肢体形成舞台表演的根基,通过创造性的舞台形象来表现舞者的精神、气质,熔铸和渗透着创造者和舞者的思想感情。因为舞者有这样的想象力,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受艺术的熏陶。想象力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能力,然而舞蹈中,演员只有将想象力发挥起来才能使观众的生活增加趣味、风趣,让观众在观赏舞蹈的时候更加丰富多彩。在《西方现代舞史纲》中提到过,舞蹈演员在表演中需要具备演员的最基础的素质、对人物形象的捏造和所演绎的舞蹈形象的价值都需要演员的想象力发挥才能演绎好。

二、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发挥

舞蹈和其他的艺术不一样,虽然拥有一样的规律,却又有不少的不同。舞蹈演员主要的艺术表演方式是舞蹈动作,主要是对文字和其他的社会现象、人物情感的表达,但同时演员又通过想象力表现出的肢体动作,就保证了舞者的审美的体现和形象。舞蹈想象是舞蹈表演中最重要的源泉,想象可以让演员很快地进入到角色之中去,舞者在舞台上跳舞时,也可以灵活地运用肢体来表达出自己所产生的情感,运用充分的想象力配合肢体来达到舞台所必需的表演效果,所以舞蹈演员要充实自己的艺术想象能力,比如要充分理解人物关系、内心情感和情境意境等诸多方面上。舞蹈演员在表演时刻需要充分利用想象力,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完成整个舞蹈作品,在特征上需要有一定的画面感,舞蹈演员在开始想象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情感转化成意象,并且把这种意象和舞蹈融合起来,再把这意象表达在舞台上,台下的观众才会跟着舞者一起共鸣。任何一个舞蹈演员在情感、认知、创新等等方面上都和想象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舞蹈演员联系角色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是成功把握角色,演绎角色的重点。

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七

关键词: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一、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 激发写作动机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很难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来考虑事物,恰恰是这一点,使得小学阶段成为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阶段之一。想象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事物描写题材的作文作业,很多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比较积极的心态,这充分证明想象力能够使得学生进行自我表现,而这种作文训练方式能够普遍地被学生接受;第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想象力,扩展自己你的思维空间,将描写对象利用另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

(二) 推动学生个性化写作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很多文学大师有着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这也跟他们的想象力有关,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加入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写作,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作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并且学生的想象力很难被复制或者是模仿,所以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进行个性化的写作; 第二,新课改或者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都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而实践证明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创作,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提倡加入想象力。

(三)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很长阶段的培养,如果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加入想象力的元素,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写作是生活体现的一部分体现,而想象力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的,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加入想象力的元素,能够明显地提高写作水平,使得写出的作品既能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同时也不缺乏想象力的融合; 第二,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情况,加入想象力能够为写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素材,扩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写作的流畅性、连贯性等等,避免思路枯竭的现象出现。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加入对想象力的培养有着很多好处,也是推进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所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丰富学生自身的表象储备

学生的年龄和社会阅历都比较少,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积累时间尚短,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想象力框架。尤其是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知识的积累或者是表象的储备还存在着不足的问题,从而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其在小学作文中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表象储备,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素材。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为了增加自然或者是景物表象的储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去野外进行观察,让他们亲身经历一些自然事物,例如: 观察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景象、感受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植物的形态、动物的活动等等,在以后想象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 第二,让学生多阅读一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让他们感受一下名人的写作风格,以及描写事物的手法等等,观察一下名人的想象力的发挥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延伸; 第三,不仅要提高学生表象储备的数量,而且要更加注重表象储备的质量,在对小学生进行表象储备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取优质的表象题材进行观察和学习,才能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往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阅读或者观察一些对想象力发展无益的事物或者作品。

(二) 立体思维的培养

想象力需要良好的立体思维能力为支撑,才能将想象的画面变得生动、形象,进而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将其描述出来,才会显得更加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小学生由于进入真正学习的时间尚短,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合理的立体思维的培养,在立体思维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立体的事物进行描写,安排不同的学习处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写出自己看到的事物的形态,最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的描写进行相互交流,或者是从另外的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从各个方面对事物进行感知,从而建立起事物在脑海中的立体形象; 第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工艺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完全凭借脑中的想象进行完成,然后将制作的工艺品与真实的事物进行对照,教师指导出学生在工艺品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差距,从而纠正学生在立体思维中的不足之处。

