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读后感 少年闰土读后感4篇

时间:2023-12-07 07:21:45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的4篇少年闰土读后感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少年闰土读后感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少年闰土读后感范文 篇一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苑老师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能注意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感知少年闰土这一形象,体会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围绕这个目标,这堂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当家作主”。

一、重研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这节课,老师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以闰土的外貌为起点,以无穷无尽希奇的事为突破

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课文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教学中,苑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读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二、重启发点拨,引领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碰壁”,教师如果能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本堂课,苑老师的讲解不多,但都点拨在节骨眼上。

三、重情境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情景之中与作者、与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雪地捕鸟”时,苑老师先出示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然后,让学生来做一做闰土是怎样捕鸟的。学生通过一边做一边讲,对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

四、重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致。

短短的课堂是不能把“阅读”这一语文课的“命脉”全面灌输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由课堂引发开去,让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想象、去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学会阅读。这堂课的结尾苑老师让学生读读《故乡》的节选,让学生想象他们30年后见面的场景,激起了学生课后去读鲁迅名篇

《故乡》的兴致。

少年闰土读后感范文 篇二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学

一、根据上下文语境品味

《最后一课》中,使用了几个破折号,有的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搞清用法。但文章最后两处的破折号,是需要语文教师引导、点拨的。

第一处:“‘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学生知道用法是表示停顿。学生仅仅知道破折号在这里的用法是不够的,接着可以这样提问:韩麦尔先生为什么此时说话会断断续续?通过思考、讨论,明白: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听到教堂的钟敲响,将要结束这最后一课的悲痛之情。因为普鲁士兵的号声无情的提醒人们,最后一课不得不结束了,在即将结束最后一课时,韩麦尔先生还想跟同学们说最后的几句话,以激发他们的爱国感情,但难过得说不下去,因此,只断断续续说了两声“我―”就说不出来了。说明韩麦尔先生当时的心情非常悲痛,十分真实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处:“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韩麦尔先生用手势来表示意思,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此时此刻的情境思考、品味,很快回答:当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极为痛心,有口难言,只得用手势表示意思,表现此时的他痛苦之极。这样品味,学生不仅明白了破折号的用法,更理解了破折号对表现文章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选择以标点为切入口品味

鲁迅小说《故乡》一文使用了很多省略号,既典型又很有特点。教学中以此为切入口,分析理解本文省略号的用法,有助于学生对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本文用了很多省略号,请找出来,看看这些省略号有什么作用?重点研读闰土话语中的省略号,对表现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究的兴趣异常高涨。很快归纳出:少年闰土话语中用省略号来表现少年闰土说的话非常多,表现了少年闰土说话滔滔不绝,知道的多,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中年闰土话语中用省略号来表现中年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表现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样是话语中的省略号,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描写中,用法却不相同,但却鲜明地塑造了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小说主题。

从玩味省略号入手,一改过去小说教学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主题的做法,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好奇心,阅读探究的兴趣更浓了。品味省略号,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抓住了文章的重点,突破了文章的难点,品味了文章的妙点。

三、改换标点比较品味

少年闰土读后感范文 篇三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当课程进行到此的时候,我发现不光“我”从心底里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闰土,就连学生也已经喜欢上这个能干的闰土了,对他的离去有了几分的不舍。于是,我结合课本上的第二幅插图,让学生想象“我”和闰土分别的场景,并且让自己以作者身份用“以诗送别”的方式,给闰土送行。并在当天下午的读书汇报会上交流,没想到孩子们的送别诗还真让我感到惊喜。

首先,文昊钰(化名)的一首《雪地情》拉开了送别诗交流的序幕。

雪地情

闰土踏雪将欲行,忽闻身后叫喊声。

虽然天寒地也冻,但也不及我们情。

文昊钰

我暗自高兴,随机点评:好一首“雪地情”,竟有大诗人李白的诗风。不错,将“我”与闰土的友谊演绎得生动、感人。那闰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让我如此的不舍呢?

接下来,崔文岩(化名)的《送闰土》、魏伍(化名)的《赠闰土》及赵政(化名)的《雪情深》,不光写出了二人离别时的不舍,还写出了他们眼中的闰土。

送闰土

看瓜刺猹小英雄,雪地捕鸟本领高。

海边捡贝实难忘,与君相别何时见。

崔文岩

赠闰土

少年英雄夜看瓜,皓月当空猛刺猹。

英姿勃发真飒爽,好像当年小飞侠。

魏 伍

雪情深

正月请进闰土来,捕鸟看瓜小勇士。

大雪纷飞送闰土,我俩情深何忍别。

赵 政

“我”在大雪天为闰土送行,看看闰土脚上的草鞋,再看看“我”身上的棉衣,在“我”的眼里闰土不光聪明能干,见多识广,而且还像冬天里怒放的梅花一样傲立雪中,不畏严寒。于是,又有郭娜(化名)的《雪中情》、鱼斐(化名)的《雪中别》及胡梦瑶(化名)的《惜别》,既有对两人深情厚谊的歌颂,又有对闰土雪中腊梅精神的赞美。

雪中情

雪花飞舞似白蝶,梅花雪中互争艳。

等日咱俩再相见,深情厚谊比大海。

郭 娜

雪中别

大雪纷飞识闰土,看瓜刺猹本领高。

知识丰富经历多,情深似海难忘怀。

泪眼蒙胧将就别,美好时光忆心间。

鱼 斐

惜 别

一树寒梅雪中红,依依惜别旁门前。

不知何时再相见,离恨空随雪花飞。

胡梦瑶

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纷纷直抒胸臆,以自己的诗为闰土送行。先后有贾璐(化名)的《雪中离别曲》、范思琦(化名)与王欣怡(化名)合作的《与闰土惜别》、巨瑶(化名)的《雪中离别》来抒发个人的情感。教室里暖意融融。

少年闰土读后感范文 篇四

认真读了大文学家鲁迅的《少年闰土》之后,我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鲁迅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彩,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幅幅令人怡神的自然美画。

我读鲁迅的这篇充满童年回忆的散文时,如同身在临其境,仿佛正在读着鲁迅爷爷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他,正在与闰土在厨房里谈天说地,聊个不停呢!那是鲁迅与闰土相遇的第一天。

闰土是个健康的少年,为什么呢?文中说“紫色的圆脸”是暗指闰土健康的肤色,经常劳作的象征。不仅如此,闰土还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少年。他不停的把自己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看跳鱼儿的事告诉鲁迅。鲁迅也十分渴望有闰土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闰土知识丰富,我和他一比,真是羞愧,我整天呆在家中,对外边的事了解甚少。可见,我的知识很贫乏。鲁迅先生写的《少年闰土》使我收益非浅,他使我知道了自己的知识很浅薄,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一个爱国的祖国栋梁。

五年级:建达巧克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少年闰土读后感,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少年闰土读后感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最新范文

足球知识(优秀5篇)12-07

再造卓越(通用7篇)12-07

灿烂的生活作文 2篇12-07

世界著名音乐家50位【精选5篇】12-07

太太口服液广告词(通用2篇)12-07

适合小学生读的红色故事(优秀3篇)12-07

讣告范本范文(6篇)12-07

作文提纲范文【最新4篇】12-07

积极心理学(优秀3篇)12-07

工厂的标语7篇12-07

129 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