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方案优秀9篇

时间:2023-11-19 13:30:29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山草香分享了9篇集体备课方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集体备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集体备课方案 篇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采用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个体研读――提升解析教材的能力

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整体分解,主备先行。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明确任务、个体研读。具体操作方式是:一开始,以备课组为单位(全校共14个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并制定一个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根据老师的特点,将备课内容整体分解为若干板块,确定好主备教师、辅备教师、教案完成时间、集中讨论时间及典型课例,并将此计划交学校委派的蹲组校务会成员审阅。接着,每位主备教师按计划自行备课。这一环节,主备教师必须做到“六备”:一备教材,包括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重组,明确教什么等;二备课标,包括根据教材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及分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等;三备学生,包括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具体实情;四备教法,即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确定怎么教;五备教学过程,包括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对师生活动进行预设;六备练习,特别注重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有效性、拓展性等。

在个体研读形成教案后,蹲组校务会成员和组内辅备教师均会提前阅读教案,蹲组校务会成员根据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对教案给出相应的等级评价。由于制度明确了主备教师的职责,因而等级评价让备课教师不敢马虎了事。组内辅备教师也会在熟悉主备教案的同时,思考资源的补充、设计的优化、酝酿集体讨论等问题。

通过个体研读,教师带着任务思考问题,由于任务已分解,老师们便可集中思考某一个问题,对各种已有的素材进行反复比较,择其优者而选之;对人们没有涉及过的处理方式进行大胆尝试,择其适者而取之。这样,思考的深度得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中解读教材的能力自然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读中水涨船高。

二、集慧思考――培养专业研究的心态

集体备课的第二个环节是:典型引路,互动交流。这一环节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主要目的是集体研讨、优化设计。学校教务室在期初课务安排时,便给每个备课组定好一个时间段作为各组集体备课的时间,有的学科是半天,有的学科是两节课。在这一段时间内,各备课组的老师都没有课,大家就集中在一起,在蹲组校务会成员、备课组长的指导与组织下,进行面对面的集中交流。具体流程是:首先,由中心发言人对主备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重点谈所备单元的整体设计、课时安排的意图;其次,辅备教师结合提前阅读个案时的思考谈自己的主要修改意见,必要时进行讨论,直至基本达成共识;第三,主备教师选择其中一节有代表性的课进行深入研讨,要围绕“六备”进行阐述,简明扼要地说清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说清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清针对学情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安排,讲明练习设计的意图,教材整合的思路;最后,全体老师进行集中交流,包括:逐条推敲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学各环节设计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反复斟酌问题处理、情境创设、练习设计,直至形成一节比较完善的典型课例教案。

在集慧式思考形成某一典型课的个案后,主备教师又会博采众长,对全单元教案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然后将二备教案交给每一位执教老师。当然,教案还会留有一定的增、删、改、补的空间。这主要是为了方便执教老师根据动态的学情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合理的修改和调整,从而真正做到功在课前,思在课前。

蹲组校务会成员除了与组员平等地参与讨论、适时地进行点拨外,还要关注每一位参与者的表现,绝不让每一次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这种交流不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培养教师务实求真的专业研究心态,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交流为落实有效课堂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三、课例展现――磨砺演绎课堂的能力

集体备课的第三个环节是:聚集课堂,深入研讨。这一环节把重点放在了有一定研究方向的课例研究上,是第二个环节的一项落实与延伸。在前一环节里,经过集体讨论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典型课例教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比较完善”还只是理论上的或经验型的,必然要经过真实的演绎方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进行改进。因此,主备教师将按照初步达成一致的教案在组内进行第一轮试教。在这一轮里,听课的老师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课堂观察,重点针对课堂现象对教学效果进行剖析,针对教师研究的主攻方向进行对比分析;执教老师则重点关注自己的主攻问题的解决情况(此典型课是在期初拟定计划时已经确定好的,研究教师已经确定了一学期的研究方向、主攻问题和解决措施)。因为老师们期初确定了主攻问题,抱着一种研究的心态探索课堂教学,所以老师往往并不一味地选择一些所谓“好上的”课进行研究,一些“难啃的骨头”,如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都成为了老师们研究的领域。

