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演习 地震演习【通用5篇】

时间:2024-01-06 00:42:25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以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地震演习【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地震演习 篇一

关键词:微地震;震源探测;遗传算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微地震属于一种小型地震,经常发生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微震探测技术源于声发射学和地震学,是区别于常规地震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根据声发射检测技术演化发展起来,主要应用于油气工业中。而探测可以导致微地震的地质活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物探技术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确认开发井的目标和叙述辅助的断裂层,水力压裂微震探测技术始于地热领域。70年代末,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在Fenten山热干岩进行了3年的井下微震观测研究的现场实验,验证了水力裂缝的方位可以通过水力压裂时产生的水平微震来确定。90年代以后,荷兰飞利浦、加拿大金斯敦ESG组织、英国KEELE大学、日本JAPEX研究生中心等机构对于微震检测技术在油气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多的理论与实验支撑。国内关于微震探测技术的研发相对较晚,但近年来,从基础理论研究和自主研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相继提出了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正反演、遗传算法和局域搜索算法的联合反演、射线追踪法以及滤波技术等研究方法。在自主研发方面,主要有微震探测系统、基于三分量检波器的探测系统、遥测地震仪和基于Labview的微震探测系统等。

2 探测技术研究方法

2.1 射线追踪正演算法

本文主要通过基于射线法进行正演研究。射线法,可以利用不断更新的射线路径,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结构选择地震波在介质中的最佳运动轨迹。同时,迭代法可以通过结点的增减,来完成地震波传播路径的探测工作。综合微变网格法,经过设计得到复杂模型微震射线路径追踪法。

2.2 非线性反演算法

在探测过程中,非线性最优算法发展最为迅速,需要通过微震资料的反演来定位震源和了解速度场变化。非线性反演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有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方法中的BP神经网络。本文将GA算法和BP算法结合,通过联合反演方法讨论微震震源的定位反演。

2.2.1 遗传算法反演

遗传算法,是一种全局最优算法,可以结合定向和随机搜索方法,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与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和机制的计算模型。1975年,J. Holland教授提出了遗传算法。目前,遗传算法发展完善,有着搜索过程多维化、简单化、适应性强以及全局性的特点。通过对遗传算法、加速收敛和正演参数的确定,明确介质模型参数的搜索范围,最后对遗传算法获取的反演数据进行处理。

2.2.2 BP神经网络算法反演

二十世纪8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高潮。它易于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具有持久性和适时预报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BP人工神经网络(BP,Back Propagation),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之一,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可以计算单个权值变化引起网络性能变化值的较为简单的方法,在地球物理勘测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的主要步骤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学习训练和迭代反演。

2.2.3 GA-BP联合反演方法

GA算法与BP算法的混合,可以结合全局最优算法和局部最优算法的优点,弥补对方的缺点,使其交叉变异率具备自学习、自适应等特征,并且能够快捷、有效的获取最优解,提供神经网络的预测能力。进行GA算法和BP算法的联合反演,二者需持续运行,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图1为基于混合算法的微地震震源定位反演算法流程。

3 研究展望

发展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混合优化算法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而对于非线性反演,尤其是面对地球物理资料联合反演,通过算法指挥由不同反演方法和迭代过程组织成系统,使之输出分辨率最优而方差最小的地球物理介质模型,是其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琼,李勇,李正文,吴朝容。基于GA-BP理论的储层视裂缝密度地震非线性反演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02):465-471.

地震演练 篇二

一、演练基本情况

8时30分,全体人员在办公室待命,9时00分,听到地震警报后,大家喊话,警示地震发生。办公室人员立即关闭了电源,同时全体干部职工就地避险1分钟,避险做到在室内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脚等牢固物体,保护头、颈部、眼睛,掩住口鼻;9时02分,地震警报结束后,迅速组织人员撤离,撤离做到了快速有序,9时03分,第一个人员到达避险地点(国土大楼内院坪),9时04分,最后一名人员到达避险地点,并以股室为单位进行人员清点,上报分管副主任同志,再由副主任上报县督导组,县招商服务中心共有11人,实际参与演练7人(其中2人出差、2人“三送”);9时15分,解除地震警报鸣响完后,副主任对演练情况进行了现场小结,指出了演练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之处。

二、精心做好演练的组织领导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县招商服务中心防震减灾宣传月和地震应急避险疏散及自救互救演练工作领导小组,由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抓好防震演练工作。

