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跳高运动员 致跳高运动员(8篇)

时间:2023-10-23 17:09:28

有在学校广播站锻炼的学生都知道,大家广播前都会提前做好广播稿,没有准备广播稿就不会有好的广播效果,那么什么样的广播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8篇致跳高运动员,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致跳高运动员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致跳高运动员 篇一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跳高;排球

中图分类号:G8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105-03

膝关节作为人体运动的主要关节,其工作能力和效率往往制约着许多项目的运动水平和良好运动成绩的获得,掌握不同项目运动员膝关节的力学特征,探索在不同速度下肌肉活动的规律,对科学指导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应用等速技术对跳高、排球运动员膝关节肌力的测试。找出其主要差异和各自的肌力特征,以了解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同一肌群的肌肉工作特点,从而为运动员的选拔及辅助训练手段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对象及方法

1.1 实验对象

成都体育学院22名排球运动员和28名跳高运动员,均为一级运动员。

1.2 实验仪器

采用美国Lumex公司的Cybex-6000测力系统进行膝关节屈、伸肌力测试,此测力系统由等速动力仪(Dynamometer)、测试条凳(U.B.X.T)、数据处理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测试前对测试系统进行常规校正。

1.3 测试方法

测试前对等速测力系统进行常规标定,受试者测试前进行常规10min热身,测试部位为双侧膝关节的股四头肌和绳肌,测试时,受试者坐在测试椅上,双手环抱胸前,上体及大腿均用宽带固定,坐位的角度约为110°,膝关节的轴心与动力臂的轴心一致,动力臂末端的阻力垫固定在踝关节内踝上缘3cm处,设置关节活动范围0°~90°。测试前仪器系统校准。股四头肌、绳肌等速向心收缩测试方案:屈9www.shancaoxiang.com0(O)/s×5,伸90(O)/s×5;屈360(O)/s×30,伸360(O)/s×30。每组测试间隔2.5min。测试时先进行3次练习,然后进行5次正式测试。

相对峰力矩(PT/BM),即峰力矩与体重的比值、股四头肌与胭绳肌峰力矩比值(H/Q)等。

采用SPSS11.5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不同组之间测试结果比较。

2 结果及分析

2.1 排球、跳高运动员膝关节屈肌和伸肌相对峰力矩

从表1可知,跳高运动员优势腿、非优势腿股四头肌相对峰力矩在360(O)/s和90(O)/s上均大于排球运动员(P<0.05),而排球运动员绳肌相对峰力矩与跳高运动员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测试速度的变化(90~360(O)/s),相对峰力矩测试值呈下降趋势。

2.2 排球、跳高运动员双侧膝关节肌力差异比较

每次测试中的峰力矩将作为计算双侧肌力差异的参数,双侧肌力差异计算公式:(优势腿峰力矩一非优势腿峰力矩)/优势腿峰力矩×100%,从表2可知,排球运动员双侧股四头肌峰力矩差异程度与跳高运动员相近(p>0.05),排球运动员双侧绳肌峰力矩(360(O)/s)差异程度与跳高运动员相近(p>0.05),而排球运动员双侧脑绳肌峰力矩(90(O)/s)差异程度显著小于跳高运动员(P<0.05)。

2.3 排球、跳高运动员膝关节股四头肌与胭绳肌峰力矩比值(H/Q)功比较

从表3可知,排球运动员在90(O)/s的速度下测得的股四头肌与胭绳肌峰力矩比值(H/Q)要显著低于跳高运动员(P<0.05),而360(O)/s的速度下测得的股四头肌与胭绳肌峰力矩比值(H/Q)与跳高运动员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角速度的变化(90~360(O)/s),排球运动员和跳高运动员股四头肌与绳肌峰力矩比值(H/Q)均随之增大(P<0.05)。

3 讨论

等速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先由Hislop和Perrine提出等速运动的概念,被认为是肌力测试和训练的一项革命。目前,国外已普遍将等速测力结果用来作为评价被试者肌肉系统的机能状态的指标。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主要用来评价不同专项运动员完成主要技术动作所需肌肉的功能状况以及受伤肢体的康复状况。等速测试评价指标较多,实际上最常用的是峰力矩(peak torque,PT),峰力矩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即力矩曲线上最高点处的力矩值。在等速测试中,PT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被视为等速肌力测试的黄金指标和参考值。