一轮试教后,组内的老师则马上聚在一起交流课中的得失,提炼出主要问题进行集中攻克,提出修改意见。执教老师则综合组内老师的点评和自己的感悟,对教学设计进行再度调整。接着,按调整后的设计在校内进行公开展示。学校教科室、教务室均参与这一轮的听课,按照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分别从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两个维度对研究课进行客观评价。此评价结果纳入学期末教师研究水平评价及教研组综合评价。

经过集体备课后的课例研究,舍去了传统赛课中的功利色彩,一切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如解决教学中长期困扰老师们的问题,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难题等,同时又提炼出一些新的研究问题。这样一种形式既为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素材,更将教师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落到了重中之重――课堂教学上。同时,这种有序的、有组织的、有主攻方向的课堂教学研究变成了校内教师的一种工作常态。教师真正做到了教中研、研中教,这是非常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

四、多元反思――拓展个性发展的空间

如果把集体备课看成形成教案,那显然是对集体备课的片面理解。如果把集体备课看成一节普通的课例研究,课上完就了事,那也绝对不是我们集体备课的初衷。集体备课在我校已进行了三年实践且愈做愈精彩,得益于它开放、互动、共享、平等、共进的活力,也得益于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交流方式。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集体备课时间里我们都是在讨论形成教案。一般而言,在一学期规定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间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于集体备课后的反思交流,我们将之称为集体备课的第四环节:多元反思,共享提高。具体做法是:一个主备单元的课上完后,老师们在共性教案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有的甚至会做较大幅度的修改。因此,这时备课组便会集中在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回顾教案设计中的问题,将备课时要注意的问题形成经验附在集体备课教案后面。学期结束时,所有集体备课后的教案都将存入学校资源库,成为下一轮备课教师的重要资源。与此类似,典型课例在第二轮上完后,所有听课教师也会利用集中交流的时间或是借助学科QQ群、博客交流听后感想,提出一些意见。执教老师也会综合大家的意见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最后一次修改,再加上自己的反思,形成精品案例资料,上交到学校教科室,以备教科室综合评价,同时这种精品案例资料也成为学校的资源。

集体备课方案 篇二

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变化,而集体备课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最有效研究行为方式,同时它也是校本教研最具体的内容之一。众所周知,课堂活动是展现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阵地,而进行集体备课这种教研方式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前期准备和预案,有效的集体备课让教师分享集体的教育智慧,还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是集体备课创新的基础

学校管理者对于集体备课必须有着充分地认识和重视,正确认识集体备课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要有计划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确保集体备课的时间充裕、地点固定和内容落实,为教师的集体备课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其次,学校管理者在引导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立足于课程标准,制定出详细地备课计划,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以及难点,并且各自拟出在集体备课时要讨论的重点提纲,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览教材,对集体备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初备,并能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有益于集体备课的困惑和反思。第三,学校管理者在进行集体备课时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组织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畅所欲言,引导教师重点讨论与交流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部分以及教师个人备课时的困惑,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等等。从每一次成功的集体备课可以看出,只有通过个人初备的认识与大家一起进行集思广益的充分对话,使得教师间产生思想与智慧的火花,教师的集体备课才能达到相互分享、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校管理者在引导教师进行广泛的讨论过程中,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要以小课标服从大课标,不同的单元目标必须要以相应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要根据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融洽、据理力争地探讨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形成共同的意见,概括出最优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个教师分享了集体备课的好资源,有选择地充实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民主、融洽的交流氛围可以充分激发每个参与集体备课教师的探究兴趣,拓宽他们的教学设计的思路,使他们的讨论交流中使集体备课更加完善,能针对性地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发挥团结协作的教研活动是集体备课创新的保障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背景下,任何的个体优势都显得十分的弱小,犹如冰心所说的:“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从而可以看出,全体教师在集体备课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极限地发挥群体优势,使每一个教师都具有团体意识,紧紧团结在集体的周围。实践证明,集体备课的成败取决于备课组成员间的合作关系与协作精神,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教研活动中,可以解决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大家在集体智慧的交流活动中得到了认识上的提升,而这种认识又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师能够把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学的实践经验得到丰富和积累。

