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9篇)

时间:2023-12-09 10:44:00

下面的9篇会计师事务所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会计师事务所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会计师事务所 篇一

一、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动因与进展

(一)现行制度弊端与发达国家经验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是为了顺应国家改革开放的要求,由财政部在上世纪80年代着手恢复和重建的。早期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并非一个独立发展的行业,当时的会计师事务所均挂靠在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基本上是政府和事业单位的附属机构。直到90年代末,局面才开始发生变化。1998年,各会计师事务所与挂靠单位脱钩,改制成为独立承担责任的法律主体。可以说从那时起,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演变的序幕才真正拉开。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大多数都采用了有限责任制的组织形式,根据财政部网站提供的财政会计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7月,我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6892家(不含分所),其中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4428家,占64%;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2464家,占36%。这一数据还是在政府主管部门鼓励合伙制的情况下合伙制事务所逐渐增多的结果,在这之前实行有限责任制的事务所比例要更高。另外,在要求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转制之前,我国有证券和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全部为有限责任公司制,采用合伙制的基本是地方性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而无论是有限责任制还是普通合伙制,均有着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和不足。

首先,有限责任制遵循的是以股权为基础分配决策权的机制,这种将决策权与股权挂钩的组织形式是因为过去传统行业依赖实物或货币发展所造成的。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专业性机构来说,人力资源才是最核心的资产,有限责任制在这一点上有着与事务所特征的不相容性,长期来看并不利于事务所的壮大和发展。其次,有限责任制在股东人数上的严格要求制约了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可能性。《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制企业股东人数不超过50人的限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事务所人员队伍壮大的客观要求。最后,有限责任制还存在着“双重税负”的问题——股东在承担企业所得税的同时,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负相对而言较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股东投入事务所发展的热情。

另一方面,在普通合伙制中,合伙人即使是基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给合伙企业造成债务,在对外责任的承担上依然是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尽管对内其他合伙人可以追索有过错的合伙人。而在特殊普通合伙企业中,出现由于个别合伙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导致的合伙企业债务时,没有过错的其他合伙人是不需要承担对外责任的,债权人也只能追索有过错的合伙人。当然,若是由于合伙人非故意或者非重大过失引起的损失,则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样一种制度,有助于划清责任的范围和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对合伙人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对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高风险机构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

有限责任制对股东人数的严格限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愿,而财政部会计司近年来组织的问卷调查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国际上,基于相似的原因,美国已基本摈弃了有限责任组织形式,前10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有9家采用的是有限责任合伙制,仅有一家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制;英国虽然允许有限责任制的存在,但实务中仅有一成左右的事务所愿意采用这样的制度。据英国职业监督理事会的相关资料,英国前20大事务所中,有14家是有限责任合伙制,只有3家是公司制,另有3家是普通合伙制。欧盟另一些国家如德国等允许本土事务所采用有限责任制,但其直接后果是本土事务所规模普遍较小、竞争力普遍较低,欧盟市场上约90%的审计业务被“四大”所垄断,促使欧盟委员会自2010年起不得不重新评估审计市场垄断风险,反思本区域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策略。

(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转制进展 《暂行规定》中要求,本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于2010年12月31日前办理转制,同时鼓励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于2011年12月31日前进行转制。因为有着明确的时间界限,当政策下发后,国内大所转制的步伐迅速迈开。2010年10月,中注协组织召开了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研究咨询工作组的第一次会议,为面临转制的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提供了一次交流探讨转制工作中的细节和难题的机会。在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下,各事务所自身积极配合开展工作,转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进展。截至2013年1月,取得H股审计资格的8家国内大型事务所(立信、立信大华、信永中和、国富浩华、中瑞岳华、京都天华、大信、天健)已全部成功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一些具备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较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已经完成或正在推进转制工作。另外,“四大”于2013年3月之前全部完成了转制,还有华寅五洲和天职国际于2011年也完成了转制工作,深圳市则早在2007年就有14家事务所试点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面对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在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命线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本土事务所加入了转型的行列。2012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了若干大事,在央企集中换审的背景下,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也加快了并购高潮,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以一种新思维寻找求生之道,可以说转制和并购已成为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转型的两大策略。

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所有权结构调整与内部利益协调

(一)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内部所有权结构安排 首先是合伙人资格重新确定。《暂行规定》中第六条规定,事务所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其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合伙人应当符合有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后最近连续5年执业的经历,那么连续5年是如何理解和计算的?如是否以在事务所参加社保连续5年为标准?若不是,那又是以何种标准来确定连续5年执业的要求?若在这一问题上理解存在偏差,将不利于事务所吸引从其他行业转入的优秀人士。《暂行规定》还规定仅有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可以担任权益合伙人,但管理咨询合伙人和其他业务(IT咨询等)的人员不能成为权益合伙人,这一问题某种程度上也可能会制约事务所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另外,由于目前执业资格的限制,很多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咨询、税务等)在法律上虽然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实行的是一体化管理。这些合伙人一般在各独立公司工作,不应刻板地理解为跨所执业。

其次是决策机制调整。有限责任制因为其以资本为纽带的本质特征,造成了“股东”这一身份在事务所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一部分股东掌握着事务所绝对的决策权和收益权,而对事务所执业有着重要作用的执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却视而不见。这一现象的存在,极大的伤害了会计师事务所本应有的诚信为本、质量为先、专业服务的行业形象。由于有限责任制有着50人的股东人数上限限制,为了追求“股东身份”,“暗股”行为日益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内一个人尽皆知的秘密。而有的事务所本身又有着浓厚的家族色彩,事务所内部大搞“一言堂”,其他股东逐渐沦为大会上附和独大股东投票的机器,这些现象的存在使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和一体化管理无从做到。而转制后的事务所通过内部的所有权结构安排,从原来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决策变为所有合伙人相对公平的“一人一票制”,打破了少数控股股东或创业者掌握控制权的状况。同时,决策机构由原来的股东大会变为合伙人大会以及由合伙人大会推选出的合伙人管理委员会,且合伙人管理委员会的推选过程注重了候选人的专业水平、管理经验、职业道德等因素,从而建立起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既解决了分配机制、利益机制、财务管理机制不统一的现实,提高了事务所一体化管理的水平,又实现了事务所内部风险、收益和责任的最优匹配,降低了事务所的执业风险。

(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内部利益协调 一是合伙人责任界定与风险分担安排的变化。特殊普通合伙制为普通合伙制的一种特殊形式,适用于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在此类企业中,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及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特殊普通合伙制既涉及了在故意与重大过失情况下保护无过失的合伙人,又顾及了一般或轻微过失时合伙人之间共同的风险承担。具体来说,其带来的责任和风险变化不是单一的。一方面,由于合伙人必须为自己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其个人风险增大,并有可能超过其风险承担能力,这要求事务所通过购买责任保险形式将风险转移并降低,而这笔费用将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承担;另一方面,合伙人对于其他合伙人的行为可能也会承担连带责任,如,A合伙人可能担任B合伙人所负责项目的质量复核工作的负责人,并因此而承担连带责任;又如,在集团审计中,某个重要子公司或业务分部可能是由项目合伙人以外的其他合伙人或员工负责的,项目合伙人可能会对这些人的过失行为承担连带责任,这要求事务所内部对相关的责任和风险做出界定,以此作为一旦发生诉讼或行政处罚之后有关人员进行责任界分的依据。