本研究中跳高运动员优势腿、非优势腿股四头肌相对峰力矩在360(O)/s和90(O)/s上均大于排球运动员,而排球运动员绳肌峰力矩与跳高运动员无明显差异,这提示:跳高运动员伸肌快速和慢速收缩时,其最大肌力均好于排球运动员,分析认为,跳高项目对股四头肌向心收缩肌力要求更高。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快,跳高、排球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呈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收缩元中的横桥断开时损失肌力,在收缩过程中再形成横桥时也要损失肌力;而速度的增加造成收缩元和结缔组织中的黏滞阻力增加也会影响屈伸峰力矩的大小。

膝屈伸肌力量的平衡是保持关节稳定的主要因素。膝关节屈肌和伸肌峰力矩比值(H/Q)是评价膝关节屈伸肌力平衡的重要指标,对判断膝关节稳定性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在膝关节康复过程中,除了肌力绝对值恢复外,H/Q值的重建可能是康复及预防再受伤的重要指标。国外学者认为H/Q的正常范围为60%~67%,国内学者认为H/Q一般在50%~60%,H/Q值具有一定的范围可能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从人类发育史角度来看,股四头肌在克服地心引力、承担肢体重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伸肌力量要大于屈肌力量;其次从膝关节稳定性角度来看,当膝关节伸直以及微屈时,体重作用于膝关节伸屈轴的后面,使膝关节趋向于进一步屈曲,此时便需要股四头肌的收缩来对抗此运动。另一方面,如果膝关节过度伸展,就会很快被膝后关节囊和有关韧带所限制,同时由于此时屈肌受到牵拉而引发肌牵张反射也会抑制膝关节的过度伸展。本研究中跳高运动员在90(O)/s的速度下测得的股四头肌与胭绳肌峰力矩比值(H/Q)要显著高于排球运动员(p<0.0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跳高运动员伸肌峰力矩显著大于排球运动员,而屈肌峰力矩与排球运动员无明显差异,所以股四头肌与绳肌峰力矩比值(H/Q)要低于跳高运动员。运动员在进行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的同时应加强绳肌力量训练以保持拮抗肌与主动肌力量的平衡,这对提高运动能力、防治运动创伤有重要作用。测试结果还表明,随着角速度的变化(90~360(O)/s),排球运动员和跳高运动员股四头肌与绳肌峰力矩比值(H/Q)均随之增大。这与吴毅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由于惯用肢体的不同及个体之间本身存在差异,正常个体的双侧膝关节屈伸肌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除受肢体优势侧的影响外,对于其他人群而言,两侧肢体肌力差异是很小的,国外研究表明,这种差异在10%以内。国内有研究认为左右侧相差超过20%以上才有临床意义。谢光柏等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应在15%以内较为合理。本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排球运动员双侧绳肌峰力矩(90(O)/s)差异程度显著小于跳高运动员(P<0.05)。这可能是因为两个运动项目技术特点的不同造成的,排球运动员大多采用双脚并步起跳,而跳高运动中,则单脚起跳。

致跳高运动员 篇二

关键词: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体操技能训练;训练方法;研究对策

3研究总体概况

3.1女子撑竿跳高发展现状

女子撑竿跳高很早就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展过。1919年,德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贝哈瑞兹就曾跳出过2.1米的高度,后因人们对女子生理特点认识了解的不够深入和局限性,以及学者和教练员对女子能否承受在此运动中的强烈冲击存有疑义,致使该运动中断了很长时间。[1]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的差距是综合性的,包括身体素质、体操技能和速度力量,这其中既有体能的因素,也有技能的因素。中国前女子撑竿跳高名将蔡维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缺乏先进的训练手段和训练理念,是我们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中国女子撑竿跳高的参与者们并不会轻易放弃,相信通过不断提高女子撑竿跳高项目的科研技术水平,在有条件的省市逐步建立起青年梯队,在技术规范、人才培养、教练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方面打下坚实基础,能够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