地震演习 篇三

【关键词】美声唱法;混声唱法;真声与假声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083-02

不同歌曲的演唱难度各不相同,大部分的歌曲音域在一至两个八度内,这样的歌曲演唱起来较为轻松,特别是对于已经学习过美声一段时间的歌唱者来说,能够很轻易地用真声来演唱这一类型的歌曲,但是有的歌曲却较为复杂,需要跨越的音域需要两个八度甚至还要更宽,即使学习美声较为深入的歌唱者也不一定能用真声演唱,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假声来提高自身音域达到演唱音高。与女性不同,男性歌唱者的真声由于更加厚实,当其转换为假声的时候声音变得十分尖锐,具有强烈的差异性、不和谐性,这样演唱出来的歌曲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混声就变得尤为重要,混声是介于真声与假声之间的一种演唱技巧,通过震动部分的声带来达到提高演唱音域,却能够保持真声效果的一种歌唱技巧,只有熟练运用混声才能真正地在高低音域的演唱中切换自如。

一、混声的概念

(一)混声唱法的概念。混声唱法就是在歌唱中将真声与假声结合产生出区别于真声与假声音色的一种歌唱方式。人类的发声是因为声带的震动而产生的,当声带震动强弱出现变化,那么人们发出的声音也就不一样。我们一般指的真声就是通过震动全部声带而发出的声音,这样发出的声音雄厚,并且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而假声则是将声带的震动减弱、震动范围提高,这样人们发出的声音就会出现透明感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发出比真声音域要高出许多的声音,这两种声音即使是没有学过美声的人也能运用到歌唱中。但是混声则不同,混声要求的声带一部分震动一部分不震动,而震动的多与少都影响着混声的音调高低与音高美感。因此混声需要学习者具有高度的对自身声带震动的控制能力,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声带震动的强弱并且进行细微的控制。

(二)混声在歌唱中的使用。混声的使用就可以让歌唱时低音与高音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音乐的整体性与和谐性变得更高。低音不需要都使用真声,高音也不需要全部用假声,每一个声乐都是通过真假声的混合来进行演唱。这样的混声在美声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著名的歌剧咏叹调《星光灿烂》中描绘出卡瓦拉多西一步一步走到行刑的场地,他深情地望向远方梵蒂冈的圣保罗教堂,其思绪中不断地想着他的爱人托斯卡,这是一段生死离别、魂牵梦绕的咏叹调。在男歌唱家演唱这一段的时候,就会使用到混声,虽然这一段只是中音部分,歌唱家可以通过真声来进行演唱,但是运用混声的演唱效果截然不同,完美地衬托出歌曲中难舍难分、无可奈何的意境,用平稳、柔顺的音色带上混声的穿透力,将夜空中星光闪烁的宁静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总而言之,混声是美声学习中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从低音到高音不同音域的混声掌握对于歌唱者来说都有着极大的收益,掌握好混声可以让歌唱变得更加自然。

二、混声唱法的主要作用

(一)混声唱法有利于歌唱控制技巧提高。声带震动的控制是美声演唱的基础之一,对于任何从事声乐表演或学习者而言,若想在演唱之中有所建树,声带震动的控制是关键。细心聆听用混声演唱的作品,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混声使用者对于声带震动的把控能力极强,呼吸扎实、稳健且深藏不漏,不同的音高运用不同的频率与不同的共鸣部分,使每一段演唱酣畅淋漓。心细的听众应该能够听出,在用真声演唱时与混声演唱时其声音是处于不一样的焦点位置的,运用最少的力量来取得效果最佳的共鸣。实践表明,美声歌唱过程中的声带震动并不独立,具有很强的连带效应,与人体喉、咽、声门等状态相互依赖,构成一个密切合作的统一体。众所周知,鉴于曲目所诉说的情感不同,为此每一首歌曲旋律走势及作品整体基调都会有所差异,为此声乐家在演唱不同的曲目之时,需对声带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

(二)混声唱法让声音更加宽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曾坦言,在声乐演唱与学习之中音区转换是演唱者最难掌握的基础要领之一,但也是其学习生涯之中必须克服的难点,若想成为专业演唱者,应将声音控制不着痕迹,才能将整首歌唱得没有瑕疵。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音域与音质都会随着他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为此在个人演唱生涯之中需时刻学习及掌握声区控制。在帕瓦罗蒂职业生涯之中,曾有人将他的演唱形象地比喻成自动挡的法拉利,坐在上面根本感受不到的换挡,高、中、低三大音区的转换自然贴切、干净利落、情感饱满,让人感觉如此和谐,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帕瓦罗蒂对于混声的高超运用,其通过不断理解与努力达到了能够控制每一寸声带的震动频率。人们的声带震动频率是可以根据拉长、变薄及收缩进行改变的,当声带震动频率改变之后,则会对其声区造成影响。而帕瓦_蒂则是在充分理解自身音色、音质及音域的基础之上,通过长时间的磨练声带震动,掌握每一寸声带震动的不同所带来的声音效果,掌握对自身声带震动频率的控制技巧,进而使他的混声听起来十分自然与和谐。

