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 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精选4篇)

时间:2023-12-16 02:51:43

身在职场的职场人,必须具备六种职场素质,这样才能让你在职场里脱颖而出,让你与众不同。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职业素养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对职业素养的理解范文 篇一

[关键词]职业素养 高职课程 构建

[作者简介]魏赤文(1973- ),男,湖北崇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湖北 襄阳 44105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38-02

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对其质量的关注,越来越集中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方面。课程作为教育活动存在的方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是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结果的关键环节,同时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基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用职业素养检视高职课程就是一种必然。从职业素养视角来观照,高职课程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需要对高职课程进行重构。

一、职业素养的基本理念

关于职业素养的内涵,因为理解角度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诠释。学术领域认为职业素养内涵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职业界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更为具体,包括职业价值观念、团结合作素养、服务服从意识、创新创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素养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它包含了“高素质”和“高技能”两个方面。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从事职业的规范和要求,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素养、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由此,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可划分为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主要指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等;隐性职业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合作素养、良好的心理素养等。如果用著名的冰山理论来解释职业素养,可以把一个人的全部素养看作一座冰山,冰山可以看见的部分是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为表现方式,是显性素养;隐藏不可见的部分是隐性素养,其包括的自我形象、个性品质、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包含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的总和。显性素养只占比例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属于隐性素养。例如,“德国人并非仅仅关注操作技能本身,而是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影响操作技能养成的诸多方面。因为具体的操作技能至少是知识、心理运算过程和操作行为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同时也涉及职业态度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心理素质和智力的提高,审美意识的提高等。”①因此,一个人的隐性素养对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职课程的根本问题――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已展现出“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素养教育已逐渐成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热点,反映出社会对于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培养学生显性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才能实现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然而,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却存在严重背离这一发展趋势的倾向,反映在课程设置与建设上,表现为:

(一)课程目标:学生主体目标式微

教育的对象是人,尽管职业教育具有工作岗位的针对性、专门化的特质,但是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所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课程目标必须是个人主体目标与社会主体目标的辩证统一,二者在课程目标中都应该得到充分体现。然而当前我国高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实际,却普遍地表现出个人主体目标式微、社会主体目标强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无论是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还是课程标准都过于围绕着岗位针对性这一社会主体需求,几乎忽略了个体的兴趣特征与内在需要。与此同时,高职课程建设所关注的个人主体目标是以就业这种低层次目标为衡量依据,即满足于生存和生活的一般需要,将“职业”狭隘地理解为“工作”,认为“职业人”完成工作任务即是其全部意义,忽视了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杜威认为“职业是一个表示有连续性的具体名词,它既包括专业性的和事务性的职业,也包括任何一种艺术能力、特殊的科学能力以及有效的公民道德的发展”②。因而“职业”的内涵应当十分丰富,既有具体的工作任务,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功利主义浪潮下,职业教育被理解成为解决具体工作任务的工具,成为“职业培训场”。高等职业教育专门化以来,学校、学生、家长均未能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普遍表现出功利性的“能力本位”“职业至上”,导致学生对自己专业技能以外的知识与素养,尤其是对那些与“实用”“技能”无直接关系的内容了无兴趣,致使课程中职业素养教育严重缺失。功利化的课程为满足职业需要,划分也越来越精细,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教学、任务驱动等。其结果是课程与课程之间难以融合,学生在专业化、技能化基础上难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教学充斥着工具理性,而学生的自由精神、创新意识、批判性思考能力等价值理性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储备严重不足。

(三)课程实施:知识化取向明显

当前高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而且考核、评价也是围绕知识、技能等内容开展,并以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多少为评判标准。甚至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考评也简单地沿用知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用掌握多少知识作为职业素养高低的评价标准。对知识的过分依赖和对技能的过度追逐使知识俨然成为涵盖了教育所具有的全部作用与意义,职业素养教育走向公式化、简单化和理论化的歧途,丰富的、复杂的、富有实践性特点的职业素养教育被异化,学生尽管可能掌握了大量的职业素养知识,但却缺乏思想、没有情感,个性缺失,精神荒芜,最终无法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人”在教育中被工具化了。

三、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的构建

职业能力的内涵正随着技术的快速变化而处于巨大的变动之中。职业素养体现了职业人在职业领域的本体特性,同时也彰显出职业人精神生命的完满。即具备职业能力只是教育的一种基础,而培养富有职业素养的人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这才是课程构建的基本理念。

(一)课程目标着眼于人与职业协调发展理念

任何教育都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根本问题。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其关键就是既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又具有扎实的技能水平。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单一的职业素养培养或技能培养,而是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统一。所以课程在目标取向上应该主要凸显人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促进人达到自我发展、精神充实、人格完善。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又与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全面发展有机融合,在“职业生涯”中追求“全面发展”,所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既要以现实职业领域为基础,又必须超越现实职业领域。注重从现实及未来世界发展概括对人的职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发展要求,然后将这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并加以实施才是有效途径。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能否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更取决于其职业素养水平,比如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合作意识等。因此,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内容强调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融合