二是利润分享安排变化。有限责任制下,利润通常按照各个股东投资的比例分配,投资比例越大,利润分配的比例越高。而在合伙制下利润分配的形式则相对灵活。《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亏损分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因此,完善的合伙协议便成为了合伙人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过去出资比例是影响利润分配的重要因素,而转制后利润分配更重要的是要看合伙人的级别、工作性质、个人能力和实际业绩,这些条件在合伙协议中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一直以有限责任制“一边倒”为特征,合伙理念并未深入注册会计师行业,合伙经营文化在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中间积淀与传承也严重不足。通过合理的利润分享安排来密切事务所内部合伙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建立起一个较为合理的事务所治理结构,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信任与约束的内部机制下,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才更有保证。

三、信永中和转制分析

(一)信永中和转制概况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近30年来,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由小到大、由大到强,以其专业人员三千余人、数亿元的收入(以上数字均含分所)、可信赖的质量、高品质的专业能力,成为当今国内最具声望、最具规模的综合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信永中和于2011年9月底正式启动转制工作。转制前,信永中和采用的是有限责任制的组织形式,出资总额为600万元,股东总数共有8名。股东以外的注册会计师数量为394名,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专职从业人数为424名。在转制完成后,信永中和的出资总额为2481.2万元,目前合伙人总数为64名,合伙人以外的注册会计师数量为309名,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专职从业人数为465名。

(二)转制前后基本信息对比 从表1、表2可以看出,通过特殊普通合伙转制,信永中和的资本总额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充,达到了《暂行规定》中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要求。转制后的合伙人队伍壮大到了64人,而合伙人以外的注册会计师数量减少了80多人,其原因一是相当一部分原来被排除在股东队伍之外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在转制后投入资金到了事务所资本中成为了新的合伙人,二是一些老员工因没有获得合伙人资格而辞职离开。原有的8名股东转制前的出资额为66至108万元不等,出资比例为11%到18%不等,他们在办理完股权转让手续后也继续留在了合伙人队伍中。值得一提的是,信永中和实际上已模拟合伙制运行多年,其管理构架是基本适应合伙体制的,管理制度也是在这种构架下建立的,尤其是对合伙人和分所的全面一体化管理制度,为特殊普通合伙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合伙人资格确定方面,可以说信永中和并不存在重新界定合伙人的难点。但信永中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非审计业务板块合伙人的问题,信永中和实际上对非审计业务是一体化管理的,并且这一板块合伙人的无限责任应如何承担也需要研究思考。而在法律责任的重新安排方面,信永中和在转制的实践中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业务报告是否还需要两人签字?业务报告签字是否必须要有一个登记的权益合伙人签字?签字注册会计师是否一定要承担无限责任?特殊普通合伙制与普通合伙制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了合伙人法律责任的适度分离,而信永中和的项目一般安排合伙人和一位经理签字,要非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显然是不公平的,有违实行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初衷,这一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会同已完成转制或转制进行中的事务所研讨并出台合理的规定。

(三)转制后的利益分配与风险 从表2可以看出,合伙人数量变化后,合伙人持股比例也出现了分散化的趋势,持股人增多而平均持股比例下降。显然,在新制度下事务所内部决策机制将遵循“一人一票”的原则,而不是原先的以出资比例为基础进行决策,这一变化有助于打破少数控股股东或创业者把持控制权的状况,甚至是大股东控制权的完全丧失,在保证了合伙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又实现了事务所内部决策的科学民主。由于合伙人管理委员会在事务所内部决策体制中的重要地位,确认管理委员会的人选和产生办法时,要保证程序的民主、步骤的严谨以及组织的严密,确保得到大多数合伙人的认同。在合伙人队伍扩大后,新制度下的利润分配自然成为了不能回避的话题,由于信永中和多年的模拟运行合伙制经验,其内部考核分配利益制度也是适应合伙制的,转制并不会对其利益机制产生颠覆性的调整。实际上信永中和内部在转制过程中最关心的还是风险承担的问题,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险制度来保障合伙人的权益,更保护社会大众的权益,在行业内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四、结论

此次特殊普通合伙转制,可以说是继1998年脱钩改制后的又一次革命。转制最大的挑战是合伙体制的建立,包括合伙人及责任、风险和利益机制建立等,对大部分事务所影响巨大,是一次严峻的挑战。然而从目前实际情形来看,整个转制的过程是平稳的、有序的。各本土大型事务所认清形势,科学谋划,积极行动,使会计师事务所在所有权结构安排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取得了转制的阶段性成果,不过转制是否能推动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良性健康发展,依然有待时间来证明。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权结构安排变动在带来科学决策机制等益处的同时,如果操作不慎或方针有误,更会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转制过程中乃至转制后经营发展中的阻碍因素。如,在保证合伙人管理委员会的决策效率方面,可以考虑事先按照决策事项重要性的大小建立分级投票制度,避免盲目刻板地遵守“一人一票”的原则,也更符合实际决策过程中的需要。另外,考虑到改变控股股东掌握控制权的目的,管委会人员的构成也是转制过程中必须给与思考的重点问题。此外,对于管委会人数占合伙人总数比例几何?管委会出资比例占出资总额几何?管委会委员工作年限构成、专业能力怎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均会给特殊普通合伙的顺利转制打上一个问号。

从有限责任制到特殊普通合伙,法律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对事务所体系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所有权结构、内部体系、管理制度、合伙理念等,加上外部环境不同步,仍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注册会计师行业去面对。不过只要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研究转制细则与要求,合理借鉴国内外同业的相关经验,加之在以后的经营实践中充分落实好特殊普通合伙的内在要求,必将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更加灿烂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洁莉:《英、美、中三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演变研究》,《会计研究》2010年第7期。

[2]张连起:《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实践与体会》,《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第4期。

[3]财政部会计司:《突破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瓶颈的重要制度创新——财政部会计司解读》,《财务与会计》2010年第9期。

[4]肖小凤、王善平、肖雯:《论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度的完善》,《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5期。

[5]秦荣生:《对我国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若干问题的思考》,《当代财经》2010年第12期。

[6]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2011-04-11。

[7]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2010-07-21。

会计师事务所 篇二

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的一些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速度令业界震惊。但是,由于受到体制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工作始终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中,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些无比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最初的会计舞弊行为仅仅是个人为了谋取私利而进行的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的造假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会计舞弊的手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难以辨别。一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但是,不论是本土化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实现的。由于中国市场的环境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另外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难度加大、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短期内解决内部失衡的矛盾、加快其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

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预算管理方面的应用最多。但是,同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提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招投标活动、承接相关的业务前必须对活动中的每一项内容的费用情况进行预算控制,这是值得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正视的问题,还是为会计师事务所确定审计的收费、确定投标报价时提供最有力的内部参考数据。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会根据审计项目的住宿费、差旅费支出、人工成本等制定出项目费用的预算,根据项目组成员的薪酬水平、项目工作时间的长短等最终确定出具体的人工成本。最终确定该项目的总成本。从这一情况不难发现,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的预算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对事务所的费用预算上,全面预算的标准与程序还很匮乏。总之,为了拉到客户、拓展业务,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者、管理者都将工作的中心集中在事务所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态度的控制与建设上,对于事务所的收入、支出等内容基本上都是以收付实现制的方式进行确认和核算。

