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管理 手机管理方案最新5篇

时间:2023-11-08 16:53:36

当一项工作被提出的时候,我们就要有针对性的准备多份工作方案,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工作方案很难写吧,以下这5篇手机管理方案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手机管理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手机管理方案 篇一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工具,然而,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带给我们便利与喜悦的同时,也给成长中的学生们带来了许多隐患。我们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有以下危害:

一、利用手机打游戏。

二、利用手机聊天。

三、利用手机考试作弊。

四、增加父母额外负担,滋生攀比心理。

五、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更容易受手机辐射。

为了我们更好的健康成长,我自愿承诺:

1、不带手机(含手表手机)进校园。

2、不能在上课期间用手机(含手表手机)打游戏、聊天等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行为。

3、自习时间不能在教室里玩手机(含手表手机)影响他人学习。

4、不得利用手机下载不健康的视频和图片。

5、如果因自己使用不当,影响到课堂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纪律的,老师有权没收手机并保留至学期结束后由家长亲自领回。

9、本信守签字之日起执行,望大家共同监督。

手机管理方案 篇二

为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xx〕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园手机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学生手机使用的教育和管理,保护学生视力、形成健康作息、专注学习活动,促进情感交流,有效防止学生手机依赖、阻隔不良信息、避免沉迷游戏、杜绝相互攀比,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静心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学生手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监督管理学生手机管理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主要工作

1、落实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

学校通过学生大会、国旗下讲话、公众微信号、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方式告知全体学生及家长,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将手机关闭后交年级组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如因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特殊情况,须携带手机、平板进校,会由相应老师列出名单,班主任告知家长后,方可带入学校。

年组组长为各年级的专管员,协调本年级组的老师统一保管经学校同意后带入校园的学生手机,认真做好手机的登记、保管、(离校时)归还等工作。

2、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学生可借用学校门卫电话、教师手机、办公室电话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学校设立热线电话,为家长联系孩子提供方便。

3、加强教育引导。

(1)学生层面: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对待手机使用问题,提高自控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拿得起、放得下、管得住、用得好”的良好使用习惯,做到有效控制、合理使用。

(2)家长层面: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向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培养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注重亲子沟通,带头防止手机依赖,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游戏、不当消费等行为。

(3)教师层面:通过教师大会、微信群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结合导师制等工作,做好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主动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严禁将作业通过手机变相布置给家长;遇学生提出需借用手机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提供方便;遇家长打来电话或发来信息时,应及时把相关信息转告给学生;发现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时,要及时加以制止,并加强教育引导。

4、丰富学生现实生活。

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的快乐,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运用现代技术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总结提炼。

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召开各个方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成效、提炼经验、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完善手机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持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手机管理方案 篇三

为加强对员工手机配置的使用和管理,方便公司各部门工作沟通协调,特制订本管理方案:

一、适用范围

1、因工作需要的项目经理(含)及以上级别员工。

2、部分因工作需要的非中层以上级别员工。

二、配置办法

1、因工作需要配置手机的员工,公司综合部统一配置。

2、员工与公司签订免费领取与使用手机承诺书报综合部备案,由综合部统一管理。

三、管理方案

1、免费领取手机及卡的员工,每月按通信公司规定缴纳话费。员工应保证手机费充足,及时缴纳话费。

2、配置手机的员工,统一使用公司提供的手机号码,该手机号码纳入公司统一管理,员工在职期间与甲方及公司内部的联系均使用本号码。

3、公司对符合规定配置手机及卡的员工,提供相应的话费补贴,享受话费补贴的员工保证24小时开机,若在规定时间(包括节假日)内因使用者原因(如因没电、电话欠费而停机)无法联系本人,按违反公司规定处理。

4、若手机出现没电、故障等原因造成暂时无法接通的,应于第一时间告知直接上级临时联系方式;手机卡丢失或损坏的,应于24小时内通知公司综合部补办手机卡并开通,费用由员工自行承担。