(三)混声唱法让歌唱成为一个整体。演唱歌曲讲究的是一种统一性也是一种天人合一,灵魂与灵魂互相沟通的感觉,也是声音、曲调及字里行间情感表现的窗口,良好的混声不仅会为演唱者的情感演绎增色不少,也能让欣赏者感受到音乐与生俱来的魅力。聆听许多咏叹调作品之时,除感受到细腻的情感诠释以外,若具有一定乐理常识,听众也能感受到歌唱大师们对于混声的运用风范。普拉西多・多明戈的混声不仅穿透力十足,而且非常结实,富有金属光泽,丰富的泛音更为其演唱增色不少。

三、美声唱法中混声的练习方式

(一)通过呼吸发声训练打下混声基础。气息的控制也是美声演唱的基础之一,目前国际上最通用、最科学的呼吸法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该种呼吸方法是以横膈膜、小腹及胸腔相互协调,配合气息与呼吸控制方式,与我国传统声乐所强调的“丹田气”类似,诸多声乐演唱艺术家以其亲身实践证明了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对美声演唱的益处,也是界内声乐家主张学习者使用的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法不仅能够快速地让美声学习者的气息变得更加浓厚,并且对于混声的练习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在混声的练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大量的气息作为辅助,将气息与发声逐渐进行磨合,当歌唱者需要发出混声时就能够控制气息冲击声带,让声带产生震动,气息控制的好坏都决定着混声的强弱。

胸腹式呼吸阀速度快、易控制、弹性强且呼吸深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成为混声练习的基础,并且呼吸支点明确,符合人体的生理机制规律。许多的歌唱大师正是掌握了科学且合理的呼吸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之余对其加以反复练习,继而为其混声的熟练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音阶训练掌握混声转换区域。通过音阶训练来掌握混声的转换区域是练习混声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在练习混声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混声是介于假声与真声之间的一种声音,那么如何找到这样的声音呢?这就需要音阶训练,从多、、咪一点一点地向上爬升,最开始练习者可以用真声来发出,但是当音阶到达了一个高度,练习者的真声无法发出这么高的音调,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假声来发出。而在这真声与假声交换的音阶我们就可以说这是混声的转换区域。找到这个区域之后就需要练习者不断地去感受在这个区域中自己声带的震动,从真声到假声、从假声到真声不断地转换,一点一点地感受声带、控制声带,最后学会部分声带震动而达到唱出该音阶的效果。经过不断的音阶训练就能很快地掌握在唱高音部分时,去使用混声而不是用假声,控制声带的震动让练习者的高音演唱更加得心应手。

(三)把握整体连贯性。将混声运用到歌曲中使歌曲的整体性增强,不仅仅是在歌唱者唱不上音高时使用混声,而是在特定的时候使用,让混声成为歌唱的点睛之笔。例如《我亲爱的》这首歌中对于声音技巧的运用较少,但是要演唱好这首歌曲却并不那么简单,其中比较困难的地方就在于“混声”的使用。“混声”在声乐学习中属于比较难以掌握的技巧,大部分的声乐学习者都会首先掌握真声的运用,也就是通过全声带震动发声。帕瓦罗蒂被称之为高音C之王也是因为其运用真声唱出highC时饱满、圆润而得来。许多声乐初学者在评价一个人唱功好坏时都会去注意这个人真声能够达到的音域,但是唱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真声能够达到的音高,演唱的技巧也极为重要。“混声”是假声的一种,通过部分声带震动而发音,其音色介于真声与假声之间,声带不震动的部分较少,所以听起来更像真声,在帕瓦罗蒂演唱《我亲爱的》这首歌中就完美地运用到了“混声”。

从歌曲开始的第一句“caro mio ben”就能够很明显地听出来帕瓦罗蒂的混声,声带部分震动,听起来却并不完全是假声,声音轻微、细小,却能够很清晰地传达到听众的耳中,帕瓦罗蒂演唱的《我亲爱的》为F调,第一句“caro mio ben”由小字二组的F开始,要知道帕瓦罗蒂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应该能够很轻松地用真声唱到这个音调,但是帕瓦罗蒂却特意运用混声来进行演唱,其原因就是混声能够很好地突出整首歌温柔的氛围,真声太刚硬,假声太尖锐,混声轻柔的起点正好为整首歌曲做下良好的铺垫。