三、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将为其直接提供各项服务,实现了管理与会计的有机契合。管理会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对经济活动时候管理的状况,而是将管理的中心集中在对事务所中的重要的财务数据、经营数据等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环节中,对于事务所的重大项目投标、承接业务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战略性支持与辅管理的功能。可见,管理会计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运用与实施是对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造成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经营管理中未能更好运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自身经营性质决定

会计师事务所是租住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社会性质的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是向社会提供中介服务。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业务活动具有该风险、高智商的性质,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层比较注重经营成果,对于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等问题很少思考。

(二)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者由于缺乏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在会计师事务所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层面浅,忽视了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另外,由于管理会计的实施与完善需要较高的信息获取成本,这也是造成管理会计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应用较少的原因。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成本特点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应用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专业人员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这也就造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特殊的专业成本的内容。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成本主要包括:事务所的员工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办公经费、差旅费、各种物品的消耗费用;事务所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社保等,相关的税费,业务发生的成本等。由于这些成本内容的特点,使得管理会计在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中的应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限制。

四、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会计运用的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政策变化、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政部共同加大了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要求,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以此为契机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持久、健康、稳定发展。

(一)建立具有全面预算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

这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改变目前的组织结构,结合自身经营的特点建立适应具有全面预算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应设置临时委员会来负责全面预算工作的制定、对其执行进行监督、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指定专门人员定期向会计师事务所管理者进行汇报。再例如,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中要求由主任会计师担任委员会的主任,事务所中其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以便能够及时掌握事务所各部门的业务情况。为了促进全面预算的顺利实施与执行,一定要将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与各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评价结合在一起。

(二)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尽快明确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例如,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储备、人才的使用和培训等进行统筹安排,以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及早的安排各项资金,为资金的使用提供战略性规划。其次,认真确定各项费用的支出标准。这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认真制定各项费用支出的标准,不能存在随意支出的现象。例如,在会计师事务所中,最主要的支出就是人工成本,因此,必须为每一名员工根据其工作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薪酬标准。最后,还需要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三)采取完善的措施保证全面预算的执行

会计师事务所一旦制定、批准全面预算后,就必须认真执行。会计师事务所的各业务部门在执行业务时一定要将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与执行进行密切联系,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必须及时予以科学地分析,找出造成预算执行结果差异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总结。会计师事务所还必须制定出科学的预算考评制度,并将预算考评制度与员工的职位晋升、薪酬发放等联系起来,围绕预算目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及时充实考核的内容,充分利用奖惩激励的方式,实现预算管理的最佳效果。

五、结语

会计师事务所 篇三

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会计咨询和服务等业务中均有应用,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电算会计化是符合时代需求的,也在企业的管理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会计电算化是采用技术来替代传统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需要人的大脑来完成的一系列工作的活动。会计师事务所现在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包括东信会计师事务所,可见,会计电算化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工具,同时还是一种领域,针对这方面的普及和运用,会计事务所应该改变提高服务方式来实施电算化。

二、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专业人员欠缺使用软件的能力

在传统手工形式下,从起先以分析原始证据到制作成财务报表,全部是由工作人员一点点做成的。在现在电算化会计形式下,把这些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以后,计算机对一系列步骤能全部迅速完成,这过程全部是自动化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比较单一化,没有将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而且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应用软件时出现步骤错误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工作人员对软件的应用度掌握不精确不熟悉。

(二)会计软件发展的局限性

现在市场上许多公司都对会计软件开发的模式和特点比较重视,这样导致大量会计软件不能互相匹配,在使用时出现许多不同,也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出现许多不便。比如同样的数据在用不同会计软件处理时,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因为在财务软件开发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一样的开发商有着不一样的理解,直接导致财务软件在使用上出现打乱的情况。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隐患。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各种安全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在数据传输程序中。因为好多数据存储于电脑的硬盘中,万一出现硬盘过热或过于潮湿,毁损等问题,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肯定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软件的易泄露性也是值得重视的隐患,软件容易泄露导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来删除改动,甚至破坏这些里面的数据。假如在软件使用之时突然没电了或者有病毒入侵,那么当前的数据将可能很难恢复。一些操作人员安全保密的意识比较差,这种保密意识淡薄很容易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巨大损失。

三、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

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会计电算化需要工作人员不但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应该深入的了解电脑方面的知识。目前,管理人员与财务这些人员的关注度主要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来降低成本与风险,增强资金的使用和产出比,达到物有所值。所以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东信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一体化的人才。

(二)建立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 篇四

明白事务所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构成,学到了一些必备的办公室事物处理,了解了最近的会计政策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业务的流程以及关键步骤。

体会到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职责的重要性,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企业生存,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会计师事务所,肩负着外部审计这一重任。而作为事务所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同时应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并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同时,作为事务所的实习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及在为个业提供记账的服务中让我更深一层了解作为企业或者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让我从中体会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对于登账: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当然利用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可以省去很多烦琐的程序。另外,财务、审计本身就是比较烦琐的工作,面对那么多的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时常会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错漏百出,而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必须调整好心态,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

刚开始我对审计工作十分不了解,注师就交给我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发寻证函,无非就是一些写写地址贴贴邮票的事情。之后就慢慢的教我如何抽查凭证,都要注意些什么。起初,比较生疏,就先自己翻看客户提供的各种资料,包括凭证,总分账,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表等等。然后开始进入抽查凭证工作,开始由老师写出需要抽查的内容和项目凭证号,我

只负责查找凭证是否相符,尤其是涉及大额支出项目,计提折旧项目以及涉及税金项目。抽查凭证工作是审计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程序,很多问题都是在抽凭时发现和暴露出来的。在我们逐渐熟悉抽查凭证的原则和方法后,便独立完成抽查工作,决定抽查的项目并签署审计抽查意见。在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凭证号不相符合,原始凭证不完整等等,在经过老师确认指导后我们写下自己的意见建议。在完成这一工作中,虽然抽凭并不难,但查找对照比较烦琐,而且责任重大,让我有较深刻的体会。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大部分时间做的都是抽查凭证的工作。由于我接触的业务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没有特别复杂的审计过程,在完成底稿后,我又参与资产负债表和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核对过程,将各项数据综合统一后与客户提供的报表相对照。