3.2女子撑竿跳高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努力使得撑杆跳高这项运动的技术水平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虽然我国撑杆跳高水平还与世界纪录有着一定差距,但是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定会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我国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的差距是综合性的,包括身体素质、体操技能和速度力量,这其中既有体能的因素,也有技能的因素。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中国女子撑杆跳高的参与者们并不会轻易放弃,相信通过不断提高女子撑杆跳高项目的科研技术水平,在有条件的省市逐步建立起青年梯队,在技术规范、人才培养、教练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方面打下坚实基础,能够为我国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

3.2.1关于女子撑杆跳高技能的研究

女子撑杆跳高的世界纪录屡次被刷新,其主要原因是:技术不断被改进,训练水平逐步提高,大赛经验日渐丰富;其特定原因是:在日趋完善女子撑杆跳高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体操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体操技能的具备在目前女子撑杆跳高技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助跑速度一致的情况下女运动员可以在空中凭借体操技能更好地利用撑杆的弹性势能提高其重心腾起高度,并取得好成绩。事实上,近两年来国内在撑杆跳高项目上也开始注重对选手进行体操训练。

3.2.2关于女子撑杆跳高与体操技能之间联系的研究

在女子撑杆跳高项目的训练中,体操技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专项技术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训练中,体操技能训练与国外女子撑杆跳高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专项运动水平也明显落后于俄罗斯等撑杆跳高强国。体操技能训练应当成为女子撑杆跳高不可或缺的训练内容,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与专项成绩的提高。体操训练手段与女子撑杆跳高的专项训练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因为体操动作不仅能发展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在专项技术上所需的灵巧性、协调性,而且其本身还具有和撑杆跳高技术相类似的动作结构。无论是撑杆跳高还是双杠、单杠、吊环,运动员在参与完成动作时,肌肉工作方式及参与工作的肌肉群都是基本相同的。因此,体操技能的训练就能最大程度地发展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对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2.3关于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体操技能训练的研究

我国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理想身高应在1.75±0.05米左右,在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体操技能训练中,常用的体操技能练习有动力性动作和单杠、双杠等器械练习,在这些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身体重心位置基本是垂直上升或下降的,肌肉在动作过程中始终处于收缩状态,需要部分肌肉持续一段时间的强烈收缩,有利于提高肌肉的力量和机体的灵敏度及柔韧性,也能更快地帮助运动员掌握撑杆跳高技巧。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危险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运动员必须胆大心细,具有良好地判断能力和主观自主学习能力,也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悟性,这样才能在此后的训练中举一反三,和教练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也能使得自己的训练水平在良性循环中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体操技能训练方法在女子撑杆跳高中运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体操技能在女子撑杆跳中更好的帮助运动员跳高运动成绩,则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运动技能训练占据着重要地位。

3.2.4对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体操技能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对我国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而言,要开展体操技能训练,须由教练员对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的设计。掌握与撑杆跳高技能相关的体操技能——从理论上了解技能原理——详细解析技能的结构——仔细研究结构之间相互衔接的特点——获取完成技能的动作表象——教导运动员体会完成技能的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想象、记忆)——熟悉运动员生理、心理特征及所掌握的体操技能水平——确定体操技能训练的重点、难点并且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运动损伤——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和身体练习方式,充分调动运动员的心理因素,通过运动员对已掌握的运动记忆中的条件反射促成新的条件反射的形成或多个条件反射的组合,记录运动员试做动作后训练效果的反馈(如合理性、可行性)——改进后再次运用在体操技能的训练中——最终形成巩固的运动定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女子撑杆跳高教练员需掌握完整的体操技能原理,训练手段需与体操技能结构紧密结合,做到外在与内在的紧密有序。训练手段要能够直观地体现体操技能与女子撑杆跳高技能的特点,加深运动员对于动作结构和原理的理解且与运动员自身运动水平相适应。教练员可以通过语言或其他形象的思维方式向运动员展示训练手段和方法,并根据运动员自身运动水平和训练周期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更好的为撑杆跳高专项技术做铺垫与过渡。

4小结

在女子撑竿跳高项目的训练中,体操技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专项技术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体操技能训练应当成为女子撑竿跳高不可或缺的训练内容,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与专项成绩的提高。同时,体操技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对正确掌握撑杆跳高专项技术的程度,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旨在完善和加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体操技能训练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史美创。女子撑杆跳高初级训练[J].田径,2001,(10):16-18