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相互合作,取得的成果是具有巨大的成效。在相互讨论交流活动时,教师与教师之间产生了一种具有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吸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等良好的心理因素,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又反过来促进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共同奋进的欲望,从而完善了课堂教学,使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教师间更加团结,形成了一股凝聚性的团队协作精神。如我校五年段教师在集体备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时,由五年级年段长牵头,协商制定备课方案,划分集体备课责任,确定主备人,先组织五年段语文教师对本课教材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与讨论,找到本课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难点是“火星和地球的异同点的理解”;经过大家反复探讨,确定解决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方法分别是“对于表达方式,要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来体会认识,教师要让学生去寻找、发现课文中不同的方法。”“边读边思考,在小组中讨论,把自己当作火星,说说火星的结构特点。”最后由主备人执笔形成书面教案,各班执教老师根据备课教案与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复案修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这种集体备课教案中既有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有教师个性化的设计。同时,教师间还要分工合作准备一些有关火星的图片、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等事项,在团结协作的集体备课活动中不但可以发挥教师间的创新精神,而且可以提高集体备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适应性和质量水平。

三、优化集体备课的模式是集体备课的创新手段

集体备课方案 篇三

关键词:集体备课;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42

集体备课不能简单理解为写教案或案,而是教师学习、构想、反思、研讨、教学设计和教师研修历练的必要过程。良好的集体备课组织形式,对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不少专家学者涉足集体备课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均有独到的见解。余文森教授从教学论的视野,在优质教学观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教师要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个人潜能。经过三年的探索尝试,我校已形成了集体备课的固定运作程序,即主备人备课、主讲人说课、集体研讨、课堂实施、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流程。全体教师熟练掌握了这种校本教研的方式,也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集体备课模式。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落实教学常规

有了好的过程,才有好的结果。过程的高效要靠制度来约束,以常规为本,常规的有效落实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制度基础。开学初,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备课组成员的理论学习,注重集体研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法交流与学法交流相结合,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相结合,课堂练习与书面作业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学期末,教师要分类收集整理集体备课教研记载、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及活动资料,便于积累经验。

二、规范备课程序

注重备课环节:个人初备共同研讨课堂实施教后反思。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必须要突出备课组长的核心地位。备课组长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备课计划、分配备课任务、提出备课要求,既要起到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又要及时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研讨,注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研讨中要做到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对主备人教案提出修改意见,补充完善,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只有这样,集体备课活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源头活水,才能不断吐旧纳新,充电换血,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使老教师的观念得以更新,年轻教师也得以迅速成长,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我们还要结合学校实际及教研重点,找出集体备课存在的误区及成因,梳理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困惑,按计划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规范集体备课程序。

三、注重经验积累

集体备课教案是经过主备人精心备写,集体讨论中融入集体智慧定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优秀教案,是适合学情的。教案付诸课堂实践后,教师个人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时间进行教材的再钻研,进行理论学习、听课等,通过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随笔的方式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创新思维和反思。可以是肯定思维反思,也可以是质疑和否定思维反思,亦或是创新发现和选择思维反思。目的是通过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行为,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将这些反思、随笔等整理成册,以指导集体备课工作。

四、改进评价方法

目前集体备课中对教师个人教案的评价比较单一,基本上看教师对教案批注的多少。为了应付考核,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注教案,有的甚至将课文的中心思想抄到了教案上当批注,使得本来清晰整洁的教案变得密密麻麻,难以辨认。实质上,教师教案的评价可以依据教学反思的深刻性、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和主备教案任务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教师挖掘教材的深浅程度,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驾驭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法,教学程序的编写能力和水平可通过教案设计比赛等方式来评定,真可谓一举两得。在此基础上,整理备课组成员集体备课经验,形成语文集体备课策略体系,撰写相关论文,使集体备课真正服务于课堂。

五、讲求活动实效

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从旧知识中自然迁移,自主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挥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教师而言,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做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相统一。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还可以从研究者的视角来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及时梳理自己的所感所悟,寻求弥补不足的方法与途径,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和体系,从根本上破除以往教师备课程式化、肤浅化的陋习。此外,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不论是主备教师,还是“旁备者”都能够正视课堂教学的“事实本身”,在预设与教学的冲突中发现问题,为完善教案开辟创新和发展之路。

集体备课成为常态后,不论是主备教师还是“旁备”教师将课前备课、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三者融为一体。这样,既能关注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又能同时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和培养;既能关注教师完成教学预案的情况,又能同时关注教师的应变能力;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能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准度,又能同时关注学生课堂思想火花的绽放程度;既能关注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又能同时关注学生参与有效学习的人数,使参与备课的教师有“备”而听,有“例”而思。长此以往,就能形成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集体备课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使部分教师从一般走向优秀,从普通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集体备课基于学科,来自于实践,服务于课堂,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集体备课方案 篇四