这些都是比较零散的工作,但是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有时自己都会遇到麻烦,在此解决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每次当我协助同事们整理完成工作底稿,完成审计报告的编写,并装订成册,直到送到客户手中,做这些事情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因为那里面包含着自己的工作,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包含着自己的成就感。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亲身经历了cpa的生活,不仅熟悉了审计业务,更看到了公司会计实务的许多内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较大的飞跃。通常我的工作是长短期投资、三项费用、营业外利润等科目的审计,同时还要配合其他同事的工作。注师要求非常严格,工作底稿必须严格按照标准书写,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结论一样都不能少。不可否认,这样的要求的确能使我们在繁杂的数据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清醒的审计思路几乎决定了我们所有工作的质量。审计过程中,我发现企业的会计实务和我们所学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细一分析,很多处理从理论上来说又是行得通的,只不过出于某些具体的考虑,甚至是不正当的目的。例如应付工资的贷方有600多万的余额一直挂在帐上,换句话说就是公司一直欠着职工这么多钱不还。还有许多业务往来公司都记到其他应收应付款中,明细是业务员的名字,这样可能增加了业务员的压力,但却放松了对公司应收应付款项的管理,极有可能出问题。另外,公司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直接划拨并不是很多,大量的是各种商业票据。我曾见一张背书了十几次的银行承兑汇票,几乎跑遍了

大半个中国。同时有一家公司还有大量的三方货物抵债协议。这说明国内企业还存在着现金周转不畅的严重问题,只好以实物或票据抵现。这些比现金的流动性差,当然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常听说国有企业缺乏活力,这次实习使我亲身体会到这一点。在一家公司我碰到一名干了10年的会计,对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运营非常清楚,他可以一口讲出今年市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预计能达到多少利润,各类原材料应在什么时候购进多少,各种产品应以多大的比例生产。 有些公司更是将折旧、摊销这类事项“放心地”交给我们:“这些我们都还没动呢,就等着你们来确定,我们年底的帐都没有结。”值得敬佩的是,几位cpa认真负责地了解到所需的数字,审定了会计报表。具体的数字我不知道,只知道公司的负责人是咬牙切齿送我们走的,我想他一定不满意我们的结果。呵!呵!不要弄错了,cpa不是为企业粉饰问题的。

一次我和公司的同事到一家上市公司审计。客观的说,上市公司的管理的确优于非上市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备。公司的成本控制实行的非常严格,复印纸都是限量双面使用,大量的费用转嫁到供货商身上。公司也因此获得了不少的利润。项目经理安排我做的是货币资金和三项费用,同时还有固定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盘点,对上市公司审计的严格要求也让我吃惊不小。

本来想货币资金就是现金和银行存款,大不了是其他货币资金。当我做好工作底稿送到项目经理手中,他提出的疑问我一个也回答不出,只好主动要求撤回重做。后来的审计中我才知道在看似简单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里会有那么多内容。确实,假如公司的会计出纳人员不够诚实,我真的不会了解还有那么多的东西。三项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是一样,做比较分析表时我就简单的按照明细科目做了对比,但是项目经理告诉我,本年度的处理方法有些变化我没有注意,虽然是同样的明细科目,但核算内容发生了变化,如果直接比较,会发现无重大异常,但是还原到具体经济事项,就能看出一些东西出来。而且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不仅要单独比较,还要加总比较。真是受益匪浅。对待向供货商收取的进场费、赞助费的税收处理和增值税管理政策等问题上同事们也是非常认真,不但翻出了国税总局的批文,还要求国税局出具同意在增值税购进时即可抵扣的证明。这些行动不仅没有引起客户的反感,反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会计师事务所 篇五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合伙 声誉 人力资本 自主治理

一、引言

截至2013年年底,具有证券资格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已全部完成工商注册,采用特殊普通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有学者预见,合伙治理机制的有效形成,不是简单地以合伙制事务所注册登记为标志(李晓慧,2011)。以转制为契机通过治理机制优化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健康发展、提高审计服务质量,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审计执业活动需要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作(王善平,2003),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审计师的行为很难被非专业监督者所观测。团队生产理论所倡导的“引入外部监督者”的解决方案,对于解决审计执业活动中的“搭便车”问题并不适用。有研究认为,自主治理理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具有高度适用性(吴溪、陈梦,2012)。自主治理理论研究一群互为委托人和人的成员,如何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形态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Ostrom,2000)。本文在分析会计师事务所治理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引入自主治理理论,并基于自主治理原则对合伙治理的关键机制进行探讨。

二、会计师事务所治理要素

会计师事务所是典型的以“人合重于资合”为特征的专业服务组织。审计师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向客户提供专业鉴证或咨询意见的执业活动,是会计师事务所价值创造和收益实现的源泉。尽管会计师事务所运营也需要一定的资金,但物质资本不是创造收益的关键要素。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治理问题与治理模式有别于一般工商企业,其治理的重点不是获取和保持对物质资本的专用性投资。实现对品牌声誉资源的有效维护及对审计师执业行为的有效监督,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治理的关键。

(一)声誉资源维护

在现代资本市场上,独立审计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减少公司成本的外部治理机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活动的价值增值性主要体现为: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减少公司的成本、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审计服务产品具有典型的信任品特征,一般客户对于审计质量的判断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使得客户无法准确判断审计师的胜任能力、执业努力程度以及独立性,因而不能正确地评价审计服务的质量。由于受制于成本等因素,客户很难在事后对审计服务质量进行再鉴定。这就需要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市场传递代表自身高质量的信号,从而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专业服务企业往往通过品牌声誉的塑造让客户建立起对自己卓越服务的信心(Greenwood 等,2014)。审计市场中也同样存在着品牌声誉效应,较高的品牌声誉有助于树立客户对产品或服务卓越性的认知和信念。具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通常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成为其卓越服务的外在标识。

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良好的品牌声誉,有助于赢得公众的认同和信任并赢得市场的信赖,提升市场占有率和财务绩效。品牌声誉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关键资源,从获取和使用看,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资源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根据Buchnana(1965)给出的定义,准公共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有限的非竞争性,即在一定的消费容量下,单个会员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会员对该物品的消费,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非竞争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二是局部的排他性,即俱乐部物品对于俱乐部的全体成员来说是非排他的,但对于非会员来说则是排他的。在审计执业的团队生产活动中,审计师的胜任能力、执业努力及独立性的保持,是决定审计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声誉给予审计师保持独立的动机(王帆、张龙平,2012),如果审计师滥用独立性将造成声誉资源的破坏,甚至将其损毁殆尽。如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因声誉受损导致客户纷纷更换审计师而最终破产。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的关键环节,在于对品牌声誉资源的有效维护。

(二)审计师执业行为监督

企业的团队本质表现为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间的相互依赖性(Alchain、Woodwdar,1988)。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依赖人力资本与声誉资源等非人力资本的协作,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具有相互依赖的特征。审计执业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会计师事务所内审计师人力资本使用和对专业知识投资的过程。审计师的胜任能力和执业努力程度,对审计服务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审计服务的提供多以团队的形式提供,审计项目的实施需要项目合伙人、高级审计人员和助理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共同合作完成。如果审计师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会导致职业能力下降。审计师的偷懒行为还可能导致重要审计程序的遗漏,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审计师在团队生产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将直接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需要对审计师的行为进行监督。审计服务的提供过程即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陈毓圭,2014),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非专业人士难以对审计师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拥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相似职业背景的同业人员,能够提供最有效的监督,通过治理机制优化促进共同监督机制的实现,是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的关键。

三、会计师事务所引入自主治理的适用性与运行机理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的质量取决于审计师的胜任能力、执业行为及其独立性。声誉是影响审计师保持执业审慎性和独立性的关键因素。事务所治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审计师共同治理、互相监督的机制,共同维护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声誉资源。