[2] 史美创。女子撑杆跳高中级训练[J].田径,2003,(1):13-15

[3] 杨世木。我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田径科技信息,1997,(18):2-4

致跳高运动员 篇三

关键词:退让性收缩 跳跃 缓冲 蹬伸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29-01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提高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教师往往致力于提高运动员下肢的蹬伸力量和蹬伸速度,即下肢工作肌群的克制性收缩能力。为了提高跳跃成绩,训练中忽视其中任何一种肌肉力量的提高,都将防碍跳跃成绩的提高。

一、对跳跃项目起跳动作的分析

1.各种跳跃项目的起跳虽然是瞬间的,但却是十分复杂的。起跳效果是缓冲和蹬伸阶段力学效应的综合。缓冲阶段起跳腿伸肌群完成退让收缩,也叫离心收缩,蹬伸阶段完成克制收缩也叫向心收缩。起跳的效果取决于肌肉的这两种收缩能力。

2.起跳的过程中下肢工作肌群实际上是通过“反射”的方式爆发性的完成收缩。下肢工作肌群的退让性收缩能力强,离心收缩速度快,对肌梭产生强烈的刺激,因而能形成工作肌群强烈的牵张反射,使肌肉产生超大力量。反之,“退让”能力弱,下肢关节过于屈曲,离心收缩延缓,不但不能有效地刺激肌梭,反而会引起高尔基腱器官的兴奋,导致抑制性反射效应的产生,大大削弱起跳的速度力量。

3.生物力学研究证明:“起跳过程中,支撑反作用力的最大值发生在支撑缓冲阶段,跳高可达600千克左右,跳远、三级跳远可达400千克左右。”起跳过程中,运动员不是在伸直起跳腿的时候需要最大力量,而是在缓冲时,防止起跳腿各关节过分弯曲时需要最大力量。这就说明支撑缓冲对运动员下肢工作肌群的退让性收缩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高“支撑能力”和“支撑力量”首先必须提高起跳腿工作肌群的退让性力量。

二、对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分析

传统力量训练中往往只注重了起跳腿伸直即向心收缩能力的提高。常用方法如:肩扛杠铃的半蹲或深蹲,即由半蹲或深蹲开始到蹬伸至直膝结束。如果半蹲的角度接近起跳角度那对加强蹬伸的力量有一定的作用,但对缓冲即退让性收缩却几乎不起作用;而若是采用深蹲,其发力角度远远小于起跳角度,对蹬伸和缓冲几乎都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上述两种力量练习方式都不能有效地提高支撑力量,更不能发展退让性收缩的力量,都是不可取的。

三、结论与建议

要想提高跳跃项目的运动成绩必须加强起跳时缓冲和退让性收缩的力量练习,起跳腿伸肌群的退让收缩能力是下肢工作肌群产生强烈牵张反射的刺激条件,是运动员爆发性完成起跳的前提。

致跳高运动员 篇四

关键词: 大学生跳高运动员 比赛心理障碍 解除方法

跳高是一项克服一定高度障碍的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以动作技术性复杂著称,同时也是一项比技术发挥和心理稳定程度的项目。运动员之间除了能力的对抗外,心理素质的较量也相当重要。比赛场上情况千变万化,只有做好与最强对手拼搏的心理准备,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才能在比赛中镇定自如,处惊不变,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旺盛的斗志,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只有当运动员充分做好心理准备才有可能成为重大比赛的获胜者。大学生在练习跳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伤其练习跳高的兴趣和信心。如何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平时的训练中采用有效的心理训练手段,科学地抓好心理训练,使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比赛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控制好思想情绪,排除干扰,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创造好成绩,已成为大学跳高训练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1.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比赛心理障碍的特征与主要表现

1.1心理过度紧张

在跳高比赛中,试跳成功会引起大学生运动员的良好情绪,从而为下一次高度的试跳奠定基础,使大学生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但若试跳失败,特别是第二次试跳失败,大学生运动员就容易产生过度紧张、焦急、惊慌,并且患得患失,思想压力过大,在第三试跳时则表现为紧张、焦急、忧郁不定、起跳不果断等现象。