在课程目标重新确立以后,一个关键的任务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与重构,使知识、技能、素养教育融为一体。目前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要求的脱离,导致职业素养的培养陷入困境。实际上,职业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知识、技能、信念、态度、行为等,有其自身的逻辑关联与文化特性。高职教育要按照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职业人、社会人的发展需求构建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一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通过课程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构建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使职业素养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内容中得到更明确地体现;二是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学生自我培养等多种教育平台和载体进行系统设计,使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在整个过程中强化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职业人的道德情感体验,以自觉提升职业素养水平。

目前,“通过课程进行教育和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实践过程中学习,是国外大学德育中最主要的两种途径。”③美国大学十分注重在专业教育中塑造学生的职业观、价值观。他们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都要对以下几个问题做出回答:“这个专业领域有什么样的历史和传统?它与社会和经济问题有哪些联系?体现了什么样伦理和道德问题?”④这些问题的设置对于我国的职业素养教育而言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在各类课程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效结合,提高教育的效果。

(三)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贯通

职业岗位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贯通,需要教育者与行业企业依据专业教学需要而进行研究设计,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职业教育者通过分析职业标准、典型岗位职业工作项目与任务,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得“职业标准”经过开发后成为“课程标准”,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总体内容框架与指导性纲要。同样,课程标准形成后,如何对课程与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计,也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合理安排与岗位(群)需求的课程类型、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块来支撑,凸显课程标准、内容建设的重要性。高职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职业技能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编排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明确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职业知识,同时必须熟悉职业素养的教育规范与目标,发掘自己所任教学科中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将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

(四)课程实施注重职业情景化

情景化设计是通过借助一定的平台和载体,创设特定工作任务过程的事件,运用岗位模拟,情节相关和真实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获得感受。“职业素养只有在具体的职场世界中才能得以彰显。适应能力的培养应当求助于联系方式的改变,而不是脱离工作任务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⑤情景化课程实施要求职业岗位工作实践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建立真实的与岗位相关的工作任务,通过运用真实的职业规范,在真实职业情景化的工作场所的学习进而得以实施。例如,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以实现学习与未来工作场所实践相关,建设真实可信的模拟工作情景,运用真实的案例,通过使用学生的工作场所的经验并围绕它们建立相关学习实践活动等。在美国,普遍认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与方法都应该情境化。情景化侧重基于工作任务、问题的教学,运用与模拟真实的问题。情景化是基于工作任务、问题的教学,这些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即对于学生而言具有熟悉职业环境的个人意义,与学生的家庭需求、社区的需要、实习、见习的工作场所密切相关。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因此,课程实施注重职业情景化是一个工作意义和职业价值观的生成过程,是学生的职业理性、职业情感以及个体人格等方面获得发展的过程。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必须厘清知识与工作任务的关系,融入具体的职业情境之中才能实现教育效果。

(五)课程评价关注收获和生成

职业素养视域中,课程目标是基于学生的发展理念。课程评价既需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同时更加指向学生的发展,即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既关注起始点,又解决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被评价者个体生命智慧发展与人格完善、职业生涯的成长、精神生命的完满,它以评价对象的过去为出发点,注重评价对象的现实,同时又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因而课程评价有必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以知识、技能作为目标,评价指标既强调知识与技能,又体现素养与能力,并且把情感、信念、态度、行为等多个维度融合与统一。还需要指出的是课程评价应重视评价对象的个体特性与个体差异,通过与评价对象一同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自我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生命价值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彰显。

由此可见,真正的课程教育应该既包含显性层面的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也包含隐性层面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杜威说:“任何教育如果只是为了传授技能,这种教育就是不自由的、不道德的;而且,以实利为目的的教学,牺牲想象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改进和理智见识的加深……,不但有损于自由的教育,也在同样程度上限制了所学知识的用途。”⑥因而,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职业技能只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内容,还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条件,对高职生进行精神的指引,致力于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这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注释]

①朱晓斌。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J].比较研究,1996(6):21.

②⑥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13,216.

③马集庸。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236.

④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2.

⑤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0.

[参考文献]

[1](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职业素养的内容范文 篇二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素养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专门型人才,高职体育教学融合了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其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探究高职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更偏重于对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所以,其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除了拥有专业的知识及技能以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一部分的体育教学也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分析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教师自身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对学生的培养观念还停留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没有意识到企业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需求。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让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试及抗压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以此来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素养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慢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涵盖了其对于职业的态度、观念和意识,具体通过其职业行为来表现。一些学者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涵盖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个部分的内容,功能性包括知识技能、职业资质等内容,这些硬性条件都能够通过各种证书得以体现;而非功能性的职业素养包括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及合作、敬业、奋斗等各种精神,现在的公司和企业更加注重这些非功能性的职业素养。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在体育项目和各种竞技规则中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一)调整和完善体育教材

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需要从两个方面完善。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和一些中职学校及普通本科学校的教材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教材把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于实践方面没有详细的说明[2]。所以,在调整和完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高职学生所处环境和身心特点,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实践方面的内容,让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检验,让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