(一)自主治理理论的适用性

自主治理理论适用性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一是相互依赖的团队成员共享某一特定资源,其互为委托人和人。二是团队成员共享的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特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审计执业活动具有团队生产性质,由审计师组成的团队通力合作完成审计项目。审计团队在审计执业过程中相互依赖、密切合作,形成了互为委托人和人的利益共同体,共享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声誉资源。审计执业活动的团队生产符合自主治理理论应用的第一个假设条件。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声誉资源为事务所内的全体审计师共享,在事务所内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来说,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声誉资源不会因为审计师之间的共享而价值减损,不具有竞争性。但是个别审计师执业审慎性的降低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并由此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品牌价值的下降,进而降低声誉资源的价值。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声誉资源被不加节制地滥用,则会出现“拥挤”并成为竞争性资源。从长期来看品牌声誉资源具有竞争性(吴溪、陈梦,2012)。由此看来,为会计师事务所内审计师所共享的品牌声誉资源,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满足了自主治理理论适用性的第二个条件。

(二)自主治理原则及其运作机理

自主治理理论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了八项自主治理原则。这八条自主治理原则依次包括:原则一,清晰界定边界。界定公共资源的边界和明确规定被授权使用这些资源的人。原则二,规定占用规则。基于当地条件和劳动、物资、资金的供应规则,规定占用的时间、地点、技术或资源的单位数量的占用规则。原则三,集体选择的安排。绝大多数受规则影响的个人应能够参与规则的修改。原则四,监督。规则执行情况由对占用者负责的人进行监督。原则五,分级制裁。其他占用者或监督者视违规的严重程度对违规者进行分级制裁。原则六,冲突解决机制。使资源使用者能够迅速地、低成本地解决使用者之间的冲突。原则七,采用分权制的组织。将使用、监督、制裁、冲突解决等职权授予不同行为主体行使。原则八,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使资源使用者自主设计制度的权力不受外部权力的挑战。

自主治理理论是在解决新制度供给问题的基础上解决“搭便车”问题(Ostrom,2000)。新制度供给主要解决谁制定规则以及制定何种规则的问题,与自主治理原则的最后三项原则直接相关。新制度供给的机理是:采用分权制的组织形式(原则七),将职权授予不同的成员以维持对组织权的认可(原则八),并制定冲突解决机制(原则六)。第一到第五项自主治理原则主要是解决新制度执行中的可信承诺与监督问题。这五项自主治理原则的运作机理是:当公共资源的占用者设计自己的操作规则(原则三),并由占用者执行这些规则(原则四)时,采用了分级制裁的方法(原则五),这种方法在根据当地条件(原则二)确定谁有权力从公共资源中抽取资源单位(原则一)的同时,对占用活动进行了有效的限制。总体上说,新制度供给激发了资源使用者对彼此行为进行规范的动机,又在相互联系中解决了遵守规则的承诺和监督问题。

四、基于自主治理原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治理

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与监督机制是自主治理理论重点解决的基础性问题(Ostrom,2000)。新制度供给对应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选择: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制组织形式,授予合伙人与一般审计师不同的职权范围,建立权威机制解决冲突。将高质量审计师提升为合伙人共同参与剩余收益分享,并将晋升机制制度化意味着给予全体审计师对于未来期望的可信承诺。监督与激励机制是制度实施与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自主治理原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治理机制进行探讨和构建。

(一)作为新制度供给的合伙制

会计师事务所“智合大于资合”的组织特征,决定了审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运营的“团队生产”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审计执业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审计师的执业努力程度、胜任能力以及对独立性的保持都难以被直接监督。当组织中的成员地位同等重要,同样难以监督的情况下,采用合伙制是最适宜的(张维迎,1995)。会计师事务所采用合伙制组织形式,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审计师的执业行为产生激励作用。一方面,有限责任机制下的权力分配体现了“股东利益至上”的原则,治理目标在于对资金提供者利益的维护,难以实现对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主体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合伙制组织形式下,作为合伙人的审计师参与组织剩余分享,努力与收益之间具有直接联系,有利于降低审计师在团队生产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合伙制组织形式下,合伙人对审计失败及由此造成的民事诉讼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不仅激励审计师个人提高努力程度和执业谨慎性,同时也对审计师间互相监督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二)可信承诺与收益分享机制

允许员工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享并做出将其制度化的可信承诺,是知识性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zingales,2000)。合伙人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关键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以投资额为基础参与利润分享外,还需要以对会计师事务所收益的贡献程度为基础分享利润。合伙人参与剩余收益分享有助于提高会计师事账的运营绩效与审计质量:首先,利润分享机制可以增加合伙人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提高合伙人的执业努力程度,从而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其次,项目合伙人一般都拥有较高程度的专业知识、执业经验与技能,在利润分享机制的激励作用下,项目合伙人将更有动力带领执业团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再次,利润分享机制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内监督机制的形成,有效降低会计师事务所运营中的成本,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效率。最后,利润分享机制可以促使作为合伙人的审计师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更加努力。

(三)风险分担与监督机制

风险分担机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内的全体合伙人对由于个别人员工作漏失造成的损失联合承担责任。合伙人承担联合责任的范围,既包括由于员工工作失误造成的财产或声誉损失,也包括由于潜在的法律诉讼带来的风险。在风险与责任的约束下,审计师将更有动力提高执业审慎性与努力程度,通过“干中学”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风险分担机制的存在使审计师在增加自身努力的同时,也会有很强的监督其他审计师执业行为的动机,从而减少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风险分担机制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内形成同事监督的氛围,从而提高团队工作效率与执业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内的监督机制还包括建立合伙事务监督委员会作为合伙事务的监督人及项目团队内的纵向监督等。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与监督机制,还可以起到向客户传递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信号的作用。风险分担与监督机制使全体合伙人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质量提供联合担保,有助于维护会计师事务所高质量服务的声誉。

(四)“非升即走”:审计师激励机制

审计师在知识、能力及拥有和掌握的资源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作为高级管理者的合伙人与一般审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价值创造中的贡献度有所不同。给予高质量审计师晋升为合伙人的机会,有助于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关键性人力资本的潜力与价值创造力。审计师要晋升为合伙人,需要进行前置的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以获得合伙人专有的知识和技能。晋升制度的存在,可以对审计师的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形成有效激励。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资源的有限性,合伙人人数不能无限增加,将不合格的审计师提升为合伙人或允许能力低下的审计师留在合伙人队伍中,都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与声誉资源的维护。因而在晋升机制外,还要设计合伙人的退出机制。

“非升即走”机制要求给审计师一定期限,达到要求就可以获得晋升,否则就必须走人,这会给审计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激励其努力工作。“走人”机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允许不合格的审计师留在合伙人队伍中,会因其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资源的无效和过度使用而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声誉损失。二是执业能力低下的审计师留在合伙人队伍中,增加了资源的占用,也增加了其自身利用会计师事务所资源牟取私利的机会,从而不利于团队合作,甚至会危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文化。