(三) 自由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跟自由思维的关系密切,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进行自由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自由思维并不是指学生可以胡乱地对事物或者人物进行想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对想象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夸张或者延伸,自由思维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们在培养自由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这些手法是培养想象力和自由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利用这些手法能够进一步扩散自己的思维,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打开自由思维的大门; 第二,自由思维不仅要培养思维的广度,而且要培养思维的深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想象,从而不断扩充自己自由思维的深度,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描写和想象。

三、结语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想象力对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进而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几点策略。这些策略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并在教师和学生的配合下才能完成,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更加需要学生和教师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在小学语文的作文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廉德朝,小学语文培养学生想象力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八

无数的实例证明。想象是青少年极为可贵的品质。此次全国高考作文,从发挥想象力的角度讲,思维空间无限广阔,符合青少年善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创造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辛格曾说过:“可以预料,经常处于幻想状态的人至少在观念中具有相当强烈的探索倾向,也可以在编造逸话奇闻的故事方面具有创造力。”

中央电视台1999年7月14日在“新闻30分”中报道说,英国已决定在大学专设幻想学士学位,重点培养和造就在想象力方面的专门人才。

今年的高考试题与之不是不谋而合吗?

什么是想象呢?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智力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思维离不开想象思维,想像是人生理机制中最宝贵的素质,想象是以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种形象思维。根据心理学给想象所下的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

如果没有想象,世界将会怎样?

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在其形式上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再造想象,它可以把文字、图画、音乐等材料通过形象思维再现出来;另一种是创造想象,它要求人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创造性地独立驰聘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飞向智慧的乐园。

今年的高考作文,考生既可以再造想象,更可以创造想象,而国家考试中心更注重考生的创造想象,对那些颇具奇思妙想价值的文章可鼓励加1—5分。

因此,考生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不只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常常带有不同程度的独创性,有的甚至是根本性的突破。因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

今年高考作文的成功之作多在于其独创性的突破。

想象应具有概括性。表现为能够恰切地把握词义并能运用词语再现客观事物或创造出新的形象来。唯此,才能摆脱具体事物的羁绊,使想象飞腾起来,在想象的过程中达到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具有概括性的想象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掌握客观世界,并通过分析组合新的形象。

想象的逻辑性。想象是跳跃的,又是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展开、深化的。我们不能把想象看成是杂乱无章、缺乏内在联系,想到哪儿是哪儿;想象可能沿着各种方向展开,有纵向的由古及今,从现在到未来;有横向的由此及彼,因类相连。要按照一定的路子迅速想开去,适时地收回来,撒得开,收得拢,保持思路的前后一致。如果想象缺乏连贯性,就会导致思路混乱,形象支离破碎。想象的逻辑性,从本质上看是指能把握形象的联系、转换、分解、组合的规律,并能创造出新的精神实体本质。

想象的合理性。一是指想象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二是要展示想象的层次性。即想象的内容光怪陆离,或异或幻,但寻其脉络,仍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九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 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思维素质体现在其思维能力上,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新能力,在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事物的复杂性、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决定了创新思维培养的高难度,必须经过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笔者就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体会。

一、明确思维素质的重要性,营造积极思维的气氛,为开发创造性思维垫实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想文化素质取决于思维素质,可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在课堂语文教学中,应多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要让学生写出内容丰富、可读性较强的文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思维素质的培养重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对于写作来说,想象力非常重要,现在学生习作内容贫乏、枯燥,与缺乏想象力有很大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常在带领儿童观察后让他们充分想象,自编各种各样的故事,专门开设思维课,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不同层面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故事具有鲜明的个性(即创新意识)。写作课要拓宽学生的思路,变“一言堂”,“一写堂”为“众议堂”,解除学生怕说、怕写的精神束缚,让他们敢说、想写,鼓励他们尽情地表现,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充分肯定,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积极思维的气氛,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准备。