(二)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上,因为体育项目及各种职业岗位对职业素养的需求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涵盖了身体对抗、竞技规则及体育项目等内容,不仅锻炼了学生健康的身体,也帮助他们树立了团结协作、规则至上、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而这些观念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例如,协作精神、爱岗敬业、尊重企业文化、遵循企业规则等[3]。所以,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接受能力来制定相关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适当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进度,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以培训或讲座的形式让体育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时反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积极调整和完善。

职业素养该怎么写 篇三

20xx年11月24日下午,聚成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潍坊分公司讲师郭泳成来公司授课。通过听课,我很受启发。在培训课上,郭老师讲到“员工可越级投诉,但不越级请示;领导可越级关心,但不越级指挥”这一企业管理原则。因“员工越级投诉,领导越级关心”关系到企业运行健康、人性化管理体现,是公司所提倡的,在此不作论述。现仅就“员工不越级请示,领导不越级指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遵循“不越级”管理原则很重要。一般而言,企业管理离不开管理层级,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即使浑身是铁,又能拈几根钉呢?所以,有效的层级管理,实际上就是让居于不同层级上的人发挥不同的作用,理想的状态是:高层谋划战略指明方向,中层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基层执行方案达成目标。要实现这种理想的管理状态,有一条措施很重要:就是上级要抓好直接下级的工作,下级要及时向直接上级汇报工作。

破坏“不越级”管理原则有危害。在层级管理体系里,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上级,并对直接上级负责,这是组织体系得以健康运行的基本规律。如果下级越级请示,容易造就“特殊员工”,员工绕过直接上级领受任务,实际上是该员工抛开了管理体系的约束,久而久之,直接影响组织体系的健康。如果领导越级指挥,容易造成“令出多门”,造成中层摸不着头脑,无形中弱化了中间层次的组织肌腱,久而久之,也会影响组织体系的健康。

但是,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不越级”是不可能、也是不必完全杜绝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对待越级问题。企业中的“越级请示”、“越级指挥”,本质上是由于工作反馈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作为公司高层从各个层面获得信息,这是企业决策所必须;作为中层及时将工作情况汇报给高层,这是中层份内之职责;作为基层及时将工作进度反馈给中层,这是基层职业素养所必备。

那么,如何正确地对待越级问题呢?其关键在于公司各层共同努力。

如果你是高层决策者,因推动工作需要作越级指示时,请同时将指示传达至你的直接下级;如果认为直接下级工作已与职务不相称,可择机予以解聘。

如果你是中层管理者,你应向下属明确:不管是来自哪级领导的指示,应在第一时间向直接上级汇报,并与直接上级共同确定工作方案,再付诸行动。如果越级接受上级指示、不向直接上级汇报而擅自行动,出了问题要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你是基层员工,当接到来自自己直接上级的上级指示时,首先要愉快接受,其次要确认指示无误,第三要第一时间向自己的直接上级汇报。这样既做到了信息畅通,也摆脱了尴尬处境。

我想,只要公司各层摆正工作心态,反映工作情况实事求是,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企业管理中所说的“越级”问题,也就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

职业素养该怎么写 篇四

前短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杭州时代光华安排的赵菊春老师的职业态度与敬业精神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此次培训更加深了我对产品质量的认识,质量是企业的命脉,提高产品质量意识,提高全员素质,生产出合格产品,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我们质量部门的工作繁杂、琐碎、责任大,某个环节出现一点差错都要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去做,在工作中难免有挫折、有烦心,如果喋喋不休、哀哀怨怨,不如心平气和面对一切,用心想、用心做,战胜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企业给了我们舞台,我们选择了,就要忠实于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得担当,这就是责任!要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懂得珍惜,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回馈!也建议这样的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多多开办,多多学习。

“快乐的钥匙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有乐观平和的职业心理!赵教授这一讲更使我端正了生活及工作的态度,职业素养告诉我们,工作的态度不是今天或明天,而是一种职业的信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无可非议的,工作要主动、必须做到位,尽自己最大努力做自己份外的事情也是一种收获。天长日久提高的是自己,快乐的也是自己,用好的心态面对一切!

阳光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喜悦、乐观向上、愉快、生机勃勃、沉着冷静是一种精神优势和无形的力量!它会激发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我们必须有好的心态面对人生,才能幸福快乐!

“上班时间求生存,下班时间求发展”很明确的指出了我们要走的路,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细节决定成败。

每一位职业人士都必须明白的。面对障碍,出现“消极”行为、情绪与情感,这是自然的表现。然而,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给我们带来危害,而是要掌握一些方法,增长智慧,以阳光心态看待工作和生活,以促使自己能从“消极行为”转向“积极行为”,使自己与企业获得双赢。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上面的4篇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职业素养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新范文

那一次我真的很的作文【最新9篇】12-16

借月抒情的诗有哪些_(最新5篇)12-16

读书日记通用5篇12-16

愿意为你等待的句子精选句子最新4篇12-16

正规的小学生请假条【最新4篇】12-16

各类公文格式及(优秀10篇)12-16

表示人物的句子精选句子【优秀4篇】12-16

你是我的句子精选句子优秀5篇12-16

关于母爱的作文400字优秀5篇12-16

圣经经典的句子精选句子2篇12-16

129 25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