“非升即走”机制并不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不重视人力资本。相反采用“非升即走”机制正是基于人力资本在审计执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使用更加重视。如果某些审计师可以为审计服务质量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将其提升为合伙人是留住人才、进一步激励其进行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有效措施。并且晋升激励的制度化还有利于吸引外部的高质量审计人才。

五、结语

会计师事务所是以“人合”和“智合”为特征的专业服务企业。审计服务的提供过程,也是审计师对自身专业知识、执业验及判断能力的运用过程。高质量审计服务的提供有赖于审计师对自身人力资本的运用及独立性的保持。品牌声誉是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卓越服务的外在标识,是影响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品牌声誉资源具有准公共品特征,建立声誉资源的维护机制是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的关键环节。审计执业活动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对审计师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治理的关键在于,形成审计师共同治理、互相监督的机制,共同维护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声誉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及其治理原则对会计师事务所治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特殊普通合伙制组织形式是一项制度创新,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将收益分享机制制度化,是对高质量审计师进行激励的一项可信承诺。落实风险分担机制有助于审计师间形成协作与共同监督的工作氛围。以“非升即走”原则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审计师进行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资源的维护。将自主治理原则应用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包括组织形式、治理结构、合伙文化、声誉机制、品牌形象、人力资源、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等。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实施科学的治理战略,将自主治理原则引入会计师事务所治理,不仅能有效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保障会计师事务所稳步发展,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同时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提高审计服务质量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 余逊达,陈旭东,译。 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2] 李晓慧。四大合作所合伙治理的框架:经验及其启示[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7).

[3] 吴溪,陈梦。 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理论、原则及其对发展战略的含义[J]. 审计研究,2012(3).

[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会计师事务所 篇六

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架构设计

会计师事务所面对人才流失,采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待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多种措施,以 www.jiaoxuela.com 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但这些措施短期内难以见效,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处于被动向社会提供人才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既然无法改变环境,就应该顺势而为,化劣势为优势,变不利为有利,主动向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特别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可充分利用其“人才速成”和品牌影响,形成人力资源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总体设想是:会计师事务所处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部分员工“跳槽”需求的结合点上,可以主动向社会用人单位输送人才、定向培训人才,同时科学地组织和管理有离职倾向的员工,在一定期间内稳定员工,提高员工的职业期望和工作效率,最终达到用人单位、员工、事务所三方的共赢。

(一)组织架构调整。为实现上述目标,会计师事务所应设立专门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部门,或者在已有的人力资源部门中设置专门的对外服务小组。这一机构应由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熟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流程和业务特点的人员组成。机构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规划会计师事务所对外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整体战略,制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具体实施计划以及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二)规划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整体战略。会计师事务所应分析自身人才流失的动因和去向,调研员工对职业发展的真实想法,分析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中财务相关人才供求情况,同时与核心客户洽谈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设想,获得客户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制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整体战略。

(三)制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具体实施计划。会计师事务所首先应拟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潜在客户群体,即对有经验的会计、审计人员需求较大的用人单位,之后对潜在客户群体进行细分类(可按照行业或性质分类),形成人力资源服务的业务板块。根据不同业务板块的市场需求情况,制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具体实施计划。(四)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组织实施

1.与客户签订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约定书。通过与潜在客户群体的洽谈,确定客户需求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服务的范围,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签订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约定书。服务范围通常包括:为客户定向提供符合其需求的财务会计、审计专业人才,为客户提供员工培训实习等。服务费用可比照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收费标准,或者采用签订审计或其他服务业务约定书的方式抵顶人力资源服务费用。

2.与员工签订专门设计的劳动合同书。会计师事务所应在传统的劳动合同书基础上,增加职业规划内容,明确员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是否愿意长期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直至发展成为合伙人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愿意在其他企业有人才需求时选择其他企业),确认是否同意加入“人才输出”计划(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职业规划的设计和总体安排等)以及“人才输出”计划的具体条款等。通过签署专门设计的劳动合同书,合理引导和管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将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离职倾向转化为对外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竞争力。

3.建立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信息系统。会计师事务所可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客户数据库、员工数据库、供需匹配、供需见面、客户培训、后续管理等模块。客户数据库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总体人才需求、具体人才聘用条件、提供人才服务的具体时间、内容、结果的记录等。员工数据库内容包括选择加入“人才输出”计划的员工基本信息、目标雇主标准、事务所工作期间考核记录及评价、培训记录及成绩、主要工作业绩及特长、供需见面的具体时间、内容、结果的记录等。通过信息系统,将客户需求和员工择业倾向结合,力求为客户找到更适当的人才,为员工找到更理想的雇主。

4.对“人才输出”计划员工的日常管理。由于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书时已经明确了员工的发展方向,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日常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加入“人才输出”计划员工的工作,使其尽快成长为符合客户需要和员工自身职业规划的高端人才。一些员工在刚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时,愿意在事务所长期工作,但后来由于事务所工作强度大加之收入付出不配比而改变心意,也出现了离职倾向。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应定期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查,与发展方向有变化的人员沟通,了解其实际意图,并引导其加入事务所“人才输出”计划。“人才输出”计划实施的范围,应尽可能做到实时更新、灵活机动。加入“人才输出”计划的员工,除了按照事务所正常的人事规定定级外,还应按照客户的需求分出若干层级(如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的主管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以形成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人才库。对于加入“人才输出”计划的员工,在考核方面应有特别的要求,例如,选择加入“人才输出”计划意味着在计划期内应严格执行事务所的工作制度和工作安排,违者视同放弃“人才输出”计划;对这些员工除一般的考核外,还应增加其职业发展能力的考核等。目的是让这些员工在事务所工作期间能够勤勉尽责,并尽快成长为目标人才。

5.供需双方见面。根据客户的需求,事务所可从加入“人才输出”计划的员工中选择符合条件者,安排供需双方见面。在此过程中,事务所只是提供相关信息和双方沟通的必要条件,不参与决策。最终结果由供需双方双向选择确定。

6.邀请输出人才回所交流。对于客户成功聘用的“人才输出”计划员工,会计师事务所也应跟踪其后续发展,并定期邀请其回所交流,以加强其对事务所的亲切度。如果其后续发展不佳,事务所则可以考虑重新聘请其回所工作。

7.客户员工培训及实习。会计师事务所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现有员工举行针对性的培训,甚至一对一的培训。在不影响客户工作的情况下,事务所还可以安排接受培训的员工来事务所实习,通过短期实战强化培训效果,积累实务经验。

8.解决独立性问题。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独立性问题的困扰,需要事务所及时制定必要的措施,防范由于提供人力资源服务而可能对审计独立性造成的威胁。如果通过“人才输出”计划被客户聘用的员工此前曾参与为该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或者接受人力资源服务的客户同时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审计客户,则事务所须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4号———审计和审阅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评价该事件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前景展望

会计师事务所 篇七

进人90年代,网络得到了空前的迅速发展,它正变成现代社会的一种必需品。在更大的领域内实现网络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国际互联网(Internet)巨大的用户、先进灵活的技术性能和网络特点使之成为一个理想的商用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得到市场最新信息,了解行业发展的当前形势,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公司的实力及发展潜力,寻找合作伙伴,举行联机会议,进行协作安排,招聘雇员,还可以宣传产品,电子广告,进行网络购物等等。整个会计界已感受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和它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有远见的会计师事务所纷纷行动起来,搭乘Internet这列信息快车,在上面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虚拟会计师事务所(或虚拟会计公司),以此作为与同行竞争的新手段。

