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资料(优秀5篇)

时间:2024-04-30 03:09:31

考试复习历史是,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山草香编辑给家人们整编的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资料(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资料 篇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5.唐朝开国:李渊(高祖);奠基:李世民(太宗);发展:武则天;全盛:李隆基(玄宗)。

6.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7.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8.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称为“贞观之治”。

9.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10.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11.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12.从三国到南北朝,中国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隋文帝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13.唐朝时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是科举制度。分为制举(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和常科两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科举制度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5.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6.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823年,唐藩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会盟碑。

17.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曾在灭亡厥和平定安史之乱时出兵助战;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诏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18.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其中的有空海(平假名)、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片假名)。

19.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0.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留下了唐招提寺和干漆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21.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

(1)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价值人才;

(2)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3)他还提倡节俭。

22.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措施:

(1)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

(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

(5)民族关系: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天可汗)

23.唐玄宗实施的实现与世开元盛世的措施:

(1)任用贤能: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淘汰无能的官员;

(2)发展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

(3)整理财政: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但可免交几年赋税;

(4)刑罚法律: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了武则天的苛法;

(5)倡导节俭: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的大批锦绣珠玉,抵制奢侈。

24.唐朝采取那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经济文化交流、册封、联姻、直接管理

25.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1)建立背景:都是结束了长期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政权特点: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主义的中央集权;

(3)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4)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的,被农民起义;

(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6)历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

历史七年级复习提纲 篇二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魏—李悝;楚—吴起;韩—申不害;齐—邹忌

商鞅变法 :

(1)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

(2)目的:富国强兵

(3)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对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关键作用);5.推行县制(对后代乃至当代都产生重要影响的行政管理制度);6.统一度量衡;(其中1、5、6属加强中央集权;富国:2、4;强兵:3)

(4)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

启发:改革措施要正确、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等。(背:互动83页材料解析26题) 习题:

1、春秋时期,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2、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使阶级的产生。

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

4、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答: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两家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其它人家必须告发,如隐瞒不告,就以相同罪名处罚。(2)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3)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4)承认土地私有,保护土地私有制。(5)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6)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5、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经过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富强起来,国力大大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资料 篇三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负责对臣民的监查、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明政府还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途径:①民族间的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②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联合斗争;③民族迁徒,少数民族迁往中原或是汉族人迁往边疆;④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主动接受汉族文化;⑤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联系;⑥民族间的战争;⑦民族间杂居通婚;⑧兼并战争等。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历史七年级复习提纲 篇四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齐桓公称霸原因:(1)东方大国,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鱼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2)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2、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3、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 (三家分晋:韩、赵、魏)

合纵(公孙衍):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连横(张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朝秦暮楚)。

习题:

1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时

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的 战国 时期。

2、“春秋五霸”是指、、。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并在 葵丘 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公元前7

5。

6、由晋分裂成、、、,并称为国七雄” 。

7、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

攻,各个攻破,称为 “连横” 。

8、公元前260

9、问答: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答:①齐国地理位置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②齐桓公任用管

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扩充疆界;④政

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10、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

答:秦国采用“连横”策略对抗六国的“合纵”,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采用贿赂、威胁等手段,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破坏了六国的“合纵”。

历史七年级复习提纲 篇五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内容:(1)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2)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3、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西周的等级制(按血缘亲疏关系区分):贵族(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平民、奴隶。

统治人民的手段:军队、刑法、礼仪教化。 习题:

1、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 分封制 。 2、西周的等级制度:(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平民 → 奴隶) 贵族(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3、分封的诸侯对周王有什么义务?P28页

4、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怎样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主要内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

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5、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1)军队、刑法的手段统治人民。夏商西周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

的型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2)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的手段统治人民,起

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最新范文

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句【优秀7篇】04-30

诗句更上一层楼猜成语优秀6篇04-30

周处除三害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优秀7篇)04-30

开学季文案优秀10篇04-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最新1104-30

《迢迢牵牛星》诗歌赏析(精选8篇)04-30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译文【通用7篇】04-30

公务员行测的复习方法(最新8篇)04-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赏析(最新1204-30

《观沧海》原文注释及翻译【优秀14篇】04-30

129 379583