一、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的“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应高度注意下列问题:

1.搞好四个方面的研究:①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②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③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④研究知识运用范围,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

2.制定学习目标: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要课课有目标,整个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根据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目标怎么定?如何学?如何练?如何检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当堂检测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吻合。

3.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①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将知识点进行分析、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②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现,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③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所荷载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是一条暗线,它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设计学案时,应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进行有机的结合。

4.编排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找到一条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维网络,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

5.学案内容的编写: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②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③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④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⑤。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

二、学案的使用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1.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⑴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⑵五备: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⑶两个评价: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②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2.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①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②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③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④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⑴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集体备课方案 篇五

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专业、同学科的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中心发言人主持,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展开讨论,求得共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的出发点是让教师合作研讨,以集中群体的智慧,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扬长避短,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高效率地进行,使其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小学语文的集体备课其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

集体备课的具体流程:

一、制定备课计划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二)首先要研究本册语文教材的特点、本册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本年级学生的学情,制定本学期本年级本学科教学计划和各组教学计划。

(三)确定每次备课的时间、地点、集体备课内容及每次的主备教师。

(四)提出本学期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五)要求一个年级要“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作业;统一单元考核。

二、个人初备

(一)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标》,依据“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备出本学期、本单元、本篇课文的重、难点以及解决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手段;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手段;备出教参上没有的东西;备出单元间、各篇课文间知识的过渡、衔接、拓展和深化;备问题的预设及设计意图。

(二)备课内容

1.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提出明确的学生三维学习目标。

2.教学资源: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需求,认真钻研捕捉包括语文教科书在内的所有教学资源,精选并创造性地整合和使用。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精心研究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学习。

4.学情:通过恰当的方式,认真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预设学生学习的起点、梯度作准备。

5.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学习过程,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确定教师应提供的帮助和指导,预设具体的教学环节。

6.教学媒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并适时、适度地使用教学媒介,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7.课堂流程:(预设各个环节可能需要的时间,突出重点,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学主要环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小结――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三)编写好教案

教案要有指导性、示范性和操作性,要有利于各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三、集体研讨

教师把自己的教案(初案)完成以后,交由各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集体研讨。研讨时由主备教师采用小学语文“说课”的形式,陈述自己的备课设想、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流程以及为实现目标采取的教学手段,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阐述学生在本册、本组、本课的知识积淀。学习本册、本组、本课可能出现的知识障碍等困难及解决方案。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要求做到:

(一)说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说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如何进行重点段落的阅读分析以及如何过渡衔接。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怎样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及其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的关系。

(四)说作业设计:说每一道练习题设计的意图和目的;说学生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力争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预见性)。

(五)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预设与生成的处理)。

然后全备课组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

四、主备教师试讲

根据备课组优化的教案,主备教师首先在备课组教师中进行试讲,然后依据上课的实际情况由全组教师进一步总结和不断完善,从而确定教案,打印教案,交给本年级语文教师使用,以便资源共享,达到集体备课的目的。

五、二次备课,上课

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对集体备课所得教案进行增、减、补、删,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使其能完全适合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风格。

六、课后反思

备课组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所得所失,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相互进行交流、学习,促进每位教师的快速成长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集体备课成员应有“备”而来。集体备课是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过程而完成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应就所备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集体的智慧加以取舍、完善,形成高质量的教案。

(二)要集体合作与择优分工负责相结合。教师之间的合作共事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教师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合作,要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搞好集体备课。

(三)坚持集体备课,施教时又不失个人风格。集体备课内容最终还是要依靠单个的教师完成的。所以集体备课,同时还要鼓励教师个人保持自己的特点,形成风格,自成一家。

集体备课 篇六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其目的是让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同时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

一、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1.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一些教师对教学研究存在畏难情绪而只教不研,或者忙于日常教学而忽视集体备课活动。对他们来说,参与集体备课,是学校给教师增加的额外负担,无异于浪费时间,忽视集体备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集体备课活动经常流于形式

不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是应付一些常规性的检查和评比活动,活动主题不明确,指导思想不深刻,加上繁琐的规章制度,使教师疲于应付,没能从集体备课中受益。