1.2出现胆怯心理

随着比赛激烈的进行,生理心理紧张度随着提高,精力与体力也不断消耗,达到最高水平,当横杆升到与其最好成绩或达到某一等级记录的高度时,多数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生理上都会产生畏惧感。表现为紧张忧郁、注意力、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减弱等,在技术动作上会出现助跑节奏不稳定,踏跳在横杆不断的升高中过于用力,急于过杆,甚至整个技术动作变形等。

1.3情绪的不稳定

部分大学生运动员精神抑郁、焦虑不安、胆怯、压力过大,对比赛缺乏信心、怕失败。而有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时则过于兴奋,节奏、速度都超过平时训练水平,助跑时造成起跳点不准给过杆造成困难。

1.4自信心不足

能够取胜的运动员大都在比赛中充满信心,而失利的运动员则往往信心不足。有的运动员平时训练很好,一到比赛就精神紧张,内心空虚,惶恐不安,平时很有把握的高度也感到信心不足,因而导致失败。

2.解除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比赛心理障碍的方法与手段

2.1赛前心理素质的训练

大学生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心理训练的效果不是短时间内能达到的,要下功夫花时间。心理训练因人而异,大学生运动员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所以应有所选择、有所区别地进行训练。平时训练时的心理训练对形成大学生跳高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提高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2.1.1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最常见、最简便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指人们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重复早已完成的跳高技术过程。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加深记忆并熟练动作。还可以作为减轻运动员精神紧张、焦虑、惶恐等不良情绪的一种有效行为疗法,有助于加深自我印象和自信。表象训练作为技术训练的辅助手段简单易行,随时都可以进行,特别是在受伤或不能进行正常训练时采用更好。其主要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2.1.1.1在进行技术练习时按照技术要领,先在想象中完成动作,然后运用“自我暗示”默念预先编好的简练词语口诀,如“注意加速”“快速起跳”“高摆腿,高摆臂”等,使注意力指向即将完成的动作。

2.1.1.2观看优秀选手比赛、技术录像、电影图片等,然后对照分析,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技术表象。

2.1.1.3模拟比赛现场的表象训练,如布置好即将参加的比赛现场,把横杆升高到预定高度,然后在想象中反复“跳过”这一高度。

2.1.2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是指全神关注与某一定的目标,不为其他事情或念头干扰而分散的能力。大学生跳高运动员由于心理训练不足、比赛经验少,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因而在训练中要有计划地安排集中注意和抗干扰能力的心理训练。其主要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2.1.2.1练习视觉守点、听觉守音的集中能力。如看钟表秒针的走动,目光始终不离开秒针。晚上听表的走动声,默默记数,反复练习,不断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1.2.2每次试跳前,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跳高的某一技术环节,加以突破、改进、提高,集中注意力,容易在运动中得到体会,从而加速正确动作的形成。

2.1.2.3在练习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外部干扰。如突然大声喊叫,跟着运动员一起助跑,移动垫子等。

2.1.3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克服困难的内部心理过程,对跳高运动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跳高比赛时间长围观人数多,外界场地与天气环境等,特别是运动员技术水平接近的激烈竞争比赛,都会给运动员带来各种困难。随着横杆不断的升高,特别是到了比赛的后期,横杆升到自己从未跳过的高度,此时,不仅仅是对运动员水平实力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的考验。如果运动员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就会信心不足而导致失败。因此,大学生跳高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与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困难条件下,强化自己的意志品质,克服各种困难,与对手顽强拼搏竞争,力争取胜。

2.1.4树立坚定的信心

运动员的信心是奋斗拼搏的精神支柱,是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充满信心的人总是乐观进取、自强不息、斗志昂扬,坚信自己能战胜对手。跳高是竞争性很强的项目,要培养运动员有强烈的求胜欲望,就应重视上进心和自信心的训练。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情绪感染运动员,多表扬和鼓励运动员。由于大学生运动员对跳高的认识不足,往往会因为掌握不了技术而对学习跳高失去信心,这时就特别需要教练员的鼓励,需要教练员表现出对大学生运动员的信心,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进行表扬;在技术训练实践中,可以采用踏板或弹跳板起跳越过较高的高度,体验越过高杆的肌肉感觉与心理,从而提高大学生运动员创造新记录的自信心。还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比赛,有目的地安排其与强手比赛,并有意识安排胜利,以培养运动员的心理优势。