5、使用该手机满两年后,手机归员工所有;手机使用未满两年,员工申请离职时,应交回手机及手机卡,并确保手机功能无损坏,可持续使用。

6、享受公司配发手机及手机费补贴的员工,应维护公司和个人的形象,使用礼貌用语,积极开展业务,保障对内对外的沟通畅通。

7、手机的使用与保修事项按照手机保修规定执行,公司不再提供另外形式的保修服务。

手机管理的心得体会 篇四

教育时评传统文化的回归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制度层面上明确了各个学段的学生要学习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小学低年级初步感受汉字美,了解家乡习俗;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诵读古诗;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高中阶段要阅读经典,增强民族自信;大学阶段深入学习古代思想文化重要典籍。与此同时,为了给传统文化的学习提供优秀师资保障,《纲要》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建立非遗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设立技艺指导大师特设岗位,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在历史延续中形成、发展的文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渗透在民族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中国三千年以上的农耕文明,哺育了以此为土壤的传统文化,根深枝茂,花灼实蕡。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农业文明逐渐式微,传统文化产生和长期赖以生长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欧风美雨的西方文化价值随着现代化的潮流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社会转型时期,我们迎来了文化的多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道德多元化,但在热闹的多元价值观背后,却常常感受到社会心态和文化的失范。究其根源是社会主流文化的缺失导致主流道德的缺失,人们更多基于情感化和相对主义来作出选择。在此意义上,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纳入教育的范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浸润“尊长辈、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的德育内涵,有切实的精神培育价值。

由于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极大变化,在不少人看来,传统和现代显得很疏离。可是,传统和现代应该是并行不悖的,甚至可以说,更好的现代化必须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经了世代的选择与积淀,真正的中国范儿与社会基本价值需要对传统文化持一分敬畏心,尊重其价值,但不因循封闭,传承优秀的技艺和理念,在更开放的现代化舞台上,更自信地前行。

“无手机课堂”打了谁的脸。对于现代人而言,手机随身带差不多已经成了大家的基本共识。近两年,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以破竹之势覆盖了市场,丰富的娱乐和社交网络平台,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依赖症中的一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却在埋头刷手机。”“找到wifi,就像找到了组织。”各种调侃令人哑然。

三月以来,国内多所大学纷纷开始倡导“无手机课堂”:在上课之前,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指定区域,以期达到促使学生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的目的。学生把矛头指向了手机,将其看做是“离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关系、影响学习的“罪魁祸首”。

通过采取“无手机课堂”这样的方式,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是对于学习而言,自律才是最根本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上课时宁愿乐此不疲地埋头刷手机看新闻、逛论坛,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交流,却不愿认真听老师讲课,有时忘带手机甚至会失望地感慨一句“没带手机,这节课怎么过”。这时,学生的心思是完全没有在课堂上的,潜台词是:这课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我自己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如果学生能够从课堂本身获得乐趣,能够被教师身上萦绕的智性魅力所感染,自然而然会把听课定义为当下最重要的事,集中注意力。

青年一代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他们很多人而言,手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一种长期习惯的'生活方式。采用特殊手段的“人机分离”是难以长期维持的。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它强大的功能也给学习的方式提供了多样性的可能。“无手机课堂”的目的显然不是无手机,而是针对课堂积弊日深,学生荒废学业、茫然度日的典型大学现状,不得已实行的一个“下策”之举,不管有效与否,终归是有些无奈。但我从中看到的惊喜是,在几乎整个社会都陷于电源插头所带来的“娱乐至死”氛围中时,学生看到了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带来的危机,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然后呼吁不把手机带到课堂,以最直接的方式进行自我约束,表达出渴望回归课堂学有所成的良好希冀。

手机管理方案 篇五

一、总则

1、校园内禁止学生携带或使用手机,以确保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班主任处统一保管,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

2、原则上校园内也禁止学生带电话手表进入校园,如确有需要,家长必须在班主任处报备,同时必须开启“上课禁用”或交由班主任保管,放学后才可开机使用。

二、细则

1、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或校园内使用手机(电话手表),有权将学生手机(电话手表)代为保管,并及时联系家长,由学生家长来政教处取回代为保管的手机(电话手表)。

2、政教处将不定期开展关于学生携带手机的检查活动,对发现携带手机的学生,一律予以通报批评,同时,通知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手机进行有效管理。

3、如学生在各类考试期间携带手机(电话手表)进入考场,一旦发现,视为作弊行为,考试成绩按零分处理。

4、各班根据《马滩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制度》,讨论制定出班级公约,由教师监督、学生互相监督,督促本班学生自觉执行班级公约。

5、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与外界的通讯,学生可以通过班主任联系家长,同时学校于政教处设置免费电话,便于家长或学生在特殊情况下进行联系。电话号码:

6、家庭是人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家长应当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7、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5篇手机管理方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手机管理。

最新范文

健身房策划方案(通用5篇)11-08

商务会议接待方案【优秀6篇】11-08

3.15活动主题精选10篇11-08

312植树节活动方案【最新3篇】11-08

营销自动化解决方案【优秀4篇】11-08

晚会节目策划通用7篇11-08

春耕行动方案 【优秀3篇】11-08

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精选6篇)11-08

腊八节活动策划方案最新4篇11-08

医院宣传推广方案精选10篇11-08

119 22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