四、结论

混声是一个较为高级的歌唱技巧,其需要歌唱者有着浓厚的气息基A与细致的声带控制能力,但是混声的练习却并不是特别的困难,最重要的是练习者持之以恒去找到自身的真假音转换区域,在这个区域中感受声带的震动,一点一点地达到能够自主控制声带部分震动,这样就能成功运用混声来进行歌唱。混声并不是只有唱较高的音调时可以运用,在唱较低的音调时一样可以运用,通过真假声的统一而达到更好的歌唱效果。

地震演练 篇四

老师们、同学们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震时应急、自救互救技能,根据市教育局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要求。今天下午,我校举行了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这次活动共有1300多名师生参加,全体师生能够按照学校的统一指令和要求,进行了应急避震演练、紧急疏散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的讲座。应急避震演练主要是预防当地震真的来临时,如何作到迅速、规范、有效的就地进行安全躲避;紧急疏散演练主要预防地震结束后,如何快速、有序的在不发生次生事故的前提下,撤离到安全地带进行躲避;自救互救方法讲座主要是预防在地震发生后或在撤离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应如何正确处理。

今天的演练基本上达到了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参与演练的老师能够及时到位,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能够安全避震、迅速撤离,撤离从教室到操场用时2分18秒,整个演练过程安全迅速有序。但在演练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显得很慌乱,不知怎么办;有些学生躲避的动作太慢,姿势不正确;有的班级在撤离教室时秩序较乱,动作迟缓;个别同学在整个过程中嘻嘻哈哈,声音吵杂,极不严肃,影响到其他同学;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演练培训还不到位,个别老师没有随班级学生一起及时撤离。这些问题今后一定要纠正,大家要记住,这不是游戏,这是保命,每个人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希望各班回去之后可展开讨论,使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的意识深入人心。

地震演习 篇五

面对汶川大地震,我国政府和人民正在紧锣密鼓的抗震救灾,灾难让我们空前坚强也让我们空前团结。大地这么剧烈地一抖,仿佛把我们从睡意朦胧中震醒了。 此次地震,是我们没能料到的,专家没能预测,民众更是意料不到。专家说,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灾难来临很难预测。很难预测,不等于坐以待毙。既然地震迟早会在我们的国土上发生(何况据专家分析,汶川从大的方面军来说,处在我国南北大地震带,从小的方面来说,又处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更高),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又是不可估量,那么,应对地震我们就应该做一些必须的准备。但是我们又做了哪些准备呢?显然,对于地震,我们缺少的是“准备”。

俗话说“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地震难以把握,我们更应该随时做好准备,因为准备工作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在地震来临之前,无论从物质上、精神上还是知识上都应该有所准备。有些事情并不是不能做到,比如,完善地震群测群防制度、向群众宣传普及地震知识、做地震演习等,这些都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从汶川地震的情况来看,我们并没有做到这些。比如地震发生时,天转地摇,眼看教室就要倒塌了,一位教师还让孩子们往外跑,结果还没有跑到门口房子就垮塌了,后果可想而知。据震后报刊宣传的防震知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地震发生时要就地避险,躲在坚固的物体下面或者开间较小的房间里,地震之后再快速逃离。可见这位教师是不懂防震知识的。连教师都不懂防震知识,学生们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地震发生时,孩子们惊慌失措,胆大的拼命往外跑,胆小的就干脆吓傻了,呆坐在座位上。

据报道,在日本由于地震频发,地震演习已经成为惯例,全国或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经常举行地震演习。

日本的公寓里配备有地震急救箱,超市里卖有地震急救包。此外,日本的住宅小区入口、道路等处一般都标有避难指示路牌。我们虽然达不到日本人对待地震的这种觉悟,也没有他们的条件,但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还是可以的。假如给学生们开设一堂防震知识课,做一次临震演习,那么一旦地震发生,孩子们就不会那么慌乱无措,伤亡的程度也会减轻一些。

最新范文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通用6篇】01-06

西游记中的故事【优秀9篇】01-06

有关小寒节气的详细介绍5篇01-06

感恩节是什么时间01-06

24节气霜降气候特点(精选3篇)01-06

高考祝福语和鼓励的话【优秀9篇】01-06

高炉煤气安全知识(精选5篇)01-06

天赐良缘百年好合新婚贺词(精选6篇)01-06

饮酒陶渊明的诗最新6篇01-06

保护环境的一封信400字左右优秀5篇01-06

129 28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