2.2比赛中的自我心理控制与调节

一般情况,大部分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均会出现心理障碍,只是由于年龄、性别、水平不同,表现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教练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本人的内在积极因素,进行恰当与适时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比赛心理,为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创造条件。大学跳高运动员比赛自我心理控制与调节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2.2.1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

在比赛中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自信心是自我认识的基础,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为了认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控制适宜的期望值,运动员可以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以进行自我认识。例如:在比赛中我的哪些想法使自己产生了心理压力,哪些行为比较异样等。这一类问题的自问自答,可以帮助大学生跳高运动员认识与体验正确与不良的心理状态,创造出最佳的心理,达到控制适宜期望值的目的。

2.2.2主动转移不利因素

在比赛中主动转移不利因素,把注意力尽量调节到比赛的有效范围内。在临近比赛时由于运动员兴奋过度,产生莫明的担忧与紧张。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要让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尽快地改变自己的注意指向。一方面可做一些与比赛无关的事情,另一方面可闭目养神,与同学或教练员交谈,认真听取一些看法,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上而不是比赛的结果上。

2.2.3进行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它不仅可以使自己保持最佳的期望水平,而且可以进行自我说服,使自己的思想、情感、感受与行为保持协调一致,以积极的态度休息迎接比赛。在试跳前,大学生跳高运动员要有一种“我能行”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创造好的成绩,有助于比赛顺利进行。

3.结语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特别是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在大学生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中,许多问题有待于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去共同探讨与分析研究,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状态,采用切实有效的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为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技术水平取得良好的成绩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天云。跳高运动员比赛中最佳状态及其调控[J].田径,1998,(9).

[2]张晓东,刘殿宝。试论跳高训练中的心理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4).

[3]周新,赵月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跳高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J].田径,1998,(11).

致跳高运动员 篇五

摘 要 跳远踏跳技术在田径教学与训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所在。本文笔者通过结合以往教学与训练的经验,提出应着重强调跳远踏跳准确性,加强攻板意识等改进措施,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与依据。

关键词 青少年 跳远 踏跳 准确性

目前在田径跳远项目教学中,很多教练员、指导教师片面强调跳远的助跑、起跳、踏跳、腾空、落地技术等,却恰恰忽略了跳远踏跳的准确程度。从而致使跳远的技术动作变形或运动成绩降低,影响了原有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使赛前对运动员的训练及教学效果前功尽弃。

一、跳远踏跳的方式

(一)起动的方式。跳远教学中助跑起跳主要分为走动式和半蹲式。加速自然、节奏感强,且自我感觉放松是走动式助跑的特点。而半蹲式助跑的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的助跑速度,且加速有力,步长变化小且稳固,踏板的准确度较高。但对于初学者来讲不足的是起动助跑时肌肉比较紧张,比较容易造成助跑技术动作的变形,从而导致影响了踏跳的准确程度。因此,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采用走动式助跑是较为合理有效的。

(二)助跑的方法。全程与逐渐加速是助跑加速的2种主要方法。运用全程加速跑的优势在于对步长和步频的增长较为稳定,因为在助跑中最后几步以及起跳前攻板时主要是靠惯性向前跑进的,因而起跳上板时的准确程度较高。劣势在于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高水平的运动员,对一般学生或初学者来说,最好运用逐渐加速的助跑方法,但在运用中应注意及控制好助跑最后几步的稳定性。

(三)助跑的距离。对于普通学生而言,跳远助跑起跳的距离一般在15-20米为宜,等具备一定的竞技水平后助跑距离可适当加长,一般在25-30米为宜,随着训练能力和经验的不断提高,助跑的距离可以适当增加,直至达到自己最适宜的距离为止。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速度、爆发力好的学生,助跑的距离、步数可相应减少,这样才更有利于创造出更好的运动成绩。