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光靠写作课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写作课堂是一个竞赛场,是激发学生高效、有目的想象,以期创造出思维精品的主阵地,在它之前必须有铺垫、前奏,而这些就是其他课堂(尤其是阅读课堂)和课外生活。中学课本中的文章有许多是想象的精粹,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这些作品中想象的巧妙,激起学生对创造性想象的向往。如教学小说《项链》时,如果能抓住“十年艰辛还债务,孰料项链是赝品”这一构思分析,就会让学生赞叹该想象的绝妙;如元曲《天净沙・秋思》的欣赏,若指导学生将诗中块状意象聚合想象成一幅幅画面,并由此想象连缀成一段情节,就不难让学生乐于驰骋于想象的天地。社会是个大课堂,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课外学习进行指导,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社会的热点、焦点,让学生分析、想象,从中领略积极思维的乐趣。

二、指导学生了解思维流程,掌握一些基本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

世上万物纷繁芜杂,但又相互联系,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其特点,寻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点,并由此展开积极的联想、想象活动。人的思维流程是呈流线型的,思维来源于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在把握事物特点后,再延伸下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完成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人的思维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事物的过程,它具体表现为分析和综合,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思维开始于分析与综合,并在整个思维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入揭示事物的关系。而形象思维是借助表象或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活动,主要有联想和想象两种。在思维流程中,最关键的是联想和想象,它最能体现思维的创造性。联想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写作中,它是由此及彼,或相似、或相关、或相反地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它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联想的种类是多样的,首先要教会学生了解相似、相关联想,它们是按常规进行的联想,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相关联想是抓住与该事物有关联的事物进行联想,揭示事物的前因后果。这种联想往往与相似联想融为一体,以相似联想为基础,层层深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篇章思维过程。该联想分线型和放射型两种。线型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此相关的另一事物,再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从而得到对事物的认识。

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求同思维的点拨,启发学生认知这种思维由个别到一般、由点到面分析、归结的过程,把握从类似事物中寻找共同点的方法,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思维,使文章具有深度。

三、引导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探索,开拓思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了解这种高层次的创新思维,教他们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首先是发散性思维,它是从不同角度对事物加以探索,研究事物的各种因素、各种能力、各种后果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过程中,要把握事物中不同的个体,立足它们定位,深入分析、联想,悟出事物蕴涵的各种思想意义。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创造能力就是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用发散的眼光看事物,全方位思考问题。当然思维的发散并不是盲目的、凭空乱想的,要明确角度,分析恰当,言之有理,必要的时候还要寻求思维的定位,以扣住题旨。

发散能开拓思维,使之具有广度、深度,但要真正使思维具有新意必须探寻思维的更高层次,那就是思维的独创性,它较多地体现在逆向思维上,它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思考,从而树立一个与众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新形象。

在创造性思维中,能力最高、最具独创性的是想象,它是把头脑中的表象材料进行加工而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法,是比联想更进一步的创作过程。在写作中,合理的想象应先把所供的材料与记忆中的材料相联系,然后进行选择、加工、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让学生仿造句段、写幻想、童话等,通过这些想象作文的训练,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文学的海洋。

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写作是强度最高的思维劳动,如何培养写作中的思维素质,提高思维能力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我们要有梯度、有重点地提高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为学生营造积极思索的氛围,让他们敢于想、乐于想,增强分析、联想和想象的信心。要指导学生了解思维过程,掌握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方法,懂得如何思维,更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他们的想象力训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写作水平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最新范文

高级财务管理最新5篇02-20

我的业余生活精选4篇02-20

有关安全生产责任书(9篇)02-20

三年级童话故事【最新7篇】02-20

怪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精选4篇)02-20

祝公司越来越好的句子最新10篇02-20

祝公司更加辉煌的句子8篇02-20

关于母爱的俗语【优秀6篇】02-20

什么是留守老人(优秀3篇)02-20

带有梦字的词语有哪些(最新3篇)02-20

129 32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