所谓“虚拟会计师事务所”,即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在Internet上申请一个WWW网址(可以理解为“代码”,类似一个门牌);然后,利用超文本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该网址上建立一个虚拟店铺(Web主页),将事务所的有关信息及业务资料输到上面,信息可以是图片、声音、文档等。虚拟会计师事务所内一般包括:公司概况,电子信箱(E—mail),产品介绍,业务范围和用户反馈等栏目。

对传统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首先,Internet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和外界交流的全新时空观。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以固定不变的场所和固定不变的营业时间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与现代人快捷的生活方式和激烈的竞争越来越不适应。虚拟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由顾客在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互联网上访问。这种优势可在更大范围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事实上通过Internet开展业务既没有国界,又不分昼夜。也正因为此,人们视Internet为信息高速公路,并予以充分重视。

其次,它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一种与顾客交流信息的新手段。互联网实际开辟了一对一(onetoone)营销的新纪元。注册会计师只须在计算机终端上利用电子邮件(E-mail)和交互式对话技术就可以与每位顾客进行深入细致的交谈,了解其对服务的不同需求。这种顾客主导、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的,同时也是低成本、人性的促销是顾主双方都非常愿意接受的。这也给那些规模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第三,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获得大量的所需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有许多专家长期关注各种商业信息的变化,并把它们作为免费资源放在网上。注册会计师只须利用Internet上先进的检索工具就可以轻松地获得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各种信息:各国公布的法规、各地证券交易情况、当前汇率、专业教育等等。如果想要查询有关注册会计师方面的信息,只要在任何一种导航系统(如yahoo)的提示下键入“CPA”,与之有关的WWW网址信息自动呈现在你的电脑中。并且还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放在相关的讨论组中,很快就可以免费获得在其他情况下须付出昂贵代价才能获得的咨询服务。

第四,利用Internet可以大大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网上获得大量低成本(甚至是免费)的资源;利用Web站点进行宣传比传统的电视、报刊、新闻会等的费用低得多;而利用Internet进行国际间的通讯(如发电子邮件、国际传真等)费用也相当低廉。

最后,利用国际互联网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国际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广告宣传方面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如ArthurAndersen会计咨询公司在“”网址上全方位地展示了各种业务的服务功能及内部结构,色彩鲜艳、图文并茂,部分还有动感;大部分软件产品还有自动演示和免费下载测试版功能,从而有助于顾客充分了解它。此外,的内容可以随时更新,这对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是非常适合的。

如何创建虚拟事务所

在Internet上建立虚拟公司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建立自己独立的站点,一般只有大型的公司才能作到,如IBM公司;另一类是通过搭借lnternet服务商(ISP)来完成,由于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而为广大中小企业接受。大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比较小、业务不复杂,因而大多也是采用后一种形式。下面对之进行的步骤作些介绍。

首先,必须申请一个WWW网址。用户通过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输人特定3W网址,而与同该域名相对应的网络计算机相连接,获取上面的信息;一个域名只能对应一台计算机,因而不能重名,所以它起到了产品商标和企业标识物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在选取域名时最好与自己的单位名称、注册商标一致,这样便于别人查找,也与自己平时所作宣传统一起来,以便形成完整的形象。一般来讲,3w网址的格式为:WWW+商标名(或企业名)+国际代码,中间用点隔开。比如,迪斯尼公司的3W网址为“www.disney,com”。在国际代码方面,由于我们地处中国,因而在申请域名方面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在国内申请到的域名,还可以到美国注册COM的国际域名,但这时首先应在美国注册你企业的商标名称,否则即使你注册了域名,也有可能被域名的商标所有者通过法律手段要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国务院信息办授权管理中国域名的唯一机构,有关如何办理域名注册的详细情况,可以在CNNIC的WWW服务器:hottp:/www.上查询。

其次,是选择Internet服务商,建立连接。原则上讲,要找真正的Internet服务商来完成。ISP在其主机服务器上向你提供一块储存空间及对应的静态地址(IP地址),并进行IP地址与域名的连接,最终完成站点的建立,使申请3W网址的企业取得在Internet上以独立形象信息的权利。

会计师事务所 篇八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缺失分析

(一)我国审计市场现状分析在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中,交易双方均有自由选择交易对象的主动权,交易的价格取决于卖方的产品质量与买方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如果买卖双方的力量不对等,就可能造成不公平交易的出现。我国的审计市场正是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管理当局选择注册会计师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强大。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小且数量较多,执业范围又相对集中在审计、资产评估等传统领域,而委托人对事务所服务的需求并未同步有效扩大,必然造成审计市场中供需失衡的局面。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审计环境下,管理当局掌握着决定审计收费的主动权。即使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业务约定书完成了服务,审计费往往也难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收费标准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承受的来自管理当局的压力大,会有注册会计师屈从压力而未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的情况发生。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缺失分析很多研究者提出通过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来保证审计独立性,但在现实中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加以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通常应用于研究组织激励问题,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由此可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人格化的理解。作为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有生命周期,也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成长过程中,必然要满足各种需要,首先应该是生存的需要,然后才是发展壮大的需要。由于我国的审计市场是买方市场,造成目前我国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首先考虑的问题当然是如何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资金。会计师事务所会面对要么受客户牵制、要么放弃业务从而影响事务所生存的两难选择。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即会计师事务所只有获取了足够维持正常运作的资金后,才有更大的动机去追求诸如声誉等高层次的需求。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最终是离不开声誉等长效因素的。目前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停留在满足生存需要的阶段,因而表现出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弊端。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的途径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主要局限于审计业务,咨询业务虽有所发展但业务范围狭窄,收入规模偏小,平均仅占事务所收入的30%左右,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收入达到其总收入的70%。据统计,我国2000年咨询业营业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1%,其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业务收入更是微乎其微。大力发展咨询业务有助于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分为生存所需收益和发展所需收益两部分。生存需要的收益是用于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正常运行的收益,是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必要物质条件之一。发展需要的收益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用于扩大规模、培训员工、拓展业务等的收益。会计师事务所要不受被审计客户的钳制,非常重要的是在经济上不受对方的制约,即某项审计业务或某个客户所支付的费用均只占该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的比例很小,不足以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收入状况产生较大影响,至少不会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经营。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际情况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趋势,要达到上述要求其重要的途径就是拓宽业务范围,大力发展咨询业务,逐步形成以咨询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收入结构形式。实现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生存需要收益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咨询服务而非传统的审计服务。这样在满足了这部分收入需求后,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受制于被审计客户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小很多。因为,此时会计师事务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维持生存,而是如何谋求持续发展,因此会更加重视自身的声誉等影响会计师事务所长期发展的因素。