二、影响踏跳准确性的因素

(一)身体素质因素。运动员在不同的时期,其身体状况也各不相同。处于良好阶段的身体状况,其踏跳的准确程度就稍高,反之则偏低,如疲劳期、超量恢复时与身体处于良好状况时就有显著性的差异,所以在赛前应特别重视调节运动员的自身状况,以便在大型比赛中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

(二)心理素质因素。在跳远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导致运动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在比赛中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运动成绩要稍好其他运动员。当然,心理素质的好坏也取决于日常训练水平的高低,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心理因素就好,稳定性就稍高一些。但也有个别运动员,他们平时的训练成绩很好,但到赛场上进行比赛时,就非常不适应现场的氛围,心理极其的脆弱,从而导致跳远整个技术动作产生变形。

(三)周围环境因素。跳远比赛中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比赛场地、裁判员、气温、沙坑、风向等。就比赛场地而言,现代塑胶跑道与传统炭碴跑道有着明显的差异;就风向而言,比赛过程中顺风与逆风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是影响跳远运动员获取比赛名次的关键所在。所以,运动员应根据自身情况及周围环境适当调整不同的助跑距离,以便有效提高踏跳的准确度。

三、提高踏跳准确性的方法

(一)改时助跑技术。改时助跑技术建议采用以下4种方法:1、在不同的跑道上,进行50-60米的助跑练习,并借用钥匙、白胶布等助跑标志物,以稳定最后5-8米的步长。2、反思与细化助跑前的准备姿势,以及助跑开始阶段的步长、步幅和加速情况,以促进助跑起步时步长、步幅的稳固,避免助跑过早加速。3、反复进行有节奏的加速跑训练,以培养对跑速的控制和步幅、步长的协调能力。4、按教练员预先制定的时间跑完计划所需的距离,以培养良好的速度与节奏感。

(二)合理丈量步点。跳远训练或比赛中丈量短、中距离助跑的步点,可采用多种方法,本文主要介绍道步丈量法,即以起跳板为起点向前自然走双步,走数为跑的步数乘2减2;既丈量20步时,走38步即可。此外,为了使运动员有一个踏板准确性的概念,又不受到束缚,可尝试在起跳点划一个较大的起跳区域,随着运动员跳远技术动作的熟练和步长、步幅的逐渐稳定,起跳区域可逐渐缩小到原起跳板的宽度。

(三)提高心理训练。在日常训练和教学中,可以把跳远踏跳准确性作为一个终极目标。建议采用以下3种方法:1、视物法。既把踏跳的准确性作为一个目标,运动员可闭上眼睛认真回忆目标的形象,直到自己的脑海中清晰回忆出目标的形象。2、干扰法:采用吵杂的声音或其他方式对运动员进行干扰和干预,使运动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下完成跳远踏跳的技术动作,以提高运动员心理的承受能力。3、暗示法。既运动员助跑前,闭上眼睛,先将整个动作在脑海中回忆一遍,暗自对自己进行鼓励,回忆后再进行助跑,这样做会有效提高踏跳准确性。

四、结语

采用以上方式与方法,进行跳远踏跳教学与训练,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会对跳远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跳远踏跳的准确性是比赛中获取优异运动成绩和名次的关键所在,希望通过在跳远教学与训练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为我国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踏跳技术研究[J].运动。2012(1):2-4.

致跳高运动员 篇六

(致长跑、短跑运动员):运动员加油!胜利在向你们招手。让双腿迈步,让双手摆动;终点的旗帜正随风飘飘,终点线将要留下你们的记号!

(致跳高运动员):努力地跳吧,如同雏鹰展翅;加油地跃吧,仿佛幼鸟昂翔!“飞”过栏杆,寻找自己的金牌;平落于地,让掌声接连不断!

(致跳远运动员):跳得越远,赢得越近!站在起跳线,向远处飞跳!加油加油!凭自己的实力,“跳”向自己的金牌,我们为你加油!