3.误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分摊备课,以此减轻教师负担

一些备课组长将教材章节平均分给了组内教师,由各组内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他们或借抄,或网上下载,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这种备课形式完全脱离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没有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事实上,许多教师根本没按这些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备教案,说白了就是应付检查,教师的基本技能并没有提高。

二、改善集体备课的措施

1.确立集体备课制度,形成习惯,强化观念

固定时间、地点和人员。要求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定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课程由教务处统一排定,备课组成员除公差外出外,都必须参加集体备课,校级和中层领导也必须到相应的备课组准时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是形成浓厚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集体备课制度的形成,既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全体教师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确定集体备课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共同商讨如何组织下周的课堂教学,对单元和课时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学生作业等初步达成统一。集体备课也可对上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集体备课也可安排教师开课,课后进行说评课活动。当然,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在备课组活动中安排理论学习也非常重要。对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课题,并在备课活动中进行集体研讨,无疑将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因为课题研究一头连接着教师的业务学习,一头连接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3.集体评价,提高集体备课的成效

对集体备课的评价应重过程轻结果。应多看教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评课,能否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当然,教师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先成才与后成才,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肯定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怎样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一靠教师自身的努力,二靠学校的校本教研,而集体备课无疑是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集体备课中要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和互帮互助精神。学校对备课组的考核一看活动是否真正有效开展,二看教师是否在原有集体备课形成教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备课,三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四看教师的教后反思,五看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有整体提高。

集体备课方案 篇七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发挥我校教师群体优势、双语教师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克服以往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以量为本,形式主义;以本为本,本本主义;以我为主,自我主义等现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决定以实施“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科的均衡发展。

二、领导组织

学校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和组织全校教师的集体备课。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组织形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集体备课分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科组进行,分年级成立备课组,以各备课组为单位灵活组织实施集体备课。

1、具体的教学内容备课以年级为主,由备课组长组织实施,主备人负责制。

2、集体备课与常规课、公开课相结合,流程为:个人初备——集体研备(形成教案、课件、作业设计或练习)——教师再备(针对班级、个人情况,写在打印稿右边的空白处)——上课等四个环节。

四、基本流程:

1、个人初备: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完成备课(教案、教学思路及困惑、课件)。

(1)主备人的职责:要将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稿(包括教案、教学思路及困惑、课件<可网上下载后并适当修改,形成自身适用于本节课的课件>)。

(2)辅备人的职责:交流前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为了确保集体交流、讨论的重点和效果,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自己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明确书面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这是确保集体备课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2、集体研备:

集体研备前,由备课组长检查个人初备时的课本标注情况,并记录。

(1)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

(2)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师交流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交流时要做好记录,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可以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

(3)形成教案及课件。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及课件。此环节力求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每课时的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包括自学思考题和检测题)、统一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法、统一课堂作业。

3、教师再备。

教师可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特点及个人风格,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定出适合本班级学情、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个性教案。教师的个性教案要打印成册,右边设置空白,留作手写反思或教学随笔。

五、备课管理 :

教师集体备课的成功与否,是能否减轻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改革,取消以前费时低效的教案抄写,改为更多的教学反思或随笔,增加课件的制作,必将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成立了组织机构即集体备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集体备课的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督促检查集体备课,指导教师备好课,确保实效,不走过场;同时,对教师的备课进行审核;组长具体负责各备课小组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工作。通过健全集体备课工作网络,教师们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同步进行,为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提供管理保证。

1、各备课组长全权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备课组长在开学第一周安排好一学期的备课分工(本学期在期中考后安排好半学期的备课分工)。

2、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前要检查各成员的自备情况(课本批注),集体备课时记录好每位教师发言情况(不允许教师做与备课无关的事情),集体备课后用U盘收集好教案、课件等内容,拷贝在教导处指定的电脑里。

3、集体备课做到“二规范”、“四定”、“四统一”。

(1)“二规范”是指集体备课记录规范、集体备课材料交存规范。

(2)“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备课人;

(3)“四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目标。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已的实际,写出个人教案。既要相互借鉴,又要体现个人特点。

4、严格考勤制度,所有教师要按时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体备课,实行签到制度,迟到、早退、缺勤按考勤制度执行。不得随意变换时间和地点。如有特殊情况,备课组长需提前半天向中心小学教导处申请批准。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方案 篇八

襟江小学、滨江实验学校(小学部)