三、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咨询业务的现实可行性

(一)咨询业务的发展前景从咨询业务本身的特点看,能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主要来源。因为咨询业务是为其他个人或组织提供信息使用建议的专业服务,以信息的使用为主要目标,并不涉及信息质量,也不赋予咨询业务所使用的信息任何保证。咨询业务一般是咨询人与客户之间的契约,咨询人即咨询服务的提供者,针对客户需求给予其决策有关建议,包括建议客户决策时应考虑哪些信息、如何使用信息,甚至可以为客户实施该项建议。本质上咨询服务的对象仅限于客户,而不涉及第三人。因此,咨询服务不须具有独立性。与审计业务相比,企业选择购买咨询服务的动机要比选择购买审计服务的动机更强。因为这种购买行为能给企业管理当局带来有效的建议,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购买审计服务对于那些想粉饰自身的经营业绩,所以即使购买审计服务也是别有用心,肯定会迫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坚持审计独立性。

(二)规避审计风险的需要传统审计鉴证业务是高风险业务,面临诉讼的可能性极大。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诉讼爆炸”就是例证。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仅局限于审计业务,无论对扩大事务所规模还是对分散经营风险都是不利的。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承担的风险较大、发展较慢,需要借助审计与非审计业务的互动关系来推进会计师事务所的持续发展。

(三)企业降低费用的需要随着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规模较大的企业业务重心发生了转移,企业着重发展诸如研究与开发、企业战略设计等核心业务,而将其他部分业务分包给专业公司,以便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企业的角度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也是企业重要的外部资源。许多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将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甚至资本运作等业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办理,以削减企业的经营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 篇九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风险 风险应对和防范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被牵涉到审计诉讼的案件不断增多,从安达信与安然到安永与时代华纳再到成都蜀都会计师事务所与成都红光等财务丑闻的曝光,令社会公众大为震惊的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意识还相对薄弱,希望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与应对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从行业竞争,会计师事务所本身,事务所工作人员和被审计单位角度进行分析。

1.审计行业竞争激烈,会计师事务所降低收费标准加大审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可以自主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是双方自愿达成协议,上市公司管理层自然会选择审计费用相对低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我国目前有会计师事务所8000多家,而上市公司只有2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抢夺”更多的客户,自然会将自己的审计收费标准降低。会计师事务所本身也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就可能减少审计工作量,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资源投入,甚至有些重要的但成本比较高的审计程序可能被放弃,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不能被发现,审计风险加大。在如此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留住客户,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即使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错报不予调整,会计师事务所有时会违反道德,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近年来,总体上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数量都有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远远高于上市公司的数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竞争激烈。

2.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机制不完善

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建立起全面的质量控制机制,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接触控制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在实际工作甚至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也是不一定能够得到落实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不全面和得不到执行,会降低审计工作质量,加大审计风险。

3.由于事务所工作人员的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以及职业道德引起的审计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特别是检查风险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有密切的关系。检查风险是被审计单位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者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将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实施审计程序而未能发现该错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能否发现错报取决于他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谨慎。在审计的过程中无论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程序的选择,对审计证据的评价及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的识别,审计结论的确定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职业判断。目前,对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是大专毕业生即可参加考试。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的人员还是缺乏的,并且还有一部分并未从事审计工作的非职业会员。各个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中占多数的还是未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助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这样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就无法得到保证。如果对这部分人员的工作不加以指导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质量就可能下降,审计风险加大。审计工作很多职业判断都需要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关注,不能轻信,需要持有职业怀疑态度。我国目前状况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如被审计单位故意舞弊而且掩盖的比较深,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注册会计师就可能不能发现错报,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如前面所诉会计师事务所在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为了留住客户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由注册会计师签字盖章,注册会计师明知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有问题但受迫于会计师事务所上级的压力,不得不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加大。

图2 注册会计师从业人数分析

4.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和管理层不诚信使审计风险加大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管理层的诚信度。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发现和纠正重大错报,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和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设计内部控制需要高额成本投入,这部分费用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愿意承担。如果被审计单位没有设计内部控制,控制风险大,则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加大。或者被审计单位设计了内部控制但是并未得到有效的运行,如规定出纳和会计要分工,实际执行工作时,出纳和会计的工作有交叉,这时内部控制就无效,控制风险大,则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加大。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不诚信,为了某种目的,迫使会计人员造假,并且将造假的事实和证据掩盖得较深不容易被发现,会计师可能为将审计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而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后,并不能发现由于管理层故意舞弊行为导致的重大错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加大。

三、事务所风险应对措施

基于上诉所分析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需要相关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共同来防范和应对审计风险。

1.加强行业监管,完善监管机制,防止恶性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公平竞争,但不能通过不合理压低审计收费和出具不实审计报告这种方式。不仅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和审计风险的加大,同时也会危害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可能损害股东,社会公众等,造成严重不良的后果。但是,就我国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环境来看,相关机制还不健全,还多方面还存在着监管不利,缺乏有效的监管方式。所以,需要有关监管部门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监管力度,为会计师事务所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对事务所的收费标准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做出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额度规定,避免会计师事务所过分依靠价格竞争而导致审计风险加大。相关监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进行监管,如对一些必要的审计程序实施监督,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确实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2.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机制

我国2006年就已经颁布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相关方面的准则即《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遵照准则的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3.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特别是检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务所工作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针对目前注册会计考试参考人员设立门槛相对较低的情况,建议提高对报考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人员的条件要求,从渠道方面把好关。在把好关的同时,也要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考试,扩大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队伍。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大量助理人员,助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相对有限,事务所应加强对助理人员的工作指导监督复核工作。会计师由于准则变更等原因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运用最新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为出发点,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为了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降低审计风险,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针对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带来的审计风险,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培训工作,如会计师事务所构建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氛围。同时,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惩罚措施。注册会计师在职业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认真评价获得的审计证据时,谨慎发表审计意见。

4.被审计单位应设计和完善内部控制

内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它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有利于企业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实施完善内部控制,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发现防止纠正重大错报。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良好,有利于注册师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审计风险也会降低。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也有利于被审计单位自身的公司治理。针对管理层不诚信引起的审计风险,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在选择顾客时要谨慎。在接受委托之前对其进行了解,如被审计单位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就要调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管理层不诚信的问题,会计师事务所不应接受管理层不诚信的客户委托,否则会加大审计风险。

四、结论

审计风险的存在,一方面关系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注册会计师发表的不合理审计意见进行决策可能会遭受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审计风险的存在导致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赖程度降低,威胁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防范和应对审计风险需要相关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帆,罗延博。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研究。商业会计,2012年4月

[2]张爱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综议。现代商业,2011(17)

[3]肖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财会通讯,2011(1)

[4]丁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企业研究,2012(10)

[5]吴玉金。如何更好防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现代商业,2012年4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9篇会计师事务所,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认知。

最新范文

35kv变电站【通用8篇】12-09

区块链技术基本原理最新9篇12-09

森林防火的方法5篇12-09

早上好每日问候语(最新9篇)12-09

早上好问候晨语(优秀6篇)12-09

海子诗歌最新8篇12-09

小学二年级AABC词语摘抄精选4篇12-09

关于企业宣传标语通用6篇12-09

幼儿园睡前故事通用8篇12-09

学习座右铭最新6篇12-09

129 25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