致跳高运动员 篇七

一根竹竿,决定了你的命运。

是喜是悲,全在一瞬间。

你矫健的身躯,像一颗流星,划过寂静的黎明。

柔软的铺垫,融入了你所有的快乐。

所有的精彩都在你跳起的那一刻,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弧线——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论的弧线啊,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走过一段很长的路,

你用青春的脚步,

敲出铿锵的音符。

成功融入笑容,

失败也有幸福。

一双双期盼的目光,

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成功之路。

运动会致跳高运动员加油词>>查看更多

致跳高运动员 篇八

轻轻的你来了,正如你轻轻的过杆,

悄悄的我们,正向你悄悄的祝福。

勇敢的向上吧!你们最棒。

勇敢的跃过那根冲向胜利的杆吧,

我们期待着你们的胜利!

2.致跳高者

在步伐优美的助跑后,

一跃,

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迅速沉身,收脚。

过。

真是优美的跳高姿势。

每一次,

都是挑战,是超越。

为了每一次超越喝彩。

3.致跳高运动员

一根细细的杆子横放在半空中,

它细,然而却像你生命中的坎,

不可怕,不要怕,

只要你有决心,

只要你有信心,

这又算得了什么?

没有经历过坎坷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一次次的战胜,

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加油吧,努力跳过这挡在你前面的坎。

去燃烧你的青春!

4.致跳高运动员

左手遮不住汗水

右手遮不住太阳

满场的眼睛

是满场的渴望。

跨出的脚踩在云层

飞跃的心儿在沸腾

轻捷如燕

威猛如鹰

欢乐扬起了臂膀

沉浸在反复轮回的场面中

汗水淌过,

泪水泡过

在太阳下发出光芒。

5.超越致跳高运动员

在阳光的照耀下,

跳高的比赛场地格外辉煌,

运动健儿们,

用那矫键的身躯,

冲刺着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没有尝试,

怎会知道自己是否为强者,

超越自己,

也许会创造一番新天地!

运动健儿们加油吧,

去创造一份份奇奇迹,

去创造一份份惊喜!

6.致跳远运动员

站在跳远板处,你突然发力

向前跳出,啊,那动作

教人快乐无比,无法自控

随着双脚着地,一道美丽的

彩虹产生了

这是成功后的嬉乐

这是爱的奉献

7.致跳高运动员

你像一只矫健的飞燕

轻捷地掠过了横竿,

顿时,全场晴天霹雳般哄起一片欢呼声。

在喝彩声中

横竿升上了新的高度

伴随着这喝彩声

你又开始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

8.致跳高运动员

你像一只轻盈的小鹿,

奔跃在那指向胜利的横杆间。

一次,两次,

不灭的是你那必胜的信心。

终于,

在那激动人心的瞬间一跃后,

你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9.致跳高运动员

大地属于你,

蓝天属于你,

在你一跃的瞬间,

同时跃出了我们的希望。

草儿欣赏你,

白云欢迎你,

身轻如燕,飞跃蓝天,

奥林匹克精神在你身上体现,

跳吧,跳出你的自信,

跳出你的顶尖,

跳出你的胜利山颠。

10.曲线致跳高运动员

你纵身一跃

留下一条美丽的彩虹

那七彩的色泽

就是你灿烂的笑容

也许

那是一条完美的抛物线

那均匀的尺度

尽在你的把握之中

或许,那是一条盘旋的DNA

生命存在的意义

被你细细描述

11.跳高与人生目标

操场一角沙坑上,一根竹竿静静的恒在两个木架子上。距竹竿七八米的西南角,一个运动员深邃的眼光注视着竹竿,右脚轻轻地往后一蹬,开始助跑,渐渐地速度在加快,在离竹竿约两步的地方,他左脚用力一蹬,随即右脚向上一抬,继而整个人越过竹竿,轻松着地,竹竿依然静静的躺在木架子上,他成功了,这个高度只是他跳的最低高度,就象是他人生路上树立的第一个目标,以后还有更高的目标等着他去实现,他还能这么轻松就实现了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8篇致跳高运动员,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致跳高运动员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最新范文

人机工程【通用6篇】10-23

区人大代表提案精选10篇10-23

新年祝福邮件(优秀8篇)10-23

寒露短信祝福语_寒露节气问候语(5篇)10-23

立冬节气快乐祝福短信通用9篇10-23

2023南方车站的聚会观看影评最新3篇10-23

铁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治理(精选9篇)10-23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通用5篇)10-23

梦想让生活更美好(3篇)10-23

祝福词语(最新5篇)10-23

129 21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