2011年秋学期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双向交流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备课、研讨是教师整合课程资源,采用适当的教法,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襟江小学与滨江实验学校(小学部)各备课组、教研组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双方教学、教研质量的不断提升,真正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制定校级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双向交流实施方案,以达成教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双方的教学质量。

二、双向交流的主要形式、预期目标

以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听评课等形式为主,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双向交流的实施策略

1.集体备课由各备课组长组织实施,教研活动由各教研组长组织实施。

2.根据教学进度,双方备课组长、教研组长预先商定集体备课课题、研讨专题并及早告知组内成员,安排听评课活动的须事先定好上课教师及上课班级。

3.每个活动参与者均须提前钻研教材,深入思考,写好“集体备课发言稿”或“教研活动研讨提纲”,组长组织共同研讨、集思广益。

4.主备人根据备课组成员的意见,精心设计,形成详细的预案,力求规范、科学,然后发到公共邮箱,其他成员结合各班实际进行“二次”备课,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记录教学得失。

5.集体备课一般流程:

定好课题、熟悉教材、个人备课——提出问题—→主备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四、活动安排

1.各备课组、教研组每学期确保一次交流活动,争取两到三次。

2.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具体事宜,由双方组长共同商定,并报各校教导处备案。

3.活动不拘形式(集体备课、听评课、专题研讨、作业互阅等),地点不限(两校皆可),但要确保质量,提高实效。

五、组长职责:

1.协调组织好每次交流活动,定好课题、活动地点、中心发言人和研究课的执教教师,督促主备把写好的教案发送到公共邮箱。

2.记载各校每次交流活动的出勤情况,如实将汇总结果交给各校教导处。

3.选定活动记录人,每次活动都要有详细的记载。(滨江实验学校活动当周五下午散学前将活动资料交至教科室)

附: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一览表

泰兴市襟江小学教务处

泰兴市滨江实验学校教务二处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集体备课方案 篇九

我校集体备课采取个案、共案一体化,采用表格呈现的方式,实现集体备课各要素的集约和有机统一。其基本流程采取“三阶段五环节”:

第一阶段:个体探究

本阶段包括“预案设计”“个性设计”两个环节。强调“彰显个性”。

预案设计:教研组成员依据备课分工,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前两天超周完成并复写“预案设计”,交给教研组长。“预案设计”是一份完整的“导学提纲”,既要充分显示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生动的问题情景,具有“导学性”“层次性,并能够充分显示教师的个性特点。这“导学提纲”应体现“导、学、讲、练、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可以不拘一格,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循环运用。但组织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展示学生“自学、探究、合作”,重视学法训练和能力培养。

个性设计:教研组长在收齐所有主备人一周的“预案设计”后,要及时转发给教研组其他成员。其他组员依据主备人的“预案设计”,结合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针对“预案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完成“个性设计”以备集体研讨时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集体研讨

本阶段包括“知识生成”、“方法分析”两个环节,强调“思想碰撞”。

知识生成:按照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教研组长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集体研讨。先由主备人依据“预案设计”说课,再由其他组员评课。研讨期间,教师要注意学习、移植他人的积极的建议,并对“个性设计”中出现的生成逐一梳理,分析、研究、筛选,进行生成后的再加工,完成“知识生成”。

方法分析:在分析教材的同时,集体研讨要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加强教法、学法的分析教研。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问题的实质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尤其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让学生主动发展”上实施重点突破,同时要能预测把握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完成“方法分析”。

第三阶段:形成共案

本阶段包括“知识整合”一个环节。强调“集思广益”。

知识整合:由主备人对经过分析、研究,最终采用的生成问题,进行“知识整合”,“预案修改”,形成共案。其他成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个案。共案一经确认形成,由主备人打印,形成的共案,师生人手一份,资源共享。

“三阶段五环节”相互承接,共同作用,实现了集体备课各要素的有序有益开展,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发挥了集体备课的“兼容”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9篇集体备课方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集体备课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最新范文

新产品营销策划(最新6篇)11-19

房地产全程营销策划【3篇】11-19

父亲节活动策划方案【优秀10篇】11-19

员工福利方案范文【精选5篇】11-19

淘宝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0篇】11-19

敬老爱老主题活动方案(9篇)11-19

新年活动策划方案【6篇】11-19

购物中心活动策划通用6篇11-19

七夕策划活动方案最新6篇11-19

小学课程活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11